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 范文中心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10/16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经济学

严志成 学号:101205025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一脉相承。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被称为“红砖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明、清时期。随着大量闽南居民迁移、开发台湾。闽南民居在建造风格和建筑材料上对台湾民居产生了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闽台两地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同风同俗。而且在古厝民居形式及风格上传承有序。自成体系。形成了鲜明个性。

一、布局形式

常见的闽台古厝民居形式有一条龙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多护龙式及前后多落。进。式等。

1. 普遍形态为“一条龙”式。即一字形排开的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明间。为稍大的厅堂。两侧。次间。为卧房。俗称“正身”。两旁加盖较低的附房。梢间。。则为杂物间。

2. 在“一条龙”左、右两侧垂直向前分别加盖一、二间较低矮的榉头。护厝。。作为储存农用杂物的什物间或作为厨房、书房。偏厅。。整体平面形成“凹”形。中间空地用作天井。即“深井”。前部围建院墙、院门。这就形成了闽台古厝最基本形式——三合院式。俗称“一落大厝”。也是闽台古民居中数量最多的类型。闽台地区古厝民居建筑的“一进”称为“一落”。如“三进”则称“三落”。

3. 四合院式是指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将天井前的院墙、院门改建成大厝。形成前、后二落古厝与左、右两侧榉头的合围形式。二落以上规模古厝才称大厝。

4. “二落带护龙”形式为闽台较富有家庭常用。它是在四合院的外围左、右两侧各围建一列纵向且稍矮的房屋。护龙。。护龙也划分成前、后两部分。各部分均由小厅、房组成。附带一小天井 从而构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单元居室——小合院。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央为核心的大合院和四周对称的四个小合院的“四菜一汤”形式。护龙指建于合院外围的左、右两侧。面朝中央合院的连排房间。由多组小厅、房组成。屋顶相对较矮。多为马鞍脊。因形如长龙并围合 .护拥着中央的大厝而得名。典型的“二落带护龙”形式。大厝一般面阔三间或五间。中为厅堂。两侧厢房。前落的厅堂称门厅。为一般会客用。后落的厅堂称正厅。正厅后部有寿屏。设神龛神祖牌位。为祭祖祭神场所。寿屏两侧为甬门。过堂门。。前落正面通常为横向的檐下步口廊和凹寿门 后落正面前部为宽大的檐下廊道。廊道两端开侧门。大厝内部通过前落大厝正面的凹寿门。正门。和护龙正面的过水门。边门。或侧门或后门。大型古厝才有。进出。大厝的内部的联系以檐下廊道为纽带。除中央大合院天井四周的檐廊和步口廊。还有大厝中部与护龙相连通的过水门、过水廊。巷门、角门。。以及护龙檐下贯通前后的步口廊。虽然大合院与护龙之间、护龙各单元之间均建墙

设门或隔以窗墙。形成相对闭合独立。但这种“以中央为主体”、“分住不分家”的建筑布局结构。仍然体现出几千年来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它不仅维系了大家庭的亲缘、血缘关系。保证了各宅院和小家庭起居的私密性。也增强了住宅的安全防卫系数。

5. 富庶的大家族往往建造多护龙式和多院落式的大型古厝。即在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左右两侧增建多达数列的护龙。有的后部加建横向长排屋。后界。。更有由多组带院落的大厝组成。形成数列并排、进深达六落的大规模房群。其纵横交错。形如棋盘。正所谓“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门”。

二、建材与建造

闽台古厝民居的建材上广泛运用白色花岗岩石、红砖和青斗石。辉绿岩。。古厝中石构件无处不在。从石“埕”。庭院。、天井、石砛、石阶、到“柜台脚”、高腰墙裙、条石墙体。门框窗框、窗台以及柱础、抱鼓石、栏杆。甚至到石制梁柱、石板楼面、石条悬挑楼梯等。闽南地区花岗岩蕴藏丰富。质地优良。以白亮细腻的“泉州白”最为上乘。闽南山体丘陵众多。石料开采便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各种建筑。并将石材作为商品货物通过海

运。即台运。销往台湾。自古以来台湾建筑上的石材均来自大陆闽南。青斗石也是闽南特产的石料。坚硬、细腻、素雅。多见于局部装饰和细部点缀。起到突出重点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闽台古厝的红砖墙面极富特色。用松枝烧成的红色“胭脂砖”。质地细密坚硬。色彩艳丽不俗 .如同上釉一般,表面油光发亮,任凭风雨洗涤,经久不变,越发鲜丽,色如胭脂。尤其是堆码烧制自然形成的黑色斜纹砖面。经泥水匠师巧妙排列。往往在红墙上显出黑色雁阵图形。又称“雁字砖”。铺砌墙面的红砖还有较大的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几何形砖等。建筑匠师们采用实砌、空砌、组砌或砖片镶嵌拼贴等多种手法装饰正面墙体。使得花纹愈发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此外。民居房宅中一袭墁地的红砖。既吸潮又透气。

闽台古厝的构造多以木结构的立柱、梁架与花岗岩墙基或墙裙、红砖墙身及土坯墙身相接合。构成“墙倒房不塌”的传统建筑结构特点。一般情况下。外墙下部采用石构墙基、墙脚、墙裙。厚重而坚实 部、上部至檐下墙体多使用砌砖墙身。厅房隔墙则基本为白灰土墙。或加上红砖墙裙。外墙正面墙体从下至上可分成几个面。每个面叫作“堵”。一般少则三堵。多则七、八堵。从下往上有 台脚、裙堵、腰堵、身堵、顶堵、水车堵。早年典型闽台古厝砖墙通常采用“箱形砌法”。一横一竖排列。有如中空的箱子。内置土埆、卵石或碎砖。故又称“斗子墙”。既不降低墙体力学承重。又减少用砖建材成本。最为重要的是起到防水和隔潮作用。古厝中还有一种用块石、大鹅卵石与红砖、红瓦混砌墙体的做法。墙体外表如同排列齐整的棋盘。砖瓦与石块相互间隔。石块内凹。砖瓦外凸。当地称“出砖入石”。这种砌墙做法既利用了废弃建筑材料。又使墙体低抗风吹雨打、不失坚固。形成了独特和绝妙的色彩与质感对比。木构抬梁式、穿斗式梁架或二者混用的举架屋顶是闽台古厝民居常用形式。以抬梁式居多。弯拱形的月梁、曲线形的螭虎栱和梁枋间带有鸭掌形三爪的爪筒。尤具特色。屋顶多为两坡硬山顶。讲究大吉大利的赤红色瓦楞坡形屋面。前后最大限度延展。既利于雨季屋顶泻水。又加大了屋檐的出挑深度和檐廊高度。使古厝内部得以最大限度采光 面两侧出檐极浅。常以红砖逐层平砌并叠涩出檐。将承接屋面的各层檩子尾端都封砌于山墙之中。或只在山尖上保留着通风的小窗洞。使得木质檩子避免风雨侵袭。在闽台沿海地区雨季长、湿度大及空气中富含盐碱的环境下得以有效保护。

闽台古厝以强调弧线的屋顶独具特色。高耸的正脊。以夸张的弧形脊线和两端高高上扬翘起、尾部尖细开叉呈“燕尾式”的造型。给人以纤巧华丽、活泼跳动的视觉感受。屋面边缘的弧线压脊。垂脊、归带从侧面构成流畅的曲线。使整个两坡瓦屋面更显轻盈、飘逸。闽台古厝的这种张扬的外观形象既蕴含了传统宫殿建筑的特点。又表现出沿海居民热情豪爽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除此以外。屋脊山尖形状还有多种形式。甚至代表着不同的五行。有常见的圆弧形的“金”形马背,马鞍脊,或呈曲折流线的“水”形马背、或呈平边钝角的多边形“木”形。还有曲边锐角的多边形“火”形马背。以及平直方正呈梯形的“土”形马背。它们往往与屋主生辰八字相生或相克有关。或与古厝建造的流年推算及古厝所处的地理方位、朝向环境等有关。

三、装修与装饰

闽台古厝民居装饰浓妆艳抹。多姿多彩。

首先,表现在砖墙装饰华丽繁复。典型闽台古厝民居不仅在正面墙体或主要墙面以红砖组砌或砖片拼砌、白灰勾缝构成“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万字锦、八卦及龟甲形或团花等图案。而且利用特有的红砖雕刻出花纹图案装饰门面、门厅。砖雕手法可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图案尤如浮雕效果。或平整或浅显。组拼成一帧帧方形或长方形花鸟、博古或人物故事图画。镶嵌于大门两侧或门厅、檐廊墙面。以白灰填地衬托纹饰。它与皖南及赣南民居的青。灰。砖民居的砖雕风格明显不同。

其次,石雕装饰技法多样。花岗岩雕饰普遍使用。墙体下部靠近地面的“柜台脚”和凹寿门廊墙脚转折处的勒角和转角壁柱的柱础则刻浮雕花鸟、夔龙图案。形成繁简对比。突出装饰效果。仅浮雕手法就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剔地起突。将所雕物体半立面凸出。如墙堵和门厅旁的石雕花板。还有的是减地平级或压地隐起。将图形的边廓直雕并剔地。所雕图案不作圆弧状凸出而呈平面。多用于石阶、“柜台脚”。民居中以质地细腻、颜色素雅的青石雕最为精致。或整块青石板浮雕。或作镂空透雕。或以浅浮雕条石镶嵌墙边窗沿。或在大门石框上雕刻诗词楹联或匾额等。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各具典故寓意。这些雕饰往往在凹寿门两侧和护厝过水门及檐廊旁、天井周围最为集中表现。既有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打斗场面。

也有“渔樵耕读”、“仕农工商”的日常生活写照。还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贵有余的壶瓶钟鼎、花鸟鱼虫图案。以及广为流传的古典文学题材、历史故事和宣扬忠孝礼仪、神道思想的“二十四孝”、“封神演义”等内容。精细的石活还体现在各式雕花柱础、石枕。门枕。、抱鼓石和漏雕花窗上。

第三,闽台古厝木雕装饰精彩绝伦。雕刻技艺形成以泉州和漳州为代表的木作流派。同时深受粤东潮洲木雕及本省莆仙木雕作派的影响。做工采用浮雕、圆雕、透雕、浅雕、锼空雕刻、阴刻及镶嵌等技法。更多的是集各种雕刻技法于一体的通雕。其中浮雕运用最为广泛。精美的高浮雕主要装饰于门窗、厅堂隔扇、檐廊和厅堂梁枋举架。题材以富含故事情节、诗情画意的内容居多。给人以生动活泼、华丽气派之感 浮雕多表现于大面积的板料上。习见于厅堂的隔堂门。甬门。、壁板和槛窗裙板上。大部分是山水、四君子、博古、湖石等图案及书法文字。颇具幽静、雅致之趣。漆金木雕广为运用也是古厝的一大特色。常见的是将雕刻。高浮雕或透雕。后的长方形木雕板(杉木和樟木为多) 髹以棕色漆。然后敷以金箔。再镶于缀有银白点贝壳粉、砂粒的青绿、深棕或紫红、粉黄等彩色地子的木框上。构成“漆金雕板”。大量装嵌于隔扇门格心和槛窗上腰板、顶板等。从而突出门面装饰。而厅堂甬门及其上方门楣装饰的漆金木雕板更为精细。漆金板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尤以戏曲故事、瓜果鱼虫、水族静物最多。匠师们在狭小的面板上精心经营图案层次和布局空间。充分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开阔的景观。“雕彩结合”———先雕而后彩、有雕必有彩是闽台古厝木雕的特点。不但古厝的漆金木雕仰俯即是。而且步通、员光及寿

梁上还施以各式金彩图案。或工笔或淡描。或重彩或五彩饰金。多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为画面。与漆金木雕交相辉映。把建筑打扮得金碧辉煌。

第四,不仅如此。闽台古厝正面外墙上方与屋檐交界的“水车堵”。两端为“墀头”、“墀角”。、山尖“财神洞”和门旁的彩绘泥塑、“交趾陶”陶塑以及屋脊上的五彩“瓷片剪贴”装饰都是闽台典型古厝民居独特的装饰手法。“交趾陶”属低温软陶。采用一般粘土捏塑各种人物和动物小样玩偶形象。经窑炉800℃素烧后。再上釉、施彩、描绘。然后烘烧而成。彩绘泥塑又称“灰塑”。为石灰中掺入壳灰、麻丝、糯米浆、红糖后在脊上、墙上作浅浮雕或立体雕塑。可做出各种玩偶或图案。干后色灰白。可漆上颜料。因未入窑烧造。坚硬度不够。较易风化褪色。为防风雨侵蚀常在“墀头”和“财神洞”罩以玻璃。五彩“瓷片剪贴”是指以铁条为骨。外塑泥像。在灰泥未干时。以贝灰泥加糖水、桐油为粘合剂将剪裁好的各色瓷片贴上去。广东称“嵌瓷”。。极为牢固。不怕风雨。又耐酸蚀。这些特有装饰手法的题材内容常见有戏剧故事中舞枪弄棒的刀马人物形象和日常生活中习见的龙凤麒麟、花卉果蔬、鸟兽鱼虫及山水田园等图案。以及装饰性极强的八宝、杂宝、博古图案和各种吉祥文字、诗词、对联等。这些装饰互相争奇斗妍。将建筑装点得五彩缤纷。分外妖娆。显现出一派滨海南国的气息。山墙上的泥塑浅浮雕式悬鱼惹草的山花纹样内容变化无穷。常见有花果、狮头、宝镜、书卷、八宝、瑞草、祥云等。寓意吉祥、平和、兴旺。为整个建筑装饰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古厝檐口下白灰地彩绘图案边饰和门厅、廊道旁白灰墙面的水墨画或彩绘工笔画则使建筑更增添一份高雅别致的情趣。

第五,闽台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与海外交往十分密切。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加上早期通商侨民的迁徙和返乡回国。使得民居建筑明显地打上外来文化的烙印。表现出开放个性。出现了不少中西合璧的民居形式。以受东南亚建筑风格影响最为明显。晚清以后。有的大厝后部加盖西式洋楼或建成二、三层楼的合院古厝。或采用西洋古典式拱廊、欧式窗楣。或以绿釉的花瓶式栏杆和花格式隔屏装饰阳台、漏窗、花墙。遮阳和阻挡视线。、山尖阴阳窗老虎窗。通风。。有的在大厝主要厅堂廊道地面铺设产自德、英、日等国的花纹瓷砖。甚至在主入口门面大面积铺贴瓷砖。组拼出艳丽图案。更有在卧室内使用了取暖的

西式壁炉。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闽台古厝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精彩组成部分。以鲜明的个性诠释了两地的建筑特质和人文习俗、思想观念。成为闽台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关内容

  • 中国与欧美建筑风格
    中国与欧美建筑风格 摘要:建筑的多样性使我们生活的环境产生了一道独特风景,而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与 色彩,不仅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影响着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国家,各个名族的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西方建筑 ...
  • 闽南文化奇葩--古厝767A4语文电子小报成品,读书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板报
    闽南古厝是指在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今天,闽南大地上数百座红砖厝建筑,为我们开着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 ...
  • 马氏庄园窑洞民居的文化艺术内涵
    马氏序围窑洞民居的 文化艺术内涵懒玲一 Housein CulturalandArtisticConnotationofCaveFolk Ma§Demesne 'j氏』f吲位r米脂县城东南20公吼的畅家淘村.灶以,5氏家族地生为重要成员的窑 ...
  • 七上 热爱家乡 福建的家乡特色
    热爱家乡 福建的家乡特色 第1课 家乡的建筑 第2课 福建的古民居--土楼 教学目的: 1.通过乡土教材<神奇的土楼>教学,使同学们能了解土楼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增进和提升学生对土楼的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和土楼建筑功能.审美 ...
  • 徽州文化与徽州建筑
    徽州文化与徽州建筑 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 ...
  • 少数民族建筑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 ...
  • 中国民居鉴赏2
    •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 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传统建筑有两大体系,官式的和民间 的.官式的建筑如宫殿.坛庙.陵寝.寺庙.宅第等,民间建筑如民居. 园林.祠堂.会馆等.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内容 ...
  • 平山县拦道石村乡村旅游规划
    平山县拦道石村乡村旅游规划 平山县拦道石村乡村旅游规划 一.规划基础. 1 二.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 5 三.形象策划与宣传口号. 5 四.分区规划. 5 (一)入口区. 6 (二)村落民俗休闲区. 7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 13 (四) ...
  • 乡村旅游区规划
    乡村旅游区规划---B 区 乡村旅游规划 唐模乡村旅馆的建设,既是充分利用唐模当地风貌开展多样化旅游经营模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完善唐模乃至整个徽州区旅游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风格独特的乡村旅馆和古风古韵的唐模村在旅游功能上的联动,定能成为徽 ...
  • 广州特色建筑
    一.广州民居(P69~76) 1.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