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和谐的民族,和谐的文化 - 范文中心

拉丁美洲:和谐的民族,和谐的文化

05/09

  近几年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文化交流进一步展开,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是传播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拉美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咖啡加牛奶”的民族

  

  多年前我同巴西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就巴西民族和种族问题,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

  我问:您怎么界定巴西的民族和种族?

  他答:巴西人就是巴西人,每个个体有所不同,但不存在民族、种族之分。

  我问:那怎么确认巴西人的特点呢?

  他答:如果硬要区分的话,巴西人可以简称为“咖啡加牛奶”,只能说你牛奶多一点,你更白一点,他咖啡多一点,他更黑一点。

  我问:那巴西人信仰有什么区别呢?

  他说:巴西人就有两大信仰,一是桑巴,二是足球,其他无所谓。

  我问:巴西社会问题主要是什么呢?

  他说:是贫富两极分化带来的问题。

  我问:巴西政治家分野是什么?

  他说:主要是对穷人和富人的政策。

  这次谈话虽然不是长篇大论,却对我观察和理解巴西和拉美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很长时间以来,我跟拉丁美洲打交道,发现这个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有一个突出不同的现象。当代世界存现不同民族、种族、宗教、文化矛盾和摩擦多发性、复杂性、持续性特征。世界很不安宁。而拉美是世界不同民族、种族、宗教、文化汇合之地,但民族分裂、种族隔离、教派矛盾、“不同文明冲突”现象在这里所见甚少,与世界其他地区存现的问题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位巴西政治家的“咖啡加牛奶”说是否道出了问题的真谛呢?

  为此我向其他拉美朋友作过一些了解,加上我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大体可以提供这样的看法:

  

  拉美的民族概念

  

  巴西和拉美究竟有没有不同民族或少数民族?如果按照一般的概念,应当说其实很多。就说原居民印第安人,在各个不同地带,差别是很大的。下南美、安第斯山、中美洲、墨西哥等地的印第安人后裔,他们不仅语言、文字(如果有文字的话)不同,而且生活习惯、崇拜的偶像(非严格意义的宗教信仰),乃至服饰、体形、相貌、人体结构都有明显的差别。再说黑人,加勒比海近似第二非洲,巴西东部的巴伊亚州也是黑人的“王国”,但是拉美黑人的祖先与当年贩卖黑奴的发源地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后裔也有很大差异。拉美的亚裔人(包括阿拉伯人)也不少,如秘鲁、巴拿马是华人去得最早的地方,现在在这些国家的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代移民如日本人,仅在巴西圣保罗周围地区就达到100多万,有的中小城市的市长、议长都是日本人。至于欧洲后裔比重更大,有的国家如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几乎满眼都是“欧洲人”,他们之间的差异其实也很大。

  拉美国家对不同民族有没有加以区分的办法呢?实际上,对每一个人按血统,都有明确的区分,如印第安后裔,非洲后裔,亚洲后裔,欧洲后裔,或更具体称华裔、日裔、叙利亚裔、西班牙裔、意大利裔等等。对于不同混血也有明确的区分,例如对黑种人和白种人混血的后代,称之为“穆拉托”;对白种人和印第安人混血的后代,则用另外一个词语,叫“美斯提索”。但是所有这些用语,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划分民族或种族的概念,只不过表明各人外形或血统的不同,并不是界定某人的民族属性,也不带任何民族或种族歧视的含义。就像我们中国,说某某是东北人或西北人,广东人或广西人,上海人或北京人,只是确认他的原籍或出生地,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拉美,人们对自己称谓的用语并不反感或忌讳,有的人自我介绍混血成分,父母不同血统称“二分之一”,祖父母不同称“四分之一”,曾祖父母不同称为“八分之一”。我就听到有朋友自我介绍说是“八分之一”的华裔血统,他们这样说感觉非常自然,甚至还带有几分惬意。

  

  拉美社会问题中的民族因素

  

  拉美社会斗争中有没有不同民族的诉求?在拉美广大地区,人们没有见到有不同民族,以他们的民族为旗号而提出独立或自治之类的政治诉求。就在他们同一个美洲大陆的北边,美国的种族问题曾经很突出,而加拿大的不同民族斗争也是尽人皆知的。在南边的拉丁美洲,近几年偶尔听到关于不同民族的呼声,前几年墨西哥的萨帕塔农民斗争多少带有一点民族诉求的味道,但是如蜻蜓点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而比较突出一点的是,玻利维亚的现总统上台后,因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的民族诉求比较明显,甚至把玻利维亚的国名也改了,改为“多民族共和国”。但是这只是孤立的个案,影响如何还不明显,如何演变尚待观察。总体而言,纵观拉美的历史和现状,民族问题很少成为一个突出的政治概念或文学概念。历史上或现代社会,在拉美发生的许多冲突中,很难看到民族因素的作用。比如农民的夺地斗争,并不是哪个不同民族的要求,而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占地,同庄园主或政府发生了冲突。城市的居民也是这样。城市的社会斗争非常复杂,有时很尖锐,包括移民的斗争。拉美国家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快速的,都有农村的移民,因为人口自由流动,在大城市的周围形成了贫民带、贫民区、贫民圈,包围着城市,或者在城市内部的某些街区聚集成群,这些打工的农民或无业群体,经常为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同政府或社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但是人们并没有听说,某个特殊民族打着自己的旗号,也没有不同的政治派别利用不同民族口号,来挑动激发社会矛盾。这些斗争多表现为穷人和富人,或劳工群体同业主的矛盾,或民众向政府请愿,要求救助。这些矛盾一般在法律范围内可以解决,即使出现暴力冲突,也不致演变成持久的社会乱象,造成社会的撕裂。

  

  拉美和谐民族的特色

  

  有没有外部势力插手拉美挑动民族问题?当今世界上,民族、种族、宗教矛盾频繁发生,被不同的政治势力加以利用,撕裂社会,捞取政治资本;或者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手段,对别国施加压力,破坏别国政局的稳定,甚至试图颠覆不同的政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世界许多地区不稳,实际同这股祸水到处流动有关。但是外部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在拉美没有足够的市场,所以挑不起民族动乱。

  人们看到拉美社会,上到统治者,下至老百姓,似乎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传统,不论在言论或行动中,大家习惯整体民族的观念,很少强调哪个民族的特定利益,而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把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从政治层面看,拉美绝大多数国家处理社会问题,大至总统竞选、国家政权更迭、政府和议会组成,小到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教育、医疗、卫生等等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地区或收入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民族划分,如果有什么优惠政策,条件相同的地区或人群一定会享受同等的待遇。法律上不涉及不同民族的概念,政策上不涉及不同民族的利益,不提倡不同民族的意识,不区分政治、文化、社会要人的民族属性,大家都属于一个整体民族。

  拉美的文化,侧重民族的整体性,包括音乐、舞蹈,都很强调整体民族意识。当然,他们也重视各个不同地区的特性,在文化多样性方面也有突出的展现。例如巴西这样的大国,幅员很辽阔,各个地区的音乐、舞蹈、服饰、传统、习惯都有所不同,在文艺体现上,它也是多样化,但它不是用不同民族来加以区分,而是按地区区分,这是东部舞蹈,那是西部或北部或南部舞蹈;音乐也是如此,这是山区音乐,那是平原或沿海或丛林地区音乐等等。按区域来宣扬不同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是刻意地突出某一个不同民族的特性,这点很有意义。人们很少看到在国际上,包括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等等活动,他们会特殊展示单一的某个民族的艺术表现,而往往以国家或整体民族的形式出现,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艺术展现给观众,带给观众明确的信息:那些都是整体民族艺术的组成部分。所谓民族“自治”“平等”“独立”这类概念,没有人去刻意宣传和操弄,便逐步淡化,几乎销声匿迹。

  人们到了拉美,特别到巴西这样的大国,精神上感觉不出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是逐渐和那里的人们心理相通,不会由于你是亚洲人或非洲人或别的什么人而感到心理隔阂。

  

  拉美民族团结融合非常自然

  

  拉美不同民族的团结融合,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人们没有见到某一种已经消失的语言,有人刻意想办法把它加以恢复。已经淡化了的历史,包括文字的或口头流传的,也没有人刻意重新加以强化。不同民族的服饰、习惯,也都顺乎自然,并不强调为了表示各自的不同,在什么样的场合,比如在议会,或者在什么党的大会上,要穿什么样的服装,或者在盛大的节日要表现不同的音乐、舞蹈。拉美的文学表现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往往把一些比较好的表现形式加以发扬,把它推广成为全民族共享的表现形式。桑巴舞本来源于非洲,但是到了巴西之后,变成全民共舞的表现形式。其他如伦巴、探戈、恰恰恰、热舞,开始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说法都应当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他们却加以推广,变成全民的共舞形式。音乐也是这样,不是把它少数民族化,而是把它推广到全国,实行全民族化。例如特多(特里尼达和多巴戈),这是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国,黑人很多,盛产石油,油罐油桶到处都有,石油工人在休息时敲敲打打,自娱自乐,后来从里面感觉到音乐的韵味,逐步形成了钢鼓乐器,推广到整个加勒比海,以至后来成为世界性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所以,拉美不是把少数民族的东西固定化,而是扩大化,全民族化。在他们那里,人们确实感觉到,一个民族的东西也就是人民大众的东西,没有一个民族独享的东西。探戈,这种舞蹈本来是带有色情性质的,是阿根廷局部性的沿海某地的一种很低级的表现形式,后来它加以提高、美化、扬弃、推广,最后成为国际性的高雅舞蹈。拉美具有这样的融合能力,包含能力,发扬光大的能力,的确是一种创造性文化。

  

  和谐民族文化延伸到对外关系

  

  任何人到拉美去,很容易融入这个社会。人们在拉美没有见到发生排华、排除亚裔人或其他特定人群的严重事件。不像其他地区常见的,一旦社会发生动乱,或者发生暴力事件,打砸抢烧就会针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特定人群。一般说来,人们到拉美地区,不必过分担心民族歧视或信仰排斥的问题。因为在那样大的社会环境下,即使带有偏见的势力,试图进行挑动,也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在拉美地区,从国家关系来讲,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同我们是有差别的,但是不像其他地区那样,在政治上和国家关系上,会不时发生排他性或歧视性的行动或政策。他们在国与国的关系中的矛盾,多表现为领土、主权、经济利益冲突,很少把它同民族差别、种族歧视、宗教信仰不同这类问题纠缠在一起。相对而言,处理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是比较单纯的。可以说,这是他们国内的和谐文化在对外活动中、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的一种健康的延伸。

  

  特殊创造性文化

  

  我曾陪同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访问巴西亚马逊州玛瑙斯市,恰逢那里建市100周年纪念,全城举行狂欢节,从市长到民众,以同一个节拍、同一个音乐,边唱边跳桑巴舞,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十分壮观。我告诉领导同志,全国狂欢节的时候,全巴西都这样狂欢。他非常振奋,很感慨地说:我国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汉族也有秧歌、花鼓灯一类民间歌舞,但没有一种能汇合全中华民族共同歌舞的形式,这是一大缺憾。他对巴西创造性文化赞叹不已。

  (作者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前副部长)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内容

  •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切身感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中国人的全球意识日益增强,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地感受到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 ...
  •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 2. 专门记述典章制度 ...
  •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1620年,五 ...
  •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②古代文明象征[埃及国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金字塔[埃及国王巨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狮身人面像. 4.文化: ①文字:创制象形文字. ②历法: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③建筑:金字塔和卡尔纳克神庙.④推算圆周率为3.16,能计算多种 ...
  • 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商务沟通的影响 首先我们从文化差异说起,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各国间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所以了解文化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就更显重要.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差 ...
  • 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生态恶化进一步加剧 我国在获得巨大经济发展的背后,却付出了更大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生 态成本.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生态退化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更加严重,如果继续实行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
  •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题(选择题)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美国 2.下列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有: A.日本 B.中国 C.新加坡 D.澳大利亚 3.五大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是: A.休伦湖 ...
  • 试论民族的政治属性
    作者:秦文鹏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9)05-0053-05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的形成和演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共同体 ...
  • 九上历史各单元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一.内容概述:主要讲述了人类形成的过程和亚非欧最早人类文明古国的发展概况. 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三个阶段)攀树的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2.目前 ...
  • 汉字书法.书写与计算机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 黄惇 汉字书法.书写与计算机 ---由汉字书写的衰退所想到的 黄惇 [内容提要] 本文从书法艺术在中国艺术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谈起,追遡了百年来汉字所受到的磨难.计算机的运用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汉字的先进性,但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