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鉴真东渡与日本遣唐使的比较 - 范文中心

唐朝鉴真东渡与日本遣唐使的比较

01/21

唐朝鉴真东渡与日本遣唐使的比较

1.目的地

鉴真:日本

遣唐使:大唐

2.动机

鉴真:个人受邀 传扬佛教 没有归国

东渡原因

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遣唐使:国家行为 学习大唐先进制度及文化 学成归国

遣唐留学生回国后,由日本朝廷按其所学,安排在教育、医药、刑律、艺术等不同部门工作。但是,由于他们一般出身门第都偏低,在当时讲究豪族门阀的日本,大都官运不佳,一般只能从事具体的技术性工作,鲜有居高位者。如大和长冈可以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刑律专家,对日本律令的完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最高只做到从四位下的右京大夫。在唐留学期间就获得“桔秀才”雅号又是声名显赫的书法家的桔逸势,只做到从五位下的但马权守,死后才追赠从四位下。像吉备真备能做到右大臣位置的,实属凤毛麟角。但是,政治地位不高,并没有妨碍他们在各自领域施展所学,作出成就。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唐代的中国和日本使节是互相往来,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不管是学习还是传播,都是先进的大唐文化辐射到了日本及周围其他地区,客观上推动了东亚文化圈的构成。

3.人员构成

鉴真:构成单一 规模小 鉴真及其弟子

遣唐使:构成多样 规模由小变大

一、学习技术的各类人才

日本的遣唐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外交、学术、科技、工艺、音乐、美术、航海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完成外交使命、吸收先进文化和提高航海的成功率。

早期遣唐使团规模较小,大使、副使之下的人员配备并无定制。从第三期开始,规模渐大,每次4船,人数多达五六百人,编制也更加完备,一般来讲,使团通常大使、副使各任命一人,再加上判官、录事,称为遣唐四官。有时还在大使之上另设执节使或押使为最高长官。他们是代表团的核心成员,负责对唐的外交、贸易,管理代表团的日常事务。

代表团还有众多随行人员,如史生、医师、阴阳师、画师、乐师、音声长、音声生、译语,等等,其中有些人既是代表团的成员,又兼请益生身份,即兼有学习相关知识的使命。再就是留学生、留学僧、请益生和还学生等。剩下的则是保证船舶航行的成员,如负责维修船只的造船都匠、船匠,确定航向、测定风力的卜部,及水手长、水手、锻生、铸生等。这部分人数较多,水手就几近半数。如果有风,船靠风力航行,无风时需划桨前进。

日本对于使团四官的选任是非常严格的,因为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而且中国是礼仪之邦、诗书之乡,使官必须是才貌出众之士,既要风度优雅、仪表堂堂,又得对汉文化有较高的修养。如遣唐使粟田真人,中国史书就称赞他“好读经史,解属文,容止温雅”;而当唐玄宗

见过遣唐使藤原清河“趋揖自异”后,也由此感叹日本乃“礼义国”。

二、遣唐僧与中日佛教交流

在遣唐使的队伍当中,遣唐留学僧是其中的重要分子。6世纪中叶,佛教才开始从中国传入日本,很快便成为日本最大、最有影响的宗教。唐都长安不仅是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佛教的中心。据考证,赴唐留学僧的人数要多于留学生,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佛教昌隆,僧人们意志坚定顽强,向佛之心甚殷;另一方面日本的豪族当权者也乐于资助僧人学习佛法,以行善积德。 和留学生一样,留学僧也分为留学僧和请益僧。选派的留学僧与留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唐朝没有统一的佛学院。留学僧们必须各自到自己感兴趣的寺院拜师学法,唐朝政府也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用。由于寺院分布较分散,故留学僧学习的地点分布全国各地,但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香火旺盛的长安、扬州、洛阳,或者是驰誉中外的五台山、天台山等名山古刹。

4.各自的重点影响领域

鉴真:佛教、医药、建筑等(宗教与技术)

遣唐使: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生活习俗(律法和文化)

5. 共同点:宗教传播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和战争、商品与贸易不同,宗教在历史上一般说来是文化的核心,至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机构、礼仪和教义等几个层面中,教义集中体现了文化的深层观念。因此宗教在异质文化领域中的传播,往往导致两种文化在深层次上的冲突和交融。传教者传教时往往一边使自己的宗教本土化,另一方面吸取异质文化来丰富自己,所以宗教容易引发文化交融。 无论是鉴真东渡还是遣唐使,他们的队伍中都有佛教僧人的参与,这些僧人往往同时是个学问家、探索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多学科的知识,他们传播佛经的同时也传播了所蕴含的哲理、律法和伦理,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6.总结

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千余年来绵延不断,而且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曾经把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形成中的作用,比喻成做豆腐时点卤水。他说:“豆浆之中虽然已经有了豆腐的成分,但是还需要加上其他力量使其凝结,而中国文化就是像卤水那样一种的凝固剂。”唐代的中日两国,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积极的进行着文化交流,而在百年以后的近代中国,中国留日学生又将在日本学到的西洋文化传播到中国。文化交流往往能起到国际关系中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关系中所不能起到的效果,正确认识两国历史,在交流和理解中维护和平友好的关系,对于当下的中日两国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内容

  • 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古城区民族中学:和瑞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
  •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
    唐宋时期对日本的交流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同时,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 ...
  • 中日友好交往的杰出先驱鉴真法师[征文]
    2015-03-02 10:36 来源:共识网作者:陈浩 175次点击:我要评论 因此,两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应以鉴真法师.阿倍仲麻吕等中日友好交流的先驱为榜样,立足两国人民的福祉,加强友好交流往来,在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中增进信任和友谊,不 ...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柳雪燕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 ...
  • 七年级下册一单元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杨坚(隋文帝)在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于589年灭陈,南北回归统一. 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人)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隋炀帝于605年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 ...
  • 历史(初一下册1-10需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作用.措施.意义等)
    一.隋朝建立的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为巩固隋朝统一的措施: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统一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 ...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四川教育出版社)
    (川教版)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基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 ...
  • 日本大化改新练习题王小伟的工作室日本大化练习题
    日本大化改新练习题王小伟的工作室日本大化练习题 1.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吸纳其它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古代学习 ...
  • 初一下历史笔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回顾 南朝:420~589 宋.齐.梁.陈 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时期) 1.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 ...
  • 20**年历史临界生基础训练题
    2014年佛山中考历史基础专项训练 中国古代史部分 1.(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禅让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