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翠鸟]教学设计.

04/15

《翠鸟》教学设计

执教者:座马河小学 罗珊

教学要求: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摘抄好词佳句。

2、 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是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3、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

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难点:

1、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的特点。

2、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

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1、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翠鸟。

(出示翠鸟图片)并板书课题:5、翠鸟

2、 介绍翠鸟的相关知识。

3、 你还想知道有关翠鸟的什么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

这一课。

二、 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 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3、 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 认读本课生词。

(出示生词)

6、 自读课文,概括段意。

三、 生字教学。

1、 出示生字。学生采用自读、默读的形式学习生字。

2、 教师带读。重点:读准平、翘舌音及整体认读音节。

3、 分析字形。重点:形近字的辨别。教师指导“翠”字的笔顺。

4、 生字组词。

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练习读课文,要求学生把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五、 作业布置。

1、 朗读课文

2、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羽毛:鲜艳 外形美 体形:小巧玲珑动作特点:贴、 疾飞 保护


相关内容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 ...
  • [翠鸟]教学实录
    <翠鸟>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 2007-5-8 12:48:00 | By: 青请 ]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 ...
  • 翠鸟阅读题
    5.翠鸟(3号)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 ...
  • 课后题及课外书
    第一课燕子 2.我们来讨论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答]介绍了燕子外形上小巧灵活和飞行时轻快.灵活的特点. 3."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体会: [答]文中除了"掠&qu ...
  •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 第五第六课教案
    授课重点:<翠鸟>与<燕子专列>的生字词,<翠鸟>状物的写作手 法以及体会<燕子专列>中人类与动物应友好相处,人类 应保护环境,爱护鸟类.培养孩子的爱心,慈悲心. 授课难点:<翠鸟> ...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按课文填空练习题.单元一 1.<燕子> 1.一身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___________的小燕子. 2._____的草,____ ...
  • 14种最巧妙的设计
    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 人类科学,很大程度上说其实是仿生学,从飞机到潜艇,这些都是科学家根据自然界某些动物的某些特殊技能仿制而出,然后再加以天才的改进.仿生学的成果随处可见,下面博闻网就为您盘点世界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 1.仿象鼻机器臂 ...
  • 语言准确性的训练[燕子]
    语言准确性的训练<燕子> 1.训练点浙江省义务教材五年制第7册第8课<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2.训练目标 ...
  • 三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4154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 早晨,从( )上,从( )里,从一条条开着( )和( )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 )的,有景颇族的,有( )和德昂族的,还有( )的 大家( )不同.( )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