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20**年0317 - 范文中心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20**年0317

03/23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

(初稿详细摘要)

俞士汶 朱学锋 段慧明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2004年3月17日星期三

1. 形式动词的所指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以下简称《语法信息词典》)收录了若干“形式动词(dummy verb)”。在相关论著中,介绍了“形式动词”的概念及其语法属性[1]。由于形式动词的特殊性,在词典数据库中,将形式动词和其他动词等量齐观,设计同样的语法属性字段,忽略形式动词的特殊性,既是研究工作特别是语言工程的阶段性所无法跨越的无奈,也是研究工作尚不够深入的反映。本文力图汇集语言学界关于形式动词的研究成果,希冀前进一小步,并为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如何处理形式动词提出一些处理策略。

最早提出形式动词概念的是吕叔湘先生[2]和朱德熙先生[3]。朱德熙先生又称“形式动词”为“虚化动词”。

20年来,已经找到的关于形式动词的论文不多,共5篇[4-8]。

本文概述这5篇论文关于形式动词的定义和覆盖面等方面的异同,总结研究的进展。 由于《语法信息词典》最初是在朱德熙先生的指导下研制的。从语言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研制者一直秉承朱德熙先生的词组本位语法体系。因此,本文的理论基础仍是朱德熙先生于1985年发表的论文《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尽管形式动词数量不多,但也不是轮廓清晰的集合,而且个性突出,本文除对形式动词的共性进行一般性讨论外,重点讨论两个最典型的形式动词:“加以”和“进行”。

2.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

朱德熙先生对书面汉语中常用的“进行、加以、给予、给以、予以、作”等少数几个形式动词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些动词原来的词汇意义已经明显地弱化了,因此在某些句子里把它们去掉并不影响原句的意思。”朱先生给出的例句有

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

他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进行)调查。

对于这种损坏公物的行为应当(给以)批评。

两国政府将采取果断措施与恐怖主义(作)斗争。

朱先生又指出这些句子中的形式动词还可以互换。“进行研究”、“作调查”、“给予批评”、“予以批评”、“进行斗争”的意思和原句一样。朱先生认为这也是形式动词词汇意义弱化的表现。 “弱化”不等于没有。可以将朱先生列举的形式动词分为3组:①“加以、给予、给以、予以”,② “进行”,③ “作”。先讨论“加以”所在的第①组。从构词角度看,“加”是动词v ,“以”是(文言)介词p ,“加以”可以抽象为“v + p”。符合“v + p”这一结构形式的双音节合成动词的例子:“奔向、加以、来自、生于、走向”等等,它们共同的语法属性之一是必须带宾语,在语句中总是以

“v + p + OBJ”

的形式出现,其词义相当于

“p + OBJ + v”。

“奔向小康” 相当于“向小康奔”,“来自北京” 相当于“自北京来”,“生于1967年”相当于“于1967年生”等等。“v + 以”是“v + p”的局部实例化形式,“v + 以”的实例至少有:“报以、乘以、除以、得以、给以、加以、借以、可以、晓以、予以、赠以、致以、足以”。它们在使用时也一定带宾语。

对演讲者 报以 热烈的掌声

三 乘以 四

八 除以 四

对罪犯 处以 极刑

让民众 得以 充分发表意见

对公共卫生要 给以 足够的重视

在县名前 冠以 省名

对问题要及时 加以 解决

借以 证明工程的艰巨性

可以 满足大家的愿望

晓以 民族大义

予以 理解和支持

向获奖者 赠以 鲜花

向长者 致以 敬意

这些事实 足以 说明问题

“以”意思是“用/拿”。这些词的大多数的意义可以解释为

“用/拿 + OBJ + v” 。

也有一些词,像“得以、借以、可以、足以”等,在现代汉语中,如果按结构“v + 以”分解其词义就显得牵强生硬,还是作为一个整体理解其意义比较合适。

至于朱德熙先生列举的形式动词“给以、予以”的词义同样可以解释为

“用/拿 + OBJ + v” 。

《现代汉语词典》对“予”的释义就是“给”,“予以”就是“给以”,“给以”也是“给”,“给予”还是“给”。因此,“给、予、给以、给予、予以”的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给”是口语词,“予”是文言词,形式动词“给以、给予、予以”是现代书面汉语用词。

“加以”是最典型的形式动词,也是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唯一明确指出的形式动词。记得在小学学四则运算时,老师强调了“乘”与“乘以”、“除”与“除以”的区别,“3*4”要读作“3乘以4”,不能说“3乘4”;“8÷4” 要读作“8除以4”,不能说“8除4”。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当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套用

“用/拿 + OBJ + v” 。

“3*4”就是“用4乘3,即4个3相加”;“8除以4”就是“用4除8”。

算术中不用“加以”和“减以”这两个术语。“3+4”就读作“3加4”或“3加上4”;“8-4” 就读作“8减4”或“3减去4”。“加以”在日常用语中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特定意义和用法。《现代汉语词典》对“加以” 列了两个义项。其一“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可以替换为“加上”,查《现代汉英词典》,它的对译的英语词是in addition 或 moreover,实际上它的词性是连词,不属于形式动词范畴。其二“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与《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释义“表示对某一事物施加某种动作”,这是形式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果把“对某一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变换为“用某种动作施加于某一事物”,同“用/拿 + OBJ + v”就是一致的,只不过这里的OBJ 是动作,而不是事物。

继而讨论第②组的“进行”。《现代汉语词典》的“进行”有两个义项。其二是“前进”,不是形式动词的意思。其一是“从事(某种活动)”,正是形式动词的意思。但“从事”并不比“进行”更易懂、更常用。再查“从事”,从两个义项中选出的一个相应的释义是“投身到(事业中去)”,接着查“投身”,释义是“献身出力”,最后查“献身”和“出力”。“献身” 的释义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献给祖国”,“出力” 的释义是“拿出力量”,至此释义似乎只使用了做常用的词语,意思似乎也明白了,但同平时所理解和使用的“进行”又相距甚远。如果从构词角度考虑,“进行”显然是由“进”和“行”构成的复合词,“进”和“行”都有动词意义,择其相关的义项,“进”为“向前移动”,“行”为“表示进行某项活动”,无论动词“进行”是联合结构还是偏正结构,“行”总是处于中心(head )地位,这样又出现了循环定义:又用“进行”解释“行”。这样看来,利用面向人的词典中对词义的解释,计算机是不可能“理解”词的语义的。甚至于人大概也不是通过查词典理解“进行”这样的词的意义和学会它的用法的。

面向计算机处理和“理解”自然语言的词汇语义研究也有了一些成果。

以下概要介绍中国大陆汉语信息处理学界几部电子版语义词典关于“加以”、“进行”的语义信息描述的研究成果。

“作”的义项甚多,只有其中一个义项是第③组形式动词的意思,还需要同“做”进行比较和辨析。拟另外撰文讨论,本文略去。《语法信息词典》还将“有”(指“体重有增加”中的“有”)也列为形式动词,是否合适,本文也不作论述。

3. 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

汉语语法学界很早就注意到句法和语义必须结合。陆俭明先生指出:“句法研究可以从形式入手,也可以从语义入手,但是如果从形式入手,所得结论需要找到意义上的依据;如果从意义入手,所得结果需要找到形式上的表现。”[11]也就是说,汉语本体研究学者是句法语义并重的。以自然语言处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然语言的机器理解而言,当然也必须句法语义并重。不过,在自然语言理解最终实现之前,要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信息处理应用领域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从句法形式入手不仅比较容易、比较现实,而且句法形式研究可以为语义理解研究做好必要的铺垫。因此,笔者与同事们虽然对语义也有所涉猎,但始终把汉语句法分析作为最重要的基础研究而投入了热情和精力。

《语法信息词典》是为汉语句法分析服务的电子词典,它对于动词的语法属性有相当详细的描述[1]。在它的动词数据库文件中有一个“形式动词”字段。如果一个记录中的词语是形式动词,则该字段填“形”。因此,很容易从动词库中检索出所有已收录的形式动词及其所有的属性的值。不过,该词典是针对各类词语设立属性字段的,对动词也是如此,并没有考虑形式动词的特殊情况。因此,对“形式动词”的描述还是不够充分、不够缜密的。

以下分情况讨论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及其各种语法属性。吕叔湘先生只讨论了“加以”的带宾语的情况和受副词修饰的情况。本文也从这里开始。

3.1 形式动词的宾语

形式动词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所带的宾语的特性。吕叔湘先生指出,“(加以)必带双音节动词宾语”。朱德熙先生指出,“虚化动词所带的宾语只能是表示动作的双音节词”。

吕叔湘先生是这样区分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及物动词后边可以带一个表示承受动作的事物的名词,称为宾语。不及物动词不能带这样的名词。”

《语法信息词典》认为“能带真宾语的谓词是及物动词”,继承了朱先生的定义,与吕先生的定义相容。需要注意:(1)汉语的及物动词能带真宾语,不等于说在句子中一定带宾语。第①组“加以”等形式动词必须带宾语,这一点不同于一般的及物动词,不妨将语句中必须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叫做“绝对及物动词”。(2)宾语不一定是名词,这一点对吕先生的限制有所扩展。真宾语可以分为3类,即 ①体词性的,②谓词性的,③准谓词性的。形式动词必须带的宾语绝大部分都是准谓词性的,少数是体词性的。

以下详细讨论准谓词性宾语。

“进行”的准谓词性宾语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3.2 形式动词受副词修饰的情况

对形式动词可能构成的状中结构进行全面研究显然很有意依吕先生指出:“‘加以’前面如用副词,必须是双音节的;单音节副词后面不能用‘加以’,只能用‘加’。”例子有:“不加研究│多加注意”。换句话说,如果要用单音节副词修饰‘加以’,那么双音节的‘加以’应该缩减为‘加’。

吕先生和朱先生在阐述词的语法特性时,往往注意到词语的音节数目。现在的《语法信息词典》很少提供与音律相关的信息,这一点是个欠缺。

《语法信息词典》设立了动词是否可受“不”、“没”、“很”等副词修饰的属性字段。查形式动词的这些属性字段的值:“加以” 不能受“很”修饰,可以受“不”、“没”修饰。又从1998年全年《人民日报》中检索字串“不加以”、“没加以”、“很加以”、“多加以”,确实没找到“没加以”、“很加以”、“多加以”,却找到了10例“不加以”:

不加以 分析

此美国不能 不加以 考虑

后来有识之士不得 不加以 劝导

不能 不加以 引介

不能 不加以 分析和考察

这种状况如 不加以 改善

但如果 不加以 注意

如 不加以 整顿

许多人不但 不加以 制止

如 不加以 遏制整肃

这些都是形式动词“加以”受副词“不”修饰的正确用法。因此,吕先生关于“‘加以’前面不能用单音节副词”的结论是可以商榷的。或许现在词语的用法有了发展,或许应该把否定副词“不”排除在外。至于否定副词“没”能否修饰“加以”,似乎有了矛盾的看法。

在《语法信息词典》中,“进行”与“加以”一样可以受“不”、“没”修饰,不能受“很”修饰。检索1998年全年《人民日报》也证实了《语法信息词典》对这些属性描述的正确性,受“不”和“多”修饰的例句很多,受“没进行”的一个例句是:

田秉毅认为这与葛菲/顾俊刚从国外比赛回来,这两天倒时差,没进行系统训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回过头来再讨论“没”能否修饰“加以”。“没加以”的句子也是可以造出来的:

?由于长期对上游水土保持没加以重视,所以造成近年下游频发洪涝灾害。

这样的句子应该是站得住的。因为不是从真实文本中检索出来的,故在前面加了问号。对“加以”是否可受“不”或“没”修饰,存在不同看法,是完全正常的,很难下谁是谁非的结论。语言学界有“言有易,言无难”和“例不十,法不立”的共识,是很有道理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第二版)》90页论及二选一型的语法属性值的填写时,曾记下了作者的心得:“在确定‘二选一’型属性值时,一般说来,说‘可’较保险,不容易被驳倒;说‘否’则有一定风险,找到一个反例就使‘否’的立论站不住脚。但对于计算机处理来说,正是由于有刚性的值存在,才使得词语的属性值便于利用。”后来,在“词的概率语法属性描述”研究中,笔者提出了确定“可否”值的比较科学的、定量的判定准则[12]。

3.3 形式动词的句法标志功能

现代汉语的实词划分为体词和谓词两大类。相应的,短语也可以划分为体词性的和谓词性的两大类。形式动词是语句中谓语性成分的标志之一。表示动作的名词或体词性短语,例如“战争、手术、词汇语义的研究、行政处分”等等是不能作谓语的。但在它们前面加上形式动词构成述宾结构转换成谓词性成分,就可以作谓语了。

某些地区还在进行战争。

为了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我们必须进行词汇语义的研究。

主管部门对违反纪律者给予行政处分。

双音节的名动词虽然可以独立作谓语,但是当它要同前面的含介词或动词的短语结构结合成更大的谓词性短语时,为了同前面的结构相匹配,名动词先要复杂化,这时也必须加上形式动词。

* 你们把这些资料整理。

你们把这些资料加以整理。

* 村长向群众承认错误检讨。

村长向群众承认错误进行检讨。

在这种情况下,“加以整理”是谓词性的,是作句子谓语的状中结构的中心成分。作句子谓语的连动结构“承认错误进行检讨”的一部分当然也是谓词性的。形式动词与所带的体词性成分构成的述宾结构在句子(或小句)中总是谓词性的,通常作句子(或小句)的谓语。 更进一步,形式动词还是其后的名动词的受事的前置标志(这已涉及语义、语用问题,将在4.1种论述。

认识到形式动词是汉语句法的重要标志,在缺乏形式标记的汉语中,对分析和理解句子

很有帮助,应当加以充分利用。

3.4 形式动词的其他语法属性

形式动词的共性很多,当然不同组的形式动词也有不同的特性,每个形式动词都有自己的个性。研究词的语法属性就是要逐步深入地求同辨异。

(1) 所有形式动词都是粘着词。

(2) 所有形式动词不兼属其他词类。在动词内部,自成一个子类,与其他子类(不及物

动词、系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兼语动词、离合动词、名动词)都没有交集。

(3) 所有形式动词都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补语和状语,而且第①组也不能单独作宾

语(“进行”可以作助动词的宾语)。

(4) 所有形式动词都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既包括单音节的“很”,也包括双音节的“非常”

等。第①组形式动词都不能受“在”修饰,除“加以”外,也不能受“正在”修饰。

(5) 第①组形式动词都不能带由时量词和动量词构成的准宾语;除“给予”可带“了、

过”外,都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6) 所有形式动词都没有“AABB ”、“ABAB ”的形态变化。

综上所述,形式动词是动词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子类。

4.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4.1 形式动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问题

请观察以下例句:

(1)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批宝贵的资源。

(2) 我们应当把这批宝贵的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

(3) 对于这批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加以充分(的)利用。

(4) 这批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加以充分(的)利用。

(5) 这批资源很宝贵,我们应当加以充分(的)利用。

从语义角度考虑,(1)中的名词短语NP “这批(宝贵的)资源”是动词v “利用”的受事,

(2)-(5)的句法形式虽然与(1)不同,但语义关系却不变,NP 仍然是v 的受事,不过这时v 以名动词vn 的身份出现,由于作为形式动词宾语的名动词vn 后面不能带受事宾语,作为受事的NP 被前置了。在(2)中,已有介词“把”作为受事前置的标志,形式动词“加以”主要承担句法功能。在(3)中,虽有介词“对于”,但通常“对于”只是“与事”的标志,但在有形式动词的句子中也承担了受事的标志。在(4)中,形式动词成了vn 的前置受事的仅有标志。在(5)中,形式动词的存在标志了上文有一个语义上表示vn 的受事的语言形式,不妨也把它看作广义的前置受事。这样,如果不用形式动词,动词v (例子中的“利用”)是无标志的,其受事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如果用了形式动词,名动词vn 一定要有前置的受事,且是有标志的。

[13]论述“进行”句的语义结构,涉及到了句法语义范畴,但只讨论了包含“进行”的几种简化的句型。实际上,真实文本中包含“进行”的句法形式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至于写文章或者说话什么时候采用受事前置形式,则是受语用的制约:句子中哪些信息是已知的,作为话题(topic ),哪些成分又是关注的焦点(focus )。

4.2 语言信息处理中的形式动词

在应用浅层分析的语言信息处理系统(如文献检索、信息提取与过滤等)中,也许可以把双音节的形式动词看作虚词,列入停用词表(stop list)。但在需要进行深层分析以得到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语义结构的应用系统(如机器翻译)中,对形式动词就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在词性标注、词义消歧(WSD )等工作中,如果能用上形式动词的句法语义信息,可以提高其准确度。在北京大学现有的语言知识库(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现代汉语语义词典,

中文概念词典等)[14]对形式动词的描述都是不够充分的。为了弥补这个不足,笔者在倡议建设“广义虚词知识库”时,建议也把形式动词吸纳进来[15]。

以汉语到英语的翻译为例,深入研究包含形式动词的句型的翻译规律是有价值的。[13]有一个例句:

我国正在对国营企业进行改革。

[13]认为,“这样的句子,翻译成英语时,‘进行’就没有着落”。 现在给出5种译文:

1. We are carrying on reforms 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2. We are making reforms 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3. The reforms o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being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

4. We are reforming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5.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being reformed in our country.

应该说,这5种译文基本上都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如果采用第4句或第5句,其中确实没有与“进行”对应的英语词,但从语感来说,显然没有前3句好。从前面的讨论,可以了解到“我国正在对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同“我国正在改革国营企业”是有差别的。汉语之所以采用把“改革”的受事加以前置的句型,很可能是由于该受事是已知信息,而“改革”才是本句的焦点。汉语又用了“进行”,将名动词“改革”作为它的准谓词性宾语,不仅显得正式、严肃,而且反映了“改革”的过程性。在第1,2,3句译文中,也使用carry on 或make 将英语动词“reform ”名词化,与“进行”相当匹配。因此,在汉译英时,通常“进行”并非没有着落。实际上,相当于“进行”的英语词并不少,至少有:carry on, carrying out, undertake, undergo, conduct, engage, make, hold, commit, have, 等等。正因为多,反而分散了注意力,不像“进行”那么引人注目。

5. 结语与致谢

作者曾就形式动词的翻译问题求教王逢鑫教授,他在百忙中提供了“我国正在对国营企业进行改革”的5种译文。刘云博士、柏晓静、王治敏、彭国珍等也协助作者收集参考文献、提供翻译例句。作者仅对以上各位的奉献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俞士汶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2] 吕淑相,《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一版

[3] 朱德熙(1985)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作,《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第5期。

[4] 李峰、柴耘(1995)“V+以”类虚化动词的宾语,《新疆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68-71

[5] 毛宏愿(1997)话形式动词和形式化动词,《喀什师范学院学报》04期。

[6] 阎仲笙,说“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32卷第2期,91-93

[7] 李晗蕾,“加以”的语用功能,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0卷第1期,11-16

[8] 陈永莉,形式动词的范围、次类及特征,晋阳学刊,2003年,第3期,92-94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2版

[10] 外研社,《现代汉英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

[11]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161-162

[12] 俞士汶、段慧明、朱学锋,汉语词的概率语法属性描述,《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3期,21-26

[13] 苗传江,“进行”句的语义结构,见黄昌宁、董振东主编《计算语言学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1-57

[14] 俞士汶,北京大学语言知识库概况,《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2003年6月,第13卷2期,119-120

[1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第二届肯特岗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新加坡),2002年11月27日,刊载于《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2003年3月,第13卷1期,89-98


相关内容

  • 语言学常用名词解释
    语言学常识----语言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 ...
  • 转换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复合词研究
    2007年第6期总第106期外语研究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2007, №6Serial №106 转换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复合词研究 顾介鑫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3 江苏省语言科 ...
  • 词义类型学研究_张莉
    2013年7月 第33卷第3期 语言研究Jul., 2013Vol. 33No. 3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词义类型学研究 张莉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近年来词义 ...
  •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2007年1月第39卷 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Jan.2007Vol.39No.1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石毓 ...
  •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导言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所谓 "五段" 是指 "语文学" . "历史比较语言学" . "结构主义语言学" . "形式语言学&q ...
  • 生成语言学
    生成语言学 generative grammar 也称转换-生成语法.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创建人N. 乔姆斯基.1957年他的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的诞生.最先起来响应的有语音学家M. 哈利, ...
  •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流派 布拉格学派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 ...
  • 语言文字网(2)
    著 作评介 认识非自主动词的语义特性和句法组合规律. 袁明军的<程度副词和动词的类>一文细致地考察了程 度副词和动词(包括动词结构)组合的情况.该文通过对大 量语料的分析得出:不同小类的动词对程度副词的选择是不 同的,在划分小类 ...
  • 汉语语法题
    1.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词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是虚词.1)根据组合能力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三类. ①体词包括名词.数词和量词 ...
  • 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代词_其_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代词 其 孙德金* 提要 文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 其 在现代书面汉语中有很高的使用频度.本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统计,对 其 在现代书面汉语中的语义表现.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