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 范文中心

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12/05

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11级文秘魏雨[1**********]1

【摘要】《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最富浪漫主义精神的长篇“神魔小说”。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艺术形象本领有别,特色各具,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他为自由而斗,为尊严而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猪八戒,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更有不少的优点,功利憨厚,富有人情。唐僧是菩萨心肠,无奈一双肉眼无法识破妖精的奸计,无法分清徒弟的是非。沙僧身上既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奴性这一国民劣根性,是封建时代普通民众的人格写照。

【关键词】《西游记》 典型人物 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对于角色的塑造上,作者更是登峰造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具有象征性的人物性格,以下便就著作中师徒四人的典型形象作出具体的分析。

唐僧的人物形象

唐僧是四人中的领导者,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真正,善良,执着,有爱心,但是手无缚鸡之力,遇到艰难险阻虽然不惧怕,但是总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脱险。一双肉眼不能明辨是非,性格优柔寡断,总的来说,现代人对他的评价往往也是负面多于正面。在第五回孙悟空拜师中有这样一幕场景:正走时,忽见路旁闯出六个人来,喝道:“那和尚,趁早留下马匹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吓得唐僧跌下马来,不能说话。仅仅是盗贼的恐吓唐僧就已吓破了胆,这足以可见他的胆量实在太小。第三章中同样也有这样的描写:正说着,只见那山坡下,跳出一只斑斓猛虎,慌得那三藏坐不稳马鞍,跌下地来,倚在路旁,魂飞魄散。每次遇到危险,唐僧总是这样懦弱的表现,假若没有徒弟的保护,取经之路肯定是无法走多远的。但是他有着常人无法拥有的宽容之心,例如:唐三藏说:“你又闯祸了,他们虽是强盗,也不该打死他。你有本事,打退他们就是了,如何要他们的性命?出家人是‘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善之心!在山野中也罢了,若到城市,倘若有人冒犯了你,你也乱打一气,如何做得和尚?虽然他的话在我们看来太过于善良,甚至有些愚昧,但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现在这个纷扰的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原谅和宽容呢?人们往往是以他的徒弟特别是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人物的标准来对他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唐僧是作为一个凡人而存在的,人与神相比,自然要相形见绌,但唐僧这一人物却真实地展现了凡人的真正处境。也正因为如此,从唐僧身上,人们看到了太多的真实的自己无法摆脱的弱点。

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孙悟空形象是动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机灵灵敏、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的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这一形象十分生动逼真。他追求自由安闲的生活,甚至不知足而异想天开地追求一种“超升”三界之处,跳出五行之中,不要阎王老子暗中管着的更加自由安闲的神仙生活,于是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在第一回美猴王龙宫取宝中展示了孙悟空的聪明机灵:祖师恼了,手持戒尺,指着孙悟空说:“你这猢狲,这也不学,那也不学,到底要学什么!”便在他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步入里面,将门关上,撇下众人而去。众人都埋怨孙悟空。孙悟空一点也不恼,因他已识破机关,师父是叫他三更从后门进去,要传秘道给他。但是又由于他卖弄本领,被祖师赶来了出去。之后的大闹天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无不显示了他英勇善战,勇于反抗的精神。孙悟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保护唐僧取得真经的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他的机智英勇和广大神通,以及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因此也使自己获得“正果”,在灾难的磨炼中使人生得到净化和完成,从一个天地精气所生的石猴成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提起猪八戒,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等词汇。他在书中扮演着一个喜剧角色,经常被孙悟空戏弄,让人忍俊不禁。首先是他的呆,书第三十二回中,猪八戒去寻山,不久,“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得进去,使钉钯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 ,觉睡了个好。山不寻了,他道:“我这回去,见了师父,若问有妖怪,就说有妖怪。他问什么山,我若说是泥捏的,土做的,锡打的,铜铸的,面蒸的,纸糊的,笔画的,他们见说我呆哩。若讲这话,一发说呆了。我只说是石头山。他问什么洞,也只说是石头洞。他问什么门,却说是钉钉的铁叶门。他问里边有多远,只说入内有三层。十分再搜寻,问门上钉子多少,只说老猪心忙记不真。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 ” 结果被精灵的孙悟空告了状,识破了脸,“即慌忙跪倒”。但他也有聪明之处,在第三十九回中,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变作唐僧一般模样,两个手搀手立在金銮殿前,弄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难分真假。猪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 ”这主意虽馊,却最管用,既救出了师傅,又让平时总捉弄自己的师兄受一下痛苦。在他许多缺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

沙僧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取经集团中最不为人们注意的形象就是沙僧,但是沙僧并不是个性苍白的艺术典型,其无个性即是个性。沙僧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普通民众的优秀品质,又体现了奴性,乃国民劣根性,是封建时代普通民众的人格写照。沙僧是“苦行僧的典型”,在取经集团中“经常担起调和与凝聚的任务”,但他“并不能说是一个积极而成功的调和者与凝聚者”,“取经与人发生异议时,他经常保持缄默”,“也并非一味依顺附和,了无个性,有时他也会适度地批判是非、表示意见”。《西游记》让沙和尚起到了调和的作用是个真正的老实人,真正出于“赎罪”的本分人。踏踏实实,不计较个人的事,没有非分之想。十足的善良人,但

是“奴性”意识,“赎罪”意识和奴仆身份也决定了他的性格弱点。但如果沙僧仅仅只有善良老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这些传统美德,还谈不上是一个成功的形象。“和事佬”的身份,使他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敢说敢干,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苦行僧”的意识,使他不能同猪八戒一样,无所顾忌地追求世俗的七情六欲。赎罪的意识与奴仆的身份决定了沙僧的性格缺陷。因此,他的形象既体现了奴隶文化的本质特征,又代表了农耕文明背景下普通民众的基本性格特征。


相关内容

  • 西游记鉴赏
    1百回本<西游记>最后成书,但作者仍然是个谜,<西游记>的作者不可能是().(1.0分)1.0 分 A . 丘处机 B . 华阳洞天主人 C . 吴承恩 D . 郑和 我的答案:D 2下列关于唐宋传奇,说法错误的是( ...
  • 最新初中语文中考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资料(含答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资料 主要知识点 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 ...
  • 名著阅读题考点简析
    一.名著阅读题考点简析 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 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 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 (一)识记 ...
  •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作者简介:翟伟伟(1988.12-),女,山东人,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1306) 摘 要:"陌生化 ...
  • 古典名著读后测试题(小升初)
    古典名著读后测试题 一.选择.(60 分) 1 四大名著中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 ). 2<西游记>的作者是( A 曹 ...
  • 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映,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显然,它与历史故事之于历史演义.传奇故事之于英雄小说相比,是远距离的,是间接的.因此,作为长篇巨制的神 ...
  • 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及相关练习
    八下语文名著导读及相关练习:<西游记>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唐僧: ...
  • 初中名著导读复习教案
    中考名著导读复习专题 "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 书笔记."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 ...
  • 中国古代小说以"物"写"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杜贵晨 河北学刊 2012年08期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2)03-0088-05[收稿日期]2011-07-12 从人自身的立场上看,世界是由"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