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的异化与体育价值观的时代化思辨 - 范文中心

养生文化的异化与体育价值观的时代化思辨

02/14

  摘要:采用逻辑分析和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养生文化和体育价值后认为,养生和体育都是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养生本质的片面认识导致了养生文化的异化现象,对体育价值的辩证思考有助于形成与时俱进的体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时代化转变和养生文化的精髓共同主导现代人的整体健康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养生文化;异化;体育价值观;思辨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073-03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culture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view of sports value in contrast by using logical analysis and documentary methods, concluded that both health promotion and sports are important methods to improve people’s harmony, the segmentary cognition to the essential of health promotion leads to its alienation, the objective knowledge of sports value will help to form developing view of sports value, which transformation and quintessence of health promotion culture guide modern people’s view of overall health, to promote people’s perfect development.

  Key words: culture of health promotion;foreignization;view of sports value;speculation

  

  近二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迅速加快,人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社会矛盾日趋错综复杂,造成了人的心理负荷增加。当物质层面的东西到达一个高度后,人们就需要身体疗养和精神寄存,需要给予一种健康、平衡的机制来调节。由此,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模式的实现手段对应包含了体育和养生,使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关注传统的养生文化,以求身心调理、延年益寿。

   但由于对传统养生和体育功能与价值的认识浮浅,人们走上了违反科学的养生道路,以致乱象纷生。观念指导行为,目标统领手段,理性、客观地辨析养生与体育的关系,加强体育价值观的时代化转变,有利于提高国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1.1 传统养生文化的历史脉络及构成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在本质上与祖国医学的发展一脉相承。同时,也反映出以强身健体为本的东方体育特质”[1]。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某些身体活动对于保健祛病的作用,从而较早地运用了养生手段,为增进身体健康服务。《路史·阴康氏》记载,在远古时代便有了以舞蹈消除肿块的养生手段。之后,殷末周初的《易经》,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经》、《黄帝内经》和《吕氏春秋》,东汉的五禽戏,唐代孙思邈的《孙真人养生铭》,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及胡文焕的《寿养丛书》等养生著作,逐渐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养生理论。

   养生文化主要包括养生之道、养生之术和养生内容(见图1)。在中国养生文化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其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来源,由此形成了中国养生文化独具特色的思想:防重于治的未病思想;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辩证施治的唯物观。养生的对象和内容,包括养形、养神、养德和养心(有观点将养心包含于养神中)。养形主要指养身和养命,养神是养心和养性,德则为人的品行和涵养。养生有层次之分,以养神为本,神贵于形,在《文子》第九篇《下德》中有“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养生原则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定了养生文化的坚实基础。当代发展起来的养生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也应当以之为原则,受其指导。这些原则在具体的实施中,均要求习者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人的身心经由接受——适应——发展的过程,一蹴而就的功效和包治百病的期望是难以达成的,是不科学的。

  

  

  图1 养生文化构成图

   1.2 当代养生文化的异化现象

   认识不到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不遵循养生的规律,在近二三十年,人们对于养生的热捧以错误和夸张的方式愈演愈烈,养生变成了一种异化的、愚昧的、万能的、乃至带有诡秘色彩的活动。

   国人尝试过的养生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从上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开始,鹤翔桩、五禽戏、香功、中功、针扎、火烫、打鸡血、饮尿、蜂疗、保健茶、埋矿泥、药画理疗、打坐冥想直至舶来的瑜伽、SPA都曾风行一时,最近两年曾盛行的食疗养生被神话为可以治疗癌症,道家的辟谷则冠以兼具减肥、清心、治辽疾病的万能良方。其间涌现的真真假假的气功大师、养生专家、太医神道,尽受追捧。

   在这些怪异养生手段盛行的同时,其作为理论支撑的书籍大都在短期内占据了书店畅销书的榜首。数据显示,仅在2007年上半年,全国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同比增长率超过32%,远远超过整体图书零售市场14.23%的增长水平。在当当、卓越网2009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前20名中有一半书籍与养生保健有关,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数千种。而这样的趋势在最近两年内不但没降低,反而大大加强了[2]。

   1.3 异化现象的本质溯源

   “在一般意义上说,人的活动在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人的需要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3]。养生的异化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和需求。据调查,这些年来,我国国民体质呈下降趋势,七成中国人遭遇亚健康威胁,其中“白领”人群的比例更高。人们对于养生的渴求,本应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然而政府在全民养生上的动作缓慢与人们对于养生近乎饥渴的状态所产生的一种供需空白,让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看到了市场,于是,各种养生之道充斥于人们的养生理念中,导致了养生观念的混乱和无序。

   在时代需要的前提下,人们急于通过养生来改变自身的体质状况,舒缓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达到身心的和谐、自然。在这方面,养生手段有现代体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健身房、体育场馆的锻炼环境有嘈杂的因素存在,激烈、对抗性的项目让本已身心疲惫的现代人望而却步,个人项目则显得枯燥,所以一部分人选择清静舒缓,甚至不需要任何运动量的养生方法。但由于对养生本质的认识不够,不能遵循养生的本质规律,很容易接受异化的、扭曲的、功能被夸大,超出养生范围的方法和手段。

   2 体育价值与体育价值观

   养生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体育的生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殊途同归,两者的上位目标是归一的,在方法论上可以互为补充。

   2.1 体育价值和内容

   体育是一种改造人自身(在体育价值关系中,可理解为人的身心或自身的自然)的实践活动,其主体是参加或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客体是人的实践活动,即身体锻炼。体育价值产生于这种主客体的关系之中,产生于人和身体锻炼的价值关系之中。体育的价值是体育锻炼对人和社会的效应或需要的满足,也即是体育活动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效应。从主体和客体的特性关系来讲,体育价值是人和社会的需要在体育活动功能属性上的对象化反映。

   体育价值涵盖内容丰富,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所呈现的内容体系也不相同。按体育活动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依照体育价值作用的范围分为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具体内容见图2)。

  

  

  图2 体育价值分类图

  2.2 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其内容包括体育价值目标、体育价值选择、体育价值取向、体育价值标准和体育价值评价等。在这几项内容中,体育价值取向是核心价值观,它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对体育价值观的判断结果,直接影响着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方式。我国国民的体育价值观从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体质观——荣誉观——健康观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相应地经历了从“工具论”向“本体论”、从“手段论”向“目的论”的转变。这些转变和我们国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解放初期,“人们主要在生物学的范围内认识体育的本质,强调体育的生物学价值——增强体质”[5]。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时期,体育成了人们增强体质的手段,增强体质的目的还带有保家卫国的政治色彩,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

   文革后的80年代,竞技体育得到了强化,通过大型赛事为国争光、激励和教育民众成为体育的重要任务,体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集体取得荣誉,许海峰为中国摘下第一枚奥运金牌,女排夺冠,李宁获得体操冠军,这些荣誉为国民带来的精神鼓舞是难以衡量的。体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得以体现,但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没有回到体育的本位。

   到了90 年代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标志着体育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5 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使群众体育得到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的本质,体育价值观开始转向于对人的健康的追求。有些学者预言,“小康社会体育的功能将实现三个转变,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6]

   3 养生文化与新时期体育价值观的融合

   3.1 新世纪的身心统一观

  “从个体生命活动的整体出发,强调健康的整体性(holistic health),这是现代健康的核心理念”[7]。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提出了21世纪的健康标准,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体现了健康的多维特质:生物、心理、社会,称之为新时代健康的统一观。

   3.2 养生对身心统一观的作用机理

   要达到这种多维度的、身心统一的健康状态,养生有其自身的优势。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崇尚自然,注重研究人的生命发展,重视自然、社会、心理、生理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正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理念。道家认为,只有在纯真的自然面前,人们才能寻找纯真的“自我”,并提出了一整套养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8]。道教养生一是通过精神修炼,通过摒去利欲,收心习静等,做到处污而心不染;二是通过呼吸修炼;三是形体修炼,包括按摩、导引、拳术等内容,强调吐纳在前,屈伸在后,使呼吸运动和躯干运动密切联系起来。这些理论和方法现在仍有很高的健身价值,能够使人们从人性的角度触发对自然的体悟和认同,借助“自然”对“自我”进行医治和拯救。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病”,如感觉综合失调、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等。这些病症的致因不是细菌病毒,而是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等。对这些非病毒性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科学已经证明传统养生方法比较有效,养生手段中所包含的导引术和太极拳等练习,讲究舒缓、柔和、绵而不断,柔而不松的形动,气息的调养和动作的运行协调进行,追求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紧张、繁忙、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精神紧张,情绪烦燥,思绪紊乱等负效应,。养生文化中的养心要求清静无为不苛求自我,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通过自我意念控制,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有利于消除人事的烦恼和内心的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

   但养生手段在促进人的体质健康、身心和谐与全面发展方面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如养生观念中无为、不争、中庸的消极观念,主静的养生思想,以及养生本身对于人形态发展的有限调节作用,对于人所要达到的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的效果和效率,对现代人宣泄生活压力的需求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借助现代体育的生理和社会价值,而人们对于体育的价值观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转变。

   3.2 身心统一观下体育价值观转变的必然

   了解体育价值和价值观的目的,是更深刻地认识体育的本质,有效地拓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人们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体育锻炼,锻炼什么项目,采取的方式和手段都需要重新思考。

   在当今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导的社会,伴随着自动化程度的加深,已逐渐使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脑力劳动程度的加深,使现代人的疲劳转变为心理的疲惫,人们渴望得到心灵的休息和娱乐。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体育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力与美的展示的审美价值,更成为促进人在当代社会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幸福。人们身体需要的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状态,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素质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人的机体构成和机能状态如果仍停留在剧烈的体育锻炼水平上,势必会形成目标和手段的矛盾。所以,在运动项目方面,应由竞技性项目向娱乐性项目转变,个人项目向群体项目转变;目标层次从定位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转变为身体机能的改善和心理的适应;手段和方法方面,应引导人们学习手段多样化、方式简单化;负荷和强度方面,以身体的承受能力为参考,降低运动的剧烈程度。

   对体育价值内容的重新审视,也即是体育价值观的再确立。生理价值中的健身价值依然是其核心价值,娱乐价值的从属地位需要提高,医疗价值应从科学性方面加深认识;心理价值以前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在当代它所包含的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德育价值对于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图3 养生文化与体育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关系图

   对于现代人人格和身体的统一和完善,应由养生和体育手段共同作用完成(如图3)。养生静心、养神,体育塑形、健身,摒弃养生文化中的消极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杜绝养生文化的异化,并与时俱进地转变落后的体育价值观。两者的思想和手段从古至今均有交集,在新时期,应扬长避短,互相弥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唐宏贵.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理论来源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4):60

  [2] 李建慷.养生之乱[J].晚霞,2010,(13):6

  [3] 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58

  [4] 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11

  [5] 鲁长芬,陈琦.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J].体育文化导刊,2006(6):26

  [6] 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4,24(10):8-10

  [7] 石文山.现代健康理念刍议[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2):54

  [8] 赵意迎.生态体育观与传统养生文化的比较研究[J].2008,24(8):34

  


相关内容

  •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到科学发展观上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到科学发展观(上) 鲁品越 2012-4-18 9:50:57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2012年第3期 摘 要: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 ...
  • 中国太极拳传承与发展探讨
    中国太极拳的推广和传承探讨 21世纪,太极拳成了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它的益智健身.修身养性和创建和谐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如何使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得到更加健康地发展,本人想从太极拳以后的发展和推广以及传承的方向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来做个浅 ...
  • 零售业商业计划书
    卧龙策划 专业精英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 零售业 商业计划书 卧龙策划 专业精英团队撰写商业计划书 保 密 承 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商业秘密,仅对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要求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同意, ...
  •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体育学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一.学科概况 现代体育学研究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体育开始成为人类认 ...
  • 理性的异化与现代文明的极限
    (哲学研究>2001年第12期) < 理性的异化与现代文明的极限 黄力之 理性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是当代哲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21世纪开始之际, 现代文明的发展在空前地加速, 楚的问题.一.理性:, .尽管现在已有后工业化时代. ...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 ...
  • 道家_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_秦永红
    第十六卷第四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16 No142001年10月 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Oct12001 道家.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 秦永红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
  • 养生文化馆项目可行性报告
    目录 一. 项目概况 二. 市场环境分析 三. S WOT 分析及定位 四.项目设计方案 五.营销策略 六.效益评估和风险分析 七.项目结论 嘉兴江南养生文化馆(勺园) 项目可行性报告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 ...
  • 湖泊旅游五大开发模式详探-绿维创景
    湖泊旅游五大开发模式详探 旅游与文化规划设计专家 旅游与文化导向的区域综合开发服务商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旅游运营网 http://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