[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05/11

  一、 引出美――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 (课件出示高鼎《村居》)《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诗中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 村居》。

  2.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读的时候中间注意停顿。再读课题。

  3. 读到“村居”,我们就想到了农村。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脑海中,农村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又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平乐 村居》。

  【设计意图】教师从高鼎的《村居》诗入手,通过比较题目相同,而体裁不同的“诗”与“词”,让学生从形式上直观地认识了“诗”与“词”的不同之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感知美――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自读这首词。(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2. 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

  3. 师生评议,重点检查字音:相媚好 翁媪(wēng ǎo) 剥(bāo) 莲蓬

  3. 检查朗读的节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设计意图】古诗词很讲究节奏和音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有助于学生意会,有助于学生模仿,在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

  三、 品味美――感悟词意,体会情感

  1. 刚才读词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我们联系插图来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2. 交流重点词句:

  (1)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结合插图相机理解“无赖”。“无赖”原本是骂人的话。指导学生联系下文的“卧”字,明白在“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无赖”其实是表达对小儿欢喜、亲昵的情感。)

  (2)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生说自己的理解,夸一夸两个儿子。)

  3. 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

  4.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请同学再看看图,读读词,你觉得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5. 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寨,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谁能将看到的四周环境、人们的生活场景、有序有情地描述一下?

  【设计意图】理解词表达的意思,用现代语言再现词描绘的情景,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先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自己理解,而后交流难的、不明白之处,培养他们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在学生读懂词句含义之后,便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述,走进词描绘的生活画卷,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走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6. 老师在诵读这首词时,有一个字让我感受颇深,你们猜猜是哪个字?(醉)在古时候,很多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口出,所以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下面,我们来品品这个“醉”字,请同学们结合全词,想象一下,你认为他们是因为什么而“醉”呢?

  (1) 预设1:陶醉在美酒和美景中。

  ① “醉”可以理解成什么?(陶醉、酒醉)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既是陶醉又是酒醉?

  ② 从“醉里吴音相媚好”中可以看出。词人先声夺人,突出翁媪亲热唠嗑、说着贴心话的样子,古人喜欢边喝酒,边赏美景。看着这幅画,我们仿佛听到这一对老夫妻在聊哪些美景呢?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③ 小结:小溪潺潺流淌,荷花纯洁幽香,青草郁郁葱葱,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啊!这样的生活真让人“醉”啊!(板书:景色美)读出这种美来。

  (2) 预设2:陶醉在儿子的勤劳与顽皮中。

  ① 儿女是父母永远的话题。他们的儿子在干什么?谁能用一些词语或几句话描绘此时的他?课件出示句式,练习说话:老伴,你看_____

  _____ 。

  ② 这两个儿子都已长大了,大儿子能干农活,家里的粮食自然不愁;二儿子养鸡,可以到集市上去卖,不必再劳烦他们两位老人;小儿子这样可爱,这样的生活怎不令人“醉”呢?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

  (3) 预设3:沉醉在幸福美满的情义中。

  ① 这里景美,这里的生活充满乐趣,(板书:生活乐)聊完了美景,聊完了儿子,老俩口不知不觉可能还会聊到自己吧。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② 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一起走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也会并肩走下去。此情此景,此言此语,怎一个“醉”字了得啊!让我们读出这情浓意浓――(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

  ③ 显然,醉人的不仅是因为这杯中酒了,还有这景这情。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词人辛弃疾陶醉了,也酒醉了。让我们沉醉到这首词中去吧!

  【设计意图】“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教学中,抓住一个“醉”字,如层层剥笋,逐层深入,让学生立体地理解文本,体会情感。教师提供具体的句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融说话、积累于一体,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随着感情流淌,让学生沉浸其中,接受心灵的洗涤。

  四、 丰富美――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这首词中有一条小溪,这是一条不出奇的小溪,却载着我们行过了一段美妙的航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诗词长河中也有一条小溪,它从远古缓缓流淌而来,流经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眼前,化作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清平乐 村居》,流经宋代诗人杨万里眼前,化作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流经清代诗人高鼎的眼前,化作了古诗《村居》。

  2.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辛弃疾一起来到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受幽美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得到了陶冶。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就让我们课后再去品读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吧。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将这首词作为生长点,引发学生去学习一个人的其他诗词。吟诵诗词,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相关内容

  •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渝水一小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教学反思 学 校 课 题 渝水一小 清平乐 班级 村居 五(6) 教师姓名 上课时间 欧阳慧 4 月 11 日上午第二节 自 我 评 价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即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 差距, 是否在实际 ...
  • 清平乐诗词阅读答案
    清平乐 (6分)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2分) 10.根据这首词 ...
  • 清平乐·六盘山阅读答案
    1935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了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进.这首词是毛主席越过六盘山登高望远时的咏怀之作,抒写了对南方根据地人民的深切怀念和消灭日寇的坚定决心.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 ...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背诵篇目5
    [古诗词必背篇目] 1.鳌山 [金·丘处机] 群峰峭拔下临渊, 绝顶孤高上倚天. 沧海古今吞日月, 碧山朝夕起云烟. --<传统文化>62页3.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 ...
  •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的比较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的比较 李丽娜 内容提要 李清照.朱淑真都是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且都以词著称于世.她们的诗词既有许多共同之特点,又各有千秋,堪称宋代词坛中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相映生辉.本文主要从李清照及朱淑真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们词的思想内容和艺 ...
  • 唯美伤感的古典情诗绝句40句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赏析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辛词的多样性特点,肯定各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又都达到了很 ...
  • 西部支教笔试题目
    初 试 一.考前须知 首先请各位朋友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仔细阅读以下内容,请体谅解说们的工作量,也许就因为有些人马虎看完却重复问着同样的问题,解说就要回答无数次,谢谢大家的合作! 1.请将已准备好的报名表[内容包括能够证明自己是大二(包 ...
  • 一字鲜活而境界出--诗词诗眼.词眼谈
    林安福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诗眼.词眼.通俗地说,诗眼.词眼即诗词的眼睛.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即活灵活现,凌空飞去,巡行九天,此画龙点睛有似诗眼.词眼.写诗作词,重在炼意.炼句.炼字,做到"篇中无余句,句中无余字", ...
  • 朱淑真_断肠词_用典艺术探微_姚大怀
    2011年第7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72011 朱淑真"断肠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