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 范文中心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03/28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 首先理解意思. 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

1、 主谓之间要停顿。2、 谓宾之间要停顿。3、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3、 谓补之间可停顿。4、 句首的语助词、连词后面可停顿。5、 句中连词前可停顿。7、注意事项: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应遵循“不读破句”的原则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

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

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相关内容

  • 古诗文朗读节奏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看来,古诗文节奏划分题将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 导学案
    诫子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 背诵和理解文中的警句名言.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澹 ...
  • 20.虽有佳肴
    课题:20<虽有佳肴>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如弗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 .... 2. ...
  • 例谈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常常会涉及文言句子诵读节奏方面的考查.如何正确地停顿?有以下规律可循. 一. 发语词.总结词和关联词的后面一般需要停顿.例如:故/君子有不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
  • 伯牙绝弦设计.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字词意思组织语言完成连贯说出句子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
  • 语文版九年级古诗文名句默写阅读检测卷
    语文版九年级古诗文名句默写阅读检测卷 1.读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是文人的爱物,<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quo ...
  • 三峡教案选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 ...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案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案 目标:1 考纲解读: 2 命题趋向和应试对策: 3 理解文言翻译的误区,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4 针对练习. 重点:方法指导,针对练习. 课时:4课时. 方法:导学. 准备:学案. 内容和过程: ...
  • 出师表阅读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 否 ( ) ②中道崩 殂 ( )③以遗 陛下( )... ④行阵和 睦(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 先帝遗德( )②引喻 失义( )③察纳雅 言.... ( )④性行淑 均( ) . ...
  •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并能运用. 3.能准确地说出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能熟练运用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文言词汇.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背诵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