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之和差倍问题 - 范文中心

数学运算之和差倍问题

10/13

数学运算之和差倍问题

和差倍问题

(一)核心要点提示:

和、差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值。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较大数一差=较小数

这一题型应作为一个基本常识掌握,以加快解题的速度。

(二)例题与解析:

1、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析: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l 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还可以理解为4份的数量是160本,求出1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解:乙班:160÷(3十1)=40(本)

甲班:40×3=120(本)

或160—40=120(本)

2、河东小学画展上展出了许多幅画,其中有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有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现知道五、六年级共有25幅画,求其它年级的画共有多少幅?

解析:由“其中有16幅画不是六年级的,有15幅画不是五年级的”可知五年级比六年级多16-15=1(幅)画,又知“五、六年级共有25幅画”,根据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可知五年级有(25+1)÷2=13(幅)画,因此,其它年级的画共有16-13=3(幅)。

3、有50名学生参加联欢会,第一个到会的女生同每个男生握过手,第二个到会的女生只差1个男生没握过手,第三个到会的女生只差2个男生没握过手,如此等等,最后一个到会的女生和7个男生握过手,那么这50名学生中有几名男生?

解析:从题目中已经知道参加联欢会的男生和女生共有50名。因此,如果能知道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差,即可按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男生有多少人。

为了使题目中的条件更容易分析,我们不妨将女生的顺序反过来,从后往前看。也就是说:最后一个到会的女生同7个男生握过手;倒数第二个到会的女生同8个男生握过手;倒数第三个到会的女生同9个男生握过手,如此等等,第一个到会(即倒数最后一个)的女生同全部男生握过手。由此,立即可知,男生人数比女生的人数多6个人。因此,男生人数为 (50+6)÷2=28(人)

转载自:http://www.91kaoshi.com/thread-154465-1-1.html "和差倍问题" 例题详解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要点:先把一,二小组看成一个整体!把第三小组看成一个整体,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化三为二”即把三个问题转换成二个问题,先求出第一,二小组的人数,再求出第一小组的人数。这也是一个和差问题。

解:(180+20)÷2=100(人)——第一,二小组的人数

(100-2)÷2=49(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综合:[(180+20)÷2-2]÷2=49(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答:第一小组的人数是49人。

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分析:这是一个和倍问题。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被减数就是差的4倍,所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就是差的8倍,应该等于120,所以差=120÷8=15。

解:120÷(1+3+1+2)=15 答:差等于15。

6.有50名学生参加联欢会,第一个到会的女同学同全部男生握过手,第二个到会的女生只差一个男生没握过手,第三个到会的女生只差2个男生没握过手,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到会的女生同7个男生握过手。问这些学生中有多少名男生?

分析:这是和差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个班再多6个女生的话,最后一个女生就应该只与1个男生握手,这时,男生和女生一样多了,所以原来男生比女生多(7-1)6个人!男生人数就是:

解:(50+6)÷2=28(人)。 答:男生人数是2 8人。

注:还有一种解法,7+6+5+4+3+2+1=28(人)

我的分析方法还不能说得很清楚。请大家指正。

8.甲、乙、丙共有100本课外书。甲的本数除以乙的本数,丙的本数除以甲的本数,商都是5,余数也都是1。那么乙有多少本书?

分析:这是和倍问题。看懂题后可以这样理解,“甲、乙、丙3个数是100,甲是乙的5倍多1,丙是甲的5倍多1,求甲、乙、丙各是几?”。即:乙是1倍;甲是乙的5倍多1;丙是乙的(5×5)倍多(1×5+1)6。那么100减去(1+6)的差对应(1+5+5×5)倍,这样可求出乙是多少。

解:[100-1-(1×5+1)]÷(1+1×5+1×5×5)=91÷31=3(本) 答:乙有3本书。

10.有货物108件,分成四堆存放在仓库时,第一堆件数的2倍等于第二堆件数的一半,比第三堆的件数少2,比第四堆的件数多2.问每堆各存放多少件?

分析:如果我们把第一堆看成1倍,那么可以算出第二堆就是(2×2)4倍,第三堆是2倍多2件,第四堆是2倍少2件,那么一共就刚好是1+4+2+2=9倍(第三堆和第四堆刚好一个多2件一个少2件正好抵消),那么1倍就是108÷9=12件,第二堆就是12×4=48件,第三堆就是12×2+2=26件,第四堆就是12×2-2=22件。

解:(108+2-2)÷(1+2×2+2+2)=108÷9=12(件)——第一堆

12×2×2=48(件)——第二堆; 12×2+2=26(件)——第三堆; 12×2-2=22(件)——第四堆;

答:每堆各有12件、48件、26件、22件。

12.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分析:这是一个差倍问题。依题有,马是1倍,车是马的2倍,炮是车的4倍,所以炮与马的倍数差是(2×4-1)7倍,而炮与马的两数差是56,根据差倍问题的公式就可分别求出车、马、炮的值。

解:56÷(8-1)=8——马;

8×2=16——车

16×4=64——炮

8+16+64=88——车+马+炮 答:车、马、炮的和是88

14.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

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计划每天自学多少分钟?

分析:差倍问题。原来时间相同,现甲多半小时,乙少半小时,现在的两数差是(30+30)60分钟,现在的差数差是(6-1)5倍,这样可求出现乙每天自学的时间,加上30分钟,可得原计划每天自学时间。

解:(30+30)÷(6-1)+30=12+30=42(分钟) 答:原计划每天自学42分钟。

涉及4个或4个以上的对象,已知数量关系,不便直接运用,与其它知识相关联的复杂和差倍问题。

【典型问题】

1. 四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解答:用131+134=265,这是1个甲、丁和2个乙、丙的总和,因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所以用265-1=264就刚好是3个乙、丙的和,264÷3=88,就是说乙丙的和是88,那么甲丁和是88+1=89,所以四个班的和是88+89=177人.

2. 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

解答:大家想想,我如果把4个数全加起来是什么?实际上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大家一定要记住这种思想!(45+46+49+52)÷3=64就是这四个数的和,题目要求最小的数,我就用64减去52(某三个数和最大的)就是最小的数,等于12.

3. 在一个两位数之间插入一个数字,就变成一个三位数。例如:在72中间插入数字6,就变成了762。有些两位数中间插入数字后所得到的三位数是原来两位数的9倍,求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解答:对于这个题来说,首先要判断个位是多少,这个数的个位乘以9以后的个位还等于原来的个位,说明个位只能是0或5!先看0,很快发现不行,因为20×9=180,30×9=270,40×9=360等等,不管是几十乘以9,结果百位总比十位小,所以各位只能是5。略作计算,不难发现:15,25,35,45是满足要求的数

4. 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么,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多少钱?

解答:对于这种问题,如果给一个学过工程问题的学生来做的话,简直太简单了,但工程问题是六年级的内容,四年级的学生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我就假设班上有2个女生(动动脑筋,为什么不假设成有1个女生?),那么就一共有30个练习本,进而推出有3个男生,用30÷(2+3)=6,说明每人应该有6个练习本,所以每人要付3元钱.

5.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粒?

解答:和上个题目一样我想找到1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5的倍数,还要是20的倍数。你能找到吗?可以找到最小的是60,那么我就假设共有60粒花生,那么可以算出来第一群猴子有5个,第二群猴子有4个,第三群猴子有3个,那就一共有5+4+3=12只猴子,60÷12=5,所以每个猴子是5粒.

6. 一个整数,减去它被5除后余数的4倍是154,那么原来整数是多少?

解答:首先,被除数除以除数,余数肯定小于除数。所以在这个题里,余数肯定不大于4,这就确定了原来整数只能是:154+4×0,154+4×1,154+4×2,154+4×3,154+4×4中的

一个,检验一下,很快得到结果是154+4×2=162.

7. 若干名家长(爸爸或妈妈,他们都不是老师)和老师陪同一些小学生参加某次数学竞赛,已知家长和老师共有22人,家长比老师多,妈妈比爸爸多,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至少有1名男老师,那么在这22人中,爸爸有多少人?

解答:家长比老师多,所以老师少于22÷2=11人,也就是不超过10人,家长就不少于12人。在至少12个家长中,妈妈比爸爸多,所以妈妈要多于12÷2=6人,也就是不少于7人。因为女老师比妈妈多2人,所以女老师不少于9人,但老师最多就10个,并且还至少有1个男老师,所以老师必须是10个(9个女老师,1个男老师),家长12个人中,有7个妈妈,那么爸爸就有12-7=5人.

8. 一次数学考试共有2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2分,答错一题扣1分,未答的题不计分。考试结束后,小明共得23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错了几道题,但只记得未答的题的数目是个偶数。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他答错了多少道题?

解答:20个题,如果全部做对的话,可以得20×2=40分。如果不答1道题的话就要少2分,如果做错一道的话就要少3分。小明得了23分,比总分少40-23=17分。因为没有做的题是偶数,所以我们可以先想想如果有0道题没答的话,17分都是做错了少的,可是17÷3=5„2,不可能!再考虑如果有2道题没做的情况,2道题没做就少4分,还有17-4=13分是因为做错了少的,13÷3=4„1,也不可能!考虑4道题没做的话,就少了8分,还有17-8=9分是因为做错了少的,9÷3=3,所以有3道题是做错的.

9. 某种商品的价格是:每一个1分钱,每五个4分钱,每九个7分钱,小赵的钱至多能买50个,小李的钱至多能买500个。小李的钱比小赵的钱多多少分钱?

解答:先在脑袋里算一下,是不是九个7分钱最合算啊?先看小赵:50÷9=5„5,所以他有5×7+4=39分钱;再看小李:500÷9=55„5,所以他有55×7+4=389分钱,那么小李就比小赵多389-39=350分钱。千万不要认为用(500-50)÷9×7=350就可以了,比如我把500换成400,方法就不对了!

10. 某幼儿园的小班人数最少,中班有27人,大班比小班多6人。春节分桔子25箱,每箱不超过60个,不少于50个,桔子总数的个位数字是7。若每人分19个,则桔子数不够,现在大班每人比中班每人多分一个,中班每人比小班每人多分一个,刚好分完。问这时大班每人分多少桔子?小班有多少人?(本题是本讲中最难的问题!!!)

解答:首先桔子的个数在1250(=25×50)和1500(=25×60)之间。下面大家帮我看以下两种分桔子的办法的区别是多少?(1)大班每人a+1个,中班每人a 个,小班每人a-1个;

(2)无论大中小班,每人a 个。在第一种分法中,我让大班的孩子每人都拿出来1个去补给小班的孩子,每人补1个,因为大班人比小班多6人,所以最后就还多6个桔子。

如果我从所有桔子中拿出6个来,就可以使得原题中的第一种分法变为我的第二种分法。因为桔子的总数个位是7,减去6后的个位是1,这么多桔子可以分给所有的孩子,并且让每人一样多,所以总的人数和每人所分到的桔子数都是奇数!!

但很明显每人19个是不够的,所以只能是每人17个,15个,13个等等,15个当然不可能了(因为任何数乘以15后,各位不是5就是0),下面我们来看看可不可能是13个或更少:至少有1250个桔子,1250÷13=96„2,那么至少有96人,那么大班与小班和起来就至少96-27=69人。可是小班人最少不会超过中班的27人,所以大班小班和起来不应该超过27+(27+6)=60人,这与我刚才的结果是矛盾的!所以每人不可能是13个或者更少,这就说明了每人应该是17个苹果。

现在总的苹果数个位是7-6=1,每人17个苹果,所以总的人数个位应该是3!!再看:1250÷17=73„9,1500÷17=88„4,这时就可以找到总人数一定是83。因为如果是73的话,桔子还没有分完。所以大班小班共有83-27=56人,用和差问题的公式可以很快得到小班人数

是:(56-6)÷2=25人.

11. 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个数,位于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小张能看到顶面和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和为18;小李能看到顶面和另外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的和为24,那么贴着桌子的这一面的数是多少?

解答:大家先想想,我如果用18加上24的话,得到是哪几个面的和?是4个侧面和2个顶面的和!四个侧面的和应该是:13+13=26,这时就可以计算出顶面的数是:(18+24-26)÷2=8,于是底面的数是:13-8=5.

12. 左图是一个道路图。A 处有一大群孩子,这群孩子向东或向北走,在从A 开始的每个路口,都有一半人向北走,另一半人向东走,如果先后有60个孩子到过路口B ,问:先后共有多少个孩子到过路口C ?

解答:自己先尝试一下假设A 处有1个孩子,2个孩子时有什么问题,发现后来就会出现半个孩子的情况,这是不行的,所以再假设有4个,8个,16个孩子,发现后来还是会出现半个孩子,于是我们就假设A 处有32个孩子吧!(自己动动脑筋:为什么是1,2,4,8,16,32这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吗?)最后经过计算能发现C 处有8个孩子经过,B 处有10个孩子经过。但事实上B 处有60个孩子经过,所以原来A 处就应该是6个32个孩子!所以就有8×6=48个孩子经过C 点.

13. 比赛用的足球是由黑、白两色皮子缝制的,其中黑色皮子为正五边形,白色皮子为正六边形,并且黑色正五边形与白色正六边形的边长相等。缝制的方法是:每块黑色皮子的5条边分别与5块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如果一个足球表面上共有12块黑色正五边形皮子,那么,这个足球应有白色正六边形皮子多少块?

解答:先算黑皮子共有多少条边:12×5=60条。这60条边都是与白皮子缝合在一起的,对于白皮子来说: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所以白皮子所有边的一半是与黑皮子缝合在一起的,那么白皮子就应该一共有60×2=120条边,120÷6=20,所以共有20块白皮子.

14. 5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某班同学喝了161瓶汽水,其中有一些是用喝剩下来的空瓶换的,那么他们至少要买汽水多少瓶?

解答:大致上可以这样想:先买161瓶汽水,喝完以后用这161个空瓶还可以换回32瓶(161÷5=32„1)汽水,然后再把这32瓶汽水退掉,这样一算,就发现实际上只需要买161-32=129瓶汽水。可以检验一下:先买129瓶,喝完后用其中125个空瓶(还剩4个空瓶)去换25瓶汽水,喝完后用25个空瓶可以换5瓶汽水,再喝完后用5个空瓶去换1瓶汽水,最后用这个空瓶和最开始剩下的4个空瓶去再换一瓶汽水,这样总共喝了:129+25+5+1+1=161瓶汽水.

15. 现有三堆苹果,其中第一堆苹果个数比第二堆多,第二堆苹果个数比第三堆多。如果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一个,那么在剩下的苹果中,第一堆个数是第二堆的三倍。如果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同样多个,使得第一堆还剩34个,则第二堆所剩下的苹果数是第三堆的2倍。问原来三堆苹果数之和的最大值是多少?

解答:这种题和第十题一样,好做但是不好讲,关键在于如何能让四年级的学生听明白! 从第一个条件开始: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一个,在剩下的苹果中,第一堆个数是第二堆的三倍,这时假设第二堆是1份苹果,那么第一堆就是3份苹果,差2份苹果。再看第二个条件: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同样多个,使得第一堆还剩34个,第二堆所剩下的苹果数是第三堆的2倍,因为是从每堆苹果中各取出同样多个,所以第二堆还是比第一堆少2份苹果,所以这

个2份应该比34个要少(大家自己考虑一下为什么不能相等?)所以一份最多就16个,于是在第二个条件时,第二堆还有34-16×2=2个,第三堆还有2÷2=1个,所以回到第一个条件时,第二堆应该是1份16个苹果,第三堆少一个是15个,第一堆是3份共16×3=48个苹果,所以在最开始分别有49,17,16个,总共有49+17+16=82个.

转载自:http://www.91kaoshi.com/thread-154544-1-1.html


相关内容

  • 第一章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1 误差的来源 1. 误差概念 2.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① 模型误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在一定条件下抓住主要因素将现实系统理想化的数学描述称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描述常常是近似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系统之 ...
  • [行测数学运算---平均数问题解题技巧]
    ["平均数"问题解题技巧] 甲班和乙班,在数学期终考试中,考一样的题目,哪一个班考得好呢? 把每一个班所有人的得分加起来,然后除以这个班的人数,就得出这个班的平均分数. 哪一个班平均分数高,就算哪一个班考得好. 篮球队员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 ...
  • 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复习(五) ----应用题部分 [知识点]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1) 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 ...
  • 20**年港澳台联考考试大纲
    联考联招考试大纲 语 文 Ⅰ. 考试要求 中国语文指的是汉语和中国文学.本学科主要考查考生在中国语文方面的能力,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包括现代汉语(白话文)的阅读和古代汉语(文言文)的阅读两个方面的能力.写作能力是指用现代汉语 ...
  •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一. 十几乘十几的巧算 口诀:头乘头是高位积,尾加尾是中积,尾乘尾是末尾的积.最后再排列,遇到满十的向前位进一就是了. 例如:12×13=156 方法:头乘头1×1=1:尾相加2+3=5:尾相乘2×3=6.最后再排列起 ...
  • 复变函数论文
    复变函数的精确之美 --学习复变的感想 对于理科类学科的学习而言,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概念的清晰程度.因为所有的推导.证明以及应用,归根结底都是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因此只有将相关概念真正理解同时牢记于心,才可以真正地走进一门学科,真 ...
  •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实数 一. 重要概念 正整数 0 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 分数 实数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整数 有理数 正数 实数 有理数 负数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 ...
  •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训练(填空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训练(填空题) 班级: 姓名: 1.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 ),用分数表示是( ),用小 数表示是( ) 2.50个0.1和4个0.01组成的数是( ). 3.10.496精确到个位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
  • 不定积分的多种解法
    不定积分的多种解法 ** (吉首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正如加法有其逆运算,乘法有其逆运算除法一样,微分法也有其逆运算-- 积分法. 我们已经知道, 微分法的基本问题是研究如何从已知函数求出它的导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