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因家庭暴力提起离婚诉讼的理解 - 范文中心

谈对因家庭暴力提起离婚诉讼的理解

11/19

谈对因家庭暴力提起离婚诉讼的理解

案例

2004年初,浙江省松阳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女方起诉要求和男方离婚,理由是被告实施家庭暴力。经审理查明:双方婚后与被告父母同住,被告父母曾殴打过原告;2003年12月25日,被告赶到原告父母家,将原告父母的部分财物砸坏,并口头限原告父母三日内将原告交出来;2003年12月28日,被告再次来到原告父母的家中,被原告方发现其身藏利刀后报警,派出所民警到场后从被告身上搜出刀具;被告自己供述,携带刀具是为了吓唬原告的。 分析

本案应当认定被告实施了家庭暴力,应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如调解无效,应判决准予离婚。

在于对家庭暴力的理解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实施家庭暴力的,如调解无效则应判决准予离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一))第一条规定,(婚姻法第三十二条所称)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要理解这个定义,就涉及到对家庭成员和暴力表现形式的理解。

所谓的家庭成员,从词义上看应是指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典型情况下,夫妻及子女共同生活组成一个家庭,此时夫、妻、子、女均是家庭成员。但是,夫妻子女及夫或妻之父母同住组成一个家庭也是一种重要的家庭类型。在广大农村地区,夫妻子女及夫或妻之父

母兄弟姐妹同住组成一个大家庭的情况也是很多的。比如在本案中就是夫妻子女及夫之父母同住的情形,这其实也是我国最传统的家庭组成形式。无论是那一种类型的家庭,同住的近(姻)亲属,都是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都应属于家庭暴力范畴。事实上,将夫妻之间实施的暴力定性为家庭暴力,人们是不会有争议的。但人们往往认为家庭暴力仅仅是指夫妻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如果这是立法本意,则在婚姻法中,就应当用“夫妻之间实施暴力”来代替“实施家庭暴力”,用语同样简洁而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无歧义。以刑法关于虐待罪、遗弃罪的主体及对象范围的认识上来讲,对家庭成员的理解也不能认为是仅指夫妻,这一点对我们理解司法解释(一)第一条中的家庭成员的范围是有参照意义的。夫妻当然是家庭成员,近亲属和近姻亲(不包括夫妻双方)也可能是家庭成员,但近亲属之间和近姻亲之间发生的家庭暴力对夫妻感情的影响是不同的。应当承认父母对子女有教育的权利及在家庭事务上有管理的权利,在家庭内部近亲属之间因家庭琐事发生一定范围内的暴力行为是现实存在的,有时还是过度的暴力行为,甚至构成违法犯罪,但由于一般不是直接针对夫妻另一方的,因而对夫妻感情的影响一般不会导致双方闹离婚。但是在近姻亲之间实施的暴力,其行为对象是直接针对夫妻另一方或夫妻另一方的近亲属,会直接伤害夫妻另一方的感情,导致夫妻矛盾,直至夫妻感情破裂。 因此,在离婚诉讼中,相比较而言更应考虑的是在夫妻之间和近姻亲之间的家庭暴力情况。夫妻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要适当考虑暴力的程度问题以防夫妻矛盾扩大化导致轻率离婚后,法院可以认定是否构成家庭暴力。至于在近姻亲之间的暴力行为,除了要考虑暴力的程度问题外,还应考虑夫妻双方的态度情况来确定是否因此而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比如在本案中,虽然被告父母殴打过原告,除了殴打情节外,我们还应考虑被告在殴打事件中是站在哪一边的,如是站在原告一边的,则虽有殴打情况,也不好认定仅因殴打就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当然如被告是站在其父母一边的,则其父母的殴打行为与其亲自实施的殴打行为并无本质的不同,综合其他情形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另一方面,我们通常情况下指的暴力行为,应是一种直接或借助他物的实际身体接触打击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司法解释(一)第一条所列举的几种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但是司法解释(一)

第一条还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精神方面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可见,在认定家庭暴力时,不能局限于身体上的实际接触和伤害行为,还要看到,不是每一次暴力行为都会发生身体接触的,也不是每一次的暴力行为都会造成身体的伤害的,如果仅仅是没有发生身体接触和造成身体伤害,就不认为是暴力的话,那么就会放纵行为人肆意妄为,而很多的受害人就不能得到救济,法律就无法实现正义。比如抢劫,我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但不是每一次的抢劫,都要发生直接的身体接触才会既遂,有时只要罪犯口头上加以威胁就能实现犯罪目的。因此,除了直接的身体接触实施的暴力外,还有一种暴力形式,它是无形的,就是行为人以暴力相威胁,使受害人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强制,产生恐惧感,不敢反抗,这种无形的暴力完全可以达到和实际实施暴力行为造成同样的危害效果。刑法上的预备犯应负刑事责任的规定,也表明了无形暴力的社会危害性。因而,以暴力相威胁的无形暴力也应是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当然,在认定以暴力相威胁的无形暴力是否存在时,要看该以暴力相威胁行为是否具有现实危险性,即是否行为人扬言或以行为表明受害人如不服从行为人的威胁,行为人就会真正地实施暴力、而在当时行为人确实有条件实施暴力行为。如果行为人仅以言语相威胁,既无条件实施,也未采取进一步的行为帮助、准备实施的,则不宜认定构成家庭暴力,否则不符合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易导致轻率离婚。

结合本案,被告既砸坏原告父母的财物又对原告父母口头限定了时间,并在自行设定的期限内即藏刀前往,这些行为是连续发生的,它完全符合上述的威胁要实施暴力、事实上也有条件实施的情形,被告的行为已构成了具有现实危险性的暴力威胁。当然如果原告方没有发现被告带刀的话,是不会有人感觉受到威胁的,因为被告尚来不及主动显现利刀过,但仍然可以认为被告的行为是具有现实危险性的暴力威胁。并且实际上原告方发现了被告的刀具,据原告陈

述的感受是:当时不敢跟被告走,怕被杀掉。对被告的行为和产生的效果,应当认定已构成家庭暴力,已严重损害夫妻感情,足以表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事实上,无论如何被告的行为已表明了其对原告感情上的态度,根本就看不出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之间还有什么感情。如果本案以判决结案,应依法作出离婚判决,本案最终以调解结案。


相关内容

  • 现行婚姻法及解释(1-3)
    现行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一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
  • 离婚起诉状格式及范本
    离婚起诉状格式及范本 当夫妻双方之间不能就离婚事项达成一致或者虽然愿意离婚.但未能就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一方或双方要求离婚的,可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应提交起诉状,名称可以是:离婚起诉书.离婚起诉状. ...
  • 提起诉讼离婚的条件有哪些
    遇到婚姻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提起诉讼离婚的条件有哪些 要是夫妻中的一方想要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话, 此时最好先审查一下自身是否满足法律中规定的提起诉讼离婚的条件,要是 ...
  • 房屋权属纠纷是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
    房屋权属纠纷是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 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争 在房屋权属纠纷中,一方已经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情况下,利害关系另一方到底应当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还是行政诉讼的途径解决纠纷,一向是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近日承办了两起财产 ...
  • 解析对先刑后民的认识
    对先刑后民的认识 刘剑云 同一行为因违反刑事法律的规定应受刑事制裁,又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应赔偿因其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行为人要对这一行为分别承担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责任,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的承认.①根据司法分工的原则, ...
  • 离婚当事人一方为精神病人的问题探析
    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为精神病人的法律实务问 题探讨 王 韡 审判实践中,当事人一方为精神病人的离婚案件现象很多,但法律上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在法理或相关的法律性文件.司法解释中略见一斑.为了维护婚姻自由.保障当事人人身权益,有必要对精神病 ...
  • 20**年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有哪些方面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2017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有哪些方面 离婚精神赔偿的范围有哪些: (一)精神痛苦的赔偿 精神痛苦是纯粹精神利益的损害,即人格利益和身份利 ...
  • 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情况有哪些
    行使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情况有哪些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什么?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过错配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2001年4月28日公布施行的 ...
  • 电大20XX年婚姻家庭法学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
    <婚姻家庭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A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撤销的法定原因是( B因受胁迫而结婚) A按照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下列财产中哪一项属于夫妻个人财产( B一方在婚前接受继承而于婚后实际取得的财产 ) ...
  • 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纠纷行政诉讼案件探析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改造和急速扩张,房地产市场的膨胀,以及交通和其他公益事业建设的需要,城郊及农村大量山林土地被征收.征地拆迁涉及到地方政府.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等多方利益,大量征地拆迁纠纷不可避免地涌入法院:因征收纠纷形成的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