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问题及思考 - 范文中心

农村环境问题及思考

02/14

农村环境问题及思考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的良好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同时,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成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日益建成,我国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一些工业城市已经出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在逐步的向农村转移,加上农村原本存在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本文中,我们从农村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政府的只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农村、 环境问题、 政府职能

一、 农村环境现状

2013年是一个全民关心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一年,从年初到年尾这两个时间段,全国各主要工业城市频繁刮起雾霾天气,到PM2.5数值全国数据普遍偏高。这表明现在的国民越来越关心起自己生活环境的质量。然而目前的从各个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问过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不乐观,面临的问题越来越错综复杂。尤其是农村地区。

我们知道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其中大部分是通过使用化学投入(化肥和农药)和良种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环境状况恶化已经到了很危急的情况,少数地方已经造成不可恢复的环境问题。

目前,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相关法规,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

[1]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都对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战略部

署。

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有效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 农村环境治理的意义

2.1农村环境治理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落实

农村环境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国内外对环境指标的要求的提升,只有维持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外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流向农村,促进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并未农村带来新的技术和思想,提高农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促进农村群众就业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农村去中收入的来源和数量。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等的污染、节约农业用水等,促进“绿色农业”的成长和发展;村落的合理布局、村容、村貌的改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明确指标,这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落脚点,治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整体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2.2 农村环境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和谐

农村环境问题及思考

实践证明,单纯的“以物为中心”和“一人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是不可取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党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人与物和谐发展”,这也可以作为农村环境治理的出发点,以谋求农村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农村环境治理是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绿色GDP的增长和健康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的形成,以促进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以此为目标,将会有力的维护和创造良性农村生态环境,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保障农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健康,

[2] 从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意义和社会伦理价值。

三、 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原因

3.1农村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相比,其污染呈现“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面广”是指凡有人居住及有种植业、养殖业的地方几乎都有污染;“点多”是指农村中污染企业多而且分散;“污染来源复杂”指的是城市中的污染源在农村都存在,且农村还有其他污染源,如生活污水和垃圾,秸杆、畜禽粪便等各种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工业企业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①水环境污染。村镇周围及村内水塘污染严重,水花生、水葫芦等有害水生植物蔓延腐烂,淤泥堆积。②固体废弃物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远远超过工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尚不足5%,利用率不到60%;农作物秸杆产生量约4500万t/a,还田率不足1/3。③农用化学品污染。农药、化肥大量流失及农膜、除草剂等的大量施用对土壤和农作物危害极大,也加剧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④工业企业污染。农村中的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印染企业的污染对农业和生

[3]态系统的影响很大。

3.2 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

3.2.1 重视不够,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困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农村的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在具体的落实政策时,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尤其是经济发达乡镇、村,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由于受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随意堆弃垃圾、滥用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污染物直接排放的现象日益严重。全体居民的整体环保意识普遍不高,这也是阻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因素。

3.2.2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没有形成合力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城市环保投入已开始重视,但对农村环保投入还严重不足。除各种创建示范点有少量投入外,绝大多数市(县)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白。乡村生活污水、生活

垃圾没有固定的治理资金来源和明确的投入引导政策,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控制等也缺乏普遍而明确的鼓励政策或财政补贴。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和村级财源减少,大多只有财政转移所得,没有资金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地方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都在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如改水、改厕、“三清”工程、清淤工程、创建卫生镇(村)和环保“三创建”工作等,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总体看,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力量有所分散,资金使用效益受到影

[3]响,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3.2.3 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欠缺,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是由于环境保护牵扯到的部门和地区比较多,使得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虽然有些地方制定了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或规章,但是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总之,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同时,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

[4]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四、 农村环境治理中政府的职能定位

当前,农村环境管理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管理与地方分级管理相结合、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监管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政府主导型环境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2)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7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3)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资源、环境实施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7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从纵向关系上看,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工作,地方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实施本辖区的环境工作。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府的代表,又是本辖区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地方政府既要行使中央政府的各项命令,又要表达本辖区内非政府组织的意愿;地方政府既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者,又是当地民众、企业和相关主体的直接接触者。从横向关系上看,这是一种双重的领导体制,即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业务指导的同时,又要受同级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但由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任免、职位晋升以及经费开支主要来自于同级的地方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在

[5] 农村环境治理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

五、 农村环境治理的若干建议

5.1健全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完善基层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农村环境治理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农村环境管理基层机构,处于农村环保一线地位,其行为直接决定了农村环境管理的成效。一方面是完善县级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突出其在县级政府行政机关中的地位,并根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协调和参与乡镇环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强化乡镇级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在乡镇设立农村环境保护办公室,配置办公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农村、乡镇企业进行环境执法监察,受派出机构的监督和领导,并及时上报上级环境管理部门备案、审查。

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把农民的饮水安全、农村环境卫生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从而把基层领导的注意力转移到切实改善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5.2 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法律层面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而义紧迫的课题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位置来抓.并纳入全同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加紧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药污染、畜禽养殖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执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农药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中残留、富集和迁移的监测,尤其要加强对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并以监测为基础,建立预警系统,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要理顺环保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各级执法队伍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大局意识,更新执法人员知识结构,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充分调动环保执法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农村环保T作落到实处。

5.3 建立多元化农村环保投入机制

以创新的思维改革公共财政分配政策,增加对农村的财政转移,将其中一部分(包括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要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和城乡分割,统筹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城乡共享发展的成果。要改革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使失地农民和地区能长期受益,其中一部分应以基金或其他合适的形式积累后用于农村环保。要增强基层财政活力和自主权,增加对农村环保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投入。鼓励民间、社会和境外资金投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等。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制定税收、价格及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改革部分“扶农”资金的发放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4 发挥媒体舆论宣传优势,提高全民环保素质教育,大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困国民的主体部分。而面向农村的环保传播作为“一块被遗忘的角落”,非常有必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站等舆论宣传优势,加大农村环保传播的力度和广度,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传播,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培养新世纪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农民。一是要加强以农村环保知识为中心的传播。引导农民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增强环境意识、弘扬绿色文明、倡导绿色观念;二是要用典型事例教育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把环境事件的内幕揭示给人看,给人一种现实的警醒与行动。三是要从媒介本位转向农民本位。改变过去媒体只是典型宣传、科教宣传或是呐喊的模式,选择好适当的媒介形式。同时。媒体也可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搞一些大型的宣传农村环境保护实实在在的公益活动。

总之,透过农村环境的现状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政府的主导、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下。综合运行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才能还农村的山青、天蓝、水绿。

六、 总结

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于三农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村的环境又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抓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在这里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这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八亿多农业人口的生命健康问题。首先从法律层面建设好,做到农村环境治理有法可依;在政府管理方面,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工作方法,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关于治理农村环境的政策;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增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还祖国大地一个青山绿水。

参考文献:

1、 李书舒,陈锐.农村环境治理关键问题分析[J],生态经济,2012(6):185~187.

2、 唐华清, 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制约因素与政府职能强化[J].安徽农业科

学,2012,39(30):18835~18837.

3、 严旭. 江苏省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9(30):9727~9728.

4、 马永芬.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47~49.

5、 张金香等. 农村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3 (3):19~22.


相关内容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
  • 关于缩小城乡教师差距的思考
    目前,农村教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他们经年累月默默地耕耘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是他们的爱与坚守,扛起了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一片天.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国培计划"."特岗计划"."义务教育学校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思考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思考 在城乡结合部的中学任教数年,我对于这一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 决定的教育特殊化,有了一些认识,对于班主任工作也有了一些自 己的思考.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班主任管理工作究竟该如何有 针对性地开展?目前,作为一名班主任我 ...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
  • 毛概-实践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
  • 河北农村金融改革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
    财政金融 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河北农村金融改革与 % 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 汤志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要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需要金融的强劲支持.但是,目前全国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主要是 ...
  •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完整,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知识中一些常见的错误来编制有陷阱的习题,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的练习,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也 ...
  • 宅基地有关法律研究与思考
    农村宅基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郑国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10月1日施行,这部法律第三编用益物权第153条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也就是说 ...
  • 20**年机关干部假期回乡调研报告
    国庆中秋假期回乡调研报告 闫凤杰 本人家乡是潍坊安丘市景芝镇,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我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变化并思考了发生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