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五重教学法! - 范文中心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

03/01

一、重情趣

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在教学中,不想学生之所想,不急学生之所急,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我表面上

上课要有情。这里面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老师要和教材

艺术在哪里?我惘然了。现在明白了,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课堂上,我的现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这个说法我赞成。我对学生的情是通过

这样说是不是就不要批评了呢?不是的,对于严重影响别人学习的行为,对于那些视学习为儿戏、经常拖拉作业的人,还要严肃批评。但有一道界线不能逾越,那就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每逢这种情况,我便会提醒自己:

做到对学生有情,还得有好的师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说浅显一点,要善良,要有丰富的情感。无情无义当不好老师,心肠硬,动辄训斥学生,当不好老师,更教不好语文。因为语文的人文性最强,最富有情趣。清代学者袁枚说:

所谓

首先要钻研好教材。古人说,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

又富有各种情趣。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呀,想呀,读呀,什么时候读出门道来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

此外,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异性。一节课哪怕只有一点、两点,哪怕是一个精当有意思的提问。只要出其不意,就会使学生感到有趣味。

二、重感悟

什么是重感悟?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它是对繁琐分析、先生讲学生听、一问到底的教学状况的否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

悟什么?首先悟其义,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事实上,只要读,课文内容是不难理解的。)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这是基本要求。怎样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这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既然语文教学说到底是一个

1.备课先备

我使用过的教本,总留下我读过的密密订麻的痕迹。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是自己的书)。我这样帮,也要求学生这样做。现在我常常只两三遍就能把课文读得较好,大概与我的生活阅历的丰富,爱好广泛,情感的丰富,教学经验的丰富分不开的。但真正把课文把握好,读出妙处,不是三遍两遍的事。我深深感到,朗读是语文老师(也是其它学科的老师)的一项基本功。

2.课堂上,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这是

话,首先是朗读的交流,其次是见解的交流和评价的交流,但是后两者适可而止。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为了在读中学会阅读,为了发展语言,为了提高人文素养而读的,而不单单是为了理解、领会内容而读的。把时间过多地用在

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的,因人而异的。感悟到的东西,有时是说不出来的,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我们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觉,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结论;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全班学生培养成

最后,有必要再说一说思想教育的问题。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首先是课本编者的事。他们选的课文有什么

三、重积累

说到

我说的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

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积累,而理解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大脑自动调出、匹配与耦拿来过程。特别在在孩子的年龄尚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又具有很强模糊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直觉感悟往往比理性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和管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就课论课搞平面搬移运动,也不能将课文任意肢解搞

做到三个积累呢?

语言的积累。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

文100多首(篇),还有能背300首(篇)的。至于阅读的其它书报根本无法统计。他们中的不少人到了中学、大学都是佼佼者,不能不说与小学打下的语文功底有关。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这样做,尝到了甜头,于是也要求我的学生这样做。叫他们记住: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一定叫他们尝到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

生活和感受的积累。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据我所知,如今农村的孩子,会爬树的很少,城市的孩子会游泳、划船的敢不多,更少徒步远行的。城市的孩子真是

我的目的是给每个学生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是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让他们玩出灵性来。

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四、重迁移

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语文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掌握了就是运用。在教学中,要边学边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是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和迁移。

我的做法是: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对家长,两个字:动员。动员他们为孩子做(或买)书柜,刻藏书印章,买课外书,订报刊。对学生的号召、示范、检查、鼓励缺一不可,要

但读课外书要引导。对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我便请家长多买童话和故事情节紧张、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对粗心的学生,我则常看他们的读书笔记,常常和他们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不动笔墨不

读书,还要求每位学生读书做记号。记号实际上是思维的痕迹。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读过的痕迹(只要是自己的)。凡是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写上注释。凡不理解的词语做个问号,凡认为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等等。养成做记号的习惯十分重要,它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什么叫

怎样进行由读到写的迁移呢?从大的方面来说,小学生的作文练习,都是由读到写的迁移,所以我十分重视作文训练。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我从不先考虑什么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把孩子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司性来,写出童真来。

五、重习惯

我谈的习惯,包括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

学习习惯主要指爱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圈圈点点,作批注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关于运用语言的习惯,吕叔湘先生有过论述,他说:

在这里,吕叔湘先生还把怎样培养运用语言的习惯说了。的确,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如我们迷了路,就自然地要去打听:

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也只能在

来说,好习惯的形成很不容易,开始往往带有

还有一点,习惯的养成不可忽视老师的影响。晨读时,我常常有意地把我刚买到的书拿到教室读;有时,有意识地把我的读书笔记放在讲桌上,学生翻看,我佯装不知;有时和学生谈论时事新闻,谈论读书所得,臧否书中人物。这些做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有一次,我买了一本《张天翼童话选》,便带到教室里读。读到有趣的地方,我故意做出神采飞扬的样子,以引起学生注意。果然,一下晨读课,学生便围上来,问我在读什么书,在哪里买的。第二天,便会有许多人向我谝:


相关内容

  • 语文名师档案(3)
    语文名师档案(3)于永正(小语四大天王之一) 于永正老师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委托,辛勤耕耘,开拓进取,成绩卓著.他是江苏省继斯霞.李吉林之后涌现的又一位具有可贵探索精神和鲜明教学个性的特级教师,也是国家教育部在& ...
  • 高校课堂流程图
    三门峡市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修改稿)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是在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流程从学生"先学"和教师"导学"两个维度来划定, ...
  • 于永正[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于永正<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1. 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强调鼎字的写法.含义 2. 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预习了吗?知道鼎湖山在哪里吗?你怎么知道那里的?(激励:这就叫勤学好问!学问,学问,就是自己学,主动地问. ...
  •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
    23.<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苏教版的教材安排特点是以单元为主题,<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 ...
  • 公司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尊师重教贡献大,南方卫浴谱新篇南方建材卫浴有限公司,是落户于清城区源潭镇的大型现代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该公司具有拥有完善的科研开发设施和高效率的科技创新队伍,并独创"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企业文化.高科技.优化管理.产品 ...
  •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提倡小课题研究 说到小课题,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既然有小课题,当然应该还有大课题.其实,在教育科研领域,并没有分什么大课题.小课题.准确地说,"小课题"这个概念以前是不存在的,但在近几年的校本教研过程中,研究者 ...
  •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Cultivating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著者:刘彦君,10级5班 ...
  • 法律知识竞赛方案
    书院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策划书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四五"普法规划的精神,我们在我校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 ...
  • 暑假学习心得体会
    暑假学习心得体会正文:XX年7月21日-7月23日,我带领着定边县影光教育基金会捐资的两所学校教师共10人,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参加了影光教育基金会捐建学校的教师培训会,21日早晨8:00培训会开始,三天时间,我们分别听取了孙云晓.金亚文.许 ...
  • "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总结
    "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工作者的时代精神,展现新时期教师的师德风采,全力营造尊重知识.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响应上级教育工会重要精神.我校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