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散文诗两首教案 - 范文中心

4散文诗两首教案

02/07

《散文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一课时 金色花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由此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先来了解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二: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读完后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检测字词:

嗅( xiù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 匿笑( nì ) 祷告( dǎo ) 沐浴( mùyù ) 花瓣( bàn )

2)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 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 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凋、有信仰的虔诚的妈妈。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舒缓、温馨、深情,带着儿童特有的调皮。

三、自学指导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但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来读不同的地方?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3、4以后学生自由展示)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表演读、评点。(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

四、自学指导三: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 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生: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可能和他们的信仰有关。是为了赞美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同时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氛围,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生: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五、小结

《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像,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时间里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在亲昵、亲热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节课我还再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们对自己的妈妈关注多少?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妈妈喜欢什么颜色吗?你知道妈妈穿多大号的鞋吗?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在这一点上还不是做得特别的好,今天就给你们一次弥补的机会,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妈妈的爱,如果给你一次变化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妈妈?以“假如我变成了„„”为题说一段话。

七、作业

将“假如我变成了„„”写成随笔。

八、结束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第二课时 荷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过程:

一、溯源引流,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诗人孟效的《游子吟》吧,一齐朗诵一遍。

是啊,母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嘘寒问暖,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言牵挂,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们永远也无法感恩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是古今中外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一主题的呢? (营造氛围,感受母爱的普遍性,能活用学过的诗词。)

了解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文学家。1923年她的第一个诗集《繁星》出版,这是中国小诗最初之作,也是影响最大之作。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

过渡:每当读起冰心的文章,总感觉那是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星。她的文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心中漾的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散去;犹如涓涓小溪,或平沙细淌,或曼杨轻拂,或叮咚有韵,或温馨氤氲。透过那清丽典雅的文字,冰心的文章总能让我们感受到她的作品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倾述着“爱的哲学”

二、自学指导一:大声地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读后想想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5分钟后准备诵读课文。

1、重点关注下列词语:

应(ying这里指三蒂红莲与三姊妹相照应。一并结合上下文明了“花瑞”的含义) (指导学生明确:多音字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语意来确定它的读音。词意也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

2、交流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以达到“我”是就雨打风吹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方法是多样的。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从内容上来说这是写母爱的散文;从写作技法上来说这是一篇借荷花喻人,歌颂母爱的散文„„对文章的把握方法是多元的。)

三、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想想它的结构美在哪里。

明确:文章从朋友送红白二莲写起,忆起儿时院中的莲花,写雨中的白莲的不幸,重点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倾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作者层层铺垫、巧用对比、水到渠成,结构精致。

(意在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内容上明白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面情感朗读和体味文章语言服务。)

四、自学指导三:请用心倾听同学朗诵4-9段 ,在头脑中勾画出你所听到的画面。

在画面里,你见到了怎样的荷叶?你又见到了怎样的红莲?谁是画面的主角?引读文章的具体语言来说明。

(意在让学生读出荷叶的无私、勇敢、慈怜;红莲的娇美、脆弱、在母爱阴蔽下的幸福、甜蜜;读出白莲的不幸,作者对白莲的惋惜;读出雨的大、风的急。答题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要让情感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震撼,只有抓住文本不放松,紧扣语言,着眼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才能让句子还原为学生脑海中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五、自学指导四:全班齐读课文4-9段,读后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赞颂荷叶对红莲母亲般的爱么?谁又是这幅画的主角?你从文中读出了怎样的母亲?怎样的“我”?

(意在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重点研读。读出母亲的细心、对儿女的关爱;读出“我”的敏感、我“不宁的心”的内容,通过细品,真切的感悟到母爱的伟大;感悟到作者对母爱的深情歌颂。)

C、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明确“心中的雨点”的内涵和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讨论明确: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如果浅尝辄止,就会失去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语感,更难于透过语言文字见其思想、领其情感、悟其精髓。语感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运用和严格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它既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声语言的环境来积累语言经验,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去比较揣摩语言文字,提高语言修养来获得理性知识,它是既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又伴随着很强的理性认识的语言感受形式。因此再一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六、回归文本,内化语感。

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背诵4-9段。。


相关内容

  • 中班健康[小小魔法师].doc教案
    中班健康活动<小小魔法师> 活动名称:<小小魔法师> 活动领域:健康领域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跳跃能力,平衡能力,促进 2 活动准备:报纸若干,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一.热身操<你好 ...
  •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旅行队1
    少年旅行队 教材分析 <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首诗组成.这六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 ...
  • 优秀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芽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芽 作者: 樊红 单位:江苏启东和睦幼儿园 来源:早期教育 活动目标 1. 欣赏散文,懂得" 芽" 的健康成长需要阳光.风儿.雨露. 2. 初步理解" 胆怯.健康.坚强.欢畅" 等 ...
  • 大班教案故事[听雨]
    幼儿园大班散文诗欣赏:听雨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学习象声词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像.创编. 3.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沙锤.盒子.袋子. ...
  • 幼儿托班父亲节教案
    幼儿托班父亲节教案 篇一 活动宗旨: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6月16日父亲节我们开展了"快乐父亲节"活动,提供孩子和 ...
  •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月迹
    月迹 [教学目标] ⒈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⒉品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难点] ⒈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⒉品味文章语句, ...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_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2
    1.4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教材分析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 "假如我变成 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 ...
  •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二年级 语文学科 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阿房宫赋>学案 ...
  • 浪之歌教案
    纪伯伦被誉为"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他的散文诗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当时的"旅美派"作家中无人能比,就是当今阿拉伯文坛上也很少有人堪与之相提并论.他不仅在用母语阿拉伯语创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 ...
  • [下雨天真好]教案
    <下雨天 真好> 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眼,梳理文章结构. 2.通过研读细节和故事,理解雨天的情趣的内涵,体悟主旨. 3.理解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 教学方法: 1.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2.在师生真诚对话中感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