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读写点解读 - 范文中心

[桂花雨]读写点解读

04/29

“四构”“四法”话乡情

——《桂花雨》文本及读写结合点解读

张雪静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是台湾作家琦君44岁那年的一篇怀乡之作。作者赞桂花的香,念摇桂花的乐,忆母亲的言与行,抒发了离乡的游子眷恋故土、赞美家乡的赤子之情。它与本单元的《古诗三首》、《梅花魂》、《小桥流水人家》共同托起了“思乡”的主题。

品味《桂花雨》,全文的行文构篇、细节刻画无不传达着作者浓浓的乡情。统看全篇,作者透过“四构”——一引、二盼、三做、思忆行文构篇;透过“四法”—— 欲扬先抑、辅助铺垫、以事抒情、无理有情等方法进行细节刻画。

一“引”——凸显桂花香——欲扬先抑

作者写桂花,着重于桂花的香气。文章“六提、六赞”桂花香,因为这是作者多年之后仍忆桂花、念桂花的本源。写桂花、赞桂花,作者在文章的一、二自然段引出了文章的主角。第一段,直聚焦点——故乡的桂花。第二段,写桂花的特点,凸显桂花香。但是,作者在突出桂花香气迷人的时候,不是直接的抒怀赞美,而是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

欲显其香,先掩其形。这是第二自然段中对桂花的描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这里作者先提名花的名字,却说并不喜欢;之后作者直接表达最喜欢桂花,却不紧接着写桂花的可爱;继而,作者写桂花笨笨的样子、叶子的凸显以及花小的特点;突然,话锋一转,赞桂花的香气迷人。

作者先将桂花外形的不起眼表露无余,再突出对桂花香气的情有独钟。欲说此,先说彼。利用反差聚焦重点,突出想重笔描摹的事物的主要特点,表达不可抑制的喜爱、赞美,可谓“欲扬先抑,情难抑”。

二“盼”——期待桂花香——辅助铺垫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要是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每天都要走一回”,每天都要“嘴里念叨”,这是母亲对收获桂花的期盼。为什么期盼?因为桂花香,可以做极香、极美的糕点。

桂花香到什么程度?“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第四自然段的开头,作者对桂花成熟时的香味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描述。“浸”,不像“泡”,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那沁入心脾的味道又是可感可觉的。作者用一个“浸”字把桂花的香,写得无形但却真切。这也就托起了母亲“每天都要走一回”,每天都要“嘴里念叨”的期盼。

作者不止步于对桂花整体芳香四溢的赞美。在第四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又告诉人们只有摇落的桂花才正应时。

因为“盼”,因为“摇”的桂花香味更浓,所以母亲要我们在台风来之前摇桂花。也因为盼桂花的浓香,所以我摇得如此起劲——“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三“做”——摇落桂花雨——以事抒情

作者琦君对桂花的“香”情有独钟,满篇都在写桂花浓浓的香气,然而,作者却以“桂花雨”为题。桂花雨,从词的搭配来看,“桂花”与“雨”本身就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而文中之所以称“桂花雨”,是因为作者在与母亲摇桂花的

时候,见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满头满身都是,便觉如雨落纷纷。在孩童的想象里,它既是花,又是雨。

一个不符合常规搭配的背后,是作者的“情”在其中。《桂花雨》原文中,当我们摇落一身的桂花之后,有这样一处细节: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可见,这桂花的香已化作香风、融入童乐、散作花雨,伴随着作者的童年,乃至三十年后还时时有花雨入梦。雨落,心在动,情在扬,伴着桂花雨,作者的乡情也在岁月中越积越浓。

表达情怀的方式有很多,诸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而《桂花雨》主要是通过“摇桂花”的事例,来体现花雨缤纷入梦甜的回忆。以事抒情,有情可依,不空洞,不做作,不张扬,以事抒情,有直抒胸臆等方法不可替代的收效。

四“忆”——长念桂花香——无理有情

文章第七自然段作者回忆母亲对故乡桂花的赞美:“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极为朴实而简洁的话,透出母亲至真的情怀。母亲对桂花的怀念与赞誉,对桂花毋庸质疑、不可更移的爱恋,似乎有些不近情理。杭州的桂花自明朝就已闻名遐迩,如今的杭州被称为“桂花城”,由此,杭州的桂花其美、其香、其名可见一斑,而母亲却独爱家乡的桂花。

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吗?在母亲的心中,也许明明知道杭州的桂花是浓香的,至少她也明白杭州的桂花并不逊色于家乡的桂花,但此时,母亲的心里比的不是桂花香气的浓与淡,而是那桂花所饱含的情的深与浅哪。此处看似不合情理,却是人之常情。正如杜甫的那句“月是故乡明”所表达的情怀,在古今游子的心中,总是会固执的认为:“故乡的桂花最香”,“故乡的月最

圆”、“故乡的水最清”、“故乡的鱼最美”、“ 故乡的人最亲”„„所谓“无情却在情理中”,这“无理有情”的方法不也是表达浓烈情感的一种好的借鉴吗?

“四构”“四法”话乡情,《桂花雨》,香远四溢,乡情满怀。


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研说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我说教材的流程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教材解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 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我们所 ...
  • 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教学策略的创新分析 (2013-04-18 17:10:56) 转载▼ 分类: 关于教育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样进行教学 ...
  • 出国留学传媒专业详细解读
    出国留学传媒专业详细解读 传媒是当代十分热门也是增长最快的行业,报纸.广播.网络.电视.多媒体.影视业等都是传媒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工作领域,对传媒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很大.随着留学热度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到国外传媒业,国内对有国际背 ...
  • 普罗米修斯教材解读
    <普罗米修斯>教材解读 罗而小学 一.本课教材所处位置 (一)本课的位置 本课是第八组教材的第三篇,并且是精读课文.通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知道,本组课文带我们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 ...
  •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以教学常规为载体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临渭区三张镇中心小学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核心,更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走向了常规化.学校紧紧围绕教学常规搞调研,积极开展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快乐学习为目标,根植于学 ...
  • 语文主题学习经验总结汇报
    豆村学校语文主题学习汇报 为了突出语文教学,适应现代语文教学改革,我校去年开始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通过一年多大实践,我们感到围绕语文"主题学习"进行了课内大量阅读: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 ...
  •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四稿)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言文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 ...
  • 六年级语文教学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学案设计 发布:2011-10-19 16:23:34 作者: Webmaster 4. 养花 教学案设计 :程庄一中 闫爱荣 一.教学目标: 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奇花异草.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 ...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式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 许芙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授课结束后,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让课文 ...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2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王艳丽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