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 范文中心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05/06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

刘明福教授

利益协调机制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指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协调机制,受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水平状况制约。大体上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作用的体系。

一、利益协调机制是整个社会的保险机制

(一)利益矛盾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利益协调是社会稳定的生命线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内的统计数字亦告诉我们,有的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到10倍之多。我国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已超过4.88倍,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实际上这种收入差距还要更大。

贫富两极分化使得很多人逐渐被边缘化。当两极分化被进一步扩大,就恶化成为阶级分化与阶级差别。通过实现共同富裕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

(二)利益协调机制是社会抵御风险的保险机制

在“发展”、“稳定”、共同富裕三者之间,共同富裕的位置至少应当放在“稳定”之前。和谐带动国家、社会的大和谐。利益协调的实质是利益的平衡(不是平均主义),要防止社会利益的失衡。利益协调机制是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进一步扩大。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是为了有效防止社会差别演变成为阶级差别的良好机制。

(三)中国现阶段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创新

政治格局代表利益格局,利益格局支撑和保障政治格局。

二、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关键是解决好“两化”问题和“两仇”问题

以“利益协调”牵引“心理协调”

 两化(外部问题):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分化战略。而中国现阶段

的人民内部矛盾的“两化问题”主要是指“腐化问题”与“两极分化问题”  两仇主要指的是:“仇官”与“仇富”心理。

在今年“两会”中,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继续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官员进行财产公示,是反腐败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早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所证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反腐败斗争如果没有自律机制,没有切实有力的监督,只有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上下同欲,携手共进,才能有效地推进反腐败工作。

贫富差距的两级分化根源:一是被腐败现象“腐”出来的;二是被分配不公“分配”出来的。从社会问题看,当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的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如果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有明显的缺陷,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贫富差距扩大,仇富心理蔓延,社会犯罪率上升等。

从政治问题来看,利益协调机制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比如,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收入分配不公,而政治体系又缺乏基本的自我纠错能力,不能及时调整政策,甚至政策过程还在强化这种不合理,就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当问题得不得及时解决,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动乱等,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三、创造中国财富分配奇迹,建设“中国特色福利国家”

 从生产力奇迹到创造财富的分配奇迹  从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到全民共同富裕  发展是硬道理,分配也是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振聋发聩的宣言,既是对此前十多年来重发展的总结,也是对当时条件下发展不力的一种鞭策。一年多之后,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不无忧虑地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很大。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要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更加照顾困难群体。这方面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使社会财富更多地留在民间,逐步形成“藏富于民”的局面;二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养老保险等民生事项的投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通过社会保障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创造中国财富分配奇迹,建设“中国特色福利国家”,它不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或单一的分配问题。应该从国家发展的目标上,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福利国家,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1)创造中国财富分配的奇迹

要创造中国财富分配的奇迹,我们必须实现三大创新、三大奇迹。  比美式民主更好的中式民主

 比多党执政更有效的长治久安的廉政奇迹  比福利国家更公平的财富分配奇迹

(2)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突破口是抓好民生工程 与往年一般强调“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这一旗帜鲜明的表述,直接回应了公众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强烈关注——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调查中,“收入分配”首次超过“反腐败”等热点话题位居榜首。

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列世界81位。中国环境可持续能力,排第129位。中国医药卫生水平排在世界144位。中国工业安全生平指标比发达国家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利益协调机制要解决民生问题的燃眉之急。国家日益重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将改善民生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3)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福利国家的目标前进

中国福利社会要有自己的特色。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依据党对社会建设目标长期探索的宝贵成果,依据建立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丰富经验,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就是指全体人民都能够各尽所能,合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公平享有社会福利,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

中国特色福利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学有所教”满足人民的教育福利需求(发展需求),保障人民的教育权;“劳有所得”满足人民的就业需求,保障人民的劳动权;“病有所医”满足人民的健康福利需求,保障人民的健康权;“老有所养”满足人民的养老福利需求,保障老年人的体面生活;“住有所居”满足人民的住房福利需求,保障人民的居住权。


相关内容

  • 加快建立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分配机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61%,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建立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资源开发输出地与资源输入加工地 ...
  • 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作者:贝宁志 中国政治学院学报 1995年09期 近十年来,"国际经济协调"一词常见于西方经济学家的文章与著述之中.有人否认国际经济协调的实际意义,多数人则认为,国际经济协调是缓和矛盾,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并 ...
  • 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构想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70号 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 联 系 人:余元君 邮政编码:410007 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构想* 余元君 (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洞庭湖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以 ...
  • 自然资源保护研究
    论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自然资源保护研究 摘 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农村自然资源采取社区管理是对传统资源保护模式的新发展.从利益维度.权利维度层面上考虑,社区保护是利益和谐以及社区内部平等生存权和平等发展权实现的时空载 ...
  •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引言: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的状态,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哲人贤达都对社会和谐的美好理想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一.对 ...
  • 基于_双赢_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2011年第02期管理创新 基于"双赢"的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程吉 摘要:文章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出发,简述了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特点与效果,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双赢"为目的的供 ...
  •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14.05.20
    一. 在双方共同坚定努力下,中俄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 双方将保持和深化高层战略互信对话,提高现有双边政府.议会.部门和地方间合作机制效率,必要时建立新的合作机制,确保全面快速发展的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取得更大成果 ...
  • 策论文模板
    开头:(现象+观点) 现象(强调危害性)注意结合材料: 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政治局学习中提出„„/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指出„„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XX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XX不良影响/给人民 ...
  •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测试题7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测试题 7(仅供学习参考)1.(单选题)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要按照( )的原则,着力抓好执法改革.   A.减少层次.多重执法.综合执法 B.多重执法.综合执法 C.整合队 ...
  •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一 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一. 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