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册课文内容 - 范文中心

人教九册课文内容

01/29

1. 《窃读记》的作者( )以( )为线索,按照( )顺序,插入了( )和( )的两个场景的描写,写出了窃读时( )的滋味,表现了作者( )。中心句是( )。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 ),记录了小学生( )就( )、( )、( )和( )四个方面对( )的采访。文中提到的“三贯通”是指( )、( )、( )。

3. 《走遍天下书为侣》主要写了作者选择与书为侣的( )和他( ),表达了作者( )。作者觉得,书就像一个( ),就像一个( ),也是一处你随时( )的(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 )。

4. 作者选择与书为侣的原因是( )。他读书的方法是( )。

5. 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指的是(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作文,首先构思要( ),落笔也要有点( )的鲜味才好。还要写( ),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 )。

6. 黑发不知勤学早, 。 ,百事荒芜。 书犹药也, 。 读书破万卷, 。 读书有三到, 、 、 。

课文内容复习(二单元)

1. 《泊船瓜洲》的诗人( )借( )、《秋思》的诗人( )借( )、《长相思》的诗人( )借( )抒发了( )之情。前两首是( ),后一首是( ),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 )。

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是

3. “洛阳城里见东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是

4.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思是

5. “梅花魂”中“魂”的意思是( )。课文以“梅花魂”为题的原因是

6.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了( )

7. “小桥流水人家”选自( )的《 》。

8. 悠悠 ,切切 。 明月有情应识我, 。 浮云 ,游子 。 家在梦中何日到, ? ,寒灯独夜人。 梅花发, 鬓已斑。

1. 《鲸》是一篇( )文,主要介绍了鲸的( )( )( )和( ),运用了( )( )( )( )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更加( )( )。

2. 《松鼠》主要运用了( )( )的方法,介绍了一只( )( )( )的小松鼠,表达了作者( )之情。

3. 《新型玻璃》共介绍了( )种玻璃,分别是( )( )( )( )和( ),它们分别具有( )( )( )( )和( )的特点,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4. 《假如没有灰尘》通篇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5. 春风 ,和煦 。裙裾 ,花气 。

夏风 , 。小立 , 。

秋风 , 。嗖嗖不绝声, 。

冬风 ,书斋 。 , 。

课文内容复习(六单元)

1.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 )地震为写作背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对( )的父与子,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表现在 。课文通过对人物( )、( )、( )的描写,歌颂了( ),赞扬了( )。

2. 《慈母情深》的作者是( ),通过描写母亲的( )、( )、( )、( ),表现了母亲的( )与( ),让我们感受到了( )。

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按照( )顺序,写了母亲对我作品的评价是( ),父亲的评价是( ),成年后我逐渐明白这两种极端的评价都出自( ),母亲的爱是( ),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 )、( )、( )、( ),这两种爱( )。

4. 《学会看病》中通过对母亲( )由( )、( )、( )、( )到( )的变化的描写,体现了要让儿子学会( )的( )的母爱。

5. 兄弟 ,朋友 。

孝在于 , 。

爱亲者, ;敬亲者 。

非 ,非 。

1.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后来为了( ),使用( ),还曾使用过( )。后来,( )根据( )发明了汉字。最早的汉字是( ),是( )发现的。

2. “册”字的意思是 。

3. “典”字的意思是 。

4. “删”字的意思是 。

5. 外甥打灯笼——( ) ( )——净是书

小葱拌豆腐——( ) 上鞋不用锥子——( )

( )——开动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 )

6. 中华汉字,( )。传播文明,( )。连缀成句,( )。书法字体,( )。篆书隶书,( )。行书( ),正楷( )。狂草( ),( )。( )形式,汉字独创。左右( ),能( )能( )。既便( ),又供( )。

课文内容复习(八单元)

1.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生动地概述了( )里长征的( )历程,运用了( )和( )的手法,赞颂了红军的( )和( )精神。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是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是

4. 中央红军主力由( )年( )月至( )年( )月进行了长征,其间经过( )个省,翻越( )座大山,跨过( )条大河,终于在( )胜利会师。

5. 《开国大典》记叙了( )年( )月( )日在( )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是按照( )来写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 )、( )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 )的( )风采。

6. 通过“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我感受到了( )。通过“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的“一齐”,我体会到了( )。

7.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指的是

8. 《青山处处埋忠骨》以( )为线索,主要写了( )的爱子( )在( )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极度( )的心情,表现了他( )的情感和( )的胸怀。

9. 《毛主席在花山》按照( )顺序,记叙了( )、( )、( )三件事,表现了毛泽东( )、( )、( )的革命情怀。

10. 风雨 ,飞雪 。已是 ,犹有 。 , 。待到 , 。

课文内容复习(四单元)

1. 《钓鱼的启示》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如下变化:( )→( )→( )→( ),父亲坚持让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是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

2.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

3. 《落花生》的作者是( ),文章主要写了我们( )、( )、( )、( )的过程,运用了( )的方法,揭示了花生具有( )的可贵品质,并说明( )这个道理。

4. 《珍珠鸟》的作者是( ),他告诉我们

5. “水滴石穿”原意是说( ),现在比喻( )。

6. 世上无难事, 。 滴水 ,万事 。 欲要看究竟, 。 宝剑 ,梅花 。 虚心 ,自满 。

课文内容复习(七单元)

1. 《圆明园的毁灭》描写了圆明园( )和(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 ),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 )。本文的中心句是

2. 题目为“毁灭”,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3.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4.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 )时期,五个战士为了( ),( ),( ),最后( )、(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 )、( )、( )、(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5. 《难忘的一课》按照( )顺序,讲述了( )胜利后,一位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 )的情景,表达了台湾人民( )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 )。

6.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 ),作者倾诉了( )年( )月( )日( )回归最后一分钟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民强烈的( ),和对( )回归后的( )。

7. ( )仇( )忾 临危( )( ) ( )( )直前 前( )后( ) 再( )再( ) 中流( )( ) ( )( )狂澜 披( )斩( ) 舍( )取( ) 众志( )( ) ( )( )图治 ( )情( )志 不( )不( ) 大义( )( ) ( )( )图强 ( )重( )远


相关内容

  • 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人生观教育比较
    作者:康海燕谢利民 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01期 一.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一般来说,对人生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一生的追求.服从和信仰,决定着人赋予他的生活以 ...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日月潭
    日月潭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
    乐学 巧思 善用 --六年级<穷人>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穷人>. 一.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4篇课文是围绕"真情"这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寓言两则教案
    9.寓言两则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 学会生字,理解 "窟窿 ""街坊 ""后悔 ""劝告 " 等词语的意 教 学 思. 目 标 3.认 ...
  • 13 [花钟]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五册
    教学目标: 会认"怒"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 ...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风娃娃教学设计
    16.风娃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抽.续"等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人们刚开始感谢风娃娃,后来又责怪它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案
    [教材分析]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主人公小英因为一条腿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演讲课,同学们给了她两次掌声,使她从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把自己当作小英,当作小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6[万年牢]教案(1)
    6 <万年牢>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讲究认真.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 ...
  • 小学二年级语文四季的脚步教案2[人教版]
    四季的脚步教案2 <四季的脚步>是一首诗歌,以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写出了四季的特点.根据新大纲要求,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