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私学制的创立及其教学方式的概述.启示 - 范文中心

孔子私学制的创立及其教学方式的概述.启示

08/02

孔子的私学创立及其教学方式的概述、启示 众所周知,在春秋之前,是没有私学的。在那时,达官贵胄自己聘请‚家庭教师‛来教授家族的孩子,性质属于家塾。西周前王室母亲已经知道胎教。《大戴礼。保傅》记载,王妃怀孕七月就移至篓室居住,负责音乐的太师侍住在左,负责膳食的太宰侍住在右,每日演奏音乐和保证营养。前11世纪皇宫里就设有‘孺子室’太子,世子出生三日就被送入此室,挑选优秀女性教以善道的老师,审其欲恶的慈母,照顾生活的保姆,哺乳奶浆的乳母为‘四贤’,进行早期教育。

孩子稍大,为他配备师,傅,保‘三公’,师导之教训,傅,傅之德义,保,保其身体。师傅保分别由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六人担任。著名例子有‘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他们三代人的努力,培育出武王。史称,到了商周,学校就已经成形。商朝的学校叫做‚校‛,周朝的学校叫做‚痒‛。只是,这时的学校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的。此时的学校,所接受的弟子都是当朝达官显胄的子女,他们无须学习,即可成为统治者。

这便是官学。官学是指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一度盛极一时。 只是好景不长。到春秋战国时期,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西周日趋衰落,礼崩乐坏,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形成。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地主所有制的萌芽和新兴地主分子的出现。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同时制约着教育方式,是的奴隶社

会官方控制的学校不得不向社会扩散,并且与民间的办学形式相互沟通。《诗·郑风·子衿》通过一个教师对弟子终日游荡、不思学问表现出很深的讽刺和忧虑。到了春秋,情况更为严重,因此此时连虚设的官学都很少见到。可见,其时的‚泮宫‛,‚乡校‛,也已徒具学校之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春秋战国之后的经济下移,致使了学术——也就是教育的下移。而其中,以孔子创立的私学制度最具有影响力。孔子可以说是我国系统私学创立的鼻祖,将以前学在官府,即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使得更多的平民接触到了文化知识,整体提升了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学术研究氛围,推动了之后的‚百家争鸣‛这一各国间的大型学术交流现象。孔子在开展私学教育中,最首要的贡献就是他所倡导的‘‚有教无类‛思想。依据这一思想,教育对象突破了奴隶主阶级的有限范围,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教育机会。那么,什么叫‚有教无类‛呢?《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曰:‚有教无类‛,东汉马融注:‚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所以,可以理解为,他是把‚类‛当作‚种类‛讲的。‚有教无类‛中的‚教‛字,便是对弟子施加影响,而弟子接受影响之谓。正如许慎《说文解字》中谠‚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就是教育、教化;孔予的‚有‛、‚无‛指: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不分贵贱、庶鄙等界限,使教育及于平民。可见,‚有教无类‛本义是:在教育的对象方面,不分种类,即不分‚贵贱‛、‚庶鄙‛,不分善恶,也就是不分阶级、阶层,不分年龄、地域、个性差异,凡是愿意学习

的,统统收为弟子,都给予教育。

的确,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概括起来就是:第一,不分行业和出身,打破奴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第二,不分地区和族类,促进各名族的文化交流;第三,不择对象,广收弟子,造就了一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才。

就上述来看,孔子的‚有教无类‛的优点至少有三个,但是,是否孔子的‚有教无类‛就是没有缺陷的呢?在这里,我们仍旧有一个问题值得商榷:既然‚有教无类‛,为何孔子几千弟子全是男的,而把女弟子拒之门外,这很让人疑惑。孔子观念中是否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孔子也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难看出,对女子教育权的剥夺,其实反映了孔子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在那个男尊女卑、男耕女织的封建年代里,孔子在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思想上,还有所保留的。再者,有关于孔子的‚有教无类‛,有人认为这是孔子在主张‚全民教育‛,其实不然,孔子并非主张‚全民教育‛,他只是对求学者来者不拒。‚民主教育‛不等于‚全民教育‛,前者是针对大多数而言,而后者是每一个人。实际上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全民教育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今天,我们的经济文化发达了,要实现全民教育同样很困难,但我们可以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全民教育‛也是‚必要的乌托邦‛。

此外,孔子教学有固定的场所,对象广泛,便于弟子进行学术上的切磋和交流。并且,孔子还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来交到弟子。这种弟子问,孔子回答,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励

弟子们去思考,去探索,引导弟子主动、积极、自觉地去掌握知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学中的首创,也是他对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的总结。孔子重视因材施教, 如孔子认识到高柴质的愚笨, 曾参的天性迟钝, 子长少诚实, 子路性粗鲁。根据他们的个性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和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如一的遵循‚ 因材施教‛ 的教育原则。在今天由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及天赋不同, 这样就会在学习中出现‚ 好、中、差‛ 三类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 分类指导, 以真诚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他们。与此同时, 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中, 要善于观察, 观察他们的性格、爱好、专长以及心理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调查, 来掌握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在根据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 提出不同问题, 交给他们不同难度和份量的作业, 达到好生吃得饱, 差生不费力, 使他们人尽其才,扬长避短。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使他们都能得到提高。 启发式教学其实也是孔子最先提出的。孔子日‚ 不愤不启, 不徘不发, 并一隅而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愤‛ 和‚ 徘‛ 是学生很活跃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开导一下, 指点一下, 这就是‚ 启‛ 和‚ 发‛ 。由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又使我们不得不想起今天的注入式教育。所谓注入式教育, 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学生是完全被动的, 教师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在教学中老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要求, 通过高压手段向学生脑子里注人知识, 使学生生吞活剥, 呆读死记。

试想如此下去, 长此以往, 我们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学到的死知识怎能在实践中活用呢?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如何面对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造性地学习孔子的教育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引导、指导、开导等方式去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学习, 主动地去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育者应该做的不应该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其实,孔子也非常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发新的教学内容,以补充原有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不足。从《论语》等大量历史典籍中,可以发现孔子开发的新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攀山。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适当地组织弟子攀山,是一种颇得赞许的教学措施。攀山作为一种活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可以增加弟子的见识和对意志、品质的历练。二是游历。孔子安排的游历活动是十分充分的,达到17年之久。在这段被载入《论语》的漫漫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师徒的游历足迹,除齐国外,还可能到过楚、晋两国。其间,他们历经艰辛,屡遭磨难,有时甚至是兵戎相见。这段生活经历可以说是历经了艰难困苦,可是孔子他们却甘之如饴。不为其他,单单是沿途的人文风情,政治制度,自然风景等等,就让孔子的弟子增加了不少的见识,由此真正领悟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惊险的一面。孔子的弟子在危情中应变,并且增强了相互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和团结、友爱、互助的品质,使能力得到了实际上的锤炼和提高。另外,

游历活动还可以让弟子在现实生活中去细细地体会、品位、验证课堂内学到的教学内容。增加和巩固弟子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应用,学以致用,完善自己。三是野外谋生。野外谋生的经历,对于弟子扩大生活接触面、增加见识、提高旅途生活能力和锻炼野外生存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通过这种生活锻炼,可以使弟子认识到生活艰辛、困苦的一面,为他们将来入仕后尽职尽责、廉洁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了解民间疾苦,从而更好地使之明白孔子所教授的‚仁‛的意义之所在。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使弟子接触了社会,接触了大自然,重新认识理想,重新认识现实,把课内的知识内容与大自然和社会本身所蕴含的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扩大了弟子的知识容量。这种将教学嵌入生活,在生活中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即使是放到现代教学中也是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的。俗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并不是说否定理论教学,而是希望我们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我们的理论,也要多联系实际,寓教于学,寓学于教。就如孔子的攀山等活动,既增加了弟子的生活乐趣和学习乐趣,也锻炼了弟子的身体;游历、野外谋生的活动,使弟子认识到生活不全是理想、抱负,也有它艰辛、困苦的一面,要在这种艰辛、困苦之中百折不挠地努力奋斗,克服一切艰难困阻,才能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才有可能实现当初的理想、抱负。显然,这些活动充分弥补了学校教育教学中所传授知识内容的不足。 。 在我看来,孔子创立私学,独辟蹊径的开创了因材施教和启发式

的教学方法,走出学堂、走进自然、融入社会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为教育事业的自由发展和教育方式的总结创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理论的先河。这些,不管是对当时的教育的发展,还是放眼到现在的教育事业,我们都不可否认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也许它仍旧有着它的不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教育大多仍旧得益于孔子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所以说,即使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孔子创立的私学,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仍旧是可以带给我们莫大启示的瑰宝。


相关内容

  • 教师资格证常考点测试
    单元试题 一.填空.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2.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人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 ...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一.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 1.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2.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3. ...
  • 教育学冲刺_20**年0318112455
    绪论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 ...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库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 )2. 古 ...
  • 教育概论论文
    学前教育概论一 姓名:丁洁 学号:10093001 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思考与启示 身为未来的准教育者,为了不断充饥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久前,仔细研读了近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l ...
  • 两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
  • 英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英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瑞海 黄晓玲 赵 薇 英国的教育结构复杂.其义务教育年限5-16岁共11年.大多数是公立学校或是接受国家补助的学校:除了公共教育制度外,还有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一.学制 ...
  • 教育基础知识综合重点选择题专题特训
    教育基础知识综合专题重点特训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 A.130B.1 ...
  • 儒学与生活100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道家的处事方式是一种()的态度. A.逃避 B.积极 C.散漫 D.无所谓  我的答案:A 2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A.&l ...
  • 教育目的.学制与义务教育总结
    教育目的.学制与义务教育总结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概念 广义:是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在接受了一段时期的教育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达到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