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因素试卷 - 范文中心

生态因素试卷

11/01

《生态因素》测试题

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 (343700) 曾小军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2分,共60分)

1、“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分外香”,引起梅花开花的因素是 ( )

A、温度 B、降水 C、光照 D、食物

2.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

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

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

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 ) ① 捕食 ②竞争 ③寄生 ④互利共生

A.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3.特别在春季要积极预防流感,每天都要开一会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从生态学角度来看

这是 ( )

A.降低种群密度 B.改变生物群落结构

C.调整非生物因素 D.改变生态系统成分

4.在喜马拉雅山顶部植物分布很少,限制植物生存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 空气 B. 海拔高度 C. 光照 D. 温度

5、特别近几年来,各国屡次报道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态平衡的事例,所以引

入外来物种成为各国的一件大事,同时告诉我们引入外来物种要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外来物

种在新生地若能适应环境,常常会大量 繁殖,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原因在于当地物种对它

不发生下列哪种关系( )

A、捕食 B、共生 C、竞争 D、种间斗争

6.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

A.环境温度降低 ( ) B.捕食者数量增加

C.种群内流行病发生 D.种群繁殖率提高

7. 生态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

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A 92 4 0 0 1 1 1 1

B 0 25 20 20 20 5 0 0

C 0 2 3 5 40 50 0 0

D 0 65 20 20 10 3 2 0

问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渐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 ( )

8.下列各项中,对种的生存有利的种内关系是 ( )

A.褐马鸡营群居生活,遇敌害时,强健的雄性个体把鹰引开,使母鸡,幼鸡逃离敌害

B.某草本植物侵入一个新地区后,就分泌酸性物质,抑制土壤中的固氮菌和蓝藻菌的发育

C.大鱼有时吃小鱼

D.草食动物胃中的细菌和原生动物

9.下列生物行为习性中,依次受光、温度、水分直接影响的是 ( )

A、动物的夏眠、动物的换毛、动物的冬眠

B、动物的冬眠、鸟类的换羽、鱼类的洄游

C、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冬眠、鸟类的换羽

D、鸟类的换羽、鱼类的洄游、动物的夏眠

10.在一个种群内,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进化 B.捕食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11.经测定湖水表层的细菌主要是好氧型细菌和酵母菌,湖底主要是厌氧型细菌和酵母菌,影响微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温度 B.光照 C.氧气 D.盐度

12.以下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水分不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

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在生物圈中是均匀分布的,所以不属于生态因素

C.光照时间长短是影响绿色开花植物能否繁殖的重要生态因素

D.阳光是影响草和草食性动物的生态因素

13.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海拔3000m的高山上都有分布。将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草种子种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结果如右图。相关叙述

不合理的是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

差异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14.请你估计一个湖泊里的氧气浓度在什么时候(白天或晚上)和什么样的水中(污染的或未污染的)最高

A.白天、未污染的 B.夜间、未污染的 C.白天、污染的 D.夜间、污染的

15.右图所示的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

B.捕食

C.竞争

D.种内互助

16、假定有两种植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个死掉了,另一种生长要好得多。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A、互利互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17.下列表示细菌与噬菌体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是 ( )

B A

D 18、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个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夏季 秋季

A、这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

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

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19.甲、乙、丙三各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乙为广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为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窄

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

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20.下表说明夏季湖泊随水深的不同,水温和水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收集这些数据是为了分析研究某些问题。下列问题中,不能通过这一研究获得结论的是( )

高温度 低低 湿度 高

A、浮游植物主要在近水面处生长的原因

B、水温及溶解氧与阳光能射入湖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

C、鱼有时游到湖面甚至将嘴伸出进行呼吸的理由

D、湖泊中的溶解氧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

二、简答题(40分)

21.(8分)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上游1500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是请来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请回答:

(1)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并在河道上蔓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用除草剂和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兴趣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请依据调查情况,写出在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2)若某一种食草昆虫的食物中,大麦和狗尾草之比是4∶1,则该昆虫增加1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大麦 克。

(3)假如该大麦田的承包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大麦田的各种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将是 。

(4)在该系统中,青蛙与蜘蛛的生物关系是 。青蛙能根据蜘蛛留下的

气味去猎捕后者,同样蜘蛛也能根据青蛙的气味或行为而躲避猎捕,这说明: 。

23.(8分)稳定塘(又称氧化塘)是一个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稳定塘一般会出现藻类增多现象,影响出水水质。在稳定塘中种植水葫芦可使藻类密度下降,底栖动物如褶纹冠蚌通过滤食污染物也可以改善水质。请根据下面的净化功能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

(1) 稳定塘内的生物进行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以及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前两个过程分别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主进行;后者主要由__________

进行。

(2) 稳定塘中藻类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稳定塘内的水葫芦与藻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褶纹冠蚌与藻类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24.(14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科学养殖受到越来越多从业者的重视。为了研究光照时间的长短对产蛋鸡产蛋量的影响,请设计一个实验。(设日照时间为7时~17时)。

实验材料、物品及设备:100只同一品种长势基本相同的成年产蛋鸡、鸡饲料、水、鸡舍、养鸡常用设备、白炽灯。

实验假设: 。 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实验结果及结论:

(1) ;

(2) ;

(3) 。

答案

1.C 在一年中光照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规律性,生活于其中的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其生理活动必然要适应这种变化,而其它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相对来说,没有周期性的、规律性。所以引起梅花开花的因素应该是光照变化。

2. B捕食如鱼吃虫,竞争如水稻与杂草竞争,寄生如病菌寄生在水稻上,互利共生如红萍与蓝藻共生。3.C “要预防流感,每天都要开一会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属于调整生物生存环境条件方面的内容,针对此题来说属于“调整非生物因素”。

4. D 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下降0.6℃,而不同植物生活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因此海拔高度能影响植物的分布。但“海拔高度”只是环境因素,不是生态因素,温度才是生态因素.

5.A 外来物种在新生地能够大量繁殖主要是当地缺少天敌对他捕食。

6.D 环境温度降低、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内疾病流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种内斗争减弱,

7. B “群落B”受影响最最小,因为种群2、3、4、5密度相近,且密度较大,在与大规模虫害斗争中很容易保持稳定(害虫有较广泛和稳定的食物来源)。

8.A BD为种间关系. C可能为种间关系

9. D 动物换毛、鸟类换羽及迁徙主要受光影响;影响冬眠的主要因素为温度;鱼类的洄游原因有三:一为生殖洄游,二为索饵洄游,三为越冬洄游(受温度影响)。动物的夏眠则是由于夏季干旱造成的。

10.B 捕食为种间关系

11. C 引起湖水微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含氧量;而引起湖水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

12. B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属于生态因素.

13. A 高山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14.A 白天光合作用强,未污染的水微生物消耗氧气少。

15.C.竞争的两种生物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捕食的曲线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16.B 首先排除捕食。然后根据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应该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至少一方不能正常生活。竞争的两种生物分开后,都应该生活得更好。从题中知,分开后,一种死亡,一种生长得好得多,所以只能是寄生

17.B 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病毒专营活细胞内寄生生活,因此二是寄生关系。A表示互利共生;B表示体内寄生关系;C表示竞争关系;D表示捕食关系。

18.A。由于种群的食物对象相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就存在着生存斗争——竞争。夏季食区范围不同,不能随机交配;秋季食区范围相同,不存在地理隔离;食区范围与的氧气供应关系不大。

19.C由图观察得知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为广,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窄,这三种萤火虫不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20. B 得出水温及溶解氧与阳光能射入湖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有水温及溶解氧在

阳光能射入湖水深度改变的情况下各个水层的变化量。

21、(每空2分,共8分)(1)竞争 (2)当地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或环境条件理想) (3)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用除草剂消灭水葫芦,费用大,有污染,且水葫芦很快适应,效果不佳。海牛以水葫芦为食,能有效控制水葫芦,成本低且无污染。

22.(10分)

(1)如图

(2) 4

(3)狗尾草

(4)竞争与捕食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3.(8分)

(1)有氧呼吸(1分) 无氧呼吸(1分) 好氧细菌及动植物(或好氧菌、藻类、水葫芦、

褶纹冠蚌等)(1分) 厌氧细菌(1分) 绿色植物(或藻类、水葫芦等)(1分)

(2)污水中有大量含N、P等元素的无机盐,同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后也产生大量含

N、P等元素的无机盐。(2分)

(3)竞争(1分) 捕食(1分)

24.实验假设: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产蛋鸡产蛋量是有影响的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这100只产蛋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只。分养在相同的鸡舍,给料给水保持相同。

第二步:A组采用自然光照,B组除了自然光照外,在每天7时前和17时后用白炽灯补充光照一段时间(时间按不少于1小时)。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第三步:分别统计A组、B组每天的产蛋量,累计统计30天(时间供参考)。 实验结果及结论:

(1)如果A组产蛋量比B组高,说明短时间光照有利于产蛋量的提高。

(2)如果A组的产蛋量比B组的低,说明长时间光照有利于产蛋量的提高。

(3)如果两组的产蛋量无大的差别,说明光照时间的长短对产蛋量无影响。

备用

1.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植物的开花诱导要求长夜,而长日植物则要求短夜。若以闪光中断其黑暗,或以短暂的黑夜中断其日照期(如图所示),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各会产生什么影响 ( D )

A.a、b、c开花;d、e、f不开花 B.a、b、d开花;c、e.f不开花

C.b、c、e开花;a、d、f不开花 D.b、c、d开花;a、e、f不开花

2.下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是(说明:图中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 (D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3.下列生物现象中,主要与温度因素密切相关的是C

A.枭的眼睛比一般的鸟类大很多 B.不同的鸟类在树林中占有不同的栖息地

C.北极狐与非洲大耳狐相比较,体形较大,外耳短

D.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上部分只有几厘米,根深却达到15m

4.光照、空气、温度、水是重要的生态因素,下列生理活动中必须在完全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是C

A.叶肉细胞中ATP的合成 B.晡乳动物的胚胎发育

C.植物幼苗的正常生长 D.酵母菌的生活

5.当一个非洲“土堡”中的幼年雌蚁个数超过1个时,幼年雌蚁之间就会相互厮杀,直到只剩下1个幼年雌蚁为止。这种现象对于1个非洲蚂蚁群而言是( A )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毫无意义 D.不可能出现

6.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 B)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

8.(7分)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⑴研究人员将S。与S。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与T。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A图与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⑵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分析该图,回答问题。

①在___________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

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②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

8.(7分)

(1)①竞争 ②如右图示(2分)

(2)①B;D

②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及环境的最大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1分),实现每年

既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又不危及海洋种群的持续生存,实现环境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1分)

30. ( 8分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蛙的体色较浅;在阴湿的环境下,蛙的体色较深。

②、如果蒙上蛙眼,在强光下,蛙式的体色较深。

③、取甲、乙两只蛙,均用解剖刀划开皮肤,用细滴管向甲蛙皮下滴入1ml垂体后叶素(含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向乙蛙皮下滴入1ml蒸馏水,20分钟后甲蛙式的体色明显比乙蛙深。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2)你从步骤①及现象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步骤③的目的是

(4)你从整个实验中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0. 答案:(1)光与蛙体色变化的关系研究(光对青蛙体色的影响)

(2)蛙的体色与光的强度有关(如果具体写到也得分)

(3)探究是什么物质直接影响蛙体色变化的

(4)蛙体色变化的机理是:光线-眼-垂体-黑色素细胞等相关合理答案均可

【例7】 近年来常有音乐、噪音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报道,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声音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材料和用具: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的豌豆种子、分贝计(能测声音大小的仪器)、若干台收录机、《蓝色多瑙河》磁带、从磨具车间录制的磁带等。 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题目看探究种子萌发,首先要满足种子正常萌发的条件,然后再加实验因子,所给材料有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的豌豆种子、分贝计(可以测定声音响度,用于条件控制)、音乐磁带、噪声磁带。

答案:方法步骤: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三组培养皿中 ②将第一组置于播放《蓝色多瑙河》乐曲的环境中培养,声音的响度为70分贝;将第二组置于安静的环境中培养,声音的响度为5分贝;将第三组置于播放从磨具车间录制的磁带的噪音环境中培养,声音的响度为70分贝(注:乐音与噪音的响度要一致,其响度大于45而小于85皆可)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豌豆种子萌发不受声音大小的影响 ②第一组与第三组发芽率明显高于第二组的,声音大有助于豌豆种子萌发 ③第一组与第三组发芽率明显低于第二组的,声音大不利于豌豆种子萌发 ④第一组发芽率大于第二组的,第二组的大于第三组的,乐音有利于豌豆种子萌发,噪音不利于豌豆种子萌发 ⑤第三组发芽率大于第二组的,第二组的大于第一组的,噪音有利于豌豆种子萌发,乐音不利于豌豆种子萌发(注:本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学生答出三种就给满分)

点评:在实验设计问题中,实验步骤的设计要考虑好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操作中单一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的控制;在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时要对应题目要求。探究性问题至少要有两种可能。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 测力计 ) 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 ( 牛顿 ) 作力的单位,简称 (牛) ,用字母 (N) 表示. 3\地球表面有( 高原).(平原 ).(盆地 ).(丘陵)等各多种多 ...
  • 七年级生物月考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七年级生物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和第二卷(双项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 2.答案必须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第二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 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第Ⅰ卷(单选题,共30题45分) 1.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 ...
  •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卷A卷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期末考试试卷(理论卷) 系别 班级 姓名 - 学年第 学期<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 A 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
  • 高二生物期中试卷
    2015-2016学年度泰兴四高学校11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
  • 20**年海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A .顺遂慕x īn 琼楼玉宇qi ïng .su ì 吉兆.zh ào 歆.. B . ...
  •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 专业成长 2011-01-25 14:43:21 阅读26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转载: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 出自: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2010-12-20 生物作为学业考试科目也已经有好几 ...
  • 20XX年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
    房价问题一直是城市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图2是"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单位:元 /平方米),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
  • 20XX年湖南省郴州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郴州市2014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0分) 3.(1分)( 2014•郴州)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4.(1分)(2014•郴州)调查是科学探究 ...
  •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1. 苏格拉底与人讨论什么是美德.他回答了男人.女人.老人.青年人的美德,苏格拉底则说: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