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鉴赏 - 范文中心

俄罗斯文学鉴赏

04/03

俄罗斯文学鉴赏

——“多余的人”形象

鉴于本文对“多余的人”形象进行深刻的讨论,首先我们有必要对“多余的人”做一个客观的陈述说明。当我们在百度搜索栏里打入“多余的人”四个字时,百度百科给出了如下陈述:

“‘多余的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通过这一陈述,我们最起码能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大致的“多余的人”的形象。如下我们着重探讨十九世纪俄国的社会、人文背景,追溯“多余的人”文学形象产生的渊源,并结合这一文学现象对我国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做一些探讨性的论述。

社会背景:整个十八世纪后半叶是俄国的“叶卡捷琳娜”时代,得益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奠基,俄国在十九世纪时期跨入了世界列强行列。十九世纪初,席卷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军团在这个庞大的帝国遭遇败绩,俄国为整个欧洲挽回了败势。一八一四年,叶卡捷琳娜二

世的孙子——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国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被称作“欧洲宪兵”。 然而,由于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依靠武力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一八五六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

人文背景:俄国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激荡和1812年卫国战争所引起的民族意识的高涨, 专制农奴制的危机加深, 终于爆发了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俄国解放运动史上的贵族革命阶段(大约从1825到1861年)从此开始。同这次起义前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状况相适应,文学中各种流派和思潮纷然并立,互相排斥而又互相渗透。

20年代下半期,普希金在保持和发扬早期诗作的优点的情况下,完成了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在本国文学中展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塑造了当时大多数进步贵族青年的代表奥涅金,他们厌恶上流社会,但又远离人民而无法自拔,结果一事无成。30年代起,散文,特别是小说,逐步取代浪漫主义时期诗歌在文学中的支配地位,普希金加速了这一转化过程。30年代的莱蒙托夫(1814~1841) 继承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在作品中表达了

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和对贵族社会的愤怒谴责。但尼古拉一世的残酷统治,有时使莱蒙托夫的诗作带上一种孤独感和悲观色彩。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当代英雄》(1840)的主人公毕巧林才华出众,但对个人事业和生活完全陷于绝望,是“多余的人”奥涅金在30年代的变种。

整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发展是非常丰富的,绝非几页纸就可以概述。在本文,笔者着重阐述了“多余的人”这一文学形象所产生的人文基础。

19世纪俄国社会综述:十九世纪的俄国面临着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而国内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重重阻碍。国内国外对俄国来说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民族精神的铸造师的文学家们奋笔疾书渴望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点燃一点希望之火。在他们塑造的一系列形象之中,最现实最矛盾的一个当属“多余的人”。一方面来说作为权贵分子,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去投入艰苦的革命斗争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然而作为权贵身为国家地上层建设者,也不能不为国家的命运着想。不足以为怪在实际中他们绝大多数不可避免的沦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于是在这种矛盾中逐渐游走于主流之外,变成了整个社会中多余的人。

“文章合为时而做”,缅怀历史当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们品读大师们所塑造的无数经典形象时,断然不会忘记拿自己和这些人物相比较。我们追逐大师是因为渴望完美自己。

“多余的人”在中国:时隔两个世纪,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

史无法重塑,但是故事的主人公却依然活着。21世纪延续了20世纪的文明冲突,过犹不及。以欧美为代表的自由命主文明与中东的伊斯兰文明继续持续对抗;以中国为代表的华夏文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在世界逐渐崭露头角;文明的碰撞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迅速流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个性的张扬,价值观的多元化,缤纷了整个世界却也迷茫了整个一代人。国际上,中华文明的中兴显然让整个世界不适应,各种牵制接踵而至:美国频频插手中国台湾事务,频频涉足亚太国家与中国的领土纷争,并且它的战略东移已在进行之中;还有一些问题,作为大国中国有责任有义务关心:伊核问题,朝核问题等。只是这寥寥几句描述足以见证我国的国内国外环境有多么的严峻。于是我们隶属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我们的问题就来了。

问题之所以为问题是因为它没有被解决,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的本职之外,有好多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做一些简单的公益,为这世界带来一丝阳光;可以尝试著一些述,不必著书立说,但应当著述以阔其思想,以为只有站得更远我们才能看得更远,为这个国家做的更多;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团体,也许价值观不必统一,但是我们需要一个凝聚的内核„„等等这一切,若果我们愿意做,我们就不会成为多余的人!


相关内容

  •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1]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 ...
  •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资料第一章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 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 花卉的 ...
  • 习近平的300余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最多
    梳理习近平的300余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最多   扫描到手机 2014-10-30 02:51:3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正文 2177人参与)    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最大的爱好" 孙行之 古代思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志贺直哉与心境小说
    第22卷 第2期 1999年3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Vol.22 No.2 Mar.1999 志贺直哉与心境小说 李先瑞 摘 要 志贺直哉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 ...
  •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 攒成 拗过去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倜傥 鉴赏 盔甲 收敛 秕谷 狗窦 厥土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廊檐 徘徊 抽屉 ...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_语文_课标解读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 一.构成 语文必修5由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四个单元构成. 二.要求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 ...
  •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1. 语言学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语言学概论>是南京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为学生学习其 ...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编 制 人:编制单位:审 核 人:系部主任:编制日期: 目 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 1 二.课 ...
  • 美术教育学重点[1]
    1. 美术教育的划分方式:按场所划分为学校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 . 按年龄划分为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老年美术教育.. 按目的划分为职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中学科目,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