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语文备课 - 范文中心

苏教版三年级上语文备课

01/29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中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2、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3、重视思想教育的渗透。

4、力求为教学提供便利。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个习作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有必学课文24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8次,单元练习8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初步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37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学会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开始学写毛笔字,能正确执笔,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

5、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学期教学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懂得句子的意思。认识冒号。了解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连句成段的句子。

6、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学习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养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的好品德。

7、初步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实践真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自己谈谈看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 学写作文.

四、教学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2课时

课文1——24 72课时

单元练习1-8 24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一、教材分析:

1.认真写钢笔字部分。

教材的第1、2、3页用13幅图呈现了认真写钢笔字这一主题。第1页的第一行有两幅图,圆圈内特写的是钢笔的正确执笔方法,第一行的另一幅图与第2页的第一幅图是从侧面与正面来展示正确的写钢笔字的坐姿。第1、2、3页分别安排了钢笔书写的词语、古诗与文章,旨在给学生提供钢笔书写的款式要求。第3页的下两行分为两个内容。一幅图的内容是六支钢笔,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钢笔,对钢笔的外形与结构有所了解。另五幅图是一个连贯的图画,显示了钢笔从清洗、吸水、擦拭、装套及盖墨水的全过程。从教材的编排意图分析,意在达成以下四项教学目标:①认识各种钢笔。②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③了解在稿纸上钢笔书写的要求与行款。④巩固良好的写字姿势。

2.认真写毛笔字部分。

教材的第4、5页是一个通版图,呈现的是认真写毛笔字这一主题。第4页第一幅图显示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握毛笔。第5页的第一行特写了握毛笔方法的正面特写。第5页右下角显示的是一个学生在悬肘创作。这三幅图旨在多角度地呈现给学生正确的握毛笔方法及书写姿势。第4页还显示了写毛笔所需要的材料,即" 文房四宝" ,同时又显示了型号不同的六支毛笔。可见,认识毛笔,认识书写材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教材的第4到5页再次呈现了连贯的写毛笔字的过程,铺纸掭墨,执笔描红,洗笔挤水,整理上套。这个过程要注意的内容较多,有执笔、掭笔、洗笔等多个环节。第5页的第一、二行还显示了两幅写好的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毛笔字的书写行款,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欣赏毛

笔字作品的好材料,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从教材的编排意图分析,意在达成下面四项教学目标:①了解毛笔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②初步了解" 文房四宝" 。③学会如何使用和保护毛笔,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④掌握毛笔字的书写行款,初步学会欣赏毛笔字,爱写毛笔字。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四、教学用具:钢笔、毛笔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学习认真写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1、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

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学生大声齐读。

二、认识钢笔及墨水

1、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2、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

3、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

三、学习书写方法

1、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2、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

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四、布臵作业:学习用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写两行钢笔字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认真写钢笔字

一寸 一拳 一尺

肯专心 有恒心

第二课时 2

教学内容:学习认真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1、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2、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

四、布臵作业:学习用毛笔描红、仿影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让我们当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些课文中有的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的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只有从小虚心好学,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古诗两首》市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两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重在借景抒情。

本单元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共安排生字53个,其中要求会写的生字为37个,另外16个只要求认识。其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在课后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 本单元的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各篇课文的体裁也各不相同,有儿歌歌词、有记叙文、有古诗、有散文。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它们的阅读视野。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认识本单元14个生字。

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

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三、重点和难点

1、识字与写字:在认真学好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的同时,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应用,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2、阅读与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书,在课堂教学中保持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3、学习习惯:抓好些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指导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

四、教学时间:11课时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材简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全诗共分三小节,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每节末尾诗句的反复,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 环绕" 、" 飘荡" 、" 凉爽" 、" 尽情" 等词义、并区别运用" 映" 与" 应" 、" 漂" 与" 飘" 等字的形义。

3. 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 红领巾"" 谁" 指什么。

三、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带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3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 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

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荡( )浆( )推( )浪( )

汤( )桨( )堆( )狼( )

第二课时 4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小节,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 党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 “狼”记“浪”

“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臵作业:1、背诵课文 2、听写字词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 热爱党 问谁 安排 (感情) 祖国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材分析:

《学会查“无字词典”》(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2课)写了暑期爸爸带聪聪

到青岛旅游途中指导他联系眼前景物,理解词语“骄海似火”、“惊涛拍岸”,告诉我们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文章有情有景,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作出的又一有益探索。

二、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 骄阳似火" 、" 惊涛拍岸" 的意思,知道" 无字词典" 的意思。

4. 用" 骄阳似火" 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无字词典" 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5

教学内容: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臵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4、自读§1~5,读准生字词。

5、指名读,正确、流利。

6、齐读。

7、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6

教学内容: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 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布臵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 )( )( ) 典( )( )( ) 聪( )( )( ) 岸( )( )( ) 音( )( )( )

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

3、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析:

《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一首是杜牧的《山行》,另一首是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四、教学用具: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7

教学内容: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2、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理解" 霜叶"" 红于" 。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8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2、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4、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 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指名读三、四句。

①" 姑苏" 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7、指导书写。

三、布臵作业。

1、用钢笔描红。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相关内容

  • 上天梯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上天梯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的备课检查只注重数量方面,而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使备课成了机械的教案抄写,费时低效,劳民伤财,对上好课基本 ...
  • 九年级上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的初三,本备课组在校语文教研组指导下,继续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同时作好中考复习备考,提高学生语文学习 ...
  • 小学语文五年级备课组计划
    小学语文五年级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语文大组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和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造型人才,努力探索一条科学.低负.高效的素质教育新路,使备课组的语文教学和教 ...
  • 七年级下备课组计划及教学进度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备课组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写作水平较低,且学习习惯不佳.所以夯实基础是本学期工作的第一个重点. 二.教材处理. 1.精讲"教读课",指导" ...
  •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采众家之长,促资源共享 樱桃园中心小学 王艳丽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 学质量.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 ...
  • 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主题备课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案 王瑞琴 (六年级上册) 河曲县开元路学校 河曲县开元路学校主题阅读二单元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第二 ...
  •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六年级语文全册备课 一. 本册教材与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 ...
  •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础,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优化语 ...
  • 教务处期中工作总结
    一.开学以来的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重点突出,效果明显.六年级是毕业年级,也是统考年级,自开学以来学校领导身体力行.特别是罗校长坚持每天对六年级至少巡视一次,多达每天三次,并参与六年级走访.考试.总结等活动.六年级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从精神面 ...
  • 高一上期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一上期语文备课组总结 本学期以来,高一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