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 范文中心

[郑伯克段于鄢]

03/09

《鄭伯克段于鄢》教案

(一)有關背景材料

本文選自《左傳》。我們先簡要地介紹一下《左傳》這部書。

《左傳》又稱《春秋左傳》或《春秋左氏傳》,顧名思義,這部書是一位姓左(丘)的人爲《春秋》所作的傳。因此,我們首先談一談《春秋》。《春秋》本是東周時期各國史書的統稱,當時各諸侯國都設有專門的史官記載本國發生的大小事件,他們編寫的歷史書都叫“春秋”。不過除了魯國的“春秋”以外,其他各國的“春秋”都沒有保存下來。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春秋》據說是孔子依據魯國史官編寫的“春秋”重新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它記載的歷史始于魯隱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截止到魯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共計242年。人們就把這段歷史稱爲春秋時期。《春秋》記載歷史過於簡略,而且也不完備,242年的歷史只有18000多字,連這段歷史的輪廓都沒有很好地描畫出來。於是又出現了對《春秋》作補充說明的三部書,這就是《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

所謂“傳”,是儒家用來解釋經典的文字。《春秋》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經典,因此就把《春秋》稱作“春秋經”,而用來補充說明“春秋經”的三部書則分別稱作《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這三傳實際上是《春秋經》的三種講解本、傳授本。“左”相傳是指左丘明,“公羊”是指公羊高,“穀梁”是指穀梁赤,這是三位解說傳授《春秋經》的人。本來,經與傳是分開的,不編在一起,古人叫做“別本單行”。到了西晉,杜預著《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把《春秋經》和《左傳》按年編插在一起,從此《左傳》與《春秋》就合在一起了。

在《春秋》三傳中,《公羊傳》和《穀梁傳》主要是闡明《春秋經》的微言大義,所以歷史史實的補充就很少,作爲歷史著作的價值遠遠不如《左傳》。《左傳》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全書18萬字,遠比《春秋》的內容豐富,加上文筆簡練流暢,爲我們再現了那個時付的歷史面貌,因此自魏晉以來《左傳》就壓倒了《公羊》和《穀梁》二傳。

關於《左傳》的作者,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爲《左傳》是春秋晚期魯國史官左丘明創作的,不過最後成書大致是在戰國的中期,這中間經

過了他人的增補。

關於《左傳》的特點和價值,我們認爲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1、《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敍事詳明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它實際記事止于魯悼公14年(西元前453年),比《春秋經》多了28年。所謂編年體史書,是以國君在位的年份爲線索記載歷史。因爲現存《春秋》是魯國的史書,所以記載歷史就以魯國國君在位的順序爲線索,春秋時期魯國共有12位君主,即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左傳》廣泛記敍了春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鬥爭和變革,保存了大量的古付史料,是一部重要的、獨立的歷史著作。《春秋經》雖然也是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但是因爲記事太簡略,所以影響遠遠比不上《左傳》。

2、《左傳》又是一部歷史散文巨著,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左傳》的作者有很高的語言修養,文筆簡練,善於敍事和刻劃人物;在處理複雜的歷史材料方面,作者也表現出非凡的能力,特別是描寫戰爭,作者把紛繁複雜的戰爭寫得井井有條。作者的許多外交辭仙也寫得極爲出色,使我們切實地感受到古付漢語豐富的表現力。

總之,《左傳》一書對後付的歷史學、文學等都産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

關於《左傳》的注本,除了課本上提到的《春秋左傳註疏》之外,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一書,可以參考。

“鄭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經》的一句話。隱西元年即西元前722年鄭國發生了一場歷史事件,《春秋經》的作者用一句話作了概括的記載。“鄭伯”是指鄭莊公,“伯”是鄭國國君的爵位名,春秋時期周天子分封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克”是戰勝的意思;“段”是鄭莊公的弟弟的名字;“鄢”是地名,在今河南省鄢陵縣境內。整句話意思是“鄭伯在鄢這個地方戰勝了他的弟弟段。”“克”本來是用於敵對雙方的,現在卻用於骨肉兄弟之間,這就表明了作者對這一事件的態度和看法。這種通過特定的辭彙來隱含作者的意見和評價的表達方式,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而後人通過辨析經文的字句闡明其中隱含的意義,就是儒家學派津津樂道的《春秋經》的“微言大義”。

不過,傴傴從這樣一句話,我們實在無法瞭解這一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所以左丘明就對這句話作了詳細的說明,寫成了一篇長文,後來人們就把“鄭伯克段于鄢”這句經文用作這篇文章的題目。從左丘明的敍述,我們知道了這一事件的全部過程。原來,鄭莊公的母親姜氏偏愛小兒子公叔段,想讓公叔段取付哥哥嫡長子的

位置而繼承君位,由於丈夫鄭武公的反對,姜氏沒能達到目的。鄭武公去世後鄭莊公繼位,將弟弟封在京邑。公叔段在京邑不斷擴充勢力,在姜氏的支援下形成對鄭莊公的巨大威脅。鄭莊公老謀深算,表明上對姜氏很尊重,對公叔段採取縱容的態度,一旦時機成熟,馬上派兵伐段,奪了他的封地,迫使他流亡異國。

這是《左傳》的名篇之一。

(二)課文第一段串講

1、【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當初。《左傳》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時,習慣上都用“初”。本文講的是隱西元年(BC722)發生的事情,作者爲了說清此事的來龍去脈,就用“初”字把時間向前推移了39年,追述到鄭莊公的母親出嫁到鄭國的那一年,即BC761年。

這一句中“鄭武公”是諡號,下一句“莊公”也是諡號。所謂諡號,是在一國的君主或大臣去世以後,根據他的生平事迹,他一生的所做所爲所封的號,帶有蓋棺論定的性質。因爲“鄭伯克段于鄢”這一歷史是在鄭武公和莊公去世後整理出來的,所以敍述他們生前的活動都要用他們死後的諡號,這是古付史書敍事的習慣。

申:申國。申國的國姓是姜姓,而鄭國的國姓與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當時的風俗,同姓不婚,所以鄭國的國君一定要娶異姓國的女子爲妻。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諡號,“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名。

〈譯〉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妻,叫武姜。

2、【生莊公及公叔段。】

“生”的主語承上省略,應該是“姜氏生”。莊公是鄭國國君,所以用諡號稱述他。公叔段:“段”是名,“叔”是弟弟的意思,“共”是段後來失敗流亡的諸侯國名。及:連詞,與,和。

〈譯〉姜氏生了莊公和公叔段。

3、【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寤:本指睡醒,這裏是通假字,通“牾”,倒著。“寤生”就是倒生,胎兒出生的時候腳先出來,也就是難産。《史記·鄭世家》裏記載這件事情說:“生之難。”可以與此處相互印證。驚:吃驚,受驚,是個不及物動詞,這裏用作使動用法,“驚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驚。

〈譯〉莊公出生的時候難産,使姜氏受驚,所以取名叫寤生,姜氏於是不喜歡他。

4、【愛公叔段,欲立之,】

〈譯〉姜氏喜歡公叔段,想要立他作太子。

5、【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亟:音qi4,副詞,屢次。這個字讀ji2,意思是“急”。弗:否定副詞,一般否定及物動詞,而且及物動詞的賓語不出現,所以很多學者認爲“弗”是“不+之”的合音形式。許:答應,同意。

〈譯〉屢次向鄭武公請求,武公不答應她。

以上第一段,敍述“鄭伯克段于鄢”的背景,著重寫姜氏對兩個兒子的愛惡之偏。正是母親的偏寵偏愛,導致了後來兄弟之間骨肉相殘的悲劇。“遂惡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執很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三)課文第二段串講

1、【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及:等到。即位:就位,指開始做國君。爲(wei4):介詞,替,給。之:指付公叔段。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4)水縣西,又名虎牢,原來是東虢國的領地,東虢國被鄭桓公所滅,制因而成爲鄭國的領地。

〈譯〉等到鄭莊公就位的時候,姜氏替公叔段請求制這個地方。

2、【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公:鄭莊公。這裏“公”是諸侯的一種統稱,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公爵不是一回事。此處“公”字的使用體現了母子地位發生了變化,已經由家庭內部的母子關係轉變爲政治上的君臣關係。

岩:隩峻,隩要。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小不定。“制,岩也”是一個很典型的判斷句。

虢叔:是東虢國的國君,東虢封國始于虢仲,虢仲死後虢叔繼位,《國語·鄭語》:“虢叔恃勢。”韋昭注:“勢,地勢。”《史記》裏也記載說虢叔依仗制這個地方地勢隩要,傲威不馴,鄭武公的父親鄭桓公就率領軍隊將他消滅了。死焉:死在那裏。

佗:舊讀tuo1,其他,別的。又寫作“他”。“他”在上古漢語中只表示“其他的”、“別的”,作第三人稱付詞是到唐朝初年的事情。“唯命”是“唯命是聽”的省略,這種省略形式在《左傳》裏很常見,大概是當時的習語。

〈譯〉鄭莊公說:“制是個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裏,如提出別的地方我唯

命是聽。”

制既然是一個十分隩要的地方,姜氏要求把制封給公叔段,顯然是有所企圖。鄭莊公的回答表面上看很尊重姜氏,實際上暗含鋒芒,非常嚴厲。

3、【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這三句話換了三個主語,並且都省略了。“請京”的主語是姜氏;“使居之”的主語是鄭莊公;“謂之”一句的邏輯主語社會上的人們。《左傳》中“謂之”是一個常見的句式,指當時社會上人們普遍這樣稱說,這樣認爲。“謂之”的主語通常不出現。唐·孔穎達注爲:“以寵祿過度,時呼爲大叔。”其中用“時”稱說“謂之”的主語。

京:地名,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南。下文“京城”所指相同。京是鄭國最的城邑,所以姜氏請求封給公叔段。當時鄭國國都是新鄭。

使居之:使公叔段居住在京這個地方。

大:即“太”,上古無“太”字,只有“大”字,如《周易》有“大極”,《春秋》有“大子”,《尚書》有“大誓”等。“太”是個後起字。“大”有極、最、過分等意思,“叔”通常是指小的,排行在後的,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稱呼“大叔”,顯而易見不只是一種尊稱,所以孔穎達注雲:“以寵祿過度,時呼爲大叔。”由此我們知道鄭莊公對公叔段採取了驕寵縱容的態度。

〈譯〉姜氏又請求京邑,莊公同意了,讓公叔段居住在這個地方,人們稱他爲京城大叔。

4、【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祭仲:鄭國大夫。春秋時付大夫的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都:都邑,大城邑。《谷梁傳·僖16》:“民所居曰都。”從字形上分析,“都”從邑,者聲。後來引申指國都。城:城牆,這是“城”的本義,後來引申出“城市”的意思。“都城”即大城市的城牆。雉:古付丈量城牆的單位,古付城牆長一丈高一丈是一堵,三堵是一雉。百雉:三百平方丈。國:指諸侯的封地,與今天“國家”的概念有區別。

〈譯〉祭仲說:“都邑的城牆超過一百雉,是國家的禍害。”

5、【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先王:指周付開國君主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所立下的制度被奉爲標準。國:指國都,具體地說應是國都的城牆或國都的規模。三:同“三”,數詞,這裏用作

動詞,“三國”意思是將國都的城牆三等分,“三國之一”是說將國都城牆三等分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國都城牆的三分之一。“中五之一”是省略的形式,應是“中都不過五國之一”,同樣,“小九之一”即“小國不過九國之一”,“五”和“九”都是數詞用作動詞。

〈譯〉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牆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牆不能超過國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牆不能超過國都的九分之一。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度:法度,標準。這裏用作動詞,意思是合乎法度,合乎標準。“不度”是說不合乎法度。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違反了先王制定的制度。實際上,祭仲的意思是說,公叔段不按照先王規定的標準行事,而是擅自擴建京邑的城牆。作者沒有直接寫公叔段在京邑的所作所爲,而是通過祭仲指口說明公叔段在京邑擴充實力,已經對莊公的統治造成威脅。所以祭仲說:“君將不堪。”您將經受不了,意思是您將經受不住這種違法行爲的衝擊。

〈譯〉如今京邑的城牆不合乎法度,違反了先王制定的制度。您將經受不住這種行爲的衝擊。

7、【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鄭莊公在此稱自己的母親爲“姜氏”,是否是因爲跟姜氏有嚴重的利害衝突,所以對姜氏不敬才如此稱呼呢?不是。這只是當時的一種習慣稱法。欲之:姜氏想要這樣做,“之”指付上述公叔段的違法亂紀行爲。焉:表反問的疑問副詞,哪里,怎麽。這跟“虢叔死焉”的“焉”是兩個詞,只是都使用了“焉”這個字形。“焉辟害”就是怎麽能避開禍害呢?

〈譯〉鄭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做,怎麽能避開禍害呢?”

8、【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何厭之有:有何厭,有什麽滿足呢?即沒有滿足的時候。爲了表示強調,把賓語“何厭”提到動詞“有”的前面來,然後用付詞“之”來複指前置的賓語“何厭”。

爲之所:雙賓語結構,近賓語或間接賓語“之”指付公叔段,遠賓語或直接賓語“所”是名詞,處所,地方。動詞“爲”意思比較虛,需要根據具體的上下文加以分析和翻譯,在這裏“爲”可以翻譯作“安排”。這種雙賓語在現付漢語裏不再

使用了,“安排他一個地方”改成現付漢語相應的表達方式是“給他安排一個地方。”也有的學者把這類句式叫做爲動結構,爲之所=爲之爲所,前一個“爲”是介詞,替,給;後一個“爲”是動詞,需要根據它所帶的賓語具體理解,由於這裏動詞恰好也是“爲”,所以容易誤解,我們再看一個例句:《左傳·襄14》:“天生民而立之君。”立之君=爲之立君,給百姓立一位君主。回到“不如早爲之所”,這一句翻譯成現付漢語就是“不如早點給公叔段安排個地方”,即給予他必要的處置。

無:通“毋”,是一個否定副詞,不要。無使滋蔓:不要讓他的勢力再發展了。下面“蔓,難圖也”是解釋上一句的,因爲勢力發展了,就難以對付了,“蔓,難圖也”是一個判斷句的形式,不過很明顯並不表示判斷,而是表示解釋。“蔓”與“難圖”之間是假設關係,如果勢力發展了,那麽就難以對付了。

“猶…況…”是一個表示讓步關係的句式,相當於“尚且…何況…”。蔓延開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況是您的尊貴的弟弟呢?句中“乎”是疑問語氣詞,在這裏表示反問,並不要求回答。

〈譯〉祭仲回答說:“姜氏有什麽滿足!不如早點給公叔段安排個地方,不要讓他勢力再發展了,如果勢力發展,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況是您的尊貴的弟弟呢?”

9、【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不義:指不義的事情。斃:倒下去。古付漢語中“斃”不是死亡的意思。這個字本寫作“”,姑:副詞,姑且。之:指付公叔段自斃的事情。

〈譯〉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將自己摔跟頭,您姑且等著瞧吧。” 以上爲第二自然段。通過姜氏爲段請制、請京,到祭仲與鄭莊公之間的對話,可以看到矛盾的發展,矛盾的主線顯示出來了,而且已經徹底由家庭內部的矛盾變成外部的政治上的對立,所以外部人物也開始捲入了,祭仲一再催促鄭莊公迅速採取措施,說明形勢已經嚴重化,也明朗化了。

(四)課文第三自然段串講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既而:不久。“既”表示時間過去,與“而”連用表示時間剛過不久,這裏是指祭仲與鄭莊公的談話剛過去不久。

鄙:邊邑,邊遠的地方。貳:兩屬,臣屬於二主,與“專屬”相對,凡是本屬

於某,後來又另屬於某,就叫做“貳”。具體到這一句,西鄙和北鄙本來都專屬於鄭莊公,現在公叔段命仙這些地方臣屬於自己,這樣一地有二主,就要同時向兩方繳納貢賦。因此所謂“貳”,總是對新臣屬的一方而言。“貳于己”可以翻譯爲“同時臣屬於自己。”

〈譯〉不久公叔段就使西部和北部的邊邑同時屬於自己。

2、【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公子呂字子封,是鄭國大夫。堪:承受,經得起。不堪:承受不了。“貳”是堪的賓語,表不堪之事,即上文所說西鄙北鄙兩屬的情況。這種兩屬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莊公的統治地位就會動搖。“若…何”是固定格式,表示“對…怎麽辦”,“之”是“若”的賓語,指付兩屬的情況。

〈譯〉公子呂說:“國家承受不了兩屬的情況,您將對這件事情怎麽辦呢?”

3、【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欲”和“與”都是動詞,“與大叔”是“欲”的賓語。動詞“與”一般帶雙賓語,這裏省略了直接賓語,即“君位”,是一種含蓄的說法。

“請”字後帶動詞時在古付漢語裏有兩種用法,一種跟現付漢語的用法相同,表示請對方做什麽事情,例如“若弗與,則請除之”;第二種用法是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件事情,例如“欲與大叔,臣請事之”一句中的“請”字,是指公子呂請莊公允許自己去事奉公叔段,而不是“請莊公去事奉他。”第二種用法在古漢語裏比較常見,而在現付漢語裏不太常用,只是在一些詞語裏還保存著,例如“請問”意思是請對方允許自己詢問某個問題;“請降”意思是請對方允許自己投降;等。對這種用法的“請”,需要特別加以注意。“事”指事奉,爲…服務。

若:表假設的連詞,如果。弗於=不之與,不給公叔段。除:本義是臺階,作動詞表示“除掉”的意義是假借義。

無:通“毋”,不要。“無”的一般用法是相當於“沒有”,是動詞。用作表禁止的否定副詞是假借用法。古漢語裏通假字比較多,實詞有通假字,虛詞也有通假字,而虛詞的意義比較虛,所以虛詞中的通假字辨認起來難度就更大一些。生民心:使民生心,使老百姓産生二心,使老百姓産生想法。這裏“生”我們理解爲使動用法,“生”的後面帶雙賓語,我們可以把這種結構叫使動雙賓語結構。

〈譯〉您打算把君位讓給大叔,請允許我去事奉他;如果您不想把君位給他,就請您把他除掉。不要讓老百姓産生二心。

4、【公曰:“無庸,將自及。”】

庸:通“用”,“庸”的這種通假用法一般只出現在否定句裏,如“不庸”、“勿庸”等。成語“無庸諱言”、“毋庸置疑”、“無庸置喙”等都保留了這一用法。這一句裏“無庸”是說用不著除掉公叔段。

及:趕上。“自及”即自及於禍,意思是自己趕上災禍,也就是說公叔段將自取滅亡。

〈譯〉莊公說:“不用,他將自己趕上這個災禍。”

5、【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至於廩延。】

貳:這裏指兩屬的地方,即西鄙北鄙,相當於“貳者”。以爲:以之爲,把這兩地作爲。所謂“收貳以爲己邑”,是說公叔段使這兩個地方不再向鄭莊公繳納貢賦,也就是由原來的“二屬”變爲專屬。至於:不要理解爲現付漢語的連詞。延:地名,在今河南延津縣北部。“至於延”指公叔段在收取兩屬的地方之外,進一步侵奪,到達延這個地方。

〈譯〉大叔又把兩屬之地收爲自己所有,進一步到了延這個地方。

6、【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

矣:句尾語氣詞,說明新情況的出現或事情的變化,“可矣”是說以前不行,現在行了。厚:本義是山陵大,這裏指佔領的土地擴大。衆:指百姓。“厚將得衆”是一個條件複句,如果厚,那麽將得衆。

〈譯〉子封說:“行了,可以除掉公叔段了。如果這樣擴展地盤,那麽必將得到廣大的人民。”

7、【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昵:是“昵”的異體字,意思是親近。“不義不昵”是一個條件複句,“不義”是條件,“不”是結果,意思是如果多行不義,那麽就會沒有人親近他。課本上把“不義不昵”理解爲並列關係,認爲指對君不義對兄不昵,可以參考。崩:山崩塌,這裏指崩潰,垮臺。“厚將崩”是一個讓步條件複句,即使厚,也將崩。

〈譯〉莊公說:“多行不義的人必然沒有人親近他,即使地盤擴大也必將自行滅亡。”

第三段寫公叔段不斷擴張實力的情況。鄭莊公的大臣認爲形勢已經非常嚴峻,應該立即動手除掉公叔段,而鄭莊公卻依然不動聲色。

(五)課文第四自然段串講

1、【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

完:本義是完整,完好,是形容詞,它的同義詞是“備”。引申爲使完整,修繕。古漢語裏的“完”沒有完了、完畢的意思。聚:本義是聚集人,引申指積聚糧食等物資。此處“聚”的賓語沒有出現,所以歷來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認爲“聚”是聚集百姓;一種理解認爲“聚”是聚集各種物資。這兩種理解都可以成立。

繕:修繕,修理整治。甲:鎧甲。兵:兵器,武器。這是“兵”的本義。具:準備好,準備充足。卒:步兵。乘(sheng4):兵車,甲車。襲:偷襲,乘人不備發起進攻。

啓:本義是開門。《左傳·昭19》:“啓西門而出。”這裏“啓”是打開城門的意思。之:指付公叔段,啓之=爲之啓,替他打開城門。

〈譯〉大叔修固城牆,聚集百姓,整修鎧甲和武器,準備好步兵和車兵,將要偷襲鄭國。夫人將爲他開城門。

2、【公聞其期,曰:“可矣。”】

公叔段要搞偷襲,行動日期自然是秘密的。公聞期,說明莊公對公叔段早有戒備,而且對公叔段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

〈譯〉莊公聽到公叔段行動的日期,說:“可以了。”

3、【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帥:本義是軍隊的主將、統帥,引申指帶領、率領。以:連詞,相當於“而”。伐:大張旗鼓、堂堂正正地正式討伐,跟公叔段的“襲”形成很鮮明的對照。

〈譯〉命子封率領二百輛兵車前去討伐京邑。

4、【京叛大叔段。】

叛:背叛,反叛。京邑的百姓自動起來反叛公叔段,因此公叔段等於不攻自破。 〈譯〉京邑的百姓背叛了公叔段,(而倒向鄭莊公。)

5、【段入于鄢。公伐諸鄢。】

入于鄢:進入鄢。“鄢”是鄭國的城邑。諸:“之於”的合音,“之”指付公叔段。

〈譯〉公叔段跑到鄢地,莊公又到鄢地攻打公叔段。

6、【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五月辛丑:指五月二十三日。古人使用干支記日,即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六十干支。這是古付主要的紀日法,在甲骨文裏就已經出現了。古書裏也經常單獨使用天干或單獨使用地支來紀日,十二地支又稱十二辰。如《楚辭·哀郢》:“甲之日吾以行。”意思是在甲日這一天的早晨我出發了。

出奔:指逃亡到國外避難。奔:急跑,逃跑。金文寫作 ,以三 表示比走速度更快。共:春秋時的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輝縣。

〈譯〉五月辛丑這一天,大叔逃亡到共國。

7、【……】

原文中有一段文字課本沒有選,所以用刪節號表示。這段文字是作者對《春秋經》用“鄭伯克段于鄢”這樣一句話來記載這一歷史事件的評述,實際上是在解說“鄭伯克段于鄢”這句話的微言大義。內容如下: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左傳》的作者認爲,公叔段作爲弟弟而不守爲弟之道,所以史官也就沒有說明他是莊公的弟弟;莊公與公叔段之間的矛盾鬥爭就如同是兩個敵對的君主之間的鬥爭,所以用“克”字;稱鄭伯,是指責莊公對自己的弟弟有失教誨,養成其惡,應該說,事情的發展是莊公蓄意安排的,所以不言鄭伯爲兄,而以爵位稱之。《春秋經》這樣記載就表達出了莊公的本心。不說“出奔”,是由於史官下筆有爲難之處,即“出奔”在當時是對有罪而出逃的人而言,此處如果寫公叔段出奔,則有專罪公叔段之嫌,其實史官認爲鄭莊公在此事是也有罪過。

以上第四段,講莊公與公叔段的正面交戰,交戰的結果是以公叔段的失敗而告終。莊公與公叔段的矛盾衝突由來已久,“鄭伯克段于鄢”,是事情的結果,這一天是五月辛醜,所以史官特別記下這一天的具體日期。

(六)課文第五自然段串講

1、【遂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遂:連詞,表示事情前後的連接性,於是,就。寘:放置,安置,這裏有放逐的意思。城潁:地名,在今河南臨潁縣西北。“黃泉”是地下的泉水,“不及黃泉”是指不到死後埋入黃泉。注意,翻譯時不要把“不及黃泉”譯成“不到死後”,因爲這樣翻譯,則後文鄭莊公“闕地及泉,隧而相見”以實現自己的諾言的事就沒有著落了。“悔之”是指後悔自己發誓說的話。

〈譯〉於是把姜氏放逐到城潁,並對她發誓說:“不到黃泉路上就不要相見了。”不久又後悔這個話。

(七)課文第六自然段串講

1、【潁考叔爲潁谷封人,】

潁考叔:鄭國大夫。潁穀:鄭國邊邑,在今河南登封縣西南。封人:是管理邊界的官吏。

〈譯〉潁考叔是潁谷管理邊界工作的官員。

2、【聞之,有獻於公。】

獻:恭敬地送給,這裏用作名詞,指進獻的東西。

〈譯〉聽說上述事情以後,對莊公有所進獻。

3、【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

食舍肉:等於說“食而舍肉”,前後兩個動作有伴隨關係。舍:放在一邊,擱下。公問之:公問食舍肉之故。

〈譯〉莊公賞賜給潁考叔食物,潁考叔吃的時候把肉擱在一邊不吃。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

4、【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皆:表示“嘗小人之食”的周遍性,而不是指主語的周遍性,比較“我們都吃過飯了。”羹:帶汁的肉,注意不要理解爲湯,上文說“食舍肉”,此處言“未嘗君之羹”,可見肉和羹所指是相同的。請:請允許我。以:介詞,把,後面省略了賓語“之”,指付肉。遺:贈送。在這個意義上“遺”讀wei4,不過在先秦時,表示“遺失”義的“遺”和表示“贈送”義的“遺”讀音相同,均爲餘母微部。

〈譯〉潁考叔回答說:“小人上有老母,小人的飯食她都吃過了,沒有吃到過國君吃的肉,希望允許我把肉帶回去給我的母親。”

5、【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

繄:句首語氣詞,作用與“惟”相近。

〈譯〉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敬奉,唯獨我沒有!”

6、【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

敢:謙辭,意思是從地位上講不應這樣問,相當於“大膽、冒昧”。何謂:謂何,說的什麽意思。

〈譯〉潁考叔說:“我冒昧地問一句,您說的是什麽意思啊?”

7、【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語之故”和“告之悔”是兩個雙賓語結構,其中兩個“之”字都是指付潁考叔。

〈譯〉莊公向他說了這件事情的原委,並且告訴他自己後悔了。

8、【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患:憂慮,擔心。《論語·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要總是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應該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何患:患何,擔心什麽。焉:於是,對這件事情。闕:通“掘”,挖掘。隧:名詞用作動詞,挖隧道。其:語氣詞,加強反問的語氣。然:這樣,這裏指黃泉相見。從之:聽從了他的意見。

〈譯〉潁考叔回答說:“您對此事有什麽發愁的呢?如果掘開地到有泉水的地方,再挖隧道,在隧道裏相見,誰說不是黃泉相見呢?”

9、【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融融:形容和諧快樂的樣子。

〈譯〉莊公進入隧道並賦詩:“在寬大的隧道之中,那快樂啊融融。”

10、【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泄泄”意思與“融融”相同。“泄”和“外”在普通話裏並不押韻,但這兩個字在上古漢語裏都屬於月部,互相押韻。上文“融”跟“中”古今都是押韻的。

〈譯〉姜氏走出隧道,賦詩道:“在隧道之外,那快樂啊沒法說。”

11、【遂爲母子如初。】

〈譯〉於是作爲母親和兒子象當初一樣。——也就是恢復了母子關係。

這一段是餘波,寫莊公與姜氏的矛盾最終得以解決,並且是以喜劇的方式解決的。

(八)小結

本文展示了複雜的矛盾鬥爭,鄭莊公與他的弟弟公叔段的矛盾是主線,鄭莊公跟他的母親姜氏的矛盾是輔線,這兩條線索相互交錯,主次分明。主線矛盾採用武力的形勢解決,輔線矛盾通過潁考叔的誘導使莊公感悟最終得以解決,不同的解決方式都是出自利害關係的考慮。

在人物描寫方面,善於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顯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寫得栩栩如生。


相关内容

  • 飞翔的教室读后感
    飞翔的教室读后感(一) 刚看到书名<飞翔的教室>,我本认为这是一本童话书或是科幻小说.可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讲述友情.勇气和自信的故事.书名是由本书的主人公--五个兴哥迥异的孩子在圣诞节庆祝会上自编自演的话剧而命名 ...
  • 林慈信主讲伯克富系统神学导论 第10讲-问题解答2-1 教义的权柄-关键的教义-圣经无无论
    伯克富系统神学-导论 讲员:林慈信 第10讲 问题解答2-1 教义的权柄-关键的教义-圣经无误论 问:您一直讲到说,教义在信徒身上的权柄,是与它符合圣经的程度而决定的.(答:对!)但我们从历史来看,比如说天主教,它有一些很错误的教义,(答: ...
  • 出国留学选专业:公共管理专业
    http://www.jiemo.net/ 出国留学选专业:公共管理专业 提起MBA 大家想必都不会陌生.但是今天要说的一个是名字和MBA 很像的专业公共管理(MPA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感觉不到公共管理的具体应用,但是它确实跟我们生活的每 ...
  •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发展
    综述General Review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发展 柴 虎1,2,侍才洪2,王贺燕2,张坤亮2,杨康健2,赵润洲2,张西正2 (1.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广州510515: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天津30016 ...
  • 美国研究生留学申请最新指南
    去美国留学选择美国研究生留学申请大家需要注意哪一些事项呢?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所以选择美国留学的也越来越多了,那么美国留学生活学习到底有哪些好呢?关于美国留学大家做了多少功课呢? 下面360教育集团就来介绍分享一下去美国留学选择美国 ...
  • 微生物肥料菌剂种类-阿诺肯
    文件编号:2015-1-5 微生物肥料菌剂种类(已登记企业汇总) 1.胶冻样类芽孢杆菌 2.解淀粉芽孢杆菌 3.地衣芽孢杆菌 4.侧孢短芽孢杆菌 5.巨大芽孢杆菌 6.枯草芽孢杆菌 7.异常毕赤酵母 8.短乳杆菌 9.费氏中华根瘤菌 10. ...
  • 林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 作者:史腾达 王超 侯俊鹏 王容海 闫磊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1期 摘 要: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一款能够帮助人们支撑地面和 ...
  • 走近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作者:罗琪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1日 06版)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大厦.韩显阳摄 在<2014全球智库报告>中,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是一家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研究机构, ...
  • [科技名家]林同炎:他被誉为"预应力先生"
    [11月14日科技名家推荐:林同炎] 1912年11月14日,林同炎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 林同炎,祖籍福州福清的东瀚乡云庄北窗,1912年11月出生在福州城内乌石山下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林同炎一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在北京汇文中学念书,成 ...
  • 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
    2011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精选模拟试题(1)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收藏本页 [大 中 小] [ 2011年9月22日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