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范文中心

谈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10/26

 

2009年12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ec. 2009

                   

第42卷第6期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Vol. 42 No. 6

谈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于 滨1,2

(1.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基础社科部, 浙江杭州310018;2.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日益普及, 它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显, 全社会应给予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采取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从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 通过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学会生存”。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09) 06-0170-04收稿日期:2009-10-23

基金项目:2008(249) , 女, 吉林白山人, ;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在读作者简介:于滨(1978—

博士。

  , 传媒行业不断开辟新的竞争领域, 不入的境地, 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 社会生活不断的媒体化。青少年是媒体的热衷消费者, 媒体带给他们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使他们的媒介行为出现异常。简单地对传媒发展进行“管制”的思维已经落伍, 因此, 除了要加强法制之外, 从认识论的角度和教育学的认知教育的角度, 立足现实,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培养其对媒介的正确判断和理解, 应当成为高校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对于实现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 但是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 引起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革, 也引发了一系列大学生网络道德・170・

问题。

(一) 网络的虚拟性致使网络内容不受任何现实道德的约束, 导致“麻木”“、无奈”的道德意志冲击着传统社会道德基础的行为方式。

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善恶美丑, 各种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信息皆充斥于网络中, 而欺骗、色情、暴力、盗窃、诈骗等网络垃圾更如同一股暗流在网络里涌动。没有是非、善恶、美丑的网络世界, 对大学生现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势必产生强烈冲击, 加之网络的虚拟存在, 导致网络道德的无主体, 使得道德本身迅速失去规范作用。大学生正处在各种价值观形成时期, 而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无主体的网络社会, 其原有需要加固的道德纪律和舆论、感情防线极易崩溃, 传统道德基础将被逐

[1]步消解。

(二) 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进行价值观念的传播和

意识形态的渗透, 导致“西化”“、分化”的意识形态冲击着传统社会道德标准的主导地位。

网络起源于美国, 兴起于西方。目前, 互联网上5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 汉语仅为0. 5%。互

联网一整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全部由西方国家制定, 英语顺势成为互联网的通用语言。所以, 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正是这种绝对的话语权, 为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倾销其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供了便利条件。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庸俗化的灰色资料, 这些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渗透必然会使在虚拟和现实中游荡的大学生的传统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使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产生迷惑, 出现迟疑与困惑, 使得观念冲突和价值取向错位。

(三) 人机交往的频繁导致人际现实接触减少, 人际情感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社会的独特环境为网络道德主体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 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展示的隐蔽个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网聊、网络游戏等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沟通和娱乐的平台, 网络社会逐渐成为他们在隐蔽环境下表现自我的情感空间, 这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大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但长此以往, 会大为减少。不能自拔, 幸福漠不关心, , “虚拟实在”的特性, 使部分大学生的现实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迷失, 催生了大学生不诚信的坏习惯, 而且这种不良习惯有向现实中蔓延的趋势, 如网上游戏作弊, 网下考试作弊; 网络应聘时虚报个人资料, 现实中签约时随意毁约等。这些自由主义、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行为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性, 如不及时加以纠正治理很可能会愈演愈烈。

二、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解读

传播学研究表明, 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提供的信息, 而大众传媒却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 它所提供的报道是经过层层把关、精心选择的。因此, 大众传媒向人们呈现的是关于世界的“幻象”, 并不是客观世界的原貌, 大众传播建构的不过是一种“虚拟环境”, 而非真实世界。这就像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李普曼在其名著《舆论学》中所感叹的“, 我们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 我们大家都直接接触消息, 而不是接触我们看不到的“外界环

[2]

境”。我们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环境”来认识现实世界的同时, 对于媒介报道的验证能力却大大降低。当大众传媒有意或无意地歪曲环境时,

而受众却基于媒介报道采取行动, 在某种情况下, 就可能酿成悲剧。所谓“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少年, 他们的心智尚不健全, 容易沉湎于媒介制造的快感中不能自拔, 分不清

[3]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面对复杂的媒介环境, 面对海量繁杂的媒介讯息, 面对无数不够健康的媒介讯息, 我们不能因为要杜绝媒介存在的“病毒”式的污染信息而遏制媒介的发展; 同时, 我们也不能完全阻止人们(尤其是青少年) 接触媒介的行为。既然外力的解决措施无法奏效, 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 从训练提升受众的内在素质来弱化媒介环境和媒介信息中不良因素对他

[4]

的影响, 。

何谓媒介素养? 出自英文“media ”, , 中文表达包括““、媒介识、看报、写作等联系, , 媒介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拓展。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 学术界可以说是莫衷一是。综合相关表述, 笔者比较赞成此观点:媒介素养, 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

[5]

所用的能力。在媒介化生存的信息时代, 媒介素养业已成为公众的一种基本素养, 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 成长壮大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它涵盖的层面较广, 涉及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学科领域, 针对我国的现状, 面向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帮助他们提升了解媒介所承载和所传播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的能力。理性地选择、享用媒介信息, 如何根据个体需要选择媒介, 如何有效地利用休闲时间。2. 培养受众对媒介再现内容进行评估、批判、监督和增强深入思辨的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 判断是否合乎当代法律和社会伦理。3. 强化媒介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意识。4. 通过大众媒体发布信息、表达意见的能力。5. 影响媒介能力的教育, 促使他们具备和提高操作媒介工具的基本能力。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的媒介素养, 是大学生正

・171・

确使用和利用媒介必须具备的“软件”基础, 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科学地利用媒介的能力, 是大学生抵御恶意和消极信息的“防火墙”, 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制造健康向上的媒介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进而推动文化传播产业和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敦促大众传媒不断提高传播的效果和社会效益。因此,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引导大学生成为媒介信息的主动接受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是网络道德缺失对策中所追求的人本解决之道, 势在必行, 也迫在眉睫。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在现行教育体系中, 注重的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及训练其听、说、读、写基本能力, 但青少年每天都在接触大量媒体信息和流行文化, 面对这样的社会文化与“大教育”的现实挑战, 迫切需要创建一整套以提高新一代社会成员媒体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课程开发和教育工作, 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课程中, 目前加拿大国、澳大利亚、法国、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媒、全民教育。台湾地区亦于2002《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 标志着其“全民学习媒体素养时代”正式来临。而大陆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甚至未能引起对此方面的足够重视。在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体制构建过程中, 我们若能很好地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将会使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少走

[6]

许多弯路。

首先, 传授学生关于媒介和媒介素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历史的介绍, 让学生明白大众传播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媒介生态环境不一样, 对大众传播的控制和要求也不同, 因而传播体制不同; 同时, 还有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 我国新闻与西方新闻的异同。让学生们了解媒介特质, 如广播、电视、网络的特点、区别, 其节目具体制作生产过程。同时, 关于大众传媒与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也要有所涉及。通过对大众传媒内容生产流程的分析, 让学生了解传播媒介不是“镜子式”的简单再现社会现实。相反, 在新闻事件从发生到公开传播・172・

的各个环节中, 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把关人”包括记者、编辑、媒介部门与政府、政党或财团。正是他们的选择, 决定了哪些信息被忽略, 哪些信息被故意隐瞒, 同时也决定了哪些信息被公开传播, 哪些事实被突出强调, 哪些细节被无限放大, 这里涉及到传播学、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应将其有选择地向学生推介。

其次, 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提高其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评估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除了充分发挥媒介的正面作用之外, 还要有效地避免其负面作用。它不仅仅是理论问题, 更多的是技术技能的学习。例如, 辨别媒介信息的真假就要用到信息鉴别和新闻分析等技能。可采用案例分析法, 对某一报道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包括将同一题材的不同报道进行比较; 对报道对象进行研究, 了解其与记者、编辑等媒介方面的利益关系; 分析报道的倾向性, 其中包括明显的目的和隐藏的意图等, 可以初步分辨

[3]

要想使大学生不受, 就要让他们学会以批。

再次, 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传播伦理。

媒介信息传播活动具有公共性,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传播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原则。网络的交互性赋予了大学生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与大众传媒一样拥有随时发布信息的能力。然而, 一旦信息发布出去, 就会在公众中传播, 不负责任的信息势必会造成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个体在发布信息时都应当遵守基本的传播伦理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 如坚决杜绝暴力信息、色情信息和虚假信息, 等等。学校在实施媒介素质教育的时候, 要注意引导大学生理解和把握媒介的伦理道德属性, 形成与人为善的优良品德, 进而形成规范的伦理道德观念体系。同时, 还应当引导大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来认识和理解媒介的政治属性,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最终以高校为阵地, 逐步将媒介素质教育辐射到大众生活中去。

最后, 培养大学生利用媒介表达意见、传递声音以及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的能力。

当前,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会利用媒介提高自己。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媒介学习技能十分必要, 如网上浏览与查询技能、网上

信息发布与参与技能、开发和利用好媒介知识与信息资源的技能。在具体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 统筹规划, 打破专业壁垒, 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相关的选修课, 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学校制定标准, 提出要求, 对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提高其自身的媒体素养水平。培养学生鉴别信息和公开表达意见和情感的能力。同时, 还要加强引导与服务,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为他们创造积极的、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身媒介素养教育, 形成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同等重要的认识,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与整合, 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选择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 顾晓虎.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与重塑[J].江苏

高教,2007, (5) :105.

[2] 张国良. 传播学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 柳萍, 柳云飞, 邹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解析[J].武

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 (1) :150,

150.

[4] 秦莹. 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D ].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2007. 12.

[5] 张志安, 沈国麟. 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

问题[J].新闻记者,2004, (5) :45.

[6] 王怀武, 王生玉. 试论媒介素养教育体制的构建[J].甘

肃高师学报,2006, (5) :81.

[责任编校:宋宁]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N et Era

YU Bin 1,2

(1. Dept. of Social Sciences , Zhejiang W ater Conservancy and Zhejiang , 310081, China;

2. College of Education , Zhej iang y , H , Zhej iang , 310018, China )

Abstract :Wit h t 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networks have become in 2creasingly pop ular great convenience. However , so me negative impact s are produced at t he same time , t p roblem of a moral deficiency among college st udent s who indulge t hemselves into cyber spaces. Based on t he act ual teaching environment , adaptabl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s necessa 2ry to be sp read to improve network moral efficiency. Besides , st rategies directed against media literacy ed 2ucation for college st udent 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guide t hem “to survive ”in t he network era. K ey w ords :network era ; college st udent ; media literacy ;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173・


相关内容

  •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摘 要: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 ...
  • 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浅议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 学 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X X X 学 号: XXXXXXX 指导教师: X X X 教授 二〇一四 年 四 月 表一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 ...
  • 信息时代中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建构及意义
    摘 要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性以及我国教师媒介素养的缺乏,无不昭示着教师媒介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的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媒介素养:媒 ...
  • 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作用
    论大众传播媒介在农业技术传播中 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不仅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同步建设新农村文化,改变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匮乏现状,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持久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大众传媒 ...
  • 为什么不能听风就是雨?
    我们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趣事:什么东西要涨价了,立刻蜂拥去抢购:日本地震污染了食盐了,马上就备战备荒储存几吨食盐:至于洗衣粉要涨价,也会马上来一个抢购潮.有些小商小贩也知道这个大众心理,就在自家门店白纸黑字写上"转让,清仓处理&qu ...
  • 广播新闻节目创新与受众媒介素养的关系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广播新闻节目创新与受众媒介素养的关系浅谈 作者:黄香君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23期 摘 ;要 广播新闻节目在大众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创新性是传 ...
  • 网络传播概论重点概念
    网络传播概论 主要概念: 1.计算机网络:若干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且固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被称为一个节点. 2.www:伯纳斯李在1989检提出的技 ...
  • 政务微博日常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政治与社会 政务微博日常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刘再春,叶永生 (梧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系,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微时代"已经来临,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问政.议政.参政的互动平台,成为了解民 意.汇聚民 ...
  • 后工业时代标志系统的设计_魏蕴然
    第9卷第4期2009年12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l.9No.4 Dec.2009 ...
  • 大学生体育测试
    大学生体能测试半数不合格 大多沉迷网络不爱动 2011年12月05日 11:26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1) [字体:↑大 ↓小] "你过了吗? "12月3日下午,冬日里照常吹着凛冽的风,安徽大学2011级计算机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