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刘禹锡陋室铭 - 范文中心

唐代刘禹锡陋室铭

08/12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凝炼委婉,韵味深醇,风格兼通俗、清雅、明快之长,尤以七言近体为最;其诗题材广泛、倾向鲜明,格律精切,怀古咏史之作以及仿效民间的“竹枝词”尤具特色。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意境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

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闻,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朗朗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路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了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 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名家点评

1.唐代赵璘:元和以来,词翰兼奇者,有柳柳州宗元、刘尚书禹锡及杨公。(《因语录》第三卷)

2.宋代王安石: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


相关内容

  • 文言文文学常识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
  •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 ...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
  • 陋室铭阅读答案_作者刘禹锡_古诗大全
    <陋室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
  • 语文八上文言文复习00
    <桃花源记>主旨: 文章描以武陵渔人进出(探访)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 ...
  • [陋室铭]课后反思说课稿
    <陋室铭>课后反思说课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更是一个"泱泱文章大国".文言文历经千年风霜,是汉民族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典范文言文历经时间大潮的冲刷,却仍然 ...
  • 六年级上册必备古诗及注释
    六年级上学期 背诵[20篇(段)] 1.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 选自<樊川文集>.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 ...
  •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重点常考语句汇编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重点常考语句汇编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
  • 20XX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
    2017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
  • 关于写补课的作文
    关于写补课的作文 补课记 江西南城二中盱笛文学社初三 张文乐 指导教师 王伟安 "同学们,你们明年就要考高中了.老师和家长都期望你们考上重点高中.我们现在要加把劲儿,利用课余时间补课.""唉,又要补课.&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