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第二课时赵伟宏 - 范文中心

山中访友第二课时赵伟宏

09/20

《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 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 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

(四)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1、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Ppt出示: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Ppt出示: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Ppt出示: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Ppt出示: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五)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六)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反思:《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额散文。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课前我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课文作者说: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好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额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到山中需方以为朋友,但读到第三自然段,读者变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拜访的是自然界中的朋友。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感情强烈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仿佛自己就是一棵树„„”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读这篇文章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额激情所感染。 我设计的教学方案充分体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一)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二)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示想象,进入课文所苗雪的情境。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第二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总之,教学有喜有忧,有花有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把握新的教学理念,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高年级阶段目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 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研说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我说教材的流程大体分为三部分. 一.教材解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 教学建议 一.教材解读 我们所 ...
  • 六上语文一单元预习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前预习单 课题:1. 山中访友 班级: 姓名: 1. 默读两遍,朗诵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2. 在课文后面的生字表里把拼音标注在生字上,并组一个词在旁边. 3. 找出文中生字生词用"﹋﹋"标出, ...
  • 六上语文背诵段落
    六年级语文上册要求背诵的段落 1.山中访友 第三段: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 ...
  • 赵伟.丁淑敏与赵立普为赠与合同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赵伟.丁淑敏与赵立普为赠与合同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 ...
  •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期中复习资料 课内阅读重点课文的叙述顺序与表达方法 1.<山中访友>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表达方法. 2<草虫的村落>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方法. 3.<詹天佑>一文按照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 ...
  • [推敲]教学设计()
    9 推 敲 教材简析: 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 ...
  • 3山中避雨
    七年级语文<山中避雨>讲学案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主备:贺季海 时间:2015/9/16 总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整体理解本文记叙的线索: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自然恬淡的语 ...
  • 学习语文的方法
    识字的学习方法 1.加一加 这种方法就是在熟字基础上加一或几笔变成新字. 例如‚申‛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用‚日‛字加一笔的方法来记住. 2.减一减 这种方法就是在熟字减一笔或几笔变成新字. 例如‚吉‛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用‚结‛字去掉偏旁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