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2 - 范文中心

海底世界教案2

12/31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案

温沫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生动具体的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清楚,全文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用设问句开头,引起读者兴趣,点明这篇课文要讲的是海底深处的情况。

第二部分(2-6自然段)紧扣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了海底的景象。从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1)海底是宁静的、黑暗的。有趣的是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闪烁的光点,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2)海底是有声音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声音。(3)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文中列举了海参、身子象梭子的鱼、乌贼和章鱼、贝类这几种典型的动物,说明他们活动的方式的确不同。(4)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5)海底有丰富的物产。第2、3自然段侧重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第4-6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概括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多,但求知欲强,他们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的神奇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并仿写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 词卡 学生:预习生字词 收集了解海洋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趣探奇。

大海,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但大海深处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海底世界去探索一番。(板书课题,提示“底”字下有点。)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潜水员叔叔到海底去看一看。(播放课件) 你们觉得海底世界怎么样?谁来说说你们对海底世界的第一印象?

二、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生字词情况。

看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么高,海底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跑上来了,要和同学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谁能把它们身后的词语读出来,它就和谁成为了好朋友。(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

三、 品读课文。

海底动物和我们成了朋友,它们说要带大家到它们的家-------海底世界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

生:齐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用七个自然段写出了海底世界的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生答: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能不能再简单些,用两个词语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

生答。

师:对,找的真准,请大家把这句话勾下来,用方框把这两个词语框起来。 师:课文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自己仔细读书,将自己的发现作上标记。

刚才孩子们自己独自去神秘的海底世界去探求了一番,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地方,现在赶快邀请你的同桌和你一起再次到海底世界去游览。一起读读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在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在写物产丰富?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师:海底的景色奇异具体表现在哪儿呢?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读课文

生:海底虽然很深,但也有亮光,那是深水鱼身上发出的。

生:„„

生:我知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为什么依然很宁静,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师:你们找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海面上----------(出示词卡)而海底却-----------(出示词卡)同学们能不能用手势来表达一下波涛澎湃是怎样的?太棒了,再摇下去整个教室就要变成一片海洋了。那你们能不能换个词语呢?

师:海面和海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出示课件)请用“因为•••••••所以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你们能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来试一试?(抽生读)

(师指导、示范读)、(生练读后再抽生读)、(生齐读)

师:(出示课件)能不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生:(依旧、仍然、照旧)师:用换的词把句子说完整。

同学们简直太聪明了,现在,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中这一句话,把海面的“波涛澎湃”和海底的“宁静”读出来。(学生品读句子)

2、师:继续汇报,(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还知道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板:黑暗)

师:而且是最什么的阳光也照射不到海底?

生:强烈

师:出示词卡,生齐读。怎么感觉光线不够呢?再读

生:我还知道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有许多光亮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板书:有光点)

师:你们在大海里潜过水吗?潜到过500米的海底吗?你们想亲眼看看500米的海底是什么样的吗?那今天我们就跟随潜水员叔叔一起潜到深海里去见识一番吧!(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发出的光点,这些小小的光点黑暗的海底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的,就像什么?

生:闪烁的星星(板书闪烁)

师:在500米的海底原来还藏着这么神奇的景象,多么奇妙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读书,发现了深海下原来是“黑中有亮”的奇异景象。你们可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自豪地把我们的发现读给在座的所有人听!

B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汇报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知道海底为什么有声音,是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板书:有声音) 师:有哪些声音?(勾画)

学生自由读有关段落文字。

师:我们一起去深海通过水中听音器听一听,好吗?

(看课件听声音)

师:听到声音了吗?能不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

生:听到了,但听不清楚。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师:“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板书)

生:(争着说)就是小声地说话。

师:你们四个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学生表演)

师:再请大家做做海里的动物,轻轻发出各种声音,读读有关文字。

大家刚才的表演就是在模仿海底的动物在干什么?(窃窃私语)对,同学们

读的这几句就是围绕本段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进行具体描写的,作者就用这样的方式把我们从未听过的海底动物的声音写的如此熟悉、形象!我们平时作文就应学习这种围绕中心句展开描述的写法。来,让我们再来回顾学习下作者的这种写法!(生齐读)

师:哦,除了课文里写到的声音,海底还会有其他的声音吗?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能不能也象课文里一样,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呢?(出示课件课堂练习2)

(4)美读感悟:你能把自己对海底声音的感悟读出来吗?

学生自己练习读。

(5)想像说话:如果你用水中听音器听到海底发出的各种声音,你会怎样称赞呢?

生:海底简直在演奏一首奇妙的乐曲。

生:海底实在是太有趣,太神奇了!

师:海底世界的确是一个景色奇异的地方。

(出示课件)进行说话练习(课堂练习3)

五、 教学反馈

说的多好呀,孩子们通过细心的读书了解到了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瞧,可爱的鱼儿们又向我们游来了,让我们看看它们来干嘛的?(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效果)

板书: 海底世界

波涛澎湃 宁静

强烈 黑暗 有光点 闪烁

景色奇异 有声音 窃窃私语

物产丰富


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海底世界-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16.海底世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常识性课文,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第一自然段紧 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起读者的兴趣.之后 ...
  •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教案
    复习提问: (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相 ...
  • [生物生存的环境]教案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本节是生物与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课,认识了环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其他的资料,让学生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有个系统的认识. 1.观察是科学探究一种基本方法,是发现 ...
  • [喂--出来]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喂-出来>教学设计 东方河宕学校 陈伟兰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环境问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呼吁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本文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必然 ...
  • 海陆变迁教案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课前2分钟自动播放配音乐的火山和地震的图片(即片头),让学生对海陆变迁有一些感性 认识.]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你们想了解火山和地震吗? 生:想. 师:那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第四节<海陆变迁> ...
  •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竹林深处人家>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本文通过写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表达出的对祖国山川壮丽.物产丰富的赞美.对欣欣向荣的生活的讴歌以及对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的感 ...
  •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课题 1.做'尖刀石头布'的游戏. 在地质科学里,我们俗称的石头有一个专有名词-----岩石(板书), 2.展示砖块和岩石进行比对. 这是什么?砖块是岩石吗?(为什么)是谁制造的呢? 这是 ...
  • 关于可燃冰
    可燃冰简介: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在海底深处温度在2-5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因此,也常常被称为"甲烷水合物" ...
  • 海底两万里读书报告
    <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这部小说是一本科幻文学巨作.通过描述几个人在"鹦鹉螺号"的带领下,走进海洋感受海底那奇妙的世界. 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主人公探险者博 ...
  •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题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1.凡尔纳是著名法国科幻小说作家,也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 机器时代 "人们征服自然,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