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大全 - 范文中心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大全

10/13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x 1、x 2∈[a , b ],x 1

f (x 1) -f (x 2) 0⇔f (x ) 在[a , b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 =f (x )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 '(x ) >0,则f (x ) 为增函数;若f '(x )

函数换元法

例:g (x+2)=3x+3 求g(x) 令x+2=t x=t-2代入 g(t)=2(t-2)+3

g(t)=2t-1 g(x)=2x-1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f (-x ) =f (x ) ,则f (x )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f (-x ) =-f (x ) ,则f (x ) 是奇函数。 若x=0有意义,则f(0)=0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y =x 为奇 y=x 为偶 y=x

3、函数在点x 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y =f (x ) 在点x 0处的导数是曲线y =f (x ) 在P (x 0, f (x 0)) 处的切线的斜率

n

f '(x 0)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y -y 0=f '(x 0)(x -x 0)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 α-1α' '

①C =0;②x =αx ; ③(sinx ) =cos x ;④(cosx ) =-sin x ;

()'

x ' x x ' x

⑤(a ) =a ln a ;⑥(e ) =e ; ⑦(loga x ) =

'

11'

;⑧(lnx ) = x ln a x

5、导数的运算法则

u ' u ' v -uv '

(v ≠0) . (1)(u ±v ) =u ±v . (2)(uv ) =u v +uv . (3)() =2

v v

'

'

'

'

'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f '(x )=0.当f '(x 0)=0时: (1) 如果在x 0附近的左侧f '(x )>0,右侧f '(x )0,那么f (x 0)是极小值. 导数:f '(x 0) =lim

∆x →0

f (x 0+∆x ) -f (x )f (x 0+∆x ) -f (x )∆x

=lim k =lim = f '(x 0)

∆x →0∆x ∆x ∆y ∆x →0

f (x 0+∆x ) -f (x )

∆x

导函数:f '(x ) =y 'lim

∆x →0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2θ+cos 2θ=1,tan θ=

sin θ

. cos θ

9、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k π±α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k π+

π

2

±α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

符号。

10、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α±β) =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cos(α±β) =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tan α±tan β

tan(α±β) =.

1tan αtan β

11、二倍角公式

sin 2α=2sin αcos α

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2tan α

tan 2α=.

1-tan 2α

1+cos 2α

; 2

公式变形:

1-cos 2α

2sin 2α=1-cos 2α, sin 2α=;

2

1

sinA·cosA = sin2A

2cos 2A +12

cos A =

2

2cos 2α=1+cos 2α, cos 2α=

a sinA + b cosA = a +b sin(A +) 例:3sin A +cos A =2(

2

2

sin A +cos A ) 2

=2(sinA ⋅cos =2sin(A +

π

+cos A ⋅sin ) 66

π

π

6

)

12、三角函数的周期

函数y =sin(ωx +ϕ) ,x ∈R 及函数y =cos(ωx +ϕ) ,x ∈R(A,ω, ϕ为常数,且A ≠0,ω>0) 的周期T =

ω

;函数y =tan(ωx +ϕ) ,x ≠k π+

π

2

, k ∈Z (A,ω, ϕ为常

数,且A ≠0,ω>0) 的周期T =

π. ω

三角函数值

公式一 公式二

sin(k ⋅2π+α) =sin x sin(π+α) =-sin α

cos(k ⋅2π+α) =cos x cos(π+α) =-cos α tan(k ⋅2π+α) =tan x tan(π+α) =tan α

公式三 公式四

sin(-α) =-sin α sin(π-α) =sin α

cos(-α) =cos α cos(π-α) =-cos α tan(-α) =-tan α tan(π-α) =-tan α

公式五 公式六

sin(-α) =cos α sin(+α) =cos α

22

ππ

cos(-α) =sin α cos(+α) =-sin α 22

13、 函数y =sin(ωx +ϕ) 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

14、辅助角公式

ππ

y =a sin x +b cos x =a 2+b 2sin(x +ϕ) 其中tan ϕ=

15、正弦定理

b a

a b c

===2R . sin A sin B sin C

a =sin A ⋅2R b =sin B ⋅2R c =sin C ⋅2R

b 2+c 2-a 2c 2+a 2-b 2a 2+b 2-c 2

cos B = cos C = cos A =

2bc 2ac 2ab

16、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推广:

a 2=b 2+c 2⇔∠A 是直角 a 2> b 2+c 2⇔∠A 是钝角 a 2

17、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11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 222

1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π⇔C =π-(A +B ) 19、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cos θ

20、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x 1, y 1) ,B (x 2, y 2) , 则AB =OB -OA =(x 2-x 1, y 2-y 1) . (2)设=(x 1, y 1) , =(x 2, y 2) ,则⋅=x 1x 2+y 1y 2. a ⋅b =a ⋅b ⋅cos θ (3)设=(x , y ) ,则a =

21、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设a =(x 1, y 1) , b =(x 2, y 2) ,且b ≠0,则

x 2+y 2 a =x 1+y 1 b =x 2+y 2

2222

cos θ=

a ⋅b a b

=

x 1x 2+y 1y 2x 1+y 1⋅x 2+y 2

2

2

2

2

2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λ ⇔x 1y 2-x 2y 1=0.

⊥(≠) ⇔⋅=0⇔x 1x 2+y 1y 2=0.

三、数列

23、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

n =1⎧s 1,

( 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为s n =a 1+a 2+a n =⎨

⎩s n -s n -1, n ≥2

2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

a n =a 1+(n -1) d =dn +a 1-d (n ∈N *) ;

25、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

s n =

n (a 1+a n ) n (n -1) d 1

=na 1+d =n 2+(a 1-d ) n . 2222

2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q n -1=

a 1n

⋅q (n ∈N *) ; q

27、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公式为

⎧a 1(1-q n ) ⎧a 1-a n q

, q ≠1, q ≠1⎪⎪

s n =⎨1-q 或 s n =⎨1-q .

⎪na , q =1⎪na , q =1⎩1⎩1

四、不等式

x +y

≥xy ,当x =y 时等号成立。 2

(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12

(2)若和x +y 是定值s ,则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s .

4

五、解析几何

28、已知x , y 都是正数,则有

29、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y -y 1=k (x -x 1) (直线l 过点P 1(x 1, y 1) ,且斜率为k ) . (2)斜截式 y =kx +b (b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y -y 1x -x 1

(y 1≠y 2)(P =1(x 1, y 1) 、P 2(x 2, y 2) (x 1≠x 2)).

y 2-y 1x 2-x 1x y

(4)截距式 +=1(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a 、b ≠0)

a b

(5)一般式 Ax +By +C =0(其中A 、B 不同时为0).

(3)两点式

30、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若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

①l 1||l 2⇔k 1=k 2, b 1≠b 2;

②l 1⊥l 2⇔k 1k 2=-1. 3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A , B

=A (x 1, y 1) ,B (x 2, y 2) ).

32、点到直线的距离

d =

(点P (x 0, y 0) , 直线l :Ax +By +C =0).

2

2

2

33、 圆的三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x -a ) +(y -b ) =r .

22

(2)圆的一般方程 x +y +Dx +Ey +F =0(D +E -4F >0).

2

2

⎧x =a +r cos θ

(3)圆的参数方程 ⎨.

y =b +r sin θ⎩

3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22

直线Ax +By +C =0与圆(x -a ) +(y -b ) =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d >r ⇔相离⇔∆

d =r ⇔相切⇔∆=0;

d 0. 弦长=2r 2-d 2

Aa +Bb +C

其中d =.

22A +B

35、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c x 2y 2222

椭圆:2+2=1(a >b >0) ,a -c =b ,离心率e =

a a b

⎧x =a cos θ

. ⎨

⎩y =b sin θ

c x 2y 2222

双曲线:2-2=1(a>0,b>0),c -a =b ,离心率e =>1,渐近线方程

a a b

是y =±

抛物线:y 2=2px ,焦点(

b

x . a

p p

, 0) , 准线x =-。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

22

到准线的距离.

36、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x 2y 2x 2y 2b

(1)若双曲线方程为2-2=1⇒渐近线方程:2-2=0⇔y =±x .

a b a a b

x y x 2y 2b

(2)若渐近线方程为y =±x ⇔±=0⇒双曲线可设为2-2=λ.

a b a a b

x 2y 2x 2y 2

(3)若双曲线与2-2=1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2-2=λ(λ>0,焦点在

a b a b

x 轴上,λ

37、抛物线y =2px 的焦半径公式

2

抛物线y =2px (p >0) 焦半径|PF |=x 0+

2

p

. (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2

准线的距离。)

38、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AB =x 1+

p p

+x 2+=x 1+x 2+p . 22

六、立体几何

39、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三角形中位线 (2)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40、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2)先证面面平行

4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平行) ....42、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方法 转化为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 4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一个平面内垂直交线的直线垂直另一个平面)

44、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45、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侧面积=2πrl ,表面积=2πrl +2πr 圆椎侧面积=πrl ,表面积=πrl +πr

2

2

1

V 柱体=Sh (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

31

V 锥体=Sh (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3

432

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V =πR , 其表面积S =4πR .

3

46、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计算 47、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定义法、等体积法)

48、直棱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侧棱平行且相等,与底面垂直。

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七、概率统计

49、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平均数:x =方差:s =

2

x 1+x 2+ x n

n

1

[(x 1-x ) 2+(x 2-x ) 2+ (x n -x ) 2] n

标准差:s =

1

[(x 1-x ) 2+(x 2-x ) 2+ (x n -x ) 2] n

50、回归直线方程

n n

(x i -)(y i -)∑x i y i -nx y ∑⎪

⎪b =i =1n =i =1n

2y =a +bx ,其中⎨22. x -x -()∑∑i i

⎪i =1i =1⎪

⎩a =-n (ac -bd ) 22

51、独立性检验 K =

(a +b )(c +d )(a +c )(b +d )

52、古典概型的计算(必须要用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的方法把所有基本事件表示出.........来,不重复、不遗漏)

八、复数

53、复数的除法运算

a +bi (a +bi )(c -di ) (ac +bd ) +(bc -ad ) i

==. 22

c +di (c +di )(c -di ) c +d

54、复数z =a +bi 的模|z |=|a +

bi |

九、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

⎧ρ2=x 2+y 2

⎧ρcos θ=x ⎪55、⎨ ⎨ y

⎩ρsin θ=y ⎪tan θ=(x ≠0)

x ⎩


相关内容

  • 高中数学(文科)知识点有哪些啊 请帮我总结一下
    1.集合.简易逻辑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qu ...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数学成绩会下降,有的甚至非常讨厌学习数学. 很多孩子认为几何和函数,是数学的两大难点.的确,从事教育工作的这十几年 ...
  • 高中微积分教学探究
    高中微积分教学探究 张哓波(B00111623) 导师:林磊副教授 [摘要]在上海的高中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试点了好几年微积分的内容.但于全国而言,从2001年推广的试验本教材才第一次出现微积分,并将在2004年的高考试卷中 ...
  • 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倪诗婷.高瑜婷.孙于惠.金梦蝶 导师:李金其 摘要: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脱节,会直接影响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浙江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角度研究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问 ...
  • 04高考试卷分析
    04高考湖北卷数学试题评价报告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试题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新颁布的<数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的各项要求,在遵循"在三个有肋于"原则 ...
  •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文科)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文科) 一.力学公式 1.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2.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μF N 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 ...
  • 考研数学4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20161102 10.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f (m ) f (n ) ⎧p 2-4q ≥0⎪ (1)方程f (x ) =0在区间(m , +∞)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f (m ) =0或⎨p : ⎪- ...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
  • 高中数学精选题(19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搜狐教育 > 高考 > 高考试题点评 高中数学精选题(19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Math173 2016-03-30 08:47:51 高考试题点评 阅读(90) 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 ...
  • 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严浩畅谈学习秘笈_掌门1对1
    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严浩畅谈学习秘笈_掌门1对1 湖北省文科状元严浩 琢磨考试题目精选精练突破 "你是文科状元,怎么最擅长的是数学?"得知严浩数学成绩优异时,一位家长声音提高了八度,热切询问起他的"学习经&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