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流水千古诗无限风景无尽情 - 范文中心

千古流水千古诗无限风景无尽情

09/10

  摘 要:水是古代诗歌中的重要审美对象。本文试从壮丽多姿的景、深沉悠长的情、豪迈激昂的志、简约深远的理四个角度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咏水诗篇进行梳理赏析,旨在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咏水诗作想象的新奇、意象的丰富、风格的多样,感受其独特而不尽的魅力。  关键词:古代 咏水诗 江河 湖泊 瀑布 海潮 亡国 失意 缠绵 情谊 理趣  水是古代诗歌中的审美对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与水相关的诗句。如“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不过,此时的“水”在诗中尚处于陪衬的地位,并不是诗人审美的主体和描写的主要对象。我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水诗,当属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而到了南北朝时,山水诗已成为独立的诗派出现于诗坛,此后咏水诗篇层出不穷,风格多样,精彩纷呈,组成了古代诗歌史上一幅绚丽夺目的画卷。  一、景:壮丽多姿  历代诗人咏水,题材多为江河湖泊、瀑泉塘池。六朝、唐宋时期,诗人的笔触或集中于长江、黄河、洞庭湖、富春江,或倾心于庐山瀑、西湖水、钱塘湖,或旁及一些无名的溪流、山涧;晚清时期,不少诗人出国求学,眼界大开,咏海诗篇激增。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大胆的想象、精妙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壮丽多姿的水景图。  1.江河。中国幅员辽阔,江河纵横,描绘江河的诗句自然是数不胜数。其中,谢 《晚登三山还望京巴》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可谓是咏水的千古名句。诗人把滚滚流淌的江水喻作一匹质地轻软、光泽柔和的白绸,既表现出江南春水独有的灵秀之气,又化动为静,渲染出日暮黄昏时的宁静、和谐。“练”之喻,影响深远,李白曾赞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有“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之句,清王士 《江上看晚霞》中亦有“余霞散绮澄江练,满眼青山小谢诗”之誉。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则是一幅写意山水画。诗人极目远眺,天地的尽头,浩荡的江水滚滚奔流,空阔的苍穹下,远处的山色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此联出句气势雄伟,对句淡墨写意,虚实相间,动静相衬,意境优美,王世贞赞曰:“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味。”而品读下面这些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吴融《富春》)……我们又似乎在畅游漓江、富春江,感受江水的那份无与伦比的“清”。至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让我们感受到大江东去的不可阻挡的气势;而苏轼的“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借助七个精妙的比喻,传神地描绘出泗水百步洪之“险”,读来让人心惊胆战。  2.湖泊。谈及湖泊,首推“八百里洞庭”,历代文人骚客不知留下多少吟咏洞庭的诗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称得上是描绘洞庭湖的千古绝唱。在孟浩然笔下,洞庭湖似乎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内力,上可笼天,下可动地,“空阔无际,气象雄张,旷然如在目前。”而杜甫用“坼”吴楚、“浮”乾坤来描绘洞庭湖水之浩渺,出语惊人,“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前者雄壮激烈,后者悲凉深沉,各有千秋。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精当,“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秋月之下的洞庭山水俨然是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绘出了洞庭湖清淡素雅的别样美。历代吟咏西湖的诗篇亦很多,最负盛名的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正是西子之喻,将西湖的天然神韵之美描绘至极致。此外,范仲淹笔下的太湖:“有浪仰高山,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共,月华三万顷。”王勃笔下的鄱阳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奇美无比的水之画。  3.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笔下的瀑布是神奇的,空灵的,它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震耳的声响,也没有细致入微的流动过程,仅用一个“挂”字,将它高悬在被紫色云雾缠绕的香炉峰顶,并将浩瀚无际的偌大银河带入瀑布,想象新奇,大笔写意,尽显瀑布之神韵。而他在另一首《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 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则又似一幅工笔图画,从水势、颜色、雾珠等方面描绘出了瀑布的雄奇。此外,施肩吾的《瀑布》:“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将瀑布喻为一条悬挂在蓝天、青山、红日之间的白绸,色彩明丽,富有飘逸清灵之美。陈沂的《瀑布泉》:“云间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满耳怒雷飞雨急,转头红日在青松。”通过怒雷急雨与青松红日的对比,创设出摇曳多姿的意境,读来别有韵味。  4.海潮。唐以前,以海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而描绘海潮尤其是钱塘潮的诗作则很多。“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陈师道《十七日观潮》)天落江底,日沉浪中,写出了江潮摇动青天、吞吐日月的气魄,场面壮阔,想象新奇,富有浪漫色彩。此外,如“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海潮作》)“鲜飙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朱庆馀《观涛》)“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仇远《钱塘观潮》)“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施闰章《钱塘观潮》)比喻生动传神,描绘出海潮的巨大声势,读来撼人心魄。  二、情:深沉悠长


相关内容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本单元教学重在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 ...
  • 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1. <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
  • 朗读伴奏常用乐曲大全
    朗读伴奏常用乐曲大全 歌颂祖国类 1 共和国之恋 2 我像雪花天上来 3 红旗颂 4 长征交响曲1 5 长征交响曲2 6 义勇军进行曲 7 五星红旗 8 黄河钢琴协奏曲 9 乡之音1 10 乡之音211 乡之音3 12 十送红军配乐 13 ...
  • 别意与之谁短长
    谢小灵 女,广东珠海人.广东科技干部学院教师,作家,文学硕士.著有散文集<紫荆片断>及文学评论集<长相思――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工作. 李白身后一千二百多年来,他的那些优美诗篇, ...
  • 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高2018届期末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一·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 ...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咸阳城东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 ...
  •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2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论宋词中的乌鸦意象 封树芬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19) [摘要]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时代开始,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至唐宋,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作,乌鸦作为 乌 ...
  • 绍兴风景园林中的桥景观
    绍兴风景园林中的桥景观 邱志荣 绍兴是水乡泽国,也是著名桥乡.<嘉泰会稽志>记绍兴城内有正式记载的桥就有99座.清代,据光绪癸己(1893)春所绘的<绍兴府城衢路图>示,城中有桥229座,每0.03平方公里就有一座. ...
  • 烟雨古隆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烟雨古隆中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先生"山不 ...
  • 伤感时间语句人生感悟
    感悟人生伤感的句子 有点累尘封了半生的笔,终因你而提起,从此便告别了写心情的日子,转而写诗歌. -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个不爱自己的人. 关于爱的记忆,要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寻找. 街上人来人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