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 范文中心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05/18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必修二(第1~2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2.中国邮政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一套6枚,比较经典地展现了“古代艺术瑰宝”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般的魅力。而其中的第一枚的“牛耕图”,是1962年出土于陕北绥德县,原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它反映的信息是 ( )

A .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 .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 .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 .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A. 筒车 B.耧车 C.曲辕犁 D.水排

4.《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下面是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展示的两件古代瓷器,图一为“青釉四系瓷罐”;图二为“珐琅彩瓷瓶”。这两件瓷器分别产生于哪一时期 ( )

A .东汉、唐朝 B.唐朝、宋朝 C.宋朝、明清 D.东汉、清朝

6.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7.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8.右图为北宋时期的纸币交子,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有 ( ) ①北宋时期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和活跃

②这种纸币有相应的面值,与今天的纸币类似

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仅四川一地使用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它是 ( )

A .浙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10. 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B .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

C .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 .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11.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

A. 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2.史载:明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并编制图册,史称“鱼鳞图册”。这反映了 ( )

A.明朝土地兼并严重 B.明朝限制土地兼并,重视田赋收入

C.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 D.政府不断清查土地,便于土地分配

13.下图为“重农抑商”意想图,在我国首倡这项政策的是 ( )

A .秦始皇

B .商鞅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14.历朝封建政府都曾对土地兼并进行一些限制,但不能阻止的根本原因是 ( )

A .封建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B.农民力量小

C .地主力量雄厚 D.皇帝专制

15.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

A .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16.新航路开辟前,利用商路的优势,获益最大的是( )

A .英国 B .葡萄牙 C.西班牙 D.意大利

1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

A .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 .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18.世纪前后,如果一个人想去印度,他只有跟随下列哪位航海家所带领的船队才会实现( )

A .①④ B.②④ C.③④ D .②③

19.“地理大发现”中“新发现”的地区主要是指 ( )

A .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

20.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被称作“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或荷兰人( )

A .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贩运商品

B .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C .赢得了国家独立

D .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21. .下列关于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歼灭“无敌舰队”,使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②英国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 ③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

A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23.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英国此时具备的条件有 ( ) ①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 ②殖民扩张带来巨额资本及广阔市场 ③圈地运动产生的自由劳动力 ④手工工场兴旺,生产技术发展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④·

24.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期,雇佣劳动力来源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加充足,这主要是由于( )

A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进

C .国外移民不断涌入 D.人口增殖速度加快

25.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 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2013·天津文综)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27.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 .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 .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 .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28.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下降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9.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如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 ( )

A .扩展的工业革命 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垄断组织的出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刘禹锡《竹枝词》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温庭筠《烧歌》

材料二:

材料三:

曲辕犁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分析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3分)

(2)据材料一、三分析,在我国古代为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问题,分别采用了哪两种方式?(2分)

(3)联系现实,你更赞同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哪种解决社会问题的耕作方式?为什么?(5分)

(4)想一想,为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当前还有什么更好的措施?(4分)

32.(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瓦特和他发明的蒸汽机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何影响?(4分)

(3)近代以来,哪些因素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4分)

(4)材料三中“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做好本题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综合思考可知,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出现。故答案为C 。

2. C 【解析】本题属于图片型材料选择题,考查考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汉代已经出现了二牛一人式犁耕法,即“耦犁”。借用牛耕田能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但借用牛力耕田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因此汉代的牛耕农业动力并未发生根本变化,A 项表述错误;B 项调节耕犁深度和D项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是唐朝时期出现的曲辕犁。故答案为。

3. 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只要找出关键词“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就能知道这是唐朝时期的筒车。故选A 。

4. 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下,农民只是勉强自给自足,谈不上生活富裕,②的表述错误,故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答案:D

5. D 【解析】图一瓷器最早可能烧制于东汉时期,因为这是一件相对成熟的青瓷制品,这类瓷器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图二瓷器最早可能出现在清朝,因为珐琅彩是清朝时发明的。

6. C 【解析】 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说明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养蚕缫丝的纺织业,故本题选择C 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说文解字》中的记载不能确定商朝时期出现纺织业,故排除A 、D 两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人,故B 项不合题意。

7. C 【解析】习题设置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是高考题的一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教材知识这一载体,通过学习分析提取探究等过程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本题材料的意思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运用,在做练习题时多总结。

8.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辨析能力。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交子的使用并不仅限于四川地区。故排除④。

9.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走西口”与“与徽帮齐名”所描写的商帮可知是指晋商。

10.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汉都城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东、西有“市”九处,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长安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11. D 【解析】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 选项,但完整的分析材料,D 选项更符合题意。

12. C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政府编制“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征收赋税。所以选C 。

13.B 【解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B 。

14. A 【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15. C 【解析】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

16. D 【解析】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地区,临近该地区的国家是意大利。

1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意在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A 、

B 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D 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 选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故选C 项。

18.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及再认再现能力。1488年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好望角,③排除;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向西航行到达美洲,①排除;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到达印度,④入选;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②入选,故选B 项。

19. C 【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答案:C

2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因为其工商业发达。国家独立是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前提。D 项是殖民扩张的结果。A 项是其主要原因。答案:A

21. D 【解析】本题考查17世纪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条件与表现。四项表述均符合题意。 答案:D

22. D 【解析】A 、C 两项与题意无关;拉美独立战争主要是反葡、西、法、英、美等国,因此B 项不可能成为美国和委内瑞拉共同追求的目标;遭受西方侵略是两国的共同点,故选D 项。

23.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工业革命发生需具备政治前提、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条件,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A

24.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为了糊口,不得不到工场做工。答案:B

25. D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意在考查考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理解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故答案选D 项。

26. C 【解析】题干中假设的环境涉及的时间是1520----1820年,根据题干“结尾的简短一章”应该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与此相关的只有C 项。A 项是15、16世纪;B 项是16世纪;D 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正确答案为C 项。答案 C

27.D 【解析】试题分析:A 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B 、C 两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而不是工业革命后,因此D 错误。考点: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有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逐渐链接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市场。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新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28.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答题关键是“工业结构”,C 、D 两项不属于工业结构。B 项叙述不够准确。答案:A

29. C 【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从材料中看出前者指的是重实践经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者是重科学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图片中的汽车、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该属于后者。

30.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世界市场。同时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答案:C

31.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这一社会矛盾的看法,以及联系现实回答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现实感和时代责任感较强。第(1)问依据材料二较易得出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这一社会矛盾。第(2)问要注意分别依据材料一、三作答。第(3)问只要注意到今天的环保问题,自然会赞同材料三反映的方式。第(4)问属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人口增长过快,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材料一: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增加耕地面积。材料三: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精耕细作。

(3)材料三反映的方式。因为放火烧山的方式虽扩大了耕地面积,但会破坏环境,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则不存在这种弊端。

(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科学种田,提高亩产量;改进农作物品种等。

3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和原因。

【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

3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历程以及趋势。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第(3)问要抓住本质特征,第(4)问要结合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来进行一一解答。

【答案】(1)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2)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生产力发展;新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4)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相关内容

  • 广东省珠海市20**年-20**年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珠海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中学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理科数学试卷 用时:120分钟 总分:150分. n(adbc)2 参考公式: (1) K(2)aybx (ab)(cd)(ac)(bd) 2 附表: 一.选择 ...
  • 连云港高级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字音字形成语考查题(3×12,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愧怍(zu î) .B .哺育(b ǔ) .C .忖度(c ǔn ) . 号召(zh āo ) . 负荷(h â) . 狡黠(xi ã) . 泥淖(n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高一语文试题
    聊城市水城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第Ⅰ卷36分,第Ⅱ卷84分,共120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纸及答案纸上. 3. 第Ⅰ卷每小题 ...
  •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共36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高一历史20**年-20**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潮南区东山中学高一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7.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 ...
  • 20XX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查测试 历 史 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 ...
  • 高一化学月考试卷
    郏县一高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化学 命题人: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第1~18题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 ...
  •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命题单位:荡口中学 命题人:华晓宏 审核人:华承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列车甲和乙并排停在某站,当甲车启动后乙车还未启动,此时列车乙内的一乘客看到自己所乘的列 ...
  • 山西省榆社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分 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