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实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 范文中心

数学课堂实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06/18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本节课的教学分:“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延伸”三大步,这个课例的特点是设计思路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前预习中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课前预习的习惯养成;课上探究是这节课展示的精华,在这步中教师注重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又

注重了学生的探究过程。

【课堂流程】

一、自主预习检测(学生自己做题,组内讨论存在关系。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解答下列两题,观察各式的特点并回答它们存在的关系。

1. (1)(x+2)(x+3);(2)(x-2)(x-3) ;(3)(x-2)(x+3);(4)(x+2)(x-3)

生:等号左边是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从左到右是整式的乘法运算;2×3=6;2+3=5„„

2222. (1)x +5x+6=( )( );(2)x -5x+6=( )( ) ;(3)x +x-

26=( )( ); (4)x -x -6=( )( )

(学生做题,做完之后回答问题)怎么快速得到答案

生:因为第1题和第2题互逆恒等变形;做第2题时是根据第1题去做的;如:第1题的(1)反过来就是第2题的(1)个;5=2+3;6=2×3„„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请问:你对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如果没有告诉你相乘的这两个一次二项式,你又如何让去找呢?我们怎样分解因式呢? 我们来做学案上的导学部分

二小组合作、探究

21.试一试: 分解因式 x+7x+12 (学生自己尝试)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2生:12是3与4乘积,而3+4=7,所以,x +7x+12=(x+3)(x+4)

师:x 3

师:这种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用这种方法做几个题试试看。

2. 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学生做题,组内交流)

(1)x 2-4x -12 (2)x 2+8x +12 (3)x 2+x -6

师: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时你认为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生:找常数项分解成的那两个因数。

师:常数项分解的这两个因数还与这个多项式中的什么有关系呢?

生:与一次项的系数有关系。

师:如何分解这三个题的常数项?

生:第(1)中的-12分解成+2和-6;第(2)中的+12分解成+2和+6;第(3)中的-6分解成+3和-2。

师:分解两个因数的符号与什么有关系?(学生讨论)

生:与一次项的符号有关系。

师:做学案的第3题。

3. 在横线上填+ ,- 符号(学生做题)

222(1) x+4x+3=(x 3)(x 1);(2) x-2x -3=(x 3)(x 1);(3) y-9y+20=(y 4)(y 5); 222(4) t +10t-56=(t 4)(t 14);(5) m +5m+4=(m 4)(m 1); (6) y -2y -15=(y 3)(y 5)

师: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能不能总结出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归纳之后让学生理解记忆。) 归纳总结:用十字相乘法把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

(1).当常数项是正数时,常数项分解的两个因数的符号是(同号), 且这两个因数的符号 与一次项的系数的符号(相同)。

(2).当常数项是负数时, 常数项分解的两个因数的符号是(异号),其中(绝对值较大 )的因数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

(3)对于常数项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看它们的( 和 )是否等于一次项的( 系数 )。

4. 跟踪练习(学生做题并回答)

22填空:(1)a +7a+10=( )( );(2)y -7y+12=( )( )

22(3) x+x-20=( )( );(4)m -7m -18=( )( )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2生:(1)“a +7a+10”中的常数项是正数,一次项的系数是正的,所以常数项分解的两个因数

2的符号都是正数,而10=2×5,2+5=7,所以a +7a+10=( a + 2 )( a + 5 ).

师:这些题目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方法掌握的也非常好,我们再来做几个题巩固一下,做学案的“分层练习”。

5. 分层练习

(1)选择:下列各式分解因式错误的是( )

22 A.x-5x+6=(x-2)(x-3) B.x+5x+6=(x+6)(x+1)

22C.x -5x -6=(x -6) (x+1) D.x+5x-6=(x+6)(x-1)

22 (2)填空:①x +9x+m=(x+3)(x+6),则m= ;②x +mx-n=(x-1)(x+2),则m= ,n= ;

2③因式分解:(x+y)+4(x+y)+3=

师:谁来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学生抢答)

2生:(抢答)①x +9x+m=(x+3)(x+6),则m= 18 ;二次三项式中的常数项就等于分解的两

2个常数项的乘积,3×6=18;②x +mx-n=(x-1)(x+2),则m= 1 n= 2 因为-n=(-1)×2=-2,

2所以n=2;m=(-1)+2=1;做③题时,把(x+y)看做整体来做,所以(x+y)+4(x+y)+3= (x+y+3)(x+y+1)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知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现在回想一下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说。)

生:学会了二次项系数是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的方法;知道了常数项分解的两个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常数项是正数时,常数项分解的两个因数的符号是同号,并且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常数项是负数时,常数项分解的两个因数的符号是异号,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

四当堂自主检测:

1. 因式分解成(x -1)(x+2)的多项式是( )

2222A.x -x -2 B. x+x+2 C. x+x-2 D. x-x+2

22. 若多项式x -7x+6=(x+a)(x+b)则a=_____b=_____

223. (1)x+4x+_____=(x+3)(x+1);(2)x+____x-3=(x-3)(x+1);

【课后反思】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回想所学内容,并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培养学生会反思、会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自主检测,让学生查缺补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矫正,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给学生留有思考讨论的余地,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相关内容

  • 初高中衔接教材数学因式分解及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因式分解 课标导航: 1. 熟悉常见的乘法公式, 会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 2. 了解方程的根与对应的代数式的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式分解的求根法和待定系数法 . 3. 掌握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4. 能根据问题, 灵活运 ...
  • 轴对称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 ...
  • 初高中衔接教材
    第四部分 分章节突破 目 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 ...
  • 精选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式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精选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式,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三.整式的运算1.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
  •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小结与复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小结与复习 考点呈现 一.幂的运算 例1 若m p  15 ,m 2q 7,m r  75 .求m 3p4q2r 的值. 分析:可以把m3p4q2r逆用幂的有关性质进行变形,化成(mp)3(m2q)2 ...
  • 培优2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的应用
    初中数学培优讲座2 利用立方和(差)公式分解因式 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就得到: a 3+b 3=(a +b )(a 2-ab +b 2) a 3-b 3=(a -b )(a 2+ab +b 2 ...
  •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说课稿
    整式的乘法(2)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整式的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四章<整式的运算>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理.化等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 ...
  • [14.3.2公式法]教学反思
    <14.3.2公式法>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不应只是教师单纯地讲解与学生简单的模仿,而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好数 ...
  •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实数 一. 重要概念 正整数 0 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 分数 实数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整数 有理数 正数 实数 有理数 负数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 ...
  • A5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分式及分式方程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分式及分式方程 知识要点 一.认识分式 1.分式的定义: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定义: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 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A A 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