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拜将:破刘胜曹赢关羽,为何最终被孙权逼死? - 范文中心

书生拜将:破刘胜曹赢关羽,为何最终被孙权逼死?

06/24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诗句,表达诗人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战争似乎与书生无关,但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书生也能成为一代名将。之前编者独孤雁曾介绍过大破金兵三十万的南宋名臣虞允文,本文介绍另一位三国时期的书生名将,他就是陆逊。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出生于183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士族(张朱顾陆)之一,陆逊自幼丧父,跟随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生活。后来袁术与陆康不和,让部将孙策攻打庐江,陆康知道取胜无望,便将陆逊与亲属送回江东。陆逊虽然辈分小,但他比陆康的儿子陆绩还年长几岁,于是他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孙策病死,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他“招延俊秀,聘求名士”,21岁的陆逊应召,成为孙权手下的一员幕僚。当时吴郡、会稽一带也有很多逃户。陆逊将其中的精壮招募为部曲,其他则用于屯田。对于那些不接受招抚的贼帅,陆逊进兵进讨,将其平定,此时陆逊手下已有二千余人。

216年,陆逊率军与奋武将军贺齐平定鄱阳的贼帅尤突,斩首数千。战后陆逊因功被封为定威将军,同时孙权为拉拢江东士族,将自己的侄女(孙策之女)嫁给了34岁的陆逊。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孙权这位侄女的年龄,但陆逊只比孙权小1岁,比孙策小8岁,这是一场明显的政治婚姻。

此后孙权对这位侄女婿更加器重,陆逊也竭忠报效,他先后平定山贼,讨伐山越,将山越迁徙到平原,编入户籍,种田纳赋,并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万余,使东吴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陆逊虽然才能卓越,但在当时并不为群雄所知。

219年,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擒于禁、斩庞德,乘胜围攻樊城,孙权决定趁机偷袭荆州。为了掩人耳目,吕蒙称病返回建业,期间陆逊与他谈起荆州之事,吕蒙对他大加赞赏。当孙权问谁可以在陆口指挥,吕蒙极力推荐陆逊,并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孙权随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陆逊一到陆口,立即写信给关羽写信,对关羽大肆恭维,“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关羽看信后,对书生出身的陆逊甚为轻视,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把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

陆逊见取荆州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即命吕蒙与陆逊同时分道攻取荆州。十一月,陆逊率军直下荆州公安、南郡,被孙权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随后陆逊与吕蒙迅速平定荆州,并堵死了关羽回川之路。关羽被杀后,陆逊因前后斩获招纳蜀军数万人,孙权随即封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镇抚荆州。

221年(黄武元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亲率数万大军东征。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五万人抵抗蜀军。战役初期,陆逊主动后撤,诱敌深入,当蜀军师老兵疲后,陆逊发起夜袭。也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火烧连营七百里”,史称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蜀军惨败,如果不是担任后卫的蜀将傅彤拼死血战,刘备恐怕也难以逃脱。史书记载,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一生打过败仗,败给吕布,败给曹操,但没想到今日却败给了一个白面书生,他又气又恨,说道:“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写信给曹魏大将曹休,谎称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曹魏派兵接应。曹休认为这是攻打东吴的好机会,随即率步、骑兵十万人出发。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统兵六万袭击曹休。吴魏双方战于石亭,陆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大败魏军。魏军败走,陆逊等督军追杀,斩擒魏军一万余人,军资器械无数。曹休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不久便因气愤发病而死。

陆逊班师经过武昌时,孙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对陆逊依然言听计从,十分信任。244年,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执掌国政。

但不久,陆逊就卷入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中,陆逊支持太子。但孙权听信谗言,决定将太子废掉。陆逊上书反对废嫡立庶,孙权勃然大怒,他先是限制陆逊的出入自由,然后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没过多长时间,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

此后孙权还接二连三派宦官前去厉声斥责陆逊,陆逊自知必死无疑,最终于245年2月愤恚而死,时年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孙权还派人去质询陆逊的次子陆抗,时年20岁的陆抗据理陈述,孙权这才释然。但直到孙休继位时,陆逊才得到追谥。

陆逊虽死,他的儿子陆抗却渐渐成长起来,成为吴国的一代名将。此后他们父子被一同奉入武庙,成为武庙中罕见的一对父子名将。唐朝诗人高适曾有诗云:“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

本文系小编【独孤雁】原创,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微信公众号:纵横五千年

本文首发于帝王传、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易云阅读,其他任何媒体、任何人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 三国志演义讲稿
    <三国志演义>讲稿 第一组:张晓贞 一. 杨慎诗<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 提纲 ...
  •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简介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简介 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A 宋江(及时雨) 李逵(黑旋风) 林冲(豹子头) 孙二娘(母夜叉) 鲁达(花和尚) 武松(行者) 杨志(青面兽) 时迁(鼓上虱) 史进(九纹龙) 扈三娘(一 ...
  •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名言
    1.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马超: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3.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4. 献帝:谁敢杀朕? 5. 司马昭:父亲,你猜曹睿那小皇帝--(电视剧里的台词,不过这句太 ...
  • 三国演义小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 曹操: 曹操献刀 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 ...
  • [三国演义]之关羽经典故事缩编
    <三国演义>之关羽经典故事 温酒斩华雄(第五回) 董卓把持朝政,滥杀忠臣,诸侯组织以袁绍为首的联军讨伐他.董卓派华雄出战,连败联军几阵,连杀联军几员勇将.身在联军的关羽请战华雄,曹操温酒一杯,让他饮了上马.关羽让他暂且将酒斟上, ...
  • 三国典故名言
    三国典故 1.得陇望蜀 曹操打下了汉中,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司马懿等人都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qu ...
  • 高考记叙文技法与例文点评
    高考记叙文技法与例文点评 写作佳苑 2011-05-10 2050 5d56b7b401016v7p 高考记叙文技法与例文点评 高考作文对文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这里谈谈记叙文的写法.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这需要长期 ...
  •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①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②,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qu ...
  • 三国时期士大夫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12期林成西 三国时期士大夫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327 三国时期士大夫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林成西 (成都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 大一统封建王朝被分裂割据局面所取代.社会现实 ...
  • _三国演义_人物性格缺少变化辩_以刘备_关羽_张飞为例
    第27卷第2期2011年4月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XINJIANGEDUCATIONINSTITUTENo.2Vol.27,Apr.2011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缺少变化辩 ---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例 张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