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计算出书- - 范文中心

建筑力学计算出书-

06/30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要求: 1.工程名称:。教学楼;

2.设计资料:

1)结构类型:混合结构;

2)层数:4层;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0.45米。 3)开间与进深尺寸见附表;

4)建筑分类为二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5)天然地面以下5~10m 范围内无地下水,冰冻深度为地面以下0.8米;推荐持力层为粘土层,粘土层位于天然地面下2~4m 处,Ⅱ类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k =170kpa。 6)承重墙可采用240厚煤矸石多孔砖,隔墙可采用150厚陶粒空心砌块,也可以采用其它砌块(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 。

3.材料

砌块:强度等级:MU10~MU 20;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5~M 10;

混凝土:C 20~ C 40; 钢筋:φ小于12 mm的为HPB 300/HRB335;φ大于等于12mm 的为HRB 400;

4.建筑平面见附图

5.设计内容

(1)计算书(A4纸手写或打印) 1)楼盖采用现浇楼盖;

2)竖向荷载作用下主要墙体承载力计算; 3)竖向荷载作用下主要墙体局压承载力验算; 4)主要墙体高厚比验算;

(2)图纸(2#图,手绘或机绘,白纸)

5)楼盖结构平面图。平面图比例1:100,剖面图比例1:20; 6)基础结构平面图。平面图比例1:100,剖面图比例1:20

一、设计的内容

1、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教学楼; 1)结构类型:混合结构;

2)层数:4层;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0.45米。 3)开间与进深尺寸见附表;

4)建筑分类为二类,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5)天然地面以下5~10m 范围内无地下水,冰冻深度为地面以下0.8米;推荐持力层为粘土层,粘土层位于天然地面下2~4m 处,Ⅱ类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k =170kpa。 砌块:强度等级:MU10;混合砂浆强度等级:M7.5;

设计内容选择:

1)、钢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为HPB335级钢筋。梁受力钢筋采用HPB400级钢筋。

2)、板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梁的支撑长度为360mm 。 墙厚均为360mm 3)、楼面构造:

屋面局部采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层(重力密度为25KN/M³),其他楼层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板厚120mm 。梁板天花板为混合砂浆抹灰15 mm(重力密度为17KN/M³)。砌体采用粉煤灰砖MU10。 2、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和承重体系

因为本教案楼的楼盖采用1类楼盖体系,横墙的最大间距S=3.3×4=13.2m外纵墙高厚比验算:

取轴线D 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外纵墙进行高厚比验算。因为此教学楼采用M7.5砂浆砌筑,所以[β]=26

对于第一层:H=3.3m S=3.3×4=13.2m>2H=6.6m ∴H 0=1.0H=3.3m

对于第二、三层:H=3.3m S=3.3×4=13.2m =12m>2H=6.6m ∴H 0=1.0H=3.3m 考虑窗洞的影响:μ2 =1-0.4

bs

=1-0.4×(1.8×4)/13.2=0.78>0.7 s

因为墙厚均为360mm, 所以第一层β=

H 0

=3.3/0.36=8.3 H

而μ2[β]=0.78×26=20.28所以β内纵墙高厚比验算

考虑门洞口的影响,选取①-②定位轴线之间的内纵墙进行验算[B]=26,

H 0

=3.3/0.36=8.3

2h

μ

2

=1-0.4

bs

=1-0.4/3=0.89>0.76故不必验算可知内纵墙高厚比符合要求。 s

横墙高厚比验算

横墙厚度为360mm, 墙长s=6.3m, 对于第一层2H>S>H=3.3m,所以H 0=0.4s+0.2H=0.4×6.3+0.2×3.3=3.18m 所以β=

H 0

=3.18/0.36=8.83

因为第二层和第三层高度H=3.3m所以无需验算便知高度比一定满足需求,所以横墙高度比符合要求。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1、选取研究对象 预制板的荷载计算与选型 楼面选用2.41KN/m

板自重:2 .87kN/m (D=120mm)

15mm 混合砂浆天棚抹灰:0.15×2=0.3 KN/m

G K = 2.87+2.42+0.3 =5.59KN/m , Q K =2.00 KN/m 在考虑楼面荷载组合系数。φG =0.7 φ

Q=0.4

经荷载计算选择1.2m 宽,180mm 厚长2400mm 编号甲。

1.2m 宽,180mm 厚,长3300mm 编号乙, 现浇板的选择: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取四层11轴到12轴的大跨度房间为计算对象,取11-12轴/C-D轴为研究对象,主梁的跨度为9.0m ,次梁的跨度为6.3 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3m ,l 01/l 02=9/3=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取连续跨度计算 考虑。由于A ~B 为6m ,B ~C 距离2.4m ,均小于6.3m 。C ~D 轴为6.3m 。因此设计考虑为主梁跨度9m ,次梁6.3m 。三跨版考虑均为6.3m 跨。取现浇板 1)、按高跨比条件,对于两端连续的单向板,当h ≥3000/40=75mm时,满足。 要求,一般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对于民用建筑的楼板,要求

h ≥60mm ,取板厚h =80mm 。

2)、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 =l 0/18~l 0/12=6300/18~6300/12=350~525 mm,

⎛11⎫

取h=450mm.。截面宽度b = ~⎪h ,取b=250mm。

⎝23⎭

3)、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l 0/15~l 0/10=9000/14~9000/8=642~1125 mm,h=800mm,, 截面宽度b=300mm。

2、板的设计 (1)荷载

大理石面层: 2.41kN/m 2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kN/m 2 15mm 厚石灰砂浆: 0.015×17=0.255kN/m 2

小计 4.665kN/m 2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 2.0kN/m 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小于4.0kN/m 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 g=4.375×1.35=6.29 kN/m 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2.0×1.4=2.8 kN/m 2 荷载总设计值 g+q=9.1kN/m 2 取9.1 kN/m 2

(2)计算简图

取1m 板为计算单元次梁截面为250mm ×50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内力重力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 o =l n +h/2=3000-125-120+80/2=2795<1.025l n =3049mm,取l o =2795mm 中间跨 l o =l n =3000-250=275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

(3) 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2795-2750)/2750=1.6%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由资料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 ,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下表

(4) 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ho=80-20=60mm,b=1000mm,C25混凝土 a1=1.0,fc=11.9N/ mm 2,HPB300钢筋,fy=270 N/ mm2。 对轴线A~C间的板带,不考虑起拱作用,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

因此根据实际需要,由于此房间的板在的配筋选则上均按照所计算配筋。如附图所示

4、次梁荷载计算: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荷载:6.29×3.0=18.87kN/m

次梁自重: 0.25×(0.45-0.08)×25×1.35=3.54 kN/m

次梁粉刷: 2×0.015×(0.45-0.08)×17×1.35=0.255 kN/m

小计 g=22.66kN/m kN/m

活荷载设计值: q=2.8×3.0= 8.4 kN/m

荷载总设计值: q+g=21.09+8.4= 31.06 kN/m (2)、计算简图

由次梁实际结构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次梁的边跨的计算跨度按以下二项的较小值确定:

l 01=ln+h/2=(6300-120-300/2)+240/2=6150mm l 011=1.025ln=1.025×6300=6181mm 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6150mm 中间跨: l 02=ln=6300-300=6000mm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 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因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6150-6000)/6000=2.5%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表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αM 和剪力系数αV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

(4)配筋计算

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 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

b ’f =lo/3=6150/3=2050mm

b ’f =b+Sn=250+3000-120-150=2980mm ’’

故取b f =2050mm ,对于中间跨同理取b f =2100mm

混凝土 a1=1.0, fc=11.9 N/ mm2, ft=1.27 N/ mm2 ;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fy=300 N/ mm2 , 箍筋采用HPB300,fyv=270 N/ mm2 ,ho=450-35=415mm。 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

a1*Fc*Bf*Hf(h0*1/2*Hf)=1x11.9x2050x80x(80/2)=270.78 kN〉101.415 kN 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由于根据结构需要选取,次梁选取为L2 ,相应主梁经过计算配筋见附图L1,由于及

标准层、顶层屋面房间11轴~12轴/B轴,并11轴~12轴/C轴布置主梁。

五、重力荷载下墙体承载力验算。 根据设计要求,荷载资料如下: 屋面横荷载标准值:

选择所给材料选择屋13 3.16 kN /㎡ 180密码厚预应力多孔板(汗灌缝、顶棚抹灰等) 平均 20mm 厚顶棚抹灰

2.87 kN /㎡ 0.34 kN /㎡

∑6.33kN /㎡ 层面梁自重

25×0.25×0.45=2.82 kN /㎡

楼面横荷载标准值 采用楼15w

2.12 kN /㎡

180mm 厚预应力多孔板(包括灌缝): 2.87 kN /㎡ 20厚板底粉刷: 0.34 kN /㎡ ∑5.33 kN /㎡

楼面梁自重: 25×0.25×0.45=2.82kN /㎡ 墙体自重标准值

360后墙体自重: 7.67 kN㎡(双面粉刷) 铝合金窗自重: 0.25 kN /㎡(按窗面积计)

5人层面的活荷载标准值: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 kN /㎡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 kN /㎡。由于本地区的基本风压值W 0=0.55 kN /㎡,且房屋高度小于4m ,房屋总高小于18m ,洞口水平截面面积小于截面的2/3,屋面自重大于0.8 kN /

2

S =μS =1. 0⨯0. 3

KN m 0.7。

选取计算单元

该房屋有内、外纵墙。对于外纵墙,相对而言,但梁支乘处墙体的轴向力偏心距却有所减小,并且内纵墙上的洞口宽度较外纵墙上的小。所以可只在D 轴线上取一个开间的外纵墙作为计算单元,其受荷面积为:3.15×3.3=10.4㎡。由于4层墙体截面及材料相同所以只需验算最下面一层所以取首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女儿墙240厚烧结多孔砖粉刷5.24高度为720mm 。 确定计算面积:

每层墙的控制截面位于墙的顶部梁(或板)的底面和墙低的底面处。因为墙的顶部梁(或板)的底面处,梁(或板)传来的支撑压力产生的弯矩最大,且为梁(或板)端支承处,其偏心承压和局部变压均为不利。而墙底的底面处承受的轴向压力最大。所以此处对截面:1-1~2-2的承受力分别进行计算。

荷载计算:

取一个计算单元,作用于纵墙的荷载标准值如下: 层面横荷载:

6.33×9.45=65.83 kN

层面梁自重 2.82×3.3=9.83 kN

女儿墙自重及梁高下的墙体自重及: 5.24×3.3×0.72+0.45×3.0×6.52=22.79kN 屋面活荷载:

0.7×10.4=7.28kN

一、二、三、四层楼面活荷载: 2×10.4=20.8kN 一、二、三、四层墙体和窗自重: 67.26 kN

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 1> 第一层:

① 第一层截面1-1处:

第一种组合: 由屋面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涉及值应考虑两种内力组合,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γG =1.2,γQ =1.4 则

屋面墙体恒荷载GK=49.99kN, 由于各层的墙体及材料尺寸相同所以只计算 首层 G K1=GK2=GK3=GK4=67.26 kN ,采用浆砌砖,因为本教学楼采用MU10,M7.5,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69MPa

a01=10(f/b)^0.5=10×(1.69/450)^0.5=172.1mm

N 1I=1.2(G K +GK2+GK3+GK4 )+1.4*(Nl15Qk+N l14Qk+N l13Qk+N l12Qk ) =1.2*(67.26*3+49.99)+ 1.4*(7.27+20.7*3)= 399.69kN

N L1=N L2=γg *N l14gk+N l14qk*γQ =91.476kN

e l1=墙厚/2-0.4a01= 111. 2 kN

e =NL1*e l1/N

第二种组合 1I = 25.45mm 第一层截面1-1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γG =1.35,γQ =1.4 φ=0.7

N 1I=1.35(G K +GK2+GK3+GK4 )+1.4*(Nl15Qk+N l14Qk+N l13Qk+N l12Qk ) = 437.46kN N L1=N L2=γG *N l14gk+N l14qk*γQ =99.27kN

e l1=墙厚/2-0.4a01= 110.7 kN

e =NL1*e l1/N= 25.12mm 1I

第一层截面2-2处

一层墙面2-2界面

a 第一种组合:N1Ⅱ=1.2GK1+N1I=480.42 kN

b 第二种组合:N1Ⅱ=1.35GK1+N1I=528.29 kN

截面的承载力验算:

第一层截面1-1

每层计算截面面积A=3.3m/2*360=594000mm2

第一种组合

ß=1xh0/360 =9.17mm

e/h=0.075则 φ=0.456

则φ*A*f=0.456×594000×1.69=457.3kN> 399.69kN 复合条件。 第二种组合

ß=1xh0/360 =9.17mm

e/h=0.063则 φ=0.478

则φ*A*f=0.465×594000×1.69=633.34 kN> 437.46kN 复合条件。 第一层截面2-2处

由ß=1xh0/360 =8.33mm ,e=0得出φ=0.574。则

则φ*A*f=0.574*594000×1.69=576.21kN>528.21 kN复合条件

梁下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计算一层。其余参照

φ*N0+NL ≤η*γ*f*Al

a01=172mm

A L =a01*B=250×172=40550mm2

A 0=360*(250+2*360)

A 0/ AL =8.61>3.3,φ=0,η=0.7

γ=1.35×(A 0/ AL -1)^0.5=1.933

η*γ*f*Al= 99.03>96.62复合条件。

六、地基基础计算

将屋盖、楼盖传来的荷载及墙体、门窗自重的总和,折算为沿纵墙每米长的均布荷载 进行计算。由于永久组合的荷载值较大,起控制作用,故按永久组合来考虑。地基基 础设计采用条形基础,由于内外墙体均是360mm 厚 ,因此地基基础设计同一 即可。即取外墙基础1m 为研究对象。

外纵墙下条形基础天然地面以下5~10m 范围内无地下水,冰冻深度为地面以下0.8 米;推荐持力层为粘土层,粘土层位于天然地面下2~4m 处,Ⅱ类场地,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f k =170kpa。

(1)因为Ⅱ类场地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250kPa 的粘性土。所以取宽度修正系数ηb =0.3,

埋深修正系数ηd =1.6 粘土,厚度2m ,γ=18.5kN/m3,e=0.92,IL=0.94。

fa=fak+ηb ×γ×﹙b -3﹚+ηd ×γm ×﹙d -0.5﹚=137.7+1.6×18.5×(2-0.5)=181.4 kN=调整后的地基承载力

故 取基础埋深2m 计算。

F K =(10.4+9.31+67.26*4+20.8*4)/3=150.71kN

G K =19×0.365×2=11.68 Kn

按公式有b ≥ F k /(fa-r m d)= 150.71/(181.4-18.5*2)=1.04m

取基础宽为1200mm 。基础剖

(2)确定基础底面宽度

b ≥ =(162.39kN/m)/((181.4kN/m )-(20 kN/m2)×2.0m )=1.14m 取b =1.2m 复合要求

(3)确定灰土垫层上砖基础底面宽度

b ≥ =(162.39kN/m)/(250 kN/m)-(20 kN/m2)×2.0m =0.787m

b=0.96m

(4)根据容许宽高比确定基础高度

查表得砖砌基础的宽高比为1:1.5,考虑砖的规格确定基础高度。

砖砌基础高度b/h=1:1.5,h =(960-240)/2×1.5=540mm 。

砖基础已经复合设计要求,为了结构整体性。根据相关规范条形基础设置地梁。详见附图。 2

7. 构造措施

1>抗震构造措施

① 构造柱: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因此教学楼处在地震裂度为8度,层数为四层,所以构造柱设置在楼梯间四角,外墙隔3m 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界处。采用所给建筑图布置构造柱。

构造柱的截面采用240mm ×360mm ,纵向钢筋采用4Φ16,箍筋间距为200mm 。局截面为400×360mm ,需加强构造柱纵向钢筋采用4Φ18箍筋Φ10间距为150mm ,且在柱上、下端加密间距为100mm 。同时构造柱必须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与墙连接处砌成马牙搓,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为

1.2m ,转载自同时与圈梁连接,在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的主筋。 ② 圈梁:根据设置要求,圈梁设置在屋盖及每层楼高处,圈梁的截面高度为200mm ,纵向钢筋4Φ12,箍筋2Φ10间距为200mm ,同时圈梁应闭合,在洞口处,要上下搭接。

2>砌体结构非抗震构造措施

① 整体性措施

a . 墙体转角处,纵横墙的交界处进行错缝搭砌,对不能同时砌筑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为其高度的2/3.若不能留斜槎,也可做成直槎,但此时必须在墙体内加设拉结钢筋,要求是360mm 墙厚为3Φ6,每次设置3根,沿墙高的间距400mm ,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为600mm ,末端做成90o 弯钩。

b . 过梁纵向钢筋采用HRB 335级钢筋,选配3 ∅10选配双肢箍筋∅6@200,经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②防止温度在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

a . 在墙间设置保温层

b . 在屋面或屋面刚性面及砂浆找平层设置分割缝,其间距为6m ,并与女儿墙隔开,缝宽为300mm 。

c . 在顶层门窗洞口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650mm 。

③防止或减轻房屋其他部位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

c . 在底层窗台下砌体灰缝中设置3道2Φ4焊接钢筋网片。

d . 在墙体中设置2Φ6的拉结筋,竖向间距为450mm 。

e . 沿墙体的全高设置竖向控制缝。

参考文献

[1] 施楚贤. 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8—2001[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王社良. 结构抗震设计.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沈浦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苑振芳. 砌体结构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卫军. 砌体结构 [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内容

  • 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料(基础部分)二
    九.工程经济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二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2.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gjdg2-101-95) 十.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中国建筑工 ...
  • 辽宁专升本|20**年辽宁专升本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招生数 专业综合课考试科目 联系电话 备注 辽宁科技大学 430       软件工程 200 计算机网络技术.C语言.数据库 招生0412-5929096 考务0412-5928501 软件学院办学:只招收英语考生 电气工程及其 ...
  • 地质类国际著名期刊
    国际著名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报(期刊)索引 1.<Engineering Ge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lsevier ------------<工程地质>--国际学报 2 ...
  •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第26卷第7期岩 土 力学.,01.26 NO.7 2005年7月 RockandSoil Mechanics Jul.2005 文章编号:1000一7598一(2005)07-1019--04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王元战y ...
  • 专业软件名称
    23456789 Microstation Microsoft Office Oracle Lotus Notes Documentum WinZip WinRAR Adobe Acrobat SmarPlant Foundation 各种 ...
  • 天津大学土力学考研真题资料(含参考书信息)
    天津大学土力学考研真题资料(含参考书信息)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总是无法确定参考书目,天津考研网联合天津大学在读硕博团队为考生整理出详细的参考书信息,考生还可以根据往年的参考书目进行复习,往年的参考书目对考研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①杨进良主编&l ...
  • 水力学考试范围
    计算题你可以根据历年真题从中发现一些必考的题型: 例如:牛顿内摩擦公式一般肯定会考一题,流函数势函数求方程肯定会考一题,沿程水头损失.渗流(达西定律.怎么确定m 和n 求u 和p 以及△q ).明渠(谢才公式.水力最佳断面求底宽)(最后适当 ...
  • 某网架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总建筑面积为1496.25㎡,工程结构形式为螺栓球节点正放四角锥网架,材料选用Q235钢材,结构构件分别选用GB700中Q235钢管.GB3077中高强螺栓.GB699中的45号钢做的螺栓球.Q235 ...
  • 试验员考试大纲
    工程试验员考试大纲(2009年版) 一.基础理论知识 (一)管理知识 1.目前北京市对试验检测管理执行什么标准: 2.试验室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3.试验过程管理: 4.试验资料汇集整理: 5.常用试验机仪器的使用与构造原理. (二)基本概念 ...
  • 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 36-0019-02 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薛明琛 赵永生 汤美安 摘 要:叙述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形成.应用及发展过程, 并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引入到混凝土的研究中, 探讨了断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