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 范文中心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03/21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编制人:高毅鸥 审核:高小星 审批:王森林

【预习要求】

1.用25分钟时间仔细地阅读第16课内容;同时,依托导学案上的自学引导部分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完成相关题目和知识体系归纳。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写入我的疑问一栏,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讨论。带★题目C层选做。

2.预习中重点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哪些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福利制度

3、预习方法:①填写知识梳理,并记忆巩固;②宏观把握近一个世纪来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征,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历史现象和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作用。③注意联系到我国改革进程的社会热点,注意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现实意义。如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认识战后福利国家的出现。

【知识能力要求】

自学引导

1、 看第16课教材三个目录,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哪些调整?

2、 读教材第一目: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原因?实质?评价?

3、 读教材第二目:企业自身进行了哪些调整?“人民资本主义”原因?含义?评价?“经营者革命”原因?

表现?影响?

4、读教材第三目:福利制度建立的基础?资金来源?特点?实质?评价?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结果?70年代又进行了哪些调整?

【重难点阐释】 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⑴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⑵形成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②战争的特殊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国家对大量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③经济危机的呼唤: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④科技革命的需要: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⑶发展概况:①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了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③二战后到70年代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⑷作用:①突破了私人生产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③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强,因而不可能彻底摆脱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误区警示】

制定经济计划并不等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用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制定经济计划是加强对经济的规划和指导,既能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又能尊重客观规律发展经济。

我的疑问: 知识体系:

【预习达标】 1.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有的缺点,而同时又不能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潮流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3.“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A.股票分散化 B B.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CC.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D.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使资本家失去了企业的决策权:

A、前提、结论正确 B、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结论错误

5、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为此我们可以借鉴的外国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是:

A、制定经济计划,实行宏观调控 B、建立股份公司,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C、进行“经营者革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D、实行福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7.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安全网”的出现①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 ③反映了分配的社会化趋势 ④抑制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世纪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A.人的素质的提高 B B.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和改革

C.C.国内环境安定,工人运动处于低潮 D.D.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各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10.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C..C.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111.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里根则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 B.B.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D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合作探究1】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 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 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

)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 „„(瑞典) 主 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 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 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 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 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 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2 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 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 分)

【合作探究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什么性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CCABC BADBC D

探究1: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 ;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 ;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 ;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探究2:

(1)1938~197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73~1999年略有下降。原因:1938~1973年的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1973~1999年的下降是因为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开支也有所削减。

(2)政府补贴。性质: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大的经济波动。


相关内容

  •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1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进程大致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趋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
  •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新科技革命的作用.第二,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三,相互依存的加深和经济协调的加强.第四,对第三世界廉价原料材料的掠夺.第五,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 ...
  •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 含义:雅尔塔体制上指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总称. 基本内容是 (1)欧洲一分为二 (2)德国 ...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 知识整合 注:有些改革因属选修内容或未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在此不作介绍. [高考动态] 改革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区域.高考试题几乎每年都或多或少涉及这一问题.2002年文科综合卷以&quo ...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 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一. 预习环节 二.落实目标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三.课后反思(学习反思) 编者姓名: 田道宽 编写时间:2011.12.2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
  • 冀教版历史九下[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word教案
    第3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巴黎和会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及华盛顿体系. (二 ...
  • 必修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农业 1.中国原始农业的创始人:神农氏"制耒耜,教民耕作" 2.耕作方式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 ...
  • 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作者:贝宁志 中国政治学院学报 1995年09期 近十年来,"国际经济协调"一词常见于西方经济学家的文章与著述之中.有人否认国际经济协调的实际意义,多数人则认为,国际经济协调是缓和矛盾,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并 ...
  • 高一下历史常考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基本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农业:起源地位.耕作工具.土地制度.赋役制度.水利工程.(政府政策.自然灾害„„) 1. 起源 "立国之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