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 范文中心

未来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02/06

  一、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

  

  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势必将大幅度上升,能源短缺将成为困扰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源资源是否能可持续发展。

  就吉林省而言,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是资源能源的种类较多,但就已探明的储量看,仍属于能源资源欠丰富地区,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都有一定储量,水电资源也较丰富,特别是油页岩储量丰富,占全国的56%,居全国之首,但绝大部分尚待开发利用。近年来能源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但受能源资源、开发能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吉林省能源生产总体上呈低速增长的态势,能源工业供给能力不能适应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据统计,2003年,吉林省能源生产总量4456.82万吨(折标准煤,下同),比1999年增长29.1%,年均增长2.0%,低于全国同时期能源生产年均增长幅度2.1个百分点;而此间全省生产总值(GDP)增长了2.3倍,年均增长10.4%,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生产总值(CDP)的增长速度。同时,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能源,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二、经济增长与能源的联系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变动、资本的投入量变动和技术进步,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水平。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以后,能源对西方各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学者认为能源是和劳动、资本一样在生产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变量,因而,将能源作为经济变量引入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中,为分析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体表达式如下:

  设:生产函数为Y=ALαKβRγ

  式中:Y代表总产出(GDP),L代表劳动投入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A代表技术状况,R代表能源投入量,α、β、γ分别为劳动、资本和能源的产出弹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L、K、R当中,如果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则生产函数要发生不同的响应,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任何新的投入都将导致生产函数的变化。也可以说,经济增长受能源投入量的影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对能源需求量也是在快速增加的;同时,经济增长也促进了能源生产速度的加快。

  

  三、经济增长与能源供求关系

  

  (一)能源需求分析

  从经济增长与能源的需求方面看,经济的高速增长,将大大刺激能源需求量的增长。以吉林省为例,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98吨标准煤,2004年GDP为2958.21亿元,能源投入约为5857.26万吨标准煤,如果在节能技术水平不变且保证经济增长不低于9%的前提下,那么,年能源需求总量将会继续与GDP同步增加。在能源的需求结构中,2003年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2.3%。在能源终端消费中, 2003年全省煤炭直接消费1474.54万吨,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43.2%,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为128.63万吨,仅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总量3.77%。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煤炭消费收入增长弹性值会下降,而电力、煤气、液化石油气消费收入增长弹性值将会上升,居民的能源消费结构将产生新的变化,这将导致吉林省整个能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就是在对煤炭消费需求增加的同时,清洁能源需求增加的幅度要大于煤炭消费需求增加幅度。

  

  (二)能源供给分析

  从经济增长与能源的供给方面看,吉林省境内能源资源较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有一定储量,但不能满足本省经济增长的需要。2001年末,全省可利用的煤炭地质储量20.5亿吨,其中工业储量15.9亿吨,可采量10.6亿吨。全省核定煤炭生产能力约为1649万吨。预计2005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418万吨,2010年为1453万吨。从近几年的煤炭产量看,吉林省煤炭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三)经济增长与能源供求缺口分析

  为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吉林省今后对能源的需求总量约为6000万吨,而能源的供给总量约为3000万吨,供求缺口约为3000万吨。经济增长与能源的矛盾将日显突出,能源供求格局将不断变化。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从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层面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必然带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总量将迅速增加。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8亿吨标准煤,为1995年的2.17倍,原煤消费量为24亿吨,为1995年的1.8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 2.51%,原油消费量将达到4.35亿吨,为 1995年的2.90倍,年平均增长率为 4.35%,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420亿立方米,为1995年的7.9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 8.64%,电力消费将达到4.8万亿度,为 1995年的4.7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 6.44%。这表明随着我国GDP成10倍增长,能源消费总量成2倍多增长,特别是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需求量成3-8倍增长。可见,对能源的需求增加是整个宏观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如果能源供给增长速度滞后于需求增长速度,供求缺口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层面看,吉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省内的能源供给量远不能满足自身经济增长的需求量,能源供求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大量能源需从外省购入。而作为能源主产地的山西、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份在全国经济增长和生产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能源供给压力也会增大。因为这些省份面临双重供给问题,一是必须满足自身经济增长能源需求的供给;二是对外省经济增长能源需求的供给。从去年的能源供应情况中可以看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必然出现,并伴随着能源的价格上升,供求缺口会继续增大。另外,大量能源从外省购入,在运输能力上也会受到限制,必然使能源的成本上升,能源供给就会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如能源供给不能保证,将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四、解决未来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几点建议

  

  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1.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能源需求,节约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的保障。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的关系,重视能源缺口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2.4倍;我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的铜、铝、铅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倍、美国的6倍。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约占世界 GDP的4%,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却分别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我国能源效率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 10多个百分点,终端能源效率为41%,也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吉林省的能源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因此,应该在全省范围内,对高能耗的生产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应用成熟的能源创新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缩小能源供求缺口。寻求新的国际能源合作目标,统筹安排,放眼国内、国外能源市场,制定能源保障规划,增加国际能源合作路径,提高能源安全水平,降低能源风险,缓解资源保障压力、供需平衡压力、生产供应压力,防止能源不足造成经济增长下降情况发生。

  

  2.通过科技进步,不断创新,保证能源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绿色能源战略

  吉林省常规能源的储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在其它能源储量上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例如,油页岩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据国土资源部门勘测,吉林省油页岩预测资源储量2542.9亿吨,查明资源储量 174.26亿吨,居全国第1位。因此,立足省内,开发新能源,对解决能源供求缺口,将起到重要作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吉林省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再生能源也有较大开发潜力。西部白城、松原地区风力资源较为丰富,东部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中部的生物质能资源亦很可观。可因地制宜,开发可再生能源。例如,在白城和松原地区建立小型风力发电站,在东部建立水力发电站,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农作物、水生植物、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开发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补偿能源供求缺口也有积极的作用。

  

  3.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使用监督机制

  实施节约型能源战略的关键是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把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和新型能源的开发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导、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开发、使用绿色能源,抑制无效、低效的能源消费。同时,对能源资源的开采应加大管理力度,以制止无序开采,减少浪费。

  

  4.寻求区域合作,共建能源安全合作体系

  实施以国家为主、企业共同参与,以国内能源资源为主、国外资源为辅的能源战略,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产品多元化,开发替代能源,增强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经济体系,发展节能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邸延波)


相关内容

  •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国际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国 ...
  •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能源与环境论文 论文的题目:中国能源安全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论文的题目:中国能源安全 摘要: 有学者认为,世界能源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安全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进一步恶化.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抱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世界能源安全并不 ...
  •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一.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 ...
  • 新能源对火电的影响
    新能源发电对火力发电的影响 一.(一)我国的电源结构现状 我国目前的发电量结构中,煤电占81%左右,新能源的比例很小(如图20.1).这一特点是由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资源条件决定的. 图20.1 我国2008年电源结构(发电量构成) 图20 ...
  • 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篇 总 ...
  • 期货投资计划书
    甲醇期货投资计划书 2013 12 16 第一部分 甲醇投资计划摘要„„„„„„„„„„„„„ 一.投资标的„„„„„„„„„„„„„„„„„„„„ 二.操作方向„„„„„„„„„„„„„„„„„„„„ 三.操作策略„„„„„„„„„„„„ ...
  • 日本能源安全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能源安全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2006/03/22 --------------------------------------------------------------------------------------------- ...
  • 新能源定义与种类[1]
    现代意义上的新能源定义与种类 一.新能源定义与种类 新能源(new energy sources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大都 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潮汐能例外),包括了太阳能. 风能. ...
  •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 ...
  • 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红网 10年10月26日 作者:王征国 [ 大 中 小 ] 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