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 - 范文中心

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

02/01

2010年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1)

2010-4-14 15:9 新浪教育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第一章 主题

1、主题的涵义。

答:主题的涵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的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

和评价。

(2)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决策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

(3)主题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这种独特理解的深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在一定意义

上具有宽泛性、多样性、灵活性。

主题的表达方式因文体而异,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对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文学作品中,主题一般被称为“主题思想”,或简答为“主题”。它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全部题材的叙述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从中折射、透露出来的某种情趣、格调、氛围等。一般记叙文中,主题被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意思。说明文中,主题可称为中心内容或中心意思。议论

主题,主题一般被称作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2、简述标题的涵义、形式及其与主题的关系。

答:标题是文章的名称。它可以暗示文章的体裁,引导读者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索

文章的内在主题,也可以画龙点睛,先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

标题的表现形式有三种:(1)大标题,也称主标题、正题,主要同文章中的小标题、副题相对而言。主要用于直接或间接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主要内容、暗示文章体裁,是文章

标题的基本形式。

(2)副题,也称辅题,是对文章整体而言。主要用于补充正题的不足,或拽出文章的

内容范围,或补充交代事实,或点明主题的来源依据等。

(3)小标题,也称分题、插题。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中每一小部分的标题,它同大标题是纲与目的关系,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主要用于概括文章中每一相结独立部分的中

心内容,使文章条理分明。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标题同主题关系十分密切。有的标题直接有主题;有的用形象的手法间接暗示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有的说明主题表达的体裁和方式;有的标明主题的线索;有的用设问、感叹句表明主题的倾向和基调、色彩等。这提示我们大家在阅读文章时,要注

意通过标题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简述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是:(1)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主题在文章中,把有关的内容聚合到一起,并通过相应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出来,使其整和成为一完整有机的文章。没有主题,文章就会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 主题统摄文章的其他要素。主题决定材料取舍。只有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和提炼,才能使它们变成典型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主题支配布局谋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骨架,是主题表达的外部形态。任何一个主题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和布局。主题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文章结构的相应调整。 主题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一定的文章主题,总要寻找最适合于表现自己的表达手法。不同性质的主题,其表达手法往往不同;就是性质相同的主题,由于其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所

采用的表达手法,也会同中有异互不雷同。

主题影响遣词造句。语言的运用由文章的内容决定,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不能以词害

意、哗众取宠。

主题决定审美价值。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具有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即是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有益的知识、健康的情感,是否具有时代的穿

透力。

4、结合范文,谈谈为什么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答:这是因为读者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广度,往往取决于他独特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读者和作者的文化视野是完全不同的。随着作品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会越来越偏离于作者的原先意图,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将会不断从作品中开掘出全新的内涵。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时代人们对《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新说迭出,并从中去开掘出

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和观点,就是一个明证。

5、主题与课题、论题、标题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答:主题和课题、论题、标题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说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主题可以说是属于内在的因素,而后三者属于外在的因素,是主题生发的基础和表现的手段。课题和论题是主题论说的对象和范围,是主题展开的平台。而标题是主题传神的眼

睛,透露出主题的灵魂和神情。

6、确定主题的原则:

一、符合对象本质,揭示真想本质。二、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针对性:关注时代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回答时代的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的课题。普遍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三、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主要指的是作者与有关写作对象的资料积累、知识储备、真

实感受、写作热情认知能力等。

7、确定主题的要求:

(一)明确。思想性、科学性、审美价值,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符合客观规律,

引导人向上。

(二)集中。简明、单一。

(三)贴切。主题要和材料完美的统一,主题来源于对材料的抽象和提炼。

(四)深刻。主题要有深度,不能是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叙述,应着力于揭示事物的某种

本质和内在规律。

8、提炼主题为什么要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

答:主题的提炼必须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和普遍意义。主题必须与材料完美统一。主题应该是立足全部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这样,主题才能很贴切,具有说服力。提炼主题时,必须深入把握材料的普遍意义,使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穿越时代的

强大的辐射力。

9、简述提炼主题的原则。

答:提炼主题要做到:

(1)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

主题的提炼,取决于材料的具体性质和蕴涵其中的深层意义。主题是从材料中概括和抽

象出来的,材料是主题提炼的基础,它影响着主题的内涵和色彩

(2)理解时代、社会的需求。

文章主题,应该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触及时代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与时代的

旋律相共鸣,能够触摸时代的脉搏,拨动人们的心弦。

(3)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

文章主题应该是作者真实感受或心声的自然流露。这种真实的感受是一种心灵的体悟,灵魂的撞击,思想的积淀,情感的升华。没有作者真切体会的文字,就会装腔作势、令人生厌。因此,在提炼主题时,应该从自己有深切感受的点上切入进去,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新的

思想或情感的天地,以提升读者的精神境界。

(4)选取新的切入角度。

文章选取新的切入角度,常常能开掘出新的主题内涵,使主题萌发出新意,从而给读者留下独特新颖的印象。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观察角度,一是新的认识角度。采用新的观察角度,就是要善于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写作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这就要求在写文章时,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寻找其最佳侧面和最优部位,尽可能的开掘和表现出最大的主题价值。选取新的认识角度,就是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作者的

独到见解。关键在于作者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角度要新。

(5)反复锤炼,开掘深化。

主题的提炼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作者不断深化认识,进行多次反复。它贯穿于文章写作的全过程,文章从定题、收集材料时就开始酝酿主题,在编写提纲、选用材料时确定主题,在执笔起草时又不时地修正主题,即使在文章的修改、润色阶段还在不断地提炼和深化,甚至在写作过程中或在修改阶段,还有可能完全变更原有主题。而且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

表现同一个问题的文章主题,也总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和开拓。

10、简述写作中“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的区别。

答:所谓“意在笔先”是指写文章要先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它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渗透、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所反应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因此,在写作中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支配着布局谋篇、制约着表达手法的选择运用、影响着遣词造句、决定着文章的审美价值。动手写作时只有对文章的主题了然于

胸,才能做到对文章各组成要素运用、安排自如,保证文气贯通、顺理成章。

这里所说的文章主题是作者真实感受和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来自于作者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积累。它经过了作者的认真思索,体现着作者的真切情感,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激情。它不是从某个地方拿来的某个主题硬贴到文章上去的,不是将头脑中固有的想法,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通过材料的生硬组合,毫无生气与情感地硬塞到文章中去的。这些是“意在笔

先”与“主题先行”最大的不同之处。

11、提炼主题,如何考虑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答:侧重记人的文章,一般应着重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以显示其思想、

性格、道德情操的社会涵义。

侧重叙事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出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

侧重状物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情

感和寓意。

侧重抒情的文章,一般应着重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侧重说明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

侧重议论的文章,一般应致力于事理的剖析,正确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 材料

1、材料的功能

(一)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是作者在分析、研究、消化有关材料的过程

中提炼出来并得以确立的。

(二)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主题在文章中不可能孤立、抽象地存在,必须由

一定的数量的材料来表现。

(三)传递增加文章信息。材料中蕴含的知识和情感十分丰富,可以蕴含历史、现实、社会、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科技、人性等各个方面。可以传递准确信息增强文

章的厚度。

(四)影响制约结构的安排。结构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材料,反过来材料又对结构的安

排产生影响。

2、如何进行材料的日常积累?

答:材料的日常积累是指为了今后写作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积累各种材料,这种积累甚至可能是无意识的。要做好日常积累,首先须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其次要养成动手、动笔的习惯,随时记笔记和写卡片,有条件的也可将材料储存在电

脑里。

3、观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观察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端正观察态度。正确的观察态度是观察者必备的品质。首先是“专注”,这是观察

的前提;其次是“耐心”;第三要“细心”。

(2) 选好观察点。文章写作中的观察点是观察位置和观察心理的问题,与此相应就有物理观察点和心理观察点之分。物理观察点也叫身体观察点或方位观察点,指观察者所在的特定位置,它限定着观察者和对象间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距离、角度等。应根据对象特点和观察目的选择最佳观察点。心理观察点指人们观察时所持有的个人态度和心情等,心理观察点是有社会性的,受观察者世界观、科学观、学术观的影响甚至支配,必须坚持科学的

实事求是的立场和观点。

(3)运用比较方法。典型的比较观察方法就是树立一个明确的参照系,大体有相异比较、相似比较和相同比较三种情况,正确地选择比较中的参照系,方可保证和提高观察质量。

(4)加入理性思考。观察不仅是单纯的感官心理活动,也应有理性思维加入,它既获取、又超越直观印象。通过理性思考,观察者可获得独特感受和正确认识,观察本身也可由表象深入到本质,由局部扩展到全体,由此物旁及彼物,从而更具周密、系统、内在等品质。

4、材料的功能有哪些?

答,材料的功能有以下几个:

(1)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材料是第一性的,是文章的根基,主题是在此根基上产生的观点、意念或感受,只能在作者分析、研究、消化有关材料的过程中被提炼出来

并逐渐得到确定。

(2)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主题必须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种材料来表现、支持或证明,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体裁特征和表达主题的需要来细心地择取各种材料。

(三)传递增加文章信息。材料中蕴含的知识和情感十分丰富,可以蕴含历史、现实、社会、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科技、人性等各个方面。可以传递准确信息增强文

章的厚度。

(四)影响制约结构的安排。结构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材料,反过来材料又对结构的安

排产生影响。

2、如何进行材料的日常积累?

答:材料的日常积累是指为了今后写作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积累各种材料,这种积累甚至可能是无意识的。要做好日常积累,首先须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其次要养成动手、动笔的习惯,随时记笔记和写卡片,有条件的也可将材料储存在电

脑里。

3、观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观察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端正观察态度。正确的观察态度是观察者必备的品质。首先是“专注”,这是观察

的前提;其次是“耐心”;第三要“细心”。

(2) 选好观察点。文章写作中的观察点是观察位置和观察心理的问题,与此相应就有物理观察点和心理观察点之分。物理观察点也叫身体观察点或方位观察点,指观察者所在的特定位置,它限定着观察者和对象间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距离、角度等。应根据对象特点和观察目的选择最佳观察点。心理观察点指人们观察时所持有的个人态度和心情等,心理观察点是有社会性的,受观察者世界观、科学观、学术观的影响甚至支配,必须坚持科学的

实事求是的立场和观点。

(3)运用比较方法。典型的比较观察方法就是树立一个明确的参照系,大体有相异比较、相似比较和相同比较三种情况,正确地选择比较中的参照系,方可保证和提高观察质量。

(4)加入理性思考。观察不仅是单纯的感官心理活动,也应有理性思维加入,它既获取、又超越直观印象。通过理性思考,观察者可获得独特感受和正确认识,观察本身也可由表象深入到本质,由局部扩展到全体,由此物旁及彼物,从而更具周密、系统、内在等品质。

4、材料的功能有哪些?

答,材料的功能有以下几个:

(1)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材料是第一性的,是文章的根基,主题是在此根基上产生的观点、意念或感受,只能在作者分析、研究、消化有关材料的过程中被提炼出来

并逐渐得到确定。

(2)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主题必须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种材料来表现、支持或证明,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体裁特征和表达主题的需要来细心地择取各种材料。

(3)材料传递、增殖文章信息。材料越丰富,文章传递的量也就越大,读者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想像、联想,分析、综合,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感受,有时还要以文章

形式发表出去,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提供更新更准的信息,称之为信息的增殖。

(4)材料影响、制约结构的安排。结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材料,反过来材料又对

结构安排产生制约作用,多半是间接地通过主题来体现,有时也可能是直接的。

5、体验的要求是什么?

答:体验必须做到两点:

(1)热情投入,捕捉感受。体验者须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跟对象打成一片,同他们发生感情交流和心灵感应;体验不单是境遇、感受的一致,更主要、更内在的是感情的沟

通,不单为对象所为,还要想对象所想,用心灵去捕捉和发现。

(2)拉开距离,观照审视。体验者应适当与所体验的生活拉开距离,有所超越,高屋建瓴地去观照审视和认识环境中的人物,才可能捕捉住独特的感受,并把它上升为理性认识,

进而提炼出有创见的主题。

6、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调查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尊重客观事实。调查最忌带有成见,正确而严肃的态度是尊重客观事实,认真听

取和比较、鉴别有关知情者的述说,以弄清事情的真相。

(2)使用正确方法。调查须有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最重要的是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其次,调查中不但口问手记,而且要善于启发和交流,必要时还可提供某些已知信息以唤起调查对象的回忆和联想;最后,每次调查结束时应及时整理笔记、记录和录音。

(3)选取多种途径。调查方式和途径可多样化,如问卷调查、随机。采访、个别采访、

专题调查、开调查会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选择。

7、选材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选材的意义,首先是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表现主题的材料(即题材)应以一当十,只有选择典型、有力的材料,主题才能得到突出和强化,如果不加取舍地堆砌材料,主题反而会被削弱甚至淹没。其次,可使总体构思更加具体明确。如果离开了具体材料的择定,其总体构思便停留在大体设想上,只有选好材料、特别是选好关键材料,总体构思才会在作者

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

8、选材有哪些具体原则?

答:选材的原则有以下几条:

(1) 材料要可靠。可靠有两层意思:一是真实,一是确凿。材料的真实,对于文学作品说是指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把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提炼、变形和虚构,从而转化、

提升为艺术真实。材料的确凿,一般是指文章中的观念性材料既要准确无误,经得住核实,

又要用得恰当贴切。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态度是材料真实确凿的保证。

(2)材料要典型。所谓典型材料,就是对表现主,题来说是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

最有表现力、说服力的事例或观念。

(3)材料要生动。生动是说材料本身以及作者对材料的表述都非常活泼、富有感染力,因而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作品的可读性。生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形态或特

征:具体形象;带有情节和悬念;使读者感到亲切。

(4)材料要新颖。新颖的材料,主要指别人没有用过的新材料或不常用的材料,也包

括一些可以生发出新意的旧材料。

(5)要照顾文体特征。一般而言,记叙文宜多选取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的材料;议论文宜多选取概括的、具有逻辑说服力的材料;说明文宜多选取有助于解释事物或事理特征

的材料;抒情文则宜多选取足以触发感情的材料。

9、详略如何把握?

详略指的是,表述材料时以说明观点时用笔的繁简、轻重、疏密等,一般做到详略要注

意一下几点原则:

(1)主要的详,辅助的略。对表=表达主题起主要作用的从详,起辅助的略。服从表

现主题的,是处理材料详略的根本原则。

(2)强调的详,含蓄的略。

(3)陌生的详,熟悉的略。

(4)难懂的详,易明白的略。

10、如何进行材料的组合?

答:组合,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性质、形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组织、配合起来。组合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鉴别、比较,针对不同文体和内容的具体文章的写作要求,确定它们与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或确定它们在文章中应占据的位置。材料组合既体现为头脑中的缜密构思,又包括技巧上的操作和运用,因文体、内容、作者不同

而有种种难以尽述的情形。材料组合的主要原则有:

(1)材料要相互支持防止彼此矛盾、排斥。文章的各种材料必须相互支持,齐心协力表现统一的主题,一般说不能出现彼此矛盾、对立、排斥的现象,但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需

要,也容许组合一些“矛盾”的材料。

(2)材料要密切联系,防止简单罗列、拼凑。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不同特点、形态、性质、作用、来源、背景的材料进行多角度(实与虚、正与反、具体与综合、这方面与那方面

等)的组合、搭配。

11、怎样进行感情体验?它的基础是什么?

答:应该根据自己对各种生活环境、不同环境中各种人的表现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了解,来进行感情体验。其中自我经验尤为重要,所以常常要“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地去进行感

情体验。

感情体验当然离不开想象,然而想象不是空想,它凭借的是经验和知识。正因为这样,

感情体验必须以亲身体验为基础。

12、说明进行各种调查应该注意什么。

答:普遍调查的调查内容宜单纯,项目宜少,否则工作量太大。重点调查要在掌握比较多的材料后进行,这样才能找出重点而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典型调查要想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关键是要选好典型,避免人为地、主观地或在错误思想指导下选择典型等。抽样调查选

用的“样本”数不宜过少,最好照顾到各个层面,以免以偏概全。

13、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答: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表现为:(1)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2)材料是表现、

深化主题的手段;(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

第三章 结构

1、结构的含义:又叫间架,是指文章的组织形式,是意图与材料的物化轮廓

2、结构的要素:开头、结尾 段落层次 过渡照应 线索脉络

2、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开头的作用:一,是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作者设计开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因此不能起笔就远离主题和主题的顺畅表达。二,还要能吸引和引导读者阅读,作者设计开头时要认真考虑读者的需

求。

结尾的作用:一是总结全文。或重申论点,或展示结局,或升华情感,目的是给读者一个简明、清晰的概念或印象。二是留有余味。结尾处把什么都说尽了,不利于读者发挥阅读

中的创造力。

3、常见的议论文和记叙文开头的方式(选择、判断)

议论文:一,开门见山吴晗《谈骨气》;二,指明论述的范围和对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交代写作背景和动机,叶圣陶的在《樱花精神》;四,宕开笔墨,曲折入题

《廖承志之蒋经国先生信》;

记叙文:一,交代背景和原由,阿累《一面》;二,描绘场面,《永不落的白帆——访

天津SOS儿童村》;三,介绍人物,《哥德巴赫猜想》。

4、段落和层次关系怎样?了解这一点有什么意义?

答:一般说,层次要大于段落,一个层次往往由若干段落构成。在特殊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小于或等于段落。不少报刊上的“编后”和“短评”只有一个段落表达一层基本意思,这时

层次等于段落;有的短文也只有一个段落,但其中又含有几小层意思,这样就出现了层次小于段落的特例。了解段落和层次的各种关系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是为了使文章内在思路清

晰,富有逻辑性,外部结构醒目,便于阅读。

5、分别说明常见的几种照应形式及其作用。

答:开头和结尾照应:开头提到的意思,在结尾处再加以强调和深化。其作用主要是:

(1)使结构完整、主旨突出。(2)抒发感情和渲染氛围。

正文与标题照应:在正文中一次或多次提到或点化标题是点题的照应。点题的地方常常是“文眼”,作用是把文章思想精华(有时就是主题)触目地提示给读者。具体解释标题是解题的照应。有的标题含蓄难懂;往往需要特别加以解释,这种解释不但可解开读者对标题的

悬疑,还可能生发言外之意。

行文中前后照应:这是最常用的照应形式。大体可分成两类:一是前后遥相呼应的“远照应”如:“千里伏线”、“隔年下种”;一是不断重复某些细节或提法的“近照应”,如金圣叹的“草蛇灰线”。远照应表现形态多为前呼后应,如小说中前面的伏笔和后头的挑明,可制造和解开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加紧凑。近照应可从反面或正面强

调某些内容(人物某一性格特点,作者某一重要看法、某种情绪等。)

6、什么是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如:小思写的《蝉》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就是文章

的文眼,揭示了生命的意义,点明了主题。

7、简述线索与脉络的联系与区别。

答:线索是文章深层脉络的形态标志,是将文章联成一体的东西。脉络是文章的意念联

系属于内部结构。

线索是可见的、显性的,脉络,是隐性的、内在的。线索和脉络是表与里的关系,这是二者的统一性。二者的差异性表现在:深层的脉络必须符合客观对象或主观认识的发展逻辑

和变化规律;表层的线索却允许非逻辑化的设置安排。

8、记叙型的特点结构方式代表作

特点:按照对象存在与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设置总体结构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逻辑因果

联系。

方式:1、时空正常式:线索朴素、明晰、连贯、适合传统阅读习惯。《藤野先生》、《项链》时空倒置结构的如《祝福》2、时空异常式:故意追求制造时空破碎、叠合、放射、交错等为特点。标志着主观意识的强化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特别关注。刘以鬯的《大打错了》

9、论证型的特点、方式是:

是一种抽象因果型,特点:以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为结构的基本依据。

1)总分式,如巴普洛夫的《致青年们的信》、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之走狗》

2)并列式,如斯大林的《悼列宁》

3)递进式,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

10、说明型的结构方式代表作

1)以对象时空关系为序。说明静态对象的特点和构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利用

动态改变说明对象的发展过程,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2)以对象属性功能等为序。《神奇的激光》

3)以对象的逻辑关系为序。这是一般说明文的总体说明方式。《北国江城特景——树

挂》

11、综合型

1)以抒情为主,局部叙事和议论。王蒙的《雨》

2)以议论为中心,局部抒情叙事巴人的《况钟的笔》

3)以叙事为中心,局部议论抒情。这是散文常用的结构。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12、“文章的结构就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固有条理、秩序和联系在文章中的反映。”

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个说法不正确。文章结构是以表现对象的固有结构为基础,但不能是对象原始结构形态的简单复制,结构应该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固有的条理、秩序、联系和作者观察认

识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的辩证结合。

13、怎样理解结构的完整性要求?

答:结构的完整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2)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

(3)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第四章 表达方式

1、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在不同文章中有什么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在不同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有的文章,“我”就是作者自己,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有的文章“我”不是作者,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这个“我”有的是作品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有的是故事发展见证人,如鲁迅的《孔

乙己》;有时是贯串全篇结构的线索人物,如鲁迅的《祝福》。

2、如何看待人称的统一和转换?

答:一般说来,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叙述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叙述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叙述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3、叙述的方法及功能。

4、从先后顺序分,叙述有哪几类:顺序、倒叙、插叙

5、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倒叙是把结局或高潮提前到文章开始处,之后按正常顺序叙述;插叙是在正常叙述的过

程中间因某种需要插入片断内容,插入部分结束后恢复原来的叙述。

6、叙述的一般要求

1)交代明白2)线索清楚3)详略得当4)富于变化

7、描写:即描绘、摹写,是对表达对象的特征、状态作具体、形象、生动的描摹、刻

画。

8、描写和叙述的区别:二者既区别又联系。叙述着重对人物、事件较概括的交代、介绍使之清楚明白。描写是对人物、环境作具体描绘、刻画使之形象生动。叙述是线性、平面

的,描写是多彩、立体的。

9、描写的对象(内容和作品)

人物描写:

1)肖像2)行动3)语言4)心理

景物描写:

作用:1)增加真实感2)渲染气氛,造成特定情境3)深化主题

10、描写的方法:(类型、代表作)

11、描写的一般要求:具体形象特征鲜明形神兼备

12、抒情的方法:

(1)直接抒情三毛的《永恒的母亲》;(2)寓情于事席慕容的《失母》;(3)寓情于理,借议论抒情冯骥才的《告别梦境》;(4)寓情于景刘喜婷的《大明山情缘》

13、抒情的一般要求:

14、议论的三要素:

1)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2)论据:证明、支持论点的事实材料或理论根据3)论证:又称“论证过程”,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其作用是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

的内在逻辑联系

15、立论的方法:

驳论的方法:

16、议论的一般要求:三点

(1)论点正确、深刻。

(2)论据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

(3)论证严密有序。

17、说明的方法

要求一般有三点:

一是内容科学,无论学述论文,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产品介绍的说明书,

内容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二是表述明晰,在解说事物或事理时,必须把握住所要说明的问题要点,按照说明对象

本身固有的规律和特征,有次序地进行说明。

三是态度要客观,说明主要用来解释具有科学性的事物和事理,而科学本身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准确反映它,作者就必须站在比较冷静的客观立场上,对事物进行

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

18、举例说明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你怎么看所谓“第二人称叙述”的? 第一人称的叙述是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其优点是便于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然而,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一定限制,常常需要第三人称叙述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三人称叙述是以全知全能的视点来进行叙述。其优点是所叙述的对象可不受特定时空的限制,因而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缺点是缺乏真切感,不易抒

发作者和人物的内在情感。它也常常需要第一人称叙述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第二人称叙述”在文章中是不存在的。在叙述中出现第二人称这只是一个人称称谓而已,和“叙述人称”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叙述人称,主要应从作者叙述时的立足点和观察点着眼。作者不可能站在“你”或“你们”的角度来进行叙述。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

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

19、试比较倒叙、插叙和补叙在表达功能上的异同。

这三者从形式上似乎都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其他的情节内容,然而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倒叙是把叙述事件本身后面的结局或重要片段,提到前面来先进行叙述。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插叙是把以前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的片段,插入到这件事情中来叙述,具有介绍、比较、对比、铺垫、衬托等功能。它不是叙述主体或情节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体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削弱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遗漏的情节进行补充叙述,以造成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它是叙述主体或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

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深刻性。

20、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社会环境的描写,常常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的描写。两者经常融合在一起,相互衬托和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离开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当然,除人迹未到的原始环境除外。一般的自然景物描写总是带有时

代的和社会的痕迹,它无法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

21、简述一下描写与叙述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表现手法,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很密切,叙述常常

离不开描写,两者相互渗透。叙述是一种粗略的描写,描写则是一种精确的叙述。

(举例说明描写方法)

22、“河上传来的水声越加明亮起来……不但可闻,而且可见……有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指出这段话采用了哪

种描写方法,并就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这段话运用了主观描写的表达手法。描写的对象“水声”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绝大多数的描写都属于带有作者倾向的主观描写,绝对的客观描写实际上并不存在。主观描写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新颖奇妙的效果,但不可过分,如果完全不顾思维、感觉的规律而任意

发挥,便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23、“一阵低沉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仿佛是从地板底下传出来的似的,钻进了我的耳朵,然后就像一块圆石头那样,滞留在我的头脑里……我的头也沉重,疼痛起来,……大滴大滴溶化了的铅水落到我的头上,铅把我的头打了一个个窟窿,烧灼着我的头脑,而且越涌越多……”(安德列耶夫:《警钟》),这段话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

法。

这就运用了主观描写的表达手法。描写的对象“低沉的声音”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是一种通感与联觉式的描写。绝大多数的描写都属于带有相同的主观描写,绝对的客观描写实际上并不存在。主观描写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新颖奇妙的效果,但不可过分,如果完全

不顾思维、感觉的规律而任意发挥,便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第五章 语言

1、文章语言的特点:语境性、符号性、个体性

2、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准确、简练、生动、适体

3、怎样使语言准确:

1)用词贴切。选词和用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一句、一段、乃至一篇的表达。在写作中,首先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其次,还应根据语境选词,写作

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只有根据特定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

确地表达意思,同样的词语用于不同的语境效果迥然不同。

2)造句合语法及逻辑。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应注意以下几点: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常见的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是主谓不合,附加成分和中心词语不合等;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句义要有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

有问题,但概念不清,判断和推理不当,也是不通顺的。

4、怎样使语言简练:

(1)要避免堆砌,因为叠床架屋的词语既浪费文字又不增加信息量。

(2)要多用短句,短句涵义单纯,明白结实,有的概括力还很强。

(3)适当采用现成词语或文言词语,这类词语简洁、凝练,多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

但要防止“油滑”、耍贫嘴,防止搞没有必要的“文白夹杂。”

(4)要讲究含蓄,含蓄就是不把话说尽,注重表达言外之意,这样文章语言自然会更

加简练。

5、怎样做到语言生动:

如何做到使文章的语言生动?

要想语言生动,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描绘性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合适的地方便显得生动活泼。文学作品和记叙文表现的多半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因此必须用生动的语言叙述过程和勾勒形象;即使写议论文,有时加入生动的描述,也会平添

形象可感的说服力。

(2)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要特别重视比喻的使用,因为它的主要特点功用就是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而拟人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对象仿佛充满了生机和感

情,也使它生动起来。

(3)采用提纯的口语。语言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并随之变化的,许多新鲜的词汇和话语方式都是先活跃在人们的嘴上,适当引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词语,文章语言就可能生动,并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感。但使用时要考虑是否适合内容、语境、文体及接受者等,不可滥用或盲目地赶时髦,而且需要提纯,不能把粗糙的民间口头词语原封不动地搬进文章,还有新追的小圈子语言,在未进入广阔交际领域前也要慎用,总之须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并乐意接受。

(4)词语搭配要新颖。词语搭配新颖出奇,能使人产生具体丰富的联想,但应注意要

好懂。

(5)应该灌注感情。这本该是生动语言的共性,这里则专指这样一种语言,它缺少描绘性词语,所表达的内容也不是很形象很立体,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实的感情,理性话语

背后隐藏着细腻、独特的体验和意味深长的感悟,因此也是生动的。

6、文章语言受语境规定或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境性,是指文章语言处于一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并受其制约的特点。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省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境就是上下文或更小的语言单位所构成的语言环境,而广义语境则包括特定交际过程中的背景因素(如交际的时空、-场合、目的和对象)和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情况(如身份经历、思想性格、文化素养等)两个方面。文章语言其实就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受到语境的规定或制约,这首先表现在,根据文章不同的表现内容和接受对象等客观因素,作者相应地采用一种基本语体,有时还可能同时采用其他辅助语体;其次,语言的差别还和语言使用者(包括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的主观条件有关。以上是语言运用受广义语境制约的情况,它受狭义语境制约的情况更为常见,相同的词语可以表示不

同的意义或色彩,这只有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加以辨别。

7、如何理解语言准确的涵义?

一般意义的语言准确,是指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确切无误地传达作者的感受、印象和认识,而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准确则与模糊语言和婉曲语言的使用有关。准确,对文章语言

是起码的、也是很高的要求。

8、如何理解语言简练的涵义?

语言简练就是以相对俭省的文字传递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言简”是相对于它所表达的内容说的,如果内容空洞贫乏则无论文字多少都不能称为简练。语言简练是思维缜密的表现,

要做到简练,根本问题在于锤炼思想,善于抓住事物的要害。

9、语言适体的要求是什么?

(1)要适应文体特点。应自觉树立文体意识,培养深锐的文体感。真正的文体感必须在长期从事各种体栽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训练和培养,加深对各类文体内容、形式和一

般要求,及其语言格调及基本语体特点等的直观感受。

(2)要适应对象特点。文章语言对题材或表现对象有一种不可摆脱的依附关系,就是说前者必须适应后者的情况。为了使语言适应对象特点,必须熟悉各种各样的生活和人物,

同时也要具备尽可能多的知识。

10、怎样理解和满足语言简练的要求?(加深理解)

“言简”是相对于它所表达的内容说的,如果内容贫乏则无论语言的文字多少都不能称为简练,相反,虽然它的文字多些,如果传达的信息相对说更丰富,则仍然可认为是简练的。所以要满足简练的要求,单靠简化文字是不行的,根本问题在于锤炼思想,只有善于抓住事物的“要害”,进而从“意真”、“辞切”、“理当”诸方面下功夫,才能做到语言简练。当然,表达相同内容的时候还是应该通过一些办法(如避免堆砌、多用短句、适当采用现成词语或文

言词语、讲究含蓄等)尽量节省文字量。

11、什么是生动的语言?怎样理解生动语言和平实语言的关系。(加深理解) 古人认为做文章必须讲究文采,但是光有文采也未必能保证语言生动。生动的语言不但

具体形象,活泼多变,有声有色,而且应该灌注充沛的感情,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平实语言不加修饰或渲染,它和生动语言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一则,并非任何种类的文章都要求语言生动。二则,即使需要使用生动语言,也要有平实语言来配合,有时二者甚

至“合而为一”,做到既平实又生动逼真。

第六章 作文过程

概念:构思、审题、拟题、运思

1、审题有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不同?

审题有两种类型:

一是命题作文的审题。明确规定的取材范围内容重点;把握内在深层含义;抓住已有的

线索

一是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在准确把握有关材料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因素和

其他主客观因素,确立观察、表现的角度或切入点。

2、在文章构思中作者有哪些创造性的劳动?

作者在文章运思中的创造性劳动是全方位的。首先,具体表现在文章体裁的选择和创新上。作者一方面要遵守已有的体裁规范,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创造性的变异和超越。作者要在规范和反规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其次,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上。作者要对写作对象作深层次的透视、体悟和思考,要开掘其深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从某种程度上说主题是作者人格、思想和精神的折射。再其次,作者要考虑采用哪一种表达方式的独特组合,来凸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再次,要考虑设置哪一种表现主题的合适构架,这种构架常常是因文而异,需要作者创造性的设计和建构。最后,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效果。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出足

够的艺术想象空间,使读者参与到创造作品价值的审美活动中来。

3、一般来讲文章构思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首先,需要一个宁静悠闲的环境。其次,要保证文章构思的连续性。再次,要有丰富信

息资料的储备。

4、执笔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书中黑色标题

一是注重文脉的贯通,要做到这点需有良好的写作环境,有打腹稿的习惯,会用电脑文

字处理手段来促进文思,还要写好开头和用好关联词和过渡句、段。

二是掌握起草文章的方法,主要有一气呵成和化整为零两种。

三是讲究文面的规范和美观,包括标题署名、文字书写、标点符号、错别字、引文、注

释、页码、修改符号等。

5、修改的一般程序:增、删、改、调

(1)检查主题是否正确深刻、集中鲜明;是否有心的角度

(2)增删材料

(3)调整结构

(4)推敲语言:

首先,检查用词是否妥贴,每个句子是否正确地表达了内容。

其次,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只有删去多余的字,文章才能豁达、醒目。

再次,调整或增补文字,使文意更加清楚、畅达。调整,主要是字、词、句逻辑关系的

变动。增补,则侧重于文章内容的充实和完善

6、修改文章的方法:

文章修改有那几种方式?试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长处。

冷却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文章的毛病,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文章写完以后,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定势,文章的构架不易被推翻,作者在当时很难发现什么问题。如果隔一段时间再看,原先的思维强度就会减弱,就会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文章写完后放一段时间再

修改,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诵读法。它可以发现文章语句中的语法毛病。人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是很少存在语法毛病的。这是因为语法规范在口语中具有强大的惯性。我们在读文章草稿的时候,如果在某处感觉拗口,就有可能存在语法毛病,就需要进行修改。这就是利用口语中语法规范的惯性

来修改文章。

比较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它几乎渗透在所有的修改方法之中。

求助法。不是文章普遍的修改方法,但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如学生的文章请导师批改,下级的文章请上级审阅,政策的制定征求群众意见等等。因为旁观者清,它可以解决原作者

在写作中的思维局限。

电脑修改法。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率的文章修改方法。它快捷、方便、准确,但只能限于低层次的技术修改。而对于高层次的文体的变异,主题的变动,表达手法的改换,结构

的调整,语言风格选择,这些它都无能为力。

7、修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要遵守文章修改的逻辑程序,尤其是初稿,一般应按照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的顺

序进行修改。

二要立足文章整体进行局部修改,保存文章有机的整体美。

三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有刻意修改的认真负责态度。

8、结合写作实际,谈谈你对古人“作文必先定体”这句话的理解。

古人“作文必先定体”这句话,是重要的经验之谈。因为确定体裁样式,是文章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否则,主题的表现形态和类型,结构的方式

和框架,语言的体式和风格,都无所适从。

9、结合写作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地蓄积文思。如果文思蓄积不足,未达到一定的势能,就不可能有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和能量。因此,没有充分的酝酿和思考,就不要轻率地下笔。二是要寻找到一个好的行文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会展示出不同的视野和情节,甚至会提炼出完全不同的主题。切入点会影响到文章的基调、色彩和内容,要慎重考虑。三是要考虑不同的文章开头技巧。有的自然度入,有的先声夺人,有的警策发端,有的总括全文,有的先叙结局,有的意

象诱导等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开头方式。

10、谈谈文章修改的主要原则,为什么要强调这些原则?

一是突出作者的个性。文章修改如果只强调了规范性,而没有作者的独特风格,读者阅读时就会觉得味同嚼蜡。虽然文章的各个方面都合乎写作的基本要求,然而不会有神韵和风采。从内容到形式,从文章中找到了独特二字,它就站得住脚了。修改只有突出了作者的独

特个性,文章才有生存的空间和阅读的价值。

二是留由回旋余地。一篇文章的价值,常常是作者的创造和读者的接受共同来完成的。作品常常只提供了空筐,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而读者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往作品的空筐和空白中充填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读者参与了文章意义的艺术创造,他们是文章的隐作者。因此,在修改文章时要注意留出读者思索、想象和回味的宽广空间,而不要把话说尽,使读者

一览无余、无所作为。这对文学作品尤为重要。

三是强调“得体”。因为“得体”是作者写作进入成熟阶段、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标志。作者修改文章时,根据大脑信息库中存储的某种文体模式,去规范自己的文章,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

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11、为什么要强调按一定的程序来修改文章?

因为文章的结构系统,存在着相互制约、由表及里的严密层次。一般来说,内在层次的因素制约着外在层次的因素,然而也不排除外在层次的变化也会引起内在层次的变动,因此,文章修改就应该先着眼于主题,然后依次为材料、结构和语言。否则,只注重于外在层次如

语言的修改,一旦内在层次有了变动。就会前功尽弃。

12、为什么我们要讲究文章的文面规范和审美效果?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讲究文章的文面规范,这是实现信息顺利传递的需要。只有文面的规范,读者才能在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方式中,接受作者所希望传递的各种文化信息。否则,信息的传递就会存在人为的障碍。讲究文章的审美效果,决不单单是为了使读者得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爱一种强调的、凸现的、

清晰的信息内容。

第七章 记叙文体

1、消息的概念: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告知新近发生有报道价值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报道。

2、消息的种类:

1)动态消息: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的报导。

2)综合消息:反映带全局性综合情况、动向、成绩和问题的报导。

3)经验性消息:通过对一些具体部门和单位的典型事例、典型经验的报导,带动全局、

指导一般。

4)人物新闻:

5)评述性消息:是用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形势报导国内外具普遍影响的事件或具倾

向性的现象

6)简讯:

3、消息写作的原则要求:及时、真实、新鲜、短小精悍

4、消息的五个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尾

5、标题的类型:

消息的标题有主体类、从属类和整合类。

主体类标题。这是消息标题最基本的类型。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1)主题又称主标题、正题、母题,它是消息标题的核心部分,通常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从表达上看,主题可是实题,即叙述新闻事实;也可是虚题

A、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青工董云峰业余发明获两项专利

B、严于律已三次让房

第一个标题中,前为引题,是虚题,后为主题,是实题,虚实结合,受众能清楚地认识事实的意义。若只取前者为主题,受众则会不知所云。第二个标题是亦虚实结合的,可单独

使用。

从句子结构看,主题可为单句,也可是复句,通常为一个独立的句子;从外在形式看,

主题可占一行,也可是二行或三行,但以一行为主,一般不宜超过两行。

(2)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一般用来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等。

引题一般多作虚题。如:

彩灯映照笑脸歌声洋溢大厅

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小朋友喜庆六·一

(3)副题,又称子题,副标题。一般用来补充、注释和说明、印证主题。副题一般多

作实题。如:

清扫穷角落同走富裕路

无锡县4000多困难户向贫困告别

主体类标题按组合不同,又可分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单一型标题无引题和副题,只有主题。复合型标题有主、引题组合,主、副题组合和主、引、副组合(又叫完全式标题)。

前两种组合前已述及。主、引、副题组合的例子如:

第一位在奥运会上破举重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

唐灵生堪称举坛金刚

力举170公斤“忘情”地挺立10秒钟,赢得满堂掌声

6、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凝炼和生动

7、导语及其任务:(1)揭示内容核心(2)吸引读者看完全文

8、导语的分类:

(1)时效上:直接导语间接导语

(2)表达方式上:叙述摘要提问评论描写比兴

9、新闻背景材料的含义和分类。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它和其他相关材料的各种

联系。背景材料按其性质可分为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三种。

10、消息标题的几种组合形式。

一条消息,最多的可以是引题、正题、辅题三类标题齐备,也可以只有其中的两项(正

题加引题或正题加辅题)或一项(只有正题)。

11、通讯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

不同点: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组成;通讯则比较灵活,不太拘泥于上述固定格式。内容上,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或写比较多的人和事。表现手法上,消息一般只采用概括叙述加举例的方法介绍所要报道的内容;通讯则可采用多种方法,在叙述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描写,兼及抒情、议论,并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渲染气氛,刻划细节,描绘场面,摹写人物对话,以增强报道效果。在时效上,通

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常常是同一新闻事件,消息先见报,然后发通讯。

12、简述通讯的特点。

通讯有如下三个特点:

(1)新闻性。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而且要有针

对性,有时代感。

(2)评论性。通讯可以对报道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直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用自己的情感或见解加强对读者的影响。通讯中评和论,要紧扣人物事件进行;要善于即事生情,

缘情见理,以“点睛”之笔,突出主题。

(3)文学性。通讯虽不是文学作品,却是可以也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表述手法。通讯的语言和表达手法所要求的文学性,主要是指通讯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善于形象

化地刻划人物的思想活动,描写生动的场景,渲染环境气氛。

真实性是通讯的生命,评论性是通讯的精神,文学性是通讯的风彩,三者熔为一炉,才

算是一篇好通讯。

13、通讯的种类:

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

侧记、记者来信等。(此内容补充,不同于课本)

1)人物通讯

报导各界知名人士和各条战线上先进人物的活动、业绩(的通讯形式)

2)事件通讯

报导现实生活中的动人事迹,从而表现时代精神引起人们的关注

3)工作通讯:报道先进经验或是,某项工作成就。

4)概貌通讯:报道某个地方。单位。部门等某种气象、变化或风情特色、风俗习惯。

5)主题通讯: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

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6)小通讯: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

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14、通讯如何选好典型,开拓主题?

通讯的报道内容,不仅要绝对真实,而且要有意义,有价值,也即是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体现时代精神,或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回答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新闻写作者的选择典型,开拓主题既要靠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又要靠敏锐的眼光和

敢于把自己的笔触及时伸向生活斗争的“漩涡”的勇气。

15、通讯写作中如何写活人物?

通讯刻划人物形象,必须注意展示人物的思想面貌。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是清晰、

深刻,人物的所言所行就越有真实可信的依据,越能显示其独特社会意义。

刻划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2)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16、散文的不同概念:

1)散文的第一种概念是与韵文对称。在我国古代,常把文与诗对称,有韵的文字称为诗,无韵的称为文即散体,统称文章或散文。以先秦为例,除诗经、楚辞外所有典籍,包括

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几乎都是散文。

2)散文的第二种概念是与骈文对称。南北朝时期,骈文体文盛行,它在字句声韵方面有严格的规矩和讲究。中唐以后,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改革形式主义的骈体文,

向先秦散体文章学习。

3)散文的第三种概念是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体并称。概念似乎缩小,实际仍然宽

泛,它泛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散体文学样式,即现代散文

17、散文分类及代表作:

(1)记人叙事散文:叙述事件介绍人物《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白杨礼赞》

(3)议论性散文:培根《随笔》

18、拓展意境的途径有哪些?

从总体上说,意境的生成,并不是客观事物自然的显示,而是作者的胸襟情怀或审美感受的酿造成果。特别是当这些主观的思想感情因素能以含而不露、溢而不疏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耐人咀嚼的情趣,也就是富有“意

境”的表现。

散文的写景状物文字,还常有所谓形神兼备的要求。手法之一,就是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感情或精神气质移注到描述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的效果。这种“摹

形”与“传神”的结合,是散文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途径。

第八章 议论文体

1、读后感与书评、剧评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它们都属于议论丈范畴,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手段表述作者的某种思想见解,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评论和论说。不同点:读后感着眼于“感”,由感而发,所论述问题的范围较书评、剧评更为宽泛,形式也更为多样灵活;书评、剧评着眼于“评”,即必须针对和紧密围绕书和剧的内容、形式,评论其思想、艺术成就或社会、文

化意义,范围有所限制,角度较为集中。

2、读后感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阅读性:细读精思,全面把握

感受性:由此及彼,发生感受;剖析原文,阐明观点;叙议结合,情理交融

3、读后感写作中剖文析理有哪几种方式?

答:常见的剖文析理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对原文本身的介绍和解读作为着手点,而用作者自己的思想见解作为审视那些具体材料的新的视角,在唤起读者对于那些材料的原有印象的同时,又在认识程度上有所深化或提高;二是所读材料的内容比较复杂,所能说明的问题很多,无法逐一论及,或是材料主要内容的性质特点别人已经谈得很多,因而需要突出一点,甚至是另辟蹊径;三是作为阅读对象的材料,本身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可以利用自己

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加以充实改造,扩充它的内涵。

4、短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短论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单一性、群众性、论辩性。

5、短论的写作:

A、如何认识短论的“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这是讲短论如何选材的问题。

短论因其“短”,所以选材要求“大中取小”,也就是从较大的社会、政治和思想现象中选取最能反映事件或问题本质的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经过分析、挖掘,揭示其普遍的、深

刻的含意,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

B、如何认识短论的短小精悍、笔调灵活?

短论,必须写得短小精悍。短的文章容易阅读,便于扩大短论的影响。短的文章需要作者更加用心地提炼思想、锤炼语言。形式也需要比长的论文更加活泼多样。当然,短论的精

炼不仅表现在字数篇幅上,还表现在内容上。

6、文节评论的任务是什么?

文艺评论的任务是:既能揭示被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的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帮助作者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应开拓读者的思想和艺术视野,指导读者提高思想认识和鉴赏识别能力。一篇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既要对评论对象作出公正的评价,又要抓住规律性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概括、提高;既是作品客观社会效应的信

息反馈,又是评论者独特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

7、阐述文艺评论的要求。

文艺评论的写作对于作者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上的要求有:理解工作性质,明确服务对

象;尊重艺术规律,拓宽审美视野;提倡实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

理解工作性质,明确服务对象:文艺评论对于评论对象思想价值或艺术特色的阐释和评估,既是评论者个人的欣赏感受或学术见解,也可以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宣传工具或思想阵

地。文艺评论的研究对象是文艺现象,工作性质主要是学术活动,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文艺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党的文艺方针为指导,正确解决立场观点和工作方针问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或社会使命感对待自己的事业,为社会主义和广大人民

群众服务。

尊重艺术规律,拓宽审美视野:赏析文章,评论丈艺现象,除了端正指导思想,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必要的文学艺术素养。文艺评论作者作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或独创性,一定要与尊重审美对象自身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考察文艺现象,作者需要充分把握作品。矛盾

诸侧面的对立统一关系,还应有动态、发展的观念。

提倡实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坚持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才能保证文艺评论的科学性与严肃性不受损伤。实事求是的评论,首先应该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夸大,不缩小,不因个人的亲疏好恶而庸俗捧扬,或是恶意苛求,这也是对于一个评论者眼力和人品的检验;其次还应有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即既不能离开对于作品总体倾向的把握而断章取义地分析问题,也不能不顾作者写作或作品产生的具体条件而牵强附会,求全责备;为了使评论更切合实际,还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评论对象的美学层次、文体功能、流派风格等方面的具体差别。

8、文艺评论写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文艺评论写作的具体要求有四个:

(1)知人论世,精研作品:前者要求评论者把具体的评论对象和作者创作上的总体倾向以及作者、作品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历史影响联系起来考察;后者要求作者研读作品时,

除了熟悉内容、理解意义上,还要强调艺术情境的领略。

(2)抓住特点,写出新意:要切合文学艺术的共同规律,同时要突出评论对象的独特

个性,同时还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理论要素,站在新的高度,发现新的问题。

(3)叙议结合,有理有据:“叙”指介绍作品的有关内容,“议”指发表评论者的意见,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开掘,叙足以成为议的佐证,议能够阐发叙的精微,叙议有机结合,

文章才能有内容,有深度。

(4)“析”“赏”交融,文情并茂:文艺评论不仅要深入细致地分析、评价评论对象的艺术成就、艺术对象,而且这种分析、评价工作本身也应该是富有艺术情趣的。也就是说,评

论者既要有敏锐的理性剖析力,又要有生动的艺术想象力或形象捕捉力。

9、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是什么?

(1)选题要有明确目的,应优先选择对当前建设有重要意义、密切联系实际、易于发

挥效用的题目。

(2)选题要选在学术上有探讨价值的题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创性的,即前人没有做过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延伸性的,即前人虽已做过研究,但还大有发展、补充和修正余地的课题。三是综合归纳性的,这一类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历史的回顾,在综合评析别人的异同得失的基础上,指出如何把有关研究继续引向深

入的症结所在;另一种情况是在基本原理或研究方法、角度上广泛吸收别家别派的专长,成

为自己独辟蹊径的基础。

(3)选题要难易适中。要根据个人目前的写作能力和业务专长确定论题,入手的题目要难易适中;写批驳他人观点的论文,要考虑被批驳的文章和观点是否有重要意义和代表性;

还要看资料和文献查阅与积累的条件。

10、请简要介绍几种学术论文的论题形式。

答:学术论文常见的几种论题形式有:

(1)专题、评析式。对某一学术现象、学术思想或规律、理论性问题进行系统性思考所写成的论文,以及对某一专著、作品的代表性论点或特定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的分析的论

文。

(2)商榷、探讨式。商榷主要是对有代表性的不同思潮、倾向、观点进行讨论或反驳。

探讨式论文则以提出新见解或观点为主。

(3)比较、边缘式。比较式论文是将内容或方法上有相似、相承关系或不同特点的作家、著作、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边缘式是采用或糅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进行

研究的论文形式。

(4)综合、资料式。是对某个专题的研究现状和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和评析的论文,

以及某部著作、作品有关研究资料的综述和评论的论文。

11、学术论文写作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答:学术论文写作需要搜集四个方面的资料:

(1)理论准备和知识准备。理论是工具和武器,知识是观点、结论赖以成立的基础。

(2)别人已有的论述。充分吸收别人已有的经验,或是了解别人未解决的问题,才能

作进一步的比较和鉴别,使研究少走弯路,使自己眼界更开阔。

(3)对立和可以映照、比较的材料。如果缺少这些材料,研究对象本身的面貌特点及

其作用、意义,也可能因此而显得模糊不清或难以把握、开拓和延伸。

(4)背景和相关因素的资料。指一切能够影响研究对象的生成、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主客体方面的精神、物质因素。只有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这些材料,才能更

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12、学术论文的绪论、本论、结论。

学术论文的绪论,主要用以说明研究的动机、目的和意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开门见

山。

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全文的归结,文字宜干净利落。除了总括全文、强调重点之外,还可

以对自己或他人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如何深入一步提出展望。

本论是学术论文的主体,要求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

13、学术论文中资料引用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在论文的写作中,为了增强论证的力量,经常引用一些典型的、精练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几种常用的资料引用方法有概括引用:即不完全用原材料中的文字,而用论文作者自己的语言将原文主要意思概括地转述出来;完整引用就是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削或添加别的内容,前后要加引号,也可单独成段,用不同字体排印;分析引用这种方法在论文中用得最多,是根据作者的论述需要,将原文内容拆散、打碎或重新组织,和论文作者的阐述

分析文字糅合在一起或边引用边分析。

第九章 说明文体

1、说明文的种类繁多,根据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和思想艺术特色,可分为哪两种?它们

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和思想艺术特色,可分为纯科学性的说明文和科学性与文艺性兼而有之的说明文。前者文字平实,重在实用,如自然科学类教科书、工具书条目、书籍内容提要、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等等;后者除说明外,还较多地辅之以别的表达方式,在用语准确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科学小品、影剧或园林胜迹的解说词等等。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明文有三个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

(3)以客观的态度说明事物。

说明书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书的特点是实用性、科学性和条理性。

为了体现说明书的实用性,我们在写作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为了体现说明文的实用性,在写作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事物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说明,即抓住对于正确的使用或保养该事物的决定

性作用的特点或要求。

其次,要掌握用词使用上的观点与疑问,有针对性地加以解答。

第三,说明书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说明书的科学性特点对撰写者有什么要求?

说明书科学性的特点,要求撰写者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被说明的事物做出准确、如实的说明,不能由于任何不正当的目的而故意隐瞒、歪曲事物的真相;还要求撰写者对被说明的事物有透彻的了解和客观的态度。即使在某类说明书中,为了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兴趣。说明书的文字会带有一定的抒情色彩或倾向性,但必须以尊重内容的真实性为前提,

决不能胡编乱造,子虚乌有。

各种说明书中如何体现条理性的特点?

产品说明书应该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相关的顺序或者按用户认识产品的递进程序,条序分明地进行说明,使用户能够依循一定的程序,逐一了解和掌握各项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地操作应用;图书出版说明书要对整部书的性质意义、内容特点,进行提纲挈领、言简意改玄辑要的说明介绍,既能要言不繁,又能眉清目楚;影剧说明书应以剧情为线素,突出其中的主要脉络,并且尽量保持“悬念”对于观众、读者的吸引力,使他们既有个简

要而完整的印象,又有激发起急于观赏全剧的愿望。

2、简述说明书与解说词的主要不同之点。

说明书与解说词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二者的内容与目的不同。说明书是介绍有关物品的性能、规格、用途、使用方法,或者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这些知识性内容有所了解,并能正确掌握使用。而解说词是对具体事物、人物进行解释说明,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有关内容进行明晰

解说,使读者和观众借助解说词获得对事物的鲜明、深刻的印象。

其次,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书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强。因此说明书的内容重点和表述要求必须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说明书要求内容确凿和表达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解说词内容的重点,要点有时可根据某一宗旨而定,解说词的写作有具体的目的,具有指要性。而且在介绍事物时,解说词往往可以在内容上作必要的增补和扩充;具有扩引性。有的解说词内容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客观介绍,而往往较多地搀入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3、解说词的指要性包括哪些内容?

解说词具有指要性特点,即在说明具体事物时,着重介绍其要点、重点。一般来说,指

要性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介绍最能体现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内容。

第二,选择观众和读者需要了解的内容加以解说。

第三,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选择解说词的重点和要点。

4、解说词在内容上的扩引应注重什么?

答:第一,扩引要紧扣画面或实物,必须以解说的画面或实物为基础。第二,扩引的内

容要简洁,文字精练,使人一目了然

5、如何体现解说词的明晰性?

解说词的明晰性体现在:

第一,措词准确,语意明白。解说词往往是配合图画或实物所作文字或口头说明,要求

便于讲解,易读易听,这就要用明确、简洁的语言。

第二,条理清晰。这需要准确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常在书面形式上用标题或空行

等将解说词分为若干节或段,来更明白地显示层次性。

6、科学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有何主要区别?

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性很强的道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科学小品则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在讲清科学、使用人获得科学

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与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更强。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而渲染、强化出来的种种情趣。科学小品的标题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而且,科学小品常借助比喻、拟人等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其趣味性。科学小品还常将科

学知识编织成有情节的小故事,从而形象生动并富有情趣。

7、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跟科学说明文相比,科学小品的趣味性更浓,它的趣味性一方面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那些新鲜、别致、有趣的题材;另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强化它的情趣。首先,科学小品的标题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善于标新立异;其次,科学小品要借助文学表现手法来加强它的趣味性。这些手法包括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运用形象化的手法,编织有情节的小故事等等。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知识内容,可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也能使科学小品富有情趣,因为它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把科学知识编织成有情节的小故事,读者通过想象,在阅读故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也

是科学小品产生趣味的一种手法。

8、科普说明文知识性的涵义是什么?

所谓知识性,主要指科普说明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即使运用形象化或抒情性较强的笔墨,目的仍然是为了使读者喜欢阅读、更容易接受文章的知识内容:它所介绍的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它的介绍,把自然科学知识推广到社会的各个

阶层,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科普说明文在介绍知识时,既可以集中介绍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也可以综合地介绍若干科学知识。其中以前者居多,因为它是一种普及性的文章,篇幅不宜过长,同时,内容集中了,也容易介绍得比较充分,读者也容易理解与掌握。所以在一篇科普说明文中,常常只

是说明一个科学现象,介绍一种科学知识,讲清一个科学道理。

第十章 应用文体

1、写好书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写好书信的基本要求是:

思想明确。写信是和别人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商量事情,协调行动,只有意向明确,态度诚恳,才能使别人易于理解自己,信任自己。专用书信也要意向鲜明,情词恳切,力戒

态度暧昧、言不由衷的浮词套语。

叙述清楚。写信时所述事情都要清楚明白,切不可转弯抹角,写得晦涩难懂。专用书信

更应叙说明白。交待清楚,让对方能充分了解,便于做出决定。

内容具体。各类书信在叙述事情、提出要求、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写得具体、确切,尽

可能详尽。一些条款式的专用书信,有几条写几条,也要具体、明确。

语言得体。写信所用语言、语气要视不同的对象、用途和内容而异。

2、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有何区别?

答: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的区别是:

(1)专用书信常有标明性质的标题,有的还在标题前加上标题内容的修饰语。一般书

信没有标题。

(2)专用书信的收信人的称谓可写在开头第一行,也有的写在正文之后另起一行顶格,

还有的写在正文中。一般书信的收信人的称谓均写在开头第一行。

(3)不少专用书信,为表示慎重,要在具名处加盖公章。一般书信除单位写的外,一

般不必用章。

3、我国行政公文有哪几类几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21日修订、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行政公文有十二类十三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

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4、简述行政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

答:可将行政公文格式的各组成要素分为公文的文头、行文、文尾三部分。

文头部分:公文文头也称版头。这一部分包括公文格式代码、份号、秘密等级、紧急程

度、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等,位于公文首页上端。

公文格式代码,又称文件检索代码,是公文分类的标记,由九位阿拉伯数码组成,标注

在公文首页版头左上角,作为公文自动化检索用。

份号即公文编号,是指一份具体文件在该文件总印数中的顺序编号,位于版头左上角、公文格式代码下方,一般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码组成,数字不足规定数时,前面用“0”补齐。 秘密等级,即公文的保密级别,分“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位于文件版头左

上角份号下方。还应在信封上标明。

紧急程度,分“特急”、“急件”两等,写在文件左上角,秘密等级下方;还应在信封上标

明。

文件名称,即公文名称。由制定文件的机关名称加上“文件”两字组成,机关名称要用全

称或规范化简称,一般用套红的大号长宋体字印在首页顶端中间。

发文写号,是由发文机关编排的文件代号,位于文件名称的正下居中,包括机关代字、

年份、序号三部分;无版头的公文,其发文字号位于标题的右下方。

签发人,指核准并签发文稿的机关负责人,一般供上行文用,与发文字号在同一行上。

标注时,将发文字号从居中位置移向左侧,右侧书写签发人,并签上姓名。

在发文字号下面,标题上面还有一条间隔横线,这是把文头部分与行文部分分隔开来的一条红线。行政文件就标一条红色横线,党的文件在红色横线中间醒目的印有一颗红五角星。 行文部分:也称正文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成文时间、

印章、附注等。

标题,位于间隔横线正下方居中,主送机关之上,字体大于正文,小于文件名称。完整

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主承送机关,也即是收文、受文机关,是公文主要接收和承办的机关,顶格写在标题与

正文之间一行的左侧,并加上冒号。

正文,是文件的主题和核心部分,位于主送机关的下一行,首句空两格写。一般分为开

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附件,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或印证参考作用的,附在正文之后,在正文与发文机关或成文时间之间的左侧空两格写上“附件”或“附”字样,后加冒号,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另一类是借助公文(如命令、通知、报告等)颁发的规章制度以及向上级机关报送或向下级机关批转(或转发)的文件,直接附印在正文后面。 发文机关,是公文的法定作者,位于正文或附件的右下方,同正文和附件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隙,以便用印;最末一个字也不要与正文中各行右边最后一个字并齐,一般以缩回四五

个字为宜,以求错落有致。

成文时间,指文件形成的时间,写在发文机关的下一行,稍向右错开,最末一个字也不要与各行右边最后一个字并齐,一般以缩回两三字为宜;没有具名发文机关的,成文时间写

在正文的右下方。

印章,是公文正式成文的标志,要端正、清晰地盖在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上,上不压正

文,下要骑年盖月。

附注,用以说明公文中其他项目无法说明的各项事项,位于成文时间的左下方,加圆括

号。

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标记等。

主题词,是提示公文内容、性质、隶属关系的高度概括的规范词,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位于文尾部分上端,左侧顶格先写“主题词”三字,并加冒号,后从左至右依次排数个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词与词之间空一个字的位置。

抄送机关,位于主题词下方、印发标记上方,用黑线隔开,左侧空一个字先写“抄送”

两字,并加冒号,再写明抄送的机关。

印发标记,即印发说明,是指文件情况的说明记载,包括文件印发单位名称、印发日期和印发份数,位于主题词或抄送机关下方,黑线隔开。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写在同一行靠左

右两端,行首、行尾各空一个字,上下各划一条黑线,黑线右下方写上印发总数,并加圆括

号。

5、简述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是:

深入调查,充分地掌握材料。调查研究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调查研究所用的时间,一般说来要比写作的时间多。掌握材料要充分全面,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点上的、面上的,赞成的、反对的,都要了解掌握,典型事例、统计数字,正面的成功经验、反面的失败教训都要听取占有。同时还要讲究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除了开调查会、个别交谈等传统方式外,更要积极运用抽象调查法、民意测验法、专家论证法等

现代调查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

认真研究,科学的分析材料。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对于得来的材料要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研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鉴别真伪,使其科学化、系统化。进行分析研究,在思想上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

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正确的指导思想保证了分析研究的正确与敏锐。

确定主题,精心地选择材料。选择材料要越精越好,原则是围绕主题,突出主题,实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首先要选择典型事例。材料有无典型意义,主要看是否有代表性,能否有力、贴切、生动地说明观点。其次要提供确切数据,精确的数字统计可以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增强对于事物性质特点界定的精确性与可比度,具有更大的概括力、说明力、表现力。但有时还需要用概括的语言加以说明或讲一点背景材料来突出数字的价值。再次要运用对比材料。可以是今昔对比、新旧对比、正反对比、好坏对比、成败对比等。第四要合理布局,恰当地安排材料标题要写得朴实、具体、明确。正文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头部分,要求开门见山,提纲挈领,紧扣主题。主题部分,按照内容,一般有四种写法。一是按照事物性质归类,并列地从几个方面来组织材料的“横式结构”,也称“并列结构”;二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分成几个互相衔接的层次,层层分析说明的“纵式结构”;三是遵循作者或读者认识活动的规律,从事务的外部情况入手,逐层深入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的“递进式结构”;四是“综合式结构”即兼用上述几种结构相互交错,穿插配合。结尾部分,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 此外,调查报告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用词要恰如其分,不讲空话、大话、套话,还要

注意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6、简述章程、条例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章程的写作要求:章程一般由标题、通过的会议名称及日期、正文三部分组成。标题,由制定的机关、团体或组织名称加上文种“章程”组成。通过的会议名称及日期,在标题下面加圆括号写明通过章程的会议名称和通过的日期,年、月、日都应写清楚。正文有两种写法:内容比较丰富的章程,有的前面写“总纲”,作为全文的统率,其后分章分条加以叙述。

有的章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总则,着重说明制定本章程的原因、依据、目的、适用范围等,带有序言性质;分则,着重阐明章程的具体内容;附则,一般说明通过、公布、施

行的时间和有关权限等。内容比较简单的章程,一般就分条款来写。

撰写章程要注意:一是符合政策、规定。二是内容系统、周密。三是条理明确、清晰。

四是词语精当、质朴。

条例的写作要求:条例一般由标题、发布者及时间、正文三部分组成。

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采用列条叙述方法,把目的和根据作为第一条,接着写条例的具体条规,实施说明放在最后一条或几条。二是根据各部分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来看,可分

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

撰写条例要注意: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宪法和法律;二是在内容上要注意,直陈、直叙、明确、完备,着重说明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无须多发议论和讲道理;三是条例所用语言文字应该简洁明了、朴实庄重,防止重复和歧义,以更好地体现内

容的政治、思想力量。

7、通报有哪几种?怎样写表扬性通报?

通报按内容分有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三种:

按形式分,有直达式通报、转述式通报两种。

表扬性通报写法,正文一开始有个前言,简要写明发通报的背景、依据、通报的内容和做出的决定,也有的通报不写前言。紧接着叙述典型事实,事实一要清楚、明白,二要重点突出,并对此做出恰如其分的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表扬决定。最后发出号召,提出

希望,号召学习的先进事迹应紧紧扣住事实部分而不要空发议论。

8、报告有哪几种?怎样写专题报告。

报告按制发目的和呈报要求分,有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两类;按内容分有汇报性报告、建议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送性报告四种,其中汇报性、答复性、呈送性三种报告属

于呈报性报告一类,而建议性报告则属于呈转性报告。

专题报告写法,要先对汇报、反映的专项工作情况作一番总述,得出总的结论,然后再详细叙述具体,按取得的成绩(或经验)、采取的措施(或做法)、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下一步做法的顺序安排结构。

9、请示在什么情况中使用?

请示一般在以下情况中使用:属于上级明确规定必须经请示批准后才能办理的事项,如干部任免、财务开支、基本建设、工程立项、机构调整等;工作中遇到困难,自身难以解决,需要上级支持、帮助的事项;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而又无章可循,但又需要办理的事项;对有关方针、政策、指示精神不甚明确,要求上级进一步阐明的事项;因本单位情况特殊,一时难以执行上级统一规定,需要变通处理的事项;本单位意见分歧,无法统一,难以

开展工作,要求上级给予裁决的事项,等等。上述情况都要事先请示,千万不能“先斩后奏”,

也不能边斩边奏“,再不能”斩而不奏“,这是组织性、纪律性的问题。

10、函有哪几种?怎样写去函?

函根据使用范围和性质,可分商洽函;询问函、申请函、答复函四种,前三种是去函,

也叫问函、发函、来函;后一种是复函,也叫回函。

去函的写法,开头简述去函的原因、目的;主体以陈述事项为主,要写明商洽、询问、请求的有关事项,内容集中,一函一事,并提出希望或要求;结尾,按是否要回复的要求用

不同的惯用语,用词语气要谦和诚恳,平实得体,也不要用客套话和寒暄语。

11、事务文书和法定公文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在公务活动中广泛使用的,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规范性和针对性。

不同点:

(1)从作者身份看,公文的法定作者是各级领导机关、单位或其领导人;而事务文书

的作者可以是具体职能部门,也可以是机关工作人员。

(2)从格式规范看,公文有国家规定的严格统一的法定格式,有严格的制作权限、行文规则和处理程序;而事务文书的格式是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不像公文那样有严格的要求,

也没有严格规范的制作权限、行文规则和处理程序。

(3)从实际作用看,公文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其法定作用极其明显;而事务

文书只有参考和指导作用,而不具有法定作用。

(4)从行文方向看,公文可以单独形成文种,用“红头”文件直接发布且有固定的行文

方向;而事务文书常借助某种公文作为载体发布,行文方向也十分灵活。

(5)从表现手法看,公文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和议论;而事务文书在结合运用上述

三种表现手法的同时,可以适当运用描写等手法。

12、调查报告有哪几种结构方式?

答:调查报告的结构方式有四种:一是按照事物性质归类,并列地从几个方面来组织材料的“横式结构”,又称“并列结构”;二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分成几个互相衔接的层次,层层分析说明的“纵式结构”;三是遵循作者或读者认识活动的规律,从事物的外部情况入手,逐层深入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的“递进式结构”;四是兼用上述几种结

构,相互交错,穿插配合的“综式结构”。

13、总结正文要写明哪些内容?

总结正文要写明以下内容;

基本情况的回顾。写在开头,简单叙述基本情况,包括进程、背景、效果和收获等。 成绩、做法、经验和体会。这是总结的主体部分,一般是通过对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比较详细、具体地阐述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体会,但

也有的总结,把经验、做法作为一部分来写,着重阐明成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有的总结,只写经验、体会或原因,而把成绩、做法融合其中。至于经验和体会,两者没有

什么严格的区别,常常是写了经验就不写体会,写了体会也就不写经验了。

存在问题和今后方向。有些总结,在阐明成绩、经验之后,还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今后如何发扬成绩,吸取教训,克服缺点,继续前进,但这些内容一般都写得非常简单。

14、简报在内容上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简报在内容上的写作要求是:

一要真,即内容要真实、确切。简报所反映的人和事绝不能虚构,也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当然,允许综合归纳,提炼浓缩,加工整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确切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

貌。

二要新,即材料要新型、典型。简报力求为人们提供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为此,要认真分析,选好角度,善于捕捉和传播新的信息,展示事物的最新状态和发展趋势,善于找出那些对上级或同级单位具有参考价值的、对基层单位具有指导作用的典型材料,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写出有新意的简报来。

三要快,即反映要迅速、及时。简报是机关文书中的“轻骑兵”,特别讲究时效,在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编发等各个环节上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要求快写、快编、快审、快印、快发、快报。为此,编写简报一定要思想敏锐,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善于在一般中见特殊,细微处察秋毫,善于跟踪、捕捉各种信息,去挖掘领导所关心的、急需了解的材料或线

索。

四要简,即文字要朴实、简练。简报是“千字文”,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述最丰富的内容。还要注意选题要精,最好一事一报;选材要严,要以最简练的语言说明最重要的问题;编印

期数也不宜大多。

15、何谓计划“三要素”?

计划的“三要素”是:目标(做什么)、措施(怎么做)、步骤(何时完成)。目标(做什么),这是计划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和完成的任务,也是计划努力的方向,要写得明确、具体;措施(怎么做),这是执行计划时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也是实现计划的保证,要切实可行;步骤(何时完成),这是对计划进度的具体安排。也是实现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

排,要写得符合实际。

16、签订合同要贯彻哪些原则?

签订合同要贯彻平等、合同自由、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道德)原

则。

17、经济合同的通用条款有哪些方面?

经济合同的通用条款有: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题,数量,质量,价款或者

报酬,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18、撰写条例要注意些什么?

撰写条例时要注意:一是条例具有法规性质,在撰写时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宪法和法律;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二是写好条例,在内容上要注意直陈、直叙、明确、完备,着重说明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无需多发议论或讲道理。三是条例所用语言文字应该是简洁、明了、朴实、庄重的;防止重

复和歧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内容的政策、思想力量。

19、简述公文发文字号的组成和写法。

公文的发文字号,位于文件名称的正下方居中,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三部分。如“沪府发??25号”就表示这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七年发出的第二十五号文件。两个

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发文,只要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即可。

20、简述公文标题的组成与写作方法。

公文标题,位于间隔横线正下方居中,主送机关之上,要写得准确、简要、明了,字体大于正文,小于文件名称,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这一公文标题中,“国务院办公厅”就是发文

机关,“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就是事由,通知“就是文种。

21、公文的“主送机关”一项标写位置及注意事项

主送机关,也即收文机关,是公文主要接收和承办的机关,顶格写在标题与正文之间一行的左侧,并加上冒号。上行文的主送机关,特别是请示的主送机关,一般只写一个,对需要同时报送的另一个或数个上级机关,可以用抄报的形式。下行文的主送机关,可以有一个或数个,如对下级请示的回复,主送机关就是那个请示的机关;而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布的普发性文件,主送机关则有数个,甚至包括下属所有机关,在这种情况下,主送机关常常

使用泛称。

22、简报的标题拟制有哪些要求?

标题,是简报的眼睛。拟题要就实避虚,尽可能做到准确、简洁、新颖、有吸引力,使

人一看就知道简报的大致内容。有的也可加副标题。

23、简报按语的写法。

内容重要的简报,常要写个简短的按语,说明编发这份简报的原因或目的,以引起读者的重视。按语多数是根据单位领导同志意见撰写的,具有指导的性质,如有的按语就写“根据XXX同志意见,现将这份简报转发如下,供各部门参阅”;有的则是提纲挈领地把简报的重点、中心突出来,达到强调、宣传的目的。按语写在报头部分间隔红线之下;标题之上,

左右页边最好不要与正文并齐,一般每行各缩进两三个字。

24、简报正文的基本写法。

简报的正文,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头要用极其简洁明确的几句话或一段话,总括全文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点出主题,一般要交代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近于新闻报道的导语。主体部分是简报的主干,要用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把开头总提的内容加以具体化,在写法上,有的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过程来写;有的根据事情的内在联系来写;有的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结尾部分,可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小结前面内容,根据主题,或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发出具体的号召,或提出今后的打算,等等,以深化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如

果前面部分已经把事情说清楚了,那就不必画蛇添足了,再加结尾了。

25、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三种写法。

答: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按照内容,一般有三种写法。一是按照事物性质归类,并列地从几个方面来组织材料,这种结构,能使文章条理清晰、观点突出。二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分成几个互相衔接的层次,层层分析说明,这种结构能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助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一种是遵循作者或读者认识活动的规律,从

事物的外部情况入手,逐层深入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相关内容

  • 广外日语自考应试经验谈
    广外日语自考基础科段/本科 应试经验谈 日语基础科段 00605基础日语一(95分): 2010.10月 题型:可以说是和日语等级考的体型基本一样,语法,固定搭配,助词等之类,均为选择题.只不过是阅读题里 多了2小题日译中,或中译日的题目罢 ...
  • 文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 二.问答题: 1.文学活动所包含的四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关于文学的起源问题. 3.为什么说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4.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什么是"再现说"?什么 ...
  • 20**年10月公共关系学自考试卷和答案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 ...
  • 20**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评论写作模拟试卷(一)
    2015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评论写作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 ...
  • 自考论文答辩流程与应对策略
    自考论文答辩流程与应对策略 自考生要获得学士学位,需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且成绩为优或良.专科段一般没有论文答辩.自考论文答辩程序跟普通高校毕业生答辩要求相同.在考生论文写作完成后,由主考学校统一安排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进行答辩.自考 ...
  • 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准备时间(一个月够吗)
    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准备时间(一个月够吗) 1.适合用一个月时间复习的人,必须有很好的基础,比如大学刚毕业,学校的老师,这些人数学基础.语文基础都还过的去,也经历过高考甚至考研的洗礼,这样的人如果是考省直机关以下的部门的话,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 ...
  • 20**年10月本科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D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认为诗高 ...
  • 全国20XX年4月自考金融法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融法试题 课程代码:0567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 ...
  • 自考本科[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述]题型与分值
    一.课程介绍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考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分 ...
  • 新大纲自考本科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简答题小抄(完美整理)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1.流通的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2.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3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