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 范文中心

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02/27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后危机时期为实现经济快速复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路径,抢占经济制高点而提出的,对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经济建设重点。本文根据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重点对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中经评论·北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我国发展现实提出来概念,它不仅仅具有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包含的高科技因素,也具有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对国家长远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整体战略性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温家宝总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阐释,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具备3个特征: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我国许多学者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探究。王忠宏,石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指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动态性等一系列宏观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的新兴产业。王昌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代表国家重大科技突破与前沿,对未来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导向作用,体现科技发展趋势和世界经济进步趋势,现在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巨大经济促进潜力的新兴产业。姜大鹏,顾新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良好市场前景、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对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有重要影响的新兴产业。李晓华,吕铁认为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潜力、未来能够强有力带动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关联产业带动作用、引领现代科技前沿、体现时代节能环保理念、对于改善民生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作用这一系列特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的内涵之所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刘洪昌,武博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蕴含高科技成果、包含节能减排理念,实现了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引领技术创新和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其主要特征为:战略性、关联性、成长性、创新性、风险性、导向性。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经济中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一国的科技战略以及科技发展方向,对改善民生以及经济长期发展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战略导向上。

二、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有很多,我国立足于本国国情,选择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这七大产业上各有涉猎,特色鲜明,但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立足于现有资源与地区发展特色优势,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辅之以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这七大产业将成为吉林省未来发展的战略科技支撑,目前七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各方面技术不断成熟,在省内培育出了很多产业园区与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经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逐步显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将会成为吉林省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二)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这些产业大多科技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对前沿技术的需求较大,同时由于该类产业的产出随技术成果的成熟而成长,因此充满了风险与挑战。吉林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很多问题。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人才缺乏。人才是任何领域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技术攻关主要依靠人才。但是吉林省在全国经济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重工业以及高科技企业覆盖率较低,对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本吸引力较弱。在过去多年中吉林省是以粮食、汽车闻名的省份,因此省内很多新兴产业的人才流失严重,外来人才不足,营利性高科技产业的真正科技人员很少,造成了吉林省整体上的人才匮乏,近年来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都要靠引进。因此在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如何保持充足的人力资本是吉林省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2.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吉林省在生物、信息等产业中很多技术都依靠自主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省内很多相关企业,仍保持在原有技术上停滞不前,满足于现有科技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很多高科技成果处在不变的投入产出过程中,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化,使原本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逐步趋于平淡,失去了在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吉林省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与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因此具备较强的现代科研能力,但是由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的科研一产出联合机制,使很多研究成果无法转化成为实际产能,科技成果没有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生物、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具有很强的科技研发潜力,在新一轮的新兴产业竞争中,吉林省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3.部分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符合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产业,很多产业都是在我国新一轮的战略布局中选出的,因此,发展初期,已经具备较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吉林省在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等产业中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利于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产业链,不利于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4.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能力较低。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的壮大,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高新技术的研发,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财力是保障研发顺利完成、支持新研发项目的必要条件。因此研发经费成为制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我省大部分重大科研项目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而科研项目具有投资额度大,实现经济回报时间长的特点,这就使吉林省大部分资金只能集中投入在少数大型科研项目中,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它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同时,吉林省民间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较低,无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研经费的有力后盾。投资匮乏带来的种种问题限制了吉林省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核心技术的产业化速度。

5.政策制度环境有待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还面临很多发展障碍,要想真正成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尚需时日,很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所需新型技术的企业,在技术攻关期与发展的初期生命力薄弱。目前,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机制、激励机制、融资机制、税收优惠制度等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具有核心技术研发优势的企业的扶持力度有限,亟待进一步完善。

三、吉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的促进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减少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阻力。现针对吉林省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合理引导规划,发展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正好,但是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产业间的关联度低等一系列问题。要想使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筑在一个稳固的平台上,在未来创造巨大的产能,首先要对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有效的整体规划。

1.对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长远规划。在省内现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中选拔具有较强优势的产业进行优先布局,从全省的高度对这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进行总体规划,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为属于同一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横向竞争与合作平台,发挥产业内部互促力量,为实现全省范围内的产业综合实力提升奠定基础。

2.对各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省内各市区为单位发展本地区具有一定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现有产业优势制定优先发展与重点发展的产业规划。长春、吉林、松原、四平、白城等城市在战略新型性产业的发展中各有优势,应将城市特色、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发展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将本地区优势集中的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发展其他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间的辐射联动作用,带动地区内其他产业,形成以核心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全市各类产业联动发展的整体态势。

3.有效联合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加强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连接关系。完善省科研生产体系,发挥省内科学研究与投入产出的对接功能。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全省科学研究平台、科研机构与企业交流平台,实现地区内重点科学研机构与重点企业的合作。

应使全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市区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以大带小,大型产业重拳出击、深入拓展自身优势,小型产业稳步前进、逐步占领市场的省内战略发展格局。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与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其带有新兴产业的色彩,并且依靠先进科技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具有投资额大,实现经济效益回报时间长的特点。又由于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对该类产业的投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要想实现产业的发展、经济的跨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是必要的,大量资金支持是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的必要条件。

1.支持风险投资机构建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吉林省现有的风险投资机构较少,而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金上的缺乏将限制企业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支持仅能在短期内解决企业发展的部分资金需求问题,不能在长期对企业的科技研发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并且也不利于企业自力能力的提高。依靠企业自身融资能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形成一种经营上的激励机制、管理上的促进机制,并且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自主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

吉林省目前很多风险投资都投向了一些营利性较高的传统产业部门,对吉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较小,因此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建立创造宽松的运行环境,同时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充分拓宽融资渠道,从多方面培育各类投资主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让风险投资机构的壮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2.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发展基金。吉林省在大力推进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相关企业积极利用创业板上市,充分吸引、利用各种类型的资金,尤其是民间资本与外国投资,为企业自身的发展争取资金支持。同时对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利用政府网站与相关媒体平台扩大宣传效应,为争取科技研发资金奠定基础。

吉林省目前的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应积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吉林省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对自身科技研发至关重要的发展基金。

(三)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具有高新技术产业所要求的科技含量,又包含新兴产业所代表的前沿性,因此科技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过去的几十年一直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固定,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个别优势产业中,因此如何在吉林省内把各个产业的创新活动真正提上日程,使吉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研究与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吉林省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准确定位,积极发展具有实际效用的技术。吉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选择上,首先,应主要立足于吉林省地理与资源优势,选择能够对其形成长久支撑,同时技术转化为产出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节约资本,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产出效益的技术。其次,要密切联系吉林省现有产业优势,发展能够切实巩固吉林省战略地位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寻求省内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

2.加强省内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各企业积极创新。吉林省在扶持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促进措施,充分调动各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提升吉林省整体科技水平。对积极创新,技术研发成果频现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财政支持;为产业内相关研究机构与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全省的技术交流会议,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各企业科技带头人共同探讨吉林省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技术成果的合作事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依靠的资源与技术本身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对企业技术创新最有利的支持。对于新型科技这种重要的资源,吉林省必须把握好其应用以及扩散的方向,保障科技成果拥有者的应得经济利益,从而形成示范效应,激励更多该领域内技术型企业积极创新。

吉林省应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对本省未来的技术发展战略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从财政、金融、法律等方面对积极创新的企业给予优惠,对先进技术成果给予产权保护,充分调动省内各方积极性,同时为省内各种知识、技术交流创造机会与平台,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大力推进吉林省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不断向前推进。

(四)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扩大人力资本存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拥有核心技术,但是高科技人才却是核心技术研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高科技人才是否充足,关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长久发展,也关系到地区科技创新力量是否能够得到长久的延续。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将会减缓企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影响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经济效益难以有效提升。在高科技人才短缺所导致的众多不利因素下,必然对地区经济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吉林省如何加快培养高科技人才,扩大本省人力资本存量,是省内各界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1.立足于省内产业技术需求,培养专项人才。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传统发展模式根深蒂固,并且省内很多地区都以资源、农业等作为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因此吉林省普通工人与农民所占比例较高,省内整体人力资本存量有限,平均劳动力技能在我国处于中下游水平。高科技人才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领域。十分有必要打破现有人才储量不足的现状。

吉林省内有多所高水平国家重点大学,首先,应积极培养对吉林省未来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才,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人才。需要将人才培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展所需要的技术联系起来,由原来的人才供给型培养机制逐步转向人才需求型培养机制。在省内各大专院校,设立一些与吉林省优势以及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技术相关的专业,特殊人才特殊培养。

2.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大省内人力资本的储量。吉林省在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更要想办法留住人才,这样才能为吉林省的发展所用。因此应建立相关制度,对在吉林省重点产业部门工作的优秀技术人才给予职位与薪酬上的奖励、名誉上的表彰,通过各种措施调动省内各领域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完善的制度吸引外来技术人才,鼓励省外就读人才回省发展,多方面把好吉林省的人才观,完善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总之,吉林省应立足于本省发展规划,对所需高科技人才进行专项培养,使其成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技术研发的后备力量。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留住本省科技人才,吸引外来科技人才,做好后备人才和人力资本的储备工作。

(五)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主要依靠市场引导,但是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经济震荡,证明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的不断壮大在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同时,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相应的扶持与调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同样需要市场与政府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利用价值规律促进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依靠“看得见的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契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生命力比较脆弱,因此政府的政策扶持将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并且对技术含量有很高要求,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具有资本密集特征,在研究开发以及试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厂房以及技术设备,企业初期发展也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后续研发资金。因此政府应充分考虑到相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采取一定的支持措施。首先,对于该类企业的厂房、土地使用税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减免,适当延长免税期;其次,鼓励民间资本对该类企业发展中租赁的资产减低租金,通过政府补贴形式弥补民间资本的损失。再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新换代较快设备的折旧期限放宽要求,一定程度上允许其加速折旧,避免该类企业遭受损失;最后,针对该类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初期经营效益不稳定等特点,允许其适当延长亏损的弥补期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

吉林省政府在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量与度的把握,对相关企业的政策扶持要在其核心技术比较成熟,企业自身发展能力稳定时适时提出,让企业充分发挥自身活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业技术经济》,吉林大学,纪玉山,于晶)


相关内容

  • 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关键措施
    曾业松: 中央党校研究室助理巡视员.研究员,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20多年来,深入1300余市县调查研究,潜心探讨三农问题,多次参与国家重大农村课题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信息和参考建议.出版的主要专著有<新农论>.< ...
  • 20XX年中国棚户区改造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 ...
  • 武胜县"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武胜县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 ...
  • 孟津县"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孟津县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 ...
  • 盐城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盐城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 ...
  • "智能制造"铸就中国制造新动能
    "智能制造"铸就中国制造新动能 来源:光明日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速分别达到10%.9.2%,钢铁和煤炭两个化解产能过剩重点行业产量分别下降 3.2%和5.3%,这是一季度工 ...
  • "五个发展"理念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研究郑长德
    [摘要]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发展中,必须要有正确的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 国情备忘录论文
    浅谈当下中国国情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要开发新型低碳环保能源,另外也要加强军事力量增强国防维护好世界各国关系.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一定要做好准备,迎接各方面的挑战,维护好世界 ...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张建军,宫远山,王 玲,王柄荃,李佳阳 [摘 要]目前沈阳市战略性新形势和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促成了新区转型的条件,拉开了沈阳北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帷幕,且随着城市空间向北拓展核心区的趋势,使沈北新区面临新的 ...
  •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中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沿线国家不断掀起合作热潮.在经济合作一马当先的前提下,其他方面合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