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鱼糟制方法的研究 - 范文中心

酒糟鱼糟制方法的研究

06/21

工艺技术

Vol.28,No.07,2007

谭汝成1,2,熊善柏1,2,*,张晖1

(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以草鱼为原料制作酒糟鱼,研究糟制工艺、杀菌条件和微

生物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糯米饭于28℃发酵5d制成酒糟,添加到草鱼制成的腊鱼中,按腊鱼∶酒糟=1∶2(w/w)的比例于20℃糟腌30d,制成的酒糟鱼真空包装后于110℃杀菌20min,制品的理化和感官品质最好。酒糟、腊鱼及糟制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在酒糟鱼风味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酒糟鱼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于酒糟,但腊鱼中的微生物在制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比酒糟中的重要。关键词:酒糟鱼,糟制,杀菌,品质

形成,是酒糟鱼加工的重要工序。糟制成熟的酒糟鱼经杀菌处理可防止制品的过度发酵,又可有效提高制品的保存期。迄今为止,糟制和杀菌条件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制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采用酒糟鱼的传统加工工艺,通过研究糟制工艺、杀菌条件和微生物对酒糟鱼理化和风味品质的影响,探讨合理的酒糟鱼糟制方法,分析影响制品风味形成的因素,为酒糟鱼的工业化生产提供适宜的理论参数。

Abstract:Effectofwineleespicklingtechnologies,sterilization

conditionsandmicrobeonqualityofdrunkfishwasstudiedinthispaperwithgrasscarp.Resultindicatedthatqualityofdrunkfishwasthebestwhencuredfishwasleespickledat20℃for30daysinricewineleesfermentedfor5daysat28℃(1!2,w/w),andthenthedrunkfishwassterilizedat110℃for20minuteswithvacuumpacking.Microbeinricewineleesandcuredfish,togetherwiththatgrownduringwineleespicklingplayedanimportantroleforflavorformationofdrunkfish,howevertheoneinriceleeswasmorethanthatincuredfish,andthelatterwasmoreimportantthantheformerinflavordevelopmentofdrunkfish.

Keywords:drunkfish;wineleespickling;sterilization;quality中图分类号:TS25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306(2007)07-0119-04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草鱼(鲜活,2.0~糯米(晚糯)3.0kg/尾)、华中农业大学集贸市场。

均购于

1.2实验方法

1.2.1酒糟鱼制作方法

鳞、内脏、脊椎骨和头,1.2.1.1鱼的处理原料去鳃、

将肉分成两半,清洗后沥干表面水分。将鱼以鱼∶水=沥水后1∶2(W/V)的比例于10℃、10%盐水中腌制3h。用2~3m/s、10℃左右的空气干燥至合适水分含量[6]。

1.2.1.2糯米处理糯米于清水中浸泡24h,常压下蒸

制20min,取出后立即用清水冲淋使饭粒分离,并降温至28℃。沥干水分,置于缸中,加入米饭质量0.5%的酒曲,其中将酒曲的50%与米饭拌匀,搭窝,然后将其余酒曲撒在米饭的表面,加盖后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酒糟鱼经盐腌、干燥和糟制等工序加工而成,具有甜咸和谐、醇香浓郁、回味悠长、口感柔和、色泽亮丽等风味特点,是湖北、江西和浙江等地居民普遍制作的水产加工品。尽管酒糟鱼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鱼制品,但有关酒糟鱼的研究报道却很少,仅叶青等提出以真空渗透调配技术代替传统生产中的糟制工艺以缩短制品加工时间[1,2]。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

5]

对腌腊制品风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糟制可对酒

1.2.1.3糟制腌腊鱼切成3cm×3cm的小方块,整齐

摆放于容器中,容器底部先放一层酒糟,然后每放一层鱼块加一层酒糟和酒糟汁,最上层用酒糟封严,于一定温度下糟制一定时间。

糟鱼中的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促进制品风味的

1.2.2理化成分检测方法粗蛋白含量,微量凯氏定

氮法[7];氯化钠含量,硝酸银滴定法[7];氨基态氮含量:甲醛滴定法[7];还原糖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8]。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收稿日期:2006-12-18

作者简介:谭汝成(1972-),男,讲师,研究方向:水产品加工及品质控

制。

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国科农发社字[2005]380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A18)。

1.2.3总菌数检测方法稀释平板计数法,参照

GB4789.3-1994的方法。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2007年第07期

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

Industry

1.2.4感官品质分析由5名有食品感官评定经验的

人员评定样品的感官品质。评定标准见表1。

工艺技术

含量逐渐下降。当鱼糟比为1∶2时,酒糟鱼的感官品质最好,其中滋味和香气的得分明显高于其它两样品。由此可知,酒糟鱼糟制时的鱼糟比以1∶2为宜。

2结果与分析

2.1酒糟发酵时间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

酒糟发酵时间对酒糟还原糖含量及酒糟鱼品质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糟中还原糖的含量先快速上升后下降,其中4~5d时当糟腌下降速度非常明显,5~6d时下降速度较缓慢。酒糟中还原糖含量较高时,酒糟鱼中的还原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较高、氨基态氮含量则较低,反则反之。用发酵5d和6d的酒糟制作的酒糟鱼的还原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差异不明显。酒糟中还原糖的含量对酒糟鱼中氯化钠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明显。当以发酵5d的酒糟进行糟制时,酒糟鱼的感官品质最好,其中滋味和香气的得分明显高于其它样本的。这是由于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较高,鲜味成分较丰富,同时还原糖含量适宜,咸甜味和鲜味协调。由以上分析可知,酒糟鱼糟制时宜使用发酵5d的酒糟。

2.3糟制时间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

糟制时间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随着糟制时间的延长,酒糟鱼中还原糖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氯化钠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

30~45d时粗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尤其明显,氨基态

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延长糟制时间可改善酒糟鱼的滋味和香气,但会导致制品质地品质的下降,酒糟鱼的色泽和总体感官品质随着糟制时间的延长先提高综上所后下降,其中30d时感官品质的总体得分最高。知,为保证酒糟鱼的营养和感官品质,同时为有效缩短制品的加工时间,酒糟鱼的糟制时间以30d为宜。

2.4糟制温度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

糟制温度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随着糟制温度的提高,酒糟鱼中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氯化钠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且温度由20℃提高到30℃时,粗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相当明显,氨基态氮含量呈升高趋势。糟制温度对酒糟鱼的品质具有明显影响,温度较低时酒糟鱼的质地得分较高,但色泽较差;温度较高时制品的色泽较好,但质地较差。当糟制温度为20℃时,酒糟鱼

2.2鱼糟比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

糟制时鱼糟比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见表3。从表

3中可知,随着酒糟用量的提高,酒糟鱼中的还原糖

含量逐渐升高,氯化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氨基态氮

表1酒糟鱼感官品质评分标准

分值

滋味(ZW)

甜咸适中,滋味和谐,酒味醇厚,无

苦涩味

甜咸味重,滋味较柔和,酒味较醇厚,无苦涩味

甜咸重或轻,酒味清淡,回味短或有苦涩味

酒味不明显,回味短

香气(XQ)

酒香味突出、纯正浓郁,腊香味明显,无异味

酒香味突出,柔和,腊香味明显,异味轻

酒香味轻,腊香味明显,异味轻

无酒香味,腊香味不足,有明显异味

质地(ZD)

咀嚼性好,口感柔和咬劲过大,口感较好咬劲不足或口感粗糙软烂或有纤维感

色泽(SZ)

表皮黄褐色,均匀一致,光泽好

表皮黄褐色,均匀,光泽好

整体呈黄色,不均匀,光泽差

表皮和肉均呈深褐色或无光泽

85~10070~8450~690~49

注:总分=ZW×0.3+XQ×0.3+ZD×0.2+SZ×0.2,以总分表示样品的总体感官品质。

表2发酵时间对酒糟及酒糟鱼品质的影响

酒糟发酵时间(d)

酒糟还原糖(%)

酒糟鱼

还原糖(%)

氯化钠(%)

粗蛋白(%)

氨基态氮(%)

滋味

香气

质地

色泽

总分

2345621.527.025.118.017.04.234.264.193.483.312.542.642.712.612.5531.832.532.031.731.60.470.350.360.510.5223.621.222.726.322.822.520.422.124.623.216.916.316.517.117.313.410.112.116.615.976.468.073.484.679.2

注:糟制时鱼与糟均不杀菌,鱼糟比=1∶2,20℃糟制45d,100℃杀菌30min。

表3不同鱼糟比制作的酒糟鱼的品质

鱼糟比(w/w)

还原糖(%)

氯化钠(%)

粗蛋白(%)

氨基态氮(%)

滋味

香气

质地

色泽

总分

1∶1

1∶231∶2.51

3.373.893.542.672.0832.131.429.80.560.520.4519.526.722.120.625.123.417.517.017.214.116.816.371.784.979.0

注:酒糟发酵5d,糟制时鱼与糟均不杀菌,20℃糟制45d,100℃杀菌30min。

2007年第07期

工艺技术

Vol.28,No.07,2007

表4不同糟制时间制作的酒糟鱼的品质

糟腌时间(d)还原糖(%)氯化钠(%)粗蛋白(%)氨基态氮(%)滋味香气质地色泽总分

91530452.532.843.623.413.983.532.812.5633.633.232.831.40.210.280.390.4919.521.626.526.121.122.524.624.218.318.617.516.812.614.817.916.371.577.386.584.3

注:酒糟发酵5d,糟制时鱼与糟均不杀菌,鱼糟比=1∶2(w/w),20℃糟制,100℃杀菌30min。

表5不同糟制温度制作的酒糟鱼的品质

糟腌温度(℃)

还原糖(%)

氯化钠(%)

粗蛋白(%)

氨基态氮(%)

滋味

香气

质地

色泽

总分

10

20302.193.573.373.562.892.1033.131.627.10.230.370.4224.726.524.122.625.220.818.317.517.214.918.016.780.586.778.8

注:酒糟发酵5d,糟制时鱼与糟均不杀菌,鱼糟比=1∶2(w/w),糟腌30d,100℃杀菌30min。

表6不同加热条件制作的酒糟鱼的品质

杀菌温度(℃)

杀菌时间(min)

酒糟还原糖(%)

酒糟鱼

还原糖(%)

粗蛋白(%)

总菌数(cfu/g)

感官品质红褐色,无焦苦味

红褐色,无焦苦味红褐色,无焦苦味红褐色,轻微焦苦味棕色,轻微焦苦味深褐色,焦苦味明显棕黑色,焦枯味极明显

1001001001101101101201020301020301016.4915.5715.0415.7614.2312.649.983.373.243.183.062.982.792.3232.732.131.430.729.629.426.63.1×1052.4×1051.7×1056.0×1041.2×1048.6×1035.3×104

注:酒糟发酵5d,糟制时鱼与糟均不杀菌,鱼糟比=1∶2(w/w),20℃糟制30d。

表7不同糟腌方法制作酒糟鱼的品质

糟腌方法腊鱼+酒糟

加热腊鱼+酒糟腊鱼+加热酒糟加热腊鱼+加热酒糟

还原糖(%)

氯化钠(%)

粗蛋白(%)

氨基态氮(%)

滋味

香气

质地

色泽

总分

总菌数(cfu/g)

3.013.892.862.432.572.492.432.3831.426.430.725.70.400.260.410.2525.818.723.818.624.619.822.915.416.716.416.514.118.217.617.91785.372.581.161.88.1×1062.8×1061.2×105

注:酒糟发酵5d,鱼糟比=1∶2(w/w),20℃糟制30d,121℃杀菌20min。的感官品质最好,尤其是滋味的得分明显高于10℃和

2.6微生物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

微生物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见表7。由表7可知,用未杀菌腊鱼制作的酒糟鱼的粗蛋白含量和氨基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加热腊鱼的,主要原因是腊鱼杀菌过程中大量固形物析出,在表面形成冻胶物,糟制时这些冻胶物扩散到酒糟中,从而使酒糟鱼的粗蛋白含量和氨基态氮含量下降。以未杀菌酒糟糟制杀菌腊鱼时,酒糟鱼中的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样品,可能是杀菌处理使腊鱼的组织结构疏松,从而有利于还原糖的渗透。以未杀菌酒糟制作的酒糟鱼中的总菌数远大于杀菌的,说明酒糟鱼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于酒糟。以杀菌腊鱼和杀菌酒糟制作的酒糟鱼中没检出残余微生物,但该样品的感官品质最低,表明微生物在酒糟鱼风味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未杀菌腊鱼制作的酒糟鱼的感官品质明显地高于杀菌腊鱼的,表明腊鱼中的微生物对酒糟鱼风味品质的影响比

(下转第188页)酒糟的更重要。4种糟腌方法

2007年第07期

30℃的。由此可知,酒糟鱼的糟制温度以20℃为宜。

2.5杀菌条件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

杀菌可杀灭酒糟鱼中的微生物,延长制品的保存期,防止制品过度发酵。杀菌条件对酒糟鱼品质的影响见表6。由表6可知,提高杀菌温度和延长加热时间均可降低酒糟及酒糟鱼中的还原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可能是它们发生了美拉德反应。杀菌温度为

100℃时,酒糟鱼呈红褐色,且无焦苦味,但制品中残

留的总菌数较大,不利于制品的保存。当采用110℃、

30min的杀菌条件时,酒糟鱼中残留的总菌数最少,

但此时制品呈深褐色,并有明显的焦苦味。120℃杀菌

10min时,酒糟鱼就会有极明显的焦苦味,且色泽为

棕黑色,这可能与还原糖和蛋白质的美拉德反应有关。110℃杀菌20min时,酒糟鱼呈棕色,有轻微的焦苦味,制品中残余的总菌数较低。由以上分析可知,酒糟鱼的适宜杀菌条件为110℃、20min。

Science

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

0℃与-3℃相比,保鲜效果更加明显,其保质期亦可

延长4d。

贮运保鲜

数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对淡水鱼贮藏过程中的鲜度评价,应将不同的鲜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2.5细菌总数的变化

鳙鱼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时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国家卫生标准对鳙鱼等淡水鱼鲜度等级规定为一级品细菌总数不超过1.3×10个/g,二级品细菌总数不超过1×10个/g。测定结果显示:0℃和-3℃贮藏8d,鳙鱼还达到一级品的标准,而且涂膜组相对未涂膜组,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这是因为膜层阻碍了细菌从体表进入肌肉;贮藏后期涂膜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另外,由图5可见,0℃贮藏对鳙鱼有更好的抑菌效果。与图4中VBN变化规律相比,两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说明VBN的增加和细菌总数增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0

9.598.587.576.565.554.54

参考文献:

[1]Dilauro,MartinN,Krise,WilliamF,Hendrix,MichaelA,Bake,SusanE.Short-termcoldstorageofAtlanticSturgeonsperm[J].TheProgressiveFish-Culturist,1994,56(2):143~144.[2]PinkJ,NaczkM,PinkD.Evaluationofthequalityoffrozenmincedredhake:useofFouriertransformnear-infraredspectroscopy[J].AgricFoodChem,1999,47:280.

[3]高清贵,潘广仁.冰温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J].新技术,1995,2(2):23~24.

[4]孙向军,宋立华,等.冷却肉涂膜保鲜的初探[J].食品科技,65.2002,5(2):63~

[5]缪宇平,乔庆林,裘塘根,陈琪.鲤冻结过程中肌肉组织及

蛋白质的变化[J].中国水产科学,2001,8(2):85~87.

细菌总数对数值

0℃对照组

0℃涂衣组-3℃对照组-3℃涂衣组

[6]宋智,孟凤英.鲤鱼保鲜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5,16(6):45~48.

[7]赵洪根,黄慕让.水产品检验[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87.176~177.

[8]HsiuHo,Cheng,FangpeiNei,JaiJaanLee.Effectoflcedandfrozenstorageonproteinqualityofbandedshrimpandgrassshrimp[J].FoodSci,1995,22(1):27~37.

[9]别春彦,许钟,等.淡腌黄鱼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微生物及

品质变化[J].南方水产,2005,8(4):60~63.

02468101214161820

贮藏时间(d)

图5贮藏期间细菌总数的变化

3结论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鳙鱼在不同条件下贮藏的感官、细菌总数等鲜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综合pH、VBN、比较了海藻酸钠涂膜与未涂膜的鲜度差异。结果表明:1%的海藻酸钠+1%氯化钙涂膜对延长鳙鱼的保鲜期,提高鱼的品质有一定的效果;与-3℃相比,0℃贮藏保鲜效果较好。另外,鳙鱼的感官评定、细菌总VBN、

(上接第121页)

[10]黄晓钰,余海虎.冷藏期间淡水鱼新鲜度变化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8(3):100~104.

[11]许钟,杨宪时,等.低温贮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变化特

性和保藏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35(4):621~625.

[12]MagnussonH,MartinsdottirE.Storagequalityoffreshandfrozen-thawedfishinice[J].FoodSci,1995,60(2):273~278.

!!!!!!!!!!!!!!!!!!!!!!!!!!!!!!!!!!!!!!!!!!!!!!

中,以未杀菌腊鱼和未杀菌酒糟制作的酒糟鱼感官品质最好。由此可知,在糟制加工前不宜将腊鱼和酒糟进行杀菌处理。

[2]刘成梅,李艳聪,涂宗财,等.酒糟鱼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J].江西食品工业,2001(1):18~19.

[3]DziezakJD.Biotechnologyandflavordevelopment[J].FoodTechnol,1986,40(4):108~120.

[4]GatfieldIL.Productionofflavorandaromacompoundsbybiotechnology[J].FoodTechnol,1988,42(10):110~112.[5]JamesCastellano,NicholasHSnow.Modelingflavorreleaseusinginverse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J].AgricFoodChem,2001(49):4296~4299.

[6]谭汝成,熊善柏,鲁长新,等.加工工艺对腌腊鱼中挥发性

成分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2):203~207.

3结论

酒糟发酵时间、糟制和杀菌条件对酒糟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将腊鱼用28℃发酵5d的酒糟1∶2(w/w)于20℃糟制30d,制成的酒糟鱼于110℃杀菌20min,制品的理化和感官品质最高。酒糟、腊鱼及糟制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在酒糟鱼风味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酒糟鱼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于酒糟,但腊鱼中的微生物在制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比酒糟中的更重要。

[7]韩雅珊.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1992.52~54,61~62,199~201.

参考文献:

[1]叶青,涂宗财,刘成梅,等.酒糟鱼工业化生产技术[J].食品

与机械,2001(3):25~27.

[8]蔡武城,袁厚积.生物物质常用化学分析法[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82.8~9.

2007年第07期


相关内容

  • 三种方法让你掌握水果酒的酿酒技术
    赖燕 04-28 15:40 大 果酒是以春.夏.秋.冬四季水果或野生果实为原料,经过破碎.榨汁.发酵或浸泡等工艺流程精心酿制调配而成的低度饮料酒,不同季节饮用不同果酒.水果酒的定义是用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的酒,含有水果的风味 ...
  • 我国家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动物营养学报2015, 27(1):1-7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 :10.3969/j.issn.1006-267x.2015.01.001 ㊀ 我国家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宋增廷㊀ ...
  • 生料酿酒工艺
    生料酿酒工艺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生料酿酒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加强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 实验原理 生淀粉常以颗粒状态积蓄于植物的种子.茎.根中, 细胞壁和外膜保护.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由葡萄糖以α- 1, ...
  • 螨虫的透析及抑制方法
    螨虫的透析及抑制方法 ☆螨虫的定义: 螨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一类体型微小的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螨虫和蜘蛛同属蛛形纲,成虫有4对足,一对触须,无翅和触角,身体结构有别于昆 ...
  • 直燃式热风炉原理
    直接式燃煤热风炉 直接式燃煤热风炉 技术原理: MBZ 直接式燃煤热风炉由MBL 燃煤机.高温气体净化室和混风室组成. 原(烟)煤通过上煤机加入到位于燃煤机一端的煤斗中,一定高度的煤层(煤层高度根据煤种可调)由链条炉排匀速送入燃煤机的燃烧室 ...
  • 三八节话题:中医怎么治烦人的痘痘(附外治法几则)
    痘痘,痤疮,真烦人!让每个爱美的女士不能忍受,洗啊,涂啊,抹啊,各种办法用尽了也不见得管用. 今天聊聊怎么从中医角度理解痘痘,介绍一些治疗痘痘的外用法. 中医讲:有诸于内,必形于外. 就是说,身体内部出现问题,会有相应的外部症状.同样的,外 ...
  • 牛的消化系统(期中论文)
    牛的消化系统 一.牛胃组成和功能 牛的胃由四个胃室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饲料按顺序流经这四个胃室,其中一部分在进入进入瓣胃前返回到口腔内再咀嚼.这四个胃室并非连成一条直线而是相互交错存在的.(一) 瘤胃 成年母牛的瘤胃容积达151 ...
  • 中医美容:白芷的功效和自制面膜
    中医美容:白芷的功效和自制面膜 白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的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进而达到美容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都喜欢用的美容药材 ...
  • 长痘痘的位置图解
    脸上长痘痘的部位是很有讲究的,从长痘痘的位置图解中可以知道,比如青春痘长在额头和下巴处,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痘痘长在嘴唇周围,表示胃及消化系统有问题.痘痘长在左边脸颊可能是肝功能不顺畅.长在右边脸颊则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等.所以我 ...
  • 五脏六腑功能的平衡与失衡
    肝与胆"肝主藏血",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肝有升发和疏泻两个作用,以主管全身的舒畅调达: 功能平衡表象失衡表象 升发.疏泻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气疏泻不好则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