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彼此 - 范文中心

我们眼中的彼此

05/03

  在台湾的书店,马克思的书只有一排;而在北京,却有那么大一柜子。”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学生黄佳平说。这个夏天,他参加了“2009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先后去了西安和北京。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他特意冒着小雨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套《资本论》。

  

  

  亲眼看看真实的大陆

  

  这次夏令营的近千名青年营员,包括来自台北大学、辅仁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大部分之前不曾到过大陆。营员们被分成27个分营,分别到了大陆的27个省市,最后汇集到北京。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旅游,更多则是想亲眼看看真实的大陆。

  黄佳平属于后者。几年前,他从体育系转到了社会学系,就读于号称台湾最“左”的社会学研究所。他是个活跃的人物,热衷于组织青年和民权活动,其中包括对大陆配偶的维权,甚至还参加过“台独”团体的活动。在刚刚抵达大陆的第一天,他在自我介绍时说道:“我上中学时,中国历史总考0分,所以我想来看看这个让我考0分的地方。”在来大陆之前,他已经接触过不少和大陆有关的书籍和理论。“书上很多抽象的理论,”他说,“到这里变得具体跟实在。”

  在谈到和大陆社会有关的话题,他言谈谨慎,不轻易下结论。关于大陆的所见所闻,他说很多有待于他回去再仔细地思考。但曾经参与过大陆配偶维权(为大陆母亲争取探望孩子权利)的经历,让他对一点很肯定:“两岸在政治和军事之外,应该要放宽老百姓之间的交流。”

  尽管在一些话题上很谨慎,但谈起这次行程中的趣事,1983年出生的他,仍然流露出了孩子般活泼的一面。

  “最好玩的事情就是坐火车的卧铺!在台湾岛内,火车最长也只要七、八个小时,高铁才90分钟,我以前从来没坐过卧铺,高兴得在上面打滚。”在北京的王府井街头,他兴奋而好奇地与大陆同学打赌吃蝎子。在秀水街,由大陆同学帮着砍价,他以很便宜的价格斩获了三件裙子和一根发带――“送我女朋友的啦。”

  在来北京之前,他还去了西安,到那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我小时候就听说过的‘长安城’啊。”在“长安城”的几天,他跟西安的志愿者成了朋友,互相留了MSN,方便回台湾后保持联系。他告诉记者,明年他可能还要到大陆来,在一个致力于大陆基层扶贫的民间公益组织实习,继续他的社会工作。

  

  同样是为了解大陆而来,黄佳平的队友钟启芸已经是第二次大陆行。从小喜欢历史和古籍的他,早在2004年刚上大一时就来过大陆,到过北京。“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以前的各个朝代写得都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近代。所以我想自己来看看,有没有和课本不一样的地方。”

  钟启芸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在第一次来之前,他想象北京是旧时上海滩的模样,街上还有来来往往的黄包车,至少也应该是传统乡村的样子。但各种见闻颠覆了他的想象。“跟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北京已经非常现代化。我没想到像长安街这么宽的马路,还是会塞车。”

  而当年牢牢定格在他脑中的画面,是北京随处可见的起重机,“似乎整个北京城都在赶着建设。”他笑言,“如今那些起重机不在北京,而是出现在了我刚去过的西安。”

  “来大陆的见闻,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是个震撼。”他们的领队蓝博洲这样评价。蓝博洲是台湾统一联盟的副主席,同时也是岛内知名的作家。“对于一些思想比较激进的学生,可以感觉到他一路的抗拒、抵御跟挣扎,很有意思。他自己在找负面的东西,因为他看到了很多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除了震撼,让钟启芸印象深刻的还有人们的热情。“来了觉得这边很亲切,不会因为说你是台湾来的,就对你怎样。可在台湾的话,有些人知道你是大陆来的,会有些疏远。台湾社会上一直有这样一股声音和情绪,当然也不是全部――觉得和大陆接触,不太好。反倒大陆这边没有划分得那么清楚,更宽松一些。”

  5年之后再来,他感到北京更加现代化了。“之前来,首都机场还没有捷运(地铁),现在一下子进捷运出关,很有气势。”

  “北京的胡同还保留着许多,我想这是正确的方向。”他强调,“如果城市开发把所有的老地方都拆掉了,那后人只能看照片了。”

  他喜欢大陆的电视剧。“我有在网上视频里看《士兵突击》,喜欢许三多和钢七连。现在那个导演又拍了一个新作品,我的团长……对,《我的团长我的团》。”

  

  地理和历史学得不够好的弟弟曾问他:“我们念台湾史就好了嘛,干嘛要念那边的历史?”于是这一次,他把他15岁的弟弟也带来了,并带他去看了兵马俑。 “我告诉他,不管两岸未来怎样,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学这个。有文化有历史,人才会有归宿感。”钟启芸说。

  

  你眼中的我 我眼中的你

  

  相比往年,这次夏令营加大了两岸青年交流的比重。除了有大量的高校志愿者参与陪同,台湾学生们还分别走进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大陆知名高校,与大陆的青年学子开展座谈和交流。

  两岸的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有欢乐,有碰撞,也有感动。

  在人大,交流会的气氛格外轻松愉快。人大的学生们编了“三句半”来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活,让一些认为大陆学生较为“呆板”的同学,眼前一亮。几句强烈反映大学生共同经验的的俏皮话,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逗乐了――“追了师姐追师妹”、 “衣服脏了怎么办?――反着穿!”。

  人大的志愿者陈晨,一直在做全程的陪同工作。在自由安排的时间里,他带着台湾学生们逛西单购物、唱KTV。唱歌之前,有台湾学生担心会不会唱不到一起。点完歌时一看很惊喜――双方点的,彼此都会唱。“后来有一首,只有台湾学生会唱,于是在场的台湾学生一起又歌又舞,唱得很HIGH。我们立即‘反击’,点了一首《嘻唰唰》,大陆学生一起唱。哈哈!他们也觉得很好玩。”

  陈晨说:“我们更多聊的是年轻人共同的话题,比如娱乐八卦。女生更热衷聊减肥。我们还聊到了就业,原来他们那也很多人考公务员。”

  素有精英意识的北大学生们设计了从就业、两岸教育、娱乐文化到城市规划、志愿服务甚至全球气候等议题,与台湾的青年们展开讨论。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曾南逸是“简体字VS.繁体字”一组的主持人,但让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台湾学生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开放心态,而是一件小事。

  他在带队过程中,鞋带曾经两次松开。有一名台湾的同学看到后对他说――“我教你一个方法,鞋带就不容易开啦!”,说完,很自然地弯下腰来帮他系好鞋带。“我很感动,”曾南逸说。“台湾的朋友都很随和。”

  台湾学生的谦和有礼,给大陆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京交流的这几天,每当嘉宾在讲话前问好致意时,他们就会全场大声地热情回应:“好!”当讲座或讲话结束后,他们也都会不遗余力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即便有些内容他们并不十分感兴趣。游览颐和园时,会有人会给热得脸通红的大陆同学扇扇子,并主动将阴凉的地方让给对方。

  而大陆学生最触动台湾学生的,则是他们的勤奋和拼劲。台湾的学生来到大陆,惊讶地发现图书馆还需要占座,大学里竟然开放通宵自习室。

  夏令营的领队之一、台湾知名的媒体人周荃说:“大陆青年更用功。台湾学生大概百分百有大学念。大陆的北大、清华是13亿人口的,而台湾的台大、清大是2300万人口的。大陆竞争这么激烈,因此只有优秀拔尖的人才有机会。但台湾学生会比较平均。书也念,但可能没有这边这么好,但可能更有创意,更活泼。”

  “对台湾学生来讲,大陆学生好用功,好优秀。很多台湾孩子都会想:同样都是大学生,同样都是20岁,他们能够这么优秀,我为什么不能?――于是都觉得回去要好好念书了。这是我希望他们能够碰撞出来的,每每都能够应验。他们自认为不足,这样就够了。”周荃说。

  而酷热的季节里,同龄人志愿者的热心服务也让台湾学生记忆深刻。钟启芸说:“台湾也有一些志愿性的社团,但人不那么多。听说明年世博会需要17万志愿者,现在已经有30万人报名,预计会达到100万。这个愿意为人付出的心,我觉得很好。”

  相比于大多数其他志愿者,人民大学政治系的研究生黄镰锋,对台湾和台湾青年了解得更深入一点。他曾经到台湾政治大学交流学习过。

  “台湾学生学习的压力没有我们大。台大的学生,站出去会有优越感,但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的学生,站出去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多大的差距,更不用说有自惭形秽的感觉。这点跟大陆还是有所不同的。”

  他最有感触的一点,是台湾的孩子生活更加轻松,也更能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里获得成就感――例如收集到全台湾所有的鱼种开个博物馆,或者甚至只是会泡一壶独特的好茶,就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认可。

  “在台湾,父母不觉得孩子毕业就必须找到工作,可以慢慢找。另外,对工作的观念也不一样,他们上学时就开始打工,例如到小餐厅端盘子。所以毕业后就很容易接受我们不会接受的一些工作,不会那么挑拣。而如果我大学毕业,去当保安或当柜台服务员,” 黄镰锋说,“不单单是我接受不了,连这个社会都接受不了,会上报纸。”

  

  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在蓝博洲眼里,就80、90后的这代孩子而言,“他们成长的背景差不多,都吃麦当劳长大,因而有很多共同的经验。但他们(台湾学生)人没有来过,加上岛内跟西方长期的宣传,对大陆很难没有负面的看法。”

  志愿者陈晨带的团员大多是旅游专业的学生,之前他们几乎都没有接触过大陆学生。“当他们知道我们平时听周杰伦;看《康熙来了》,他们很吃惊――‘原来你对我们这么了解,但我对你们了解得很少’。他们平时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有关大陆的消息比较少,而且大多是负面的。”

  对此,在台湾学习过的黄镰锋深有体会。“他们看到的是经过《自由时报》筛选过的大陆。”他说,“《自由时报》里的大陆都是很丑陋的,很多车祸一类的消息。来北京后他们会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但像黄镰锋这样有机会去台湾交流的学生,终究还是少数。相比于台湾每年来大陆学习的学生,赴台学习的大陆学生少得多。大陆从1985年开始招收台湾学生,当前在大陆就读的台生约有7000名。但到目前为止,大陆学生赴台学习只限于短期的“研修”,而且,被欧美等发达国家认可的大陆学历,依然不被台湾认可。据《南方周末》报道,1996年时任台湾当局教育负责人吴京曾邀请学者探讨承认大陆部分高校学历的可行性,很快被李登辉叫停,并被免去职务。

  去年年底,台湾教育当局计划在“三限六不”的原则下,最快于2009年9月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三限六不”对赴台学生的人数、学校以及专业提出限定,并包括不享有健康保险、不得打工兼职以及毕业后不得在台湾就业等。

  在前不久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再次表示应该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求学,承认大陆学历。7月19号,台湾主管两岸事务的“陆委会”的副主委表示,目前不考虑放宽“三限六不”原则。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青年交流的周荃认为,“如果想让两岸的青年们更好地交流,真正的重点,应该是政府进一步开放两岸的学生交换学习,以及学历的认证。两地接受彼此的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对方去吸收对方的精华。”去年,她刚刚组织了一批医学院学生到大陆来交流,卫生部批准了台湾医生的大陆行医资格。

  “我们的时代过去了,我们要靠年轻一代。让两岸的年轻人没有隔阂,是我们这一代人该做该扛在肩膀上的。未来两岸会是一个什么情景?只要他们没有隔阂,能够讲共同的语言,未来怎么发展,就看他们的福气了。”周荃说。

  蓝博洲已经连续多年带青年团到大陆,只想让两岸的年轻人能更多地了解彼此。“至于能产生的影响,这很难说。”他说,“年轻人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


相关内容

  • 12星座最恨自己的事
    12星座最恨自己的事 白羊座 别看白羊总是信心十足的说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谁也管不着,而他们想要管的,就没人能够阻止,常常都是一副打死也不认错的姿态面对失败,而实际上,白羊在心底是真的很讨厌自己冲动的个性,嘴上虽然不说,可是,当不顾后果的影响 ...
  • 我眼中的时间规划局
    我眼中的时间规划局 一·眼中的剧情 在此之前看过好多的科技片,但是,该片还是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在那个虚幻的时间世界,人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为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生命.觉得很有奋进感!我甚至发誓以后不再浪费时间(虽然我很珍惜时间),但当我 ...
  • 美国人的历史的读后感
    底层的力量 --读<美国人的历史>有感 "政府当局'每每看来它似乎已经取得成功,它认为人民已经被诱惑或被征服之时,民众却每每又骚动起来反抗了.'" 这是写在<美国人的历史>一书封底的一句话,说出这 ...
  • 作文:我眼中的他
    我眼中的他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去年秋天我结识了他,我眼中的他是一位调皮.可爱.精灵古怪.幽默的人. 他个子低低的小巧玲珑的身子迅速敏捷.头发有点偏长,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夹杂着一根银丝. ...
  • 我眼中的经典
    我眼中的经典 在某校的贴吧里,有这样一篇精品帖子: 楼主: 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在语文书上也学到了古今中外不少的经典之作,想必同学们也排演过,朗诵过.那么,同学们对经典作品都有那些体会呢? 一楼: 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典作品是<哈姆雷特 ...
  •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摘 要]对于什么样的课程是好的化学课程,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层面上的认识都不同,参与到课程中的各个因素都有着其对好的化学课程的不同的认识.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主体,是课程最终的落点,对于课程有着最为深切的认识和体会.本文从教师和 ...
  • 我眼中未来的自己
    我眼中,未来的自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谈谈,在我眼中,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回首我走过的半生,一落行来,虽然坎坎坷坷,却也平凡无奇,碌碌无为的走到了今天.过去的时光,已尽蹉跎,如今只剩下遥远的追忆.面对 ...
  • 我眼中的大连
    我眼中的大连 --社会调查 我眼中的大连的社会正在日益强大.发展起来.放眼望去,原本鳞次栉比.矮小而又墙皮破陋的小平房.如今已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替代. 瞧瞧那劳动公园旁边的房子,大大的玻璃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放光,远远望过去,"好 ...
  • 我眼中的日本
    我眼中的日本 日本地震了,日本发生海啸了,日本还核爆了,好多国人在欢呼,我却欢呼不起来.回想起汶川地震时的场面,真是不寒而栗,这次盈江也地震了,几次雷同的画面闪现在眼前时我怎么都无法对日本地震报以幸灾乐祸的态度了. 我不知道那些幸灾乐祸的人 ...
  • 关于春节的征文:我眼中的春节
    我眼中的春节 五(2) 邱欣欣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