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鸭有鸡有竹诗句 - 范文中心

有鸭有鸡有竹诗句

04/01

鸡、鸭每天采食量的换算模式1、肉鸡:采食量为:5g×25天×1000÷500=250(斤)2、817肉杂鸡:采食量为白羽肉鸡的1/2。即1000羽817肉杂鸡第25日龄的采食量为:5g×25天×1000÷500÷2=125(斤)

3、蛋鸡:每只鸡每天的采食量为:(单位为g)前1~9天,采食量为日龄数加2;第10~19天,采食量为日龄数加1;20~49天,采食量为日龄数;第50~120天,采食量为50+(日龄数-50)÷2;121日龄之后每天的采食量维持在120~125g之间。即1000羽蛋鸡第25日龄的采食量为:25×1000÷500=50(斤)。

4、肉鸭:采食量为:日龄×鸭只×0.016,即1000羽肉鸭第25日龄的采食量为:25×1000×0.016=400(斤)

5、青脚麻鸡、快三黄鸡:公式参考817肉杂日采食量计算公式。

6、慢三黄:参考蛋鸡日采食量计算公式。篇二:鸭性和鸡性

3.11东日本大地震,日本人面对巨大灾难时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令全世界惊叹不已,特别是西方媒体,看到日本人即使遭遇史上最大震灾,依旧规规矩矩排队购买生活用品,所表现出来的井然有序,十分令西方媒体震惊,并为此赞不绝口。

可是,在日朝鲜人、东京经济大学现代法学部徐京植不久前却在韩文媒体上,撰文对日本人的“规矩与冷静”进行了十分锋利的批判。这位徐教授认为:日本人的这种所谓“沉着冷静”,恰恰正好彻底暴露了日本人最致命的短处:“因为日本人都是‘公司人类’,比起震灾等等之类正在不断扩展的严峻事态来说,他们对与断绝与公司的关系更为不安。”

徐教授为此分析说:即时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是不是要避难,日本人是不会个体单独地做出决定的,而是等待公司或者上司的判断。这样的行动方式,在遭遇3.11这样的巨大震灾,需要迅速紧急避难时,就成了一种巨大障碍。徐教授因此认为:备受西方媒体称赞的日本人 的沉着冷静,并不具备所谓的“道德性”,而只不过是无法做出决断的一种姿态而已。徐京植教授将日本人的这一姿态,称为“同调主义”,即:凡事不是按个人的自我判断,而是根据周围的人、职场的上司等大家的脸色,来调整自我的迎合态度。徐教授强调说:日本人的这种“同调主义”,是日本政治思想史上的权威文物丸山真男所一直主张的典型日本人类型。并还以当年的战争为例:当年日军的一些高层指挥官,明明知道完全没有战胜美国和英国的可能性,但因为日本人典型的“同调主义”思维方式,明知会输也咬牙将战争继续下去,一直到广岛长崎被扔下两颗原子弹,才终于举起了白旗。

并不赞成徐京植教授对日本人“道德性”的否认,因为我认为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克制与冷静,其中是包含有日本式道德的。但对于特别在意周围人的看法,将“阅读空气”当成宗教一般信仰并执行的日本人,徐京植教授所言的日本人的“同调主义”,十分有道理。还不说过去的军国主义时期,看看下面发生在去年的3.11大震灾中的一个事例,就可以窥见日本人“同调主义”的身影,至今从未改变。

在3.11大地震中,重灾区之一的宫城县南三陆町防灾对策厅舍,有41名职员因为海啸而不幸遇难。前不久,这41名遇难者的家属,向警察署提交了诉状,以“业务过失至死嫌疑”状告南三陆町的町长,诉状理由是:因为町长没有下达往高台逃跑的避难命令,导致了41名职员不幸遇难---从这个遇难家属提交的诉状理由中,可以十分透彻地看清楚日本人“同调主义”的身影:因为没有得到町长的避难命令,即时面对十多米高的巨大海啸,生死存亡之际,职员们也不会擅自离开岗位。而日本的福岛50勇士,无疑也同样很好地诠释了日本的“同调主义”:因为这是公司的命令,所以,明知命将不保,勇士们的家属依旧含泪为他们送行,并为此深感骄傲。

不由想起多年前,我的同乡老友、挪威籍小提琴制作家丹尼尔?陈写过的一篇关于中日国民性对比的文章,叫“日本鸭性与中国鸡性”。这篇文章在谈到日本的“同调主义”服从性时,举了个这样的例子: “那时我家附近是一个农货收购站,一到夏天,每天下课都要看见农民

赶着大群的鸭子走向那个农货收购站。那些鸭子都会乖乖的跟着前面的鸭子走,决不会独自跑散。偶尔,头鸭会突然逃命,那便是天大的灾难。鸭子们会有个别的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串,但大多数的会在原地呱呱乱叫,任凭农民用竹竿催赶,它们就是一动不动。在这种情况下,赶鸭子的农民往往会丢开鸭群,直追那只脖子上系了红带

子的头鸭。只要制服了头鸭,让它回到路上,其他鸭子便自然会赶紧跟上。”

日本人的“同调主义”居然与“鸭性”如此高度一致。两者整合为一,可称为日本人的“鸭性同调主义”。

另外:这儿顺便再引用一段丹尼尔?陈的原文,来看看什么是中国人的“鸡性生存法则”: “而运鸡的光景就不然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农民赶着成群的鸡在路上走。记得我也问过他们为什么不用赶鸭的方法赶鸡?农民说“鸡不能成群地赶着走,因为它们没有谁能为头,所以一放出来就会四处乱串,到处惹麻烦。”因此,运送鸡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大量的鸡塞进狭小的笼子里,再把笼子一层层叠起来放在板车(用人力拉的两轮车)上。在那些太阳可以烤熟鸡蛋的夏天,在笼子里又拥挤又不透风的热闹,就可想而知。那些鸡中的一些为了“出‘鸡’头地”

求生存,就不得不大鸡踩小鸡,小鸡踩鸡蛋。等来到收购站,被踩在底下的鸡,应该有如今从微波炉里拿出来的温度。那些鸡的残骸很快会变成一张五毛钱的钞票,成为在收购站门口急切等待的人们上好的营养。那便是我童年时而吃鸡却很少吃鸭的原故。”篇三:三年级

20.鸡与鸭

20.鸭和鸡

一、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保护鸟类。

2.能通过抽象和概括,把握鸟类的共同特征。

3.能将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观察。

4.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

5.知道鸭的喙、蹼脚及羽毛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鸭在水中生活有什么好处。

6.认识更多的鸟。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鸡和鸭的剥制标本或挂图;鸭的生活习性的课件或录像资料。

2.分小组准备如下工具与材料:鸡、鸭的羽毛(正羽)、烧杯、放大镜、废旧牙刷、镊子、洗洁精、油脂、热水、冷水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较鸭与鸡外形有什么不同?

1.回顾:鸡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出示鸭的标本(或活鸭),学生观察。

3.汇报:鸭与鸡外形有什么不同?

(二)研讨鸭和鸡生活习性的不同。

1.提问引入:我们观察了鸭的身体结构,发现鸭与鸡有许多有不同,如鸭的喙是扁平的,且很长,脚有蹼等。鸭与鸡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利用挂图,课件等资料进行补充和强化。

(三)实验探究鸭为什么适应在水中生活。

1.实验:取鸭毛.鸡毛各一根,分别放在水里,然后取出来,看它有什么变化。

2.猜测:为什么鸭毛不会被打湿呢?

3.学生探究。

(四)阅读资料

课本67页。

(五)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鸭,你发现了鸭身上的哪些秘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鸭与鸡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并作好记录。 身体特点 繁殖方式

(二)比较、归纳鸡与鸭的相同点。

全身长有羽毛,有喙,有翅膀,卵生等。

(三)从个别到一般,形成对鸟类的认识。

1.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像鸡和鸭一样?

2.教师小结,揭示鸟类的概念:我们把所有像鸡.鸭这样的动物归为一类,叫鸟类。

(四)运用概念判断。

1.课本69页的动物中,哪些属于鸟类?为什么?

2.教给学生判断的方法。

(五)课外延伸。

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长期观察一种鸟的生活习性,了解它的生活规律,写一篇观察报告。


相关内容

  • 一格律诗八首
    一 格律诗八首 1.次北固山下 2.春望 3.钱塘湖春行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赤壁 6.夜雨寄北 7.游山西村 8.过零丁洋 二 宋词二首 9.凤栖梧 10.江城子 密州出猎 1.诗中既点出自己行游路程,又勾勒江南美景,让人们饱 ...
  •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大全
    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 2.<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以动显静, ...
  •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 1.<把酒问月>中,写比喻月色之美的诗句是: , . 2.<把酒问月>中,写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间流逝之速的诗句是: , . 3.<把酒问月>中,写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 ...
  • 诗词理解性默写
    诗词理解性默写 2011-04-21 14:52:42| 分类: 诗词默写填空|字号 订阅 1.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人们总喜欢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 ...
  • 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_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范文_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_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范文_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_中秋节的诗句:山中秋夕 示例: <山中秋夕>原文 抱琴出南楼,气爽 ...
  • 初中古诗文情境默写
    情景默写荟萃 拟题/袁建林 1.当前,两岸关系面临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写下的" , ",相信2010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定将乘着文化交流这艘顺风大船穿越海峡驶入两岸同胞的心 ...
  • 二年级下雷雨教案
    1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 ...
  • 中级导游[汉语言文学]历年真题
    2008年全国中级导游考试<汉语言文学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卷中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1分,共41分.) 1.金文泛指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它盛行于( ) A ...
  • 对联中的精品,诗句做对联
    对联中的精品,诗句做对联 对联,中华文化中的精品,而诗句中的对偶句,其实也能算作对联的.古时候人们喜欢把有意境的诗句当成上联来作对的,下面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经典诗句作为对联的上联. 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 上联是出自唐代李贺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课..
    30诗五首 饮 酒(其五)·陶渊明 一.根据原文填空 1.具有哲理性,点明环境的偏僻幽静,能使人心境恬淡静谧的诗句是: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称道的"无我之境"的绝妙好辞,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