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 范文中心

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06/06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要有和谐的校园文化来促进,体育文化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水平、身心健康等均依赖体育文化的加强和健康发展。未来社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智能社会,竞争激烈,需要大批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只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应发挥体育文化的时代性、竞争性、先进性。正确认识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文化 和谐校园 构建   文化是描述与社会有关的特殊社会现象的学问,并与人的积极活动有联系。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健身、锻炼、竞技和娱乐等以身体活动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创造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发展,体育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体育文化不仅对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其他文化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特别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谐即美,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范围内的关于体育运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既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一道共同建设校园的精神文明、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人才。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校园体育文化包括外、中、内三个层面。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层即指物的层面,它主要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场馆设施、运动器材、运动服装、体育雕塑、各种体育宣传媒体和手段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内容;校园体育文化的中间层面主要指校园中的体育制度,如体育课程的必修制度、早锻炼制度、各种体育竞赛和学校运动会制度、业余训练制度、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等,还包括逐步成熟的学校体育理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层即指思想层面,它主要包括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以及长期形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是具有校园特色和健康生活气氛的一种大众文化,有较高的层次和品位。它集竞技、健身、消遣、娱乐、审美、传播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已经成为学生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反映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校园体育文化倡导各种健康文明的积极行为,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向上。它既充分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反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同时可约束、遏止各种不文明行为。在当今校园内,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以及观赏体育比赛蔚然成风。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学习带来的精神紧张和疲劳,而且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   三、校园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当前,确立这种教育理论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体育文化的传播就是大力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去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   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先进的校园体育文化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校园文化的接受者。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而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能够使人们在形象、生动和切实的体育实践中,受到时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能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机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多讲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加强自我修养,学会“修己以敬”。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   四、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发展   (一)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意识是指一种体育精神、体育道德观念等。而文化对人具有可塑性,在全面实施大学校园内体育文化整体环境建设的同时,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在开展各种体育竞赛的同时,开展系列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在体育馆、健身房等建筑的墙上悬挂体育明星的画像以及名人谈健身和体育的格言,在校园内建体育雕像等设施,拓宽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陶冶学术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同时培养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竞争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这些无疑是形成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催化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形式,进行体育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真正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并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   高校的和谐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是保证学校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定的精神文化作用有赖于一定的制度作保证,而体育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涉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所以要把学校各部门组织起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学校的体育活动委员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和学生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方便。要制定学校体育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体育的一些法规性文件都能落到实处,把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中,避免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   校园内拥有场地器材的多少、场馆设施的质量等一系列物质条件都将影响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因为这些有形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文化的载体,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物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学校总体建设的框架内,建设好学校师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必须的场所,如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棋艺室、体育展览馆、体育宣传橱窗、校园体育网等,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使得学校体育文化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需要的和谐统一。   (四)建设高水平的传统体育项目   高校的体育发展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有自己的体育传统,这样才能提高学校体育的影响力,适应21世纪高校的发展潮流。高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开展广泛的学校竞赛活动。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直接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产生影响。高水平运动队伍的组成与训练、优异成绩的获得对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组建一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适合本校实际状况的高水平竞技队伍,将极大促进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改善。比如许多高校组建的CUBA队伍、清华组建的高水平跳水队等,都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组建体育俱乐部   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在体育课教学以外,有必要建立一些广大师生喜爱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的组建不仅不会削弱体育课的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加强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参加体育活动和各项组织与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进一步促进体育课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增加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提高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构建和谐校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节   体育文化节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的窗口,成为广大学子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的广阔舞台。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体育文化节是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它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校园体育文化,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以团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以“健康、快乐、文明”为目标,培养师生的体育道德素养。通过体育文化节,不断改变师生观念,让体育不仅成为一种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以多种方式进行融合、渗透,形成有利于学校内部群体,特别是学生本身实现全面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教育的氛围,增添了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春友.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学刊,2004 (12) :47- 48.   [2]刘广慧.试议体育教学在构建学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读与写, 2007(7) : 71.   [3]吴红胤.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 .浙江体育科学,2008(1) : 85-86.


相关内容

  • 学生体育社团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广泛的作用力与影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明显,但是如何发挥体育社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学校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去实现的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 ...
  • 德育绩效评估报告
    德育绩效评估报告.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 诗礼相承 闪亮自我 --握山小学德育绩效评估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建校于1960年的握山小学座 ...
  •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幸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效工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力争经过3年努力,使我校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拥有体现先进的办 ...
  • 育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2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追随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学校教 ...
  • 20**年小学素质教育规划方案
    2014**小学素质教育规划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加强学校素质教育为主题,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贯彻"树德启智 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 ...
  • 弄亭小学办学方向
    弄亭小学办学方向 一.学校现状分析 1.学校发展现状 那能乡弄亭小学创办于1958年,位于那能乡东北部.数十年来,学校几度搬迁,几番规划,几经风雨,历经沧桑.学校办学规模从小变大,生源由少到多,2016年,在校生181人,教师7人.学校占地 ...
  • 汤官箐学校20**年-20**年学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汤官箐小学2015-2016学年 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汤官箐小学 二0一五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2 二.学校基本情况„„„„„„„„„„„„„„„„„„„„„„„„„„2 三.学校领 ...
  • 以主题文化为底蕴形成特色学校
    走进学校教学楼的正厅,造型墙以校徽图案为核心,远看就像一轮新日正从海面冉冉升起,预示海北小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学校校徽基本图形由"海北路"三个字的声母变形组合而成,整体形象似一个昂首阔步前进的人,展示出海北小师生奋发向上 ...
  • 健康促进学校汇报材料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构建坝中和谐校园 卫生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前提,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开展"江苏省 ...
  • 学生会20**年工作计划书范文
    学生会XX工作计划书范文(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承"养正毓德.精存自生"的校训精神,本着&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