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和古诗词 - 范文中心

中国音乐和古诗词

11/16

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

相传,音乐产生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最初的最原始的音乐也就是在劳动时, 或欢庆娱乐时所唱的极为浅显的如“打夯”“搬运”之类的最为简单的歌声了。这些歌曲在人们口头传唱, 歌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最早的诗歌。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是艺术领域中的两朵奇葩,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除舞蹈,文学也许是和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曾说过:“诗言志,歌咏言。”可见两者在萌芽期都是一体的。曾经有人主张中国文学的正宗是音乐文学,这话明显偏激,但也可见以诗为正宗的古代,音乐文学也是占有相当的位置。

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起,诗词与音乐就联称并举。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可见,诗词与音乐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依附、共存共荣。

远古时期的歌谣,既是文学的萌芽,也是音乐的萌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的《诗经》, 它们收录的就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所流传的一些民间歌曲。《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由此可见《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关系密切,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诗经所录的内容来看, 它是春秋时期一部声乐歌曲集, 除歌词之外, 每首歌曲是有旋律的,但是后来失传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文字上去体会诗歌的音乐特征。《诗经》的第一篇作品《关雎》全为四字句,多有双生叠韵词,读来有一唱三叹之感。

先秦时代,中国出现的另一个与音乐关系密切的文学样式是楚辞。这是一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歌体裁,和《诗经》并称“风骚”,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所收录的是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的新兴音乐文体。其中“九歌”是屈原在收集整理湖南民间祭祀时所唱的歌, 是最能代表《楚辞》特色的作品。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具有浓烈的巫术色彩。屈原是最著名的楚辞家,其作品《离骚》是楚辞的千年绝调。

“乐府”是我国古代宫廷中的音乐管理机构。其设置始于秦代。至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获得空前的发展, 致使后人将乐府视为汉武帝所立。它的一大职责是大量采集民间歌谣,然后进行改编,后来这些歌谣也被称为“乐府”。“乐府”从一个机构到诗体名称,更是被刻上了深深的音乐烙记。可以说乐府是音乐实现形式的一种载体。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乐府是一种入诗的诗歌,在汉朝和魏晋南北朝甚是流行。

中国的唐代被世界公认为人类诗歌艺术光辉灿烂的时代,四万八千首《全唐诗》,浩如烟海。诗歌的文学意味增强,但并不代表诗歌就与音乐没有关系了。古人云:“唐之绝句,唐之曲也。”“今日之诗歌,古之乐也。四言如琴,吴艳如笙箫。”可见唐诗是可以入乐的,而且在当时以著名诗人的诗句入乐为一时风气。唐诗入乐的例子很多,如白居易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益的诗每写一篇,就被乐工们争先赂求;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真挚感人的诗句配着抒情动人的曲调.这首作品成为了古今送别第一曲。

宋代音乐文学代表是词。词又称为“曲子”或“曲子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文学体裁。词是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学在共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随着音乐与文学的进步, 人们感到诗的五言、七言、绝句不可变更音节和句式有时会束缚音乐的表现, 使音乐不能完美地与诗相结合, 恰当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而词是长短句, 音乐的节奏感更为强烈, 变化也更为丰富。在词以前,一般是先有诗,后配曲,以诗入乐;而词却一般是先有乐,后有词,历来有以声填词的说法。因此在创作过程中, 必须要处理好词与音乐的关系, 这个关系不仅仅是语言、音韵与音乐之间的感情必需统一, 更为重要的是词的意境, 词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 达到词与音乐的高度和谐统一, 从而达到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这种与音乐更为紧密的关系似的很多词人同时也兼有音乐家的身份,如柳永,周邦彦等。

音乐作品与古诗词的融合,交相辉映,对音乐而言,古诗词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对古诗词而言,音乐的律动美有利于古诗词更为广泛的传诵。诗歌的体裁逐步变得更丰富, 表现力更强, 表现的内容也更为广阔, 因而对音乐情感的表现, 音乐结构的处理, 创作手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诗和音乐在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的进步。


相关内容

  • 汉乐府与_古诗十九首_的异同
    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异同 石碧兰 (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摘 要: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由于创作年代相 410082) 他们热衷仕宦,追求建功立业,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 [3] 近,作品有很大的相似 ...
  • 五个萌叔的古风奇谈 中国风唯美人像的魅力
    中国风,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正因为熟悉,它却又最难捉摸. 也许你是因为一曲东风破,知道中国风音乐: 也许你也会因为这篇专题,知道中国风摄影. 本次专题,邀请五位擅长中国风人像摄影的POCOer:耘耘众生(写意的汉服古风).左岸视觉(重现古典风 ...
  •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
  •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节目串词(按出场顺序)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1.磨坝中心小学<明日歌>串词 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日再努力,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抓住今天的宝贵时间,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在这里,首先请来自磨坝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打开古典文化 4.三河中心小学<明日歌 ...
  • 论方文山歌词_歌中有诗_歌中有画_的创作特色_朱贤高
    第27卷 第1期 V o l . 27 No . 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2月 e b . 2011J O U R N A LO FL A N Z H O UI N S T I T U T EO F E D U C A T I O N ...
  •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也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合唱艺术走着一条曲折和艰辛的道路,在这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的合唱艺术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有着巨大的挫折.在合唱艺术发展的这几十年里,主要经 ...
  • 小学人教版音乐测试试卷六年级音乐
    六年级音乐(下册)测试题(卷) A. 四.三 B. 四.四 C. 四 .二 5. ( )是蒙古族的一种民歌,其旋律优美抒情,起伏较大,表 姓名: 一.连线题(满分10分,共5个连线,每个连线2分) 1.请把左侧歌曲与右侧对应的情绪相连接. ...
  •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
    德育渗透课例 --------五年级上册古诗<游子吟>教案 朝阳中心校 张瑜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
  • 音乐组社团活动教案
    古诗诵读:竹石 指导教师:王巧兰 屈素娟 教学内容分析及策略准备: 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 ...
  • 古诗词常识题目
    文学常识题 问: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收录的诗作共有多少首? 答案:<诗经>:(305首) 问:<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中叶,对吗? 答案:不对,应为"下至春秋中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