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 范文中心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11/01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近日粗粗阅读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此书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

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作者着

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历史不能忘记,通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真庆幸再次领略了一下中国近代史的慷慨激昂


相关内容

  • 一大旧址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在近期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会址所在地是一栋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始建于 1920 年,于 1921 年成为了中国共产 ...
  • 红岩读后感
    在那遥远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抹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刺眼的光芒. 小说发生在1948-19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日子的山城重庆. 小说主人公江姐是一位杰出的共 ...
  •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一) 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初社会主义改造的曲折过程.按周而复自己的话说,<上海的早晨>是反映工人阶级和资本阶 ...
  • [海国图志]朦胧的现代化思想
    <海国图志>朦胧的现代化思想 摘 要:魏源的<海国图志>除了我们平常所了解的师夷长技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中国海军的思想,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它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本文依据海国图志读后感的基础上简 ...
  •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 ...
  •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读后感400字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读后感400字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读后感400字(一) 我读了很多表达了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爱过激情的文章,而<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了这篇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 ...
  •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1620年,五 ...
  • 抗战从这里开始读后感
    抗战从这里开始读后感 抗战从这里开始>读后感(一)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的日军急于完成其所谓的'治安肃正'计划,以'巩固满洲'.威胁华北,实现其独霸中国的侵略野心. 7月16日,日军东边道'讨伐'队长冈田少佐和坂本 ...
  •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中国还是能说不>读后感 曾维军 统治阶级的决策与措施牵涉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一个国家的命运. 皇帝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清皇帝,当英国入侵时,不去内房读旧日利玛窦等所绘世界地图,竟发问"英国地方在哪里?&q ...
  • 读后感的写法as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