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一) - 范文中心

心路历程(一)

11/25

乐教(jiào)历程

一九九五年八月的一天,一位初中生模样的年轻人身背一个沉甸甸的牛仔包,迈着急促的步伐从一条公路右侧岔入一条被郁郁葱葱的树林遮掩下的山沟小径,接着顺路往山上登去——他就是刚从贵州省镇远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大山村寨任教的我。

我刚毕业分配到的学校是南明镇很偏远的学校——镇城小学。镇城位于南明镇西南部,该寨有10来户人家,虽然是南明镇凯寨村的一个自然寨,但是距凯寨村委会所在地有近十五里的路程。要是以镇城寨为中心,从相距它十里开外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入这个村寨,都要沿着密林下的羊肠小道爬坡而至——确有小“井冈山”之状。学校就建在西侧的寨子中间。虽然该寨人家户少,但是学校的服务范围还辐射到该寨与敏洞乡的相邻村寨——上镇城等自然寨。

我到镇城小学报名的第一天,当地老百姓特别的高兴,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我深深地感悟到他们心里自信的是:我们寨上学校终于也得到了一位国家正式分配来的老师。作为报名的学生就别提有多激动了。当天与我一起为学生报名的还有一位附近村寨到该校代课多年的年近五十岁的姓陈的男教师。从老百姓写在脸上的自信和学生激动的神情,我深感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按照该校多年的开班常规,一般最高只开设到四年级。但是报名结果一出,四年级只有一名学生,而一、二、三年级学生数较多。于是当地老百姓就建议四年级实行隔年招生,并强烈要求要开设五年级,因为五年级学生有10多人,如果不开设,他们就要到10里开外的学校去读书,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我立即请示南明镇教育辅导站,结果教站领导同意了四年级的隔年招生,而五年级的增设,站领导担心的是教师的负担重,学校设施简陋等原因,还是建议放到村级完小去读。开学的第三天,五年级学生的一些家长又一次到学校强烈要求开五年级。听了他们的诉求,想到大山的孩子求学之难,最后

我决定开设五年级。

陈老师选择了一、二两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我就负责三、五两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复式教学确实较难。刚开始教学总感觉力不从心:一是上课时间不够,内容讲不完;二是一堂课下来身心俱疲。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难题呀?面对这道难题,后来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多请教陈老师;二是多参阅有关复式教学的理论书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尽力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三是培养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四是走入学生的生活,在课余时间做他们的大哥哥、大同伴(说实话,我原本一点也不会打乒乓球,就是在与学生当大同伴时才学会一点的)。后来的教育教学,我感觉是越来越轻松而快乐了,我同时也发现我的学生学习兴趣也特别浓了。

复式教学的难题得以解决以后,该校校舍又挂在了我的心头。因为该校原校址前后紧挨民房,左右又是高高的山梁,即使在大晴天里上课,教室给人的感觉也是晦暗的,要是遇上阴雨天,处在一楼的教室简直无法正常上课。于是一个“搬”的念头便在我心中萌生。“搬校舍”说来容易,做来难,将涉及到土地协调、资金和人力。“为了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再难也要想办法了结此心愿。”想到这里,我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该村寨有名望的村民。不到两天,我的观点得到了全寨老百姓的支持,他们愿意负责一部分资金、出人力和协调土地。我把我的想法和老百姓高涨的热情向南明镇教育辅导站作了汇报,并递交了书面请示。镇教育辅导站答应从教育费附加中列支搬迁校舍的所欠资金。在当地老百姓的齐心协力和镇教站的支持下,校舍终于搬迁成功了,虽然是木质校舍,但是在清新的环境里,在明亮的教室里,学生学得更舒心,教师教学更尽心。

不知不觉,一学年已结束,我所任教的三、五年级在全镇教学科统测中人均分获得了一科全镇第一,一科第二,一科第三名的好成绩。当时在南明学区十多所学校的评比中,镇城小学被评为了“先进学校”。

由于工作需要,一九九六年九月,我被调到凯寨村级完小任教,在凯寨近三年的任教期间,我先后担任过学校财经和教导主任工作,

而班主任工作是至始至终的。在对待学生上,我始终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弟妹。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姓姜的同学生病了,呆在家里由父母照看着养病。学生缺课我心里非常牵挂,于是我自己掏钱买了一包白沙糖跑到学生家看望该生。虽然是一点小心意,但是学生及家长非常感激。一九九九年五月,由于“两基”工作的需要,我被上级下文调到大洋学区任副校长,主要分管农教工作。接到此文件前我在凯寨小学除了任教导主任工作外,还担任有56名学生的五年级(全镇同级学生数最多的班级)班主任及该班的语文等科目的教学工作。为什么偏要五月份下文,而不是七月份下文呢?放下56名学生不管,打点行装赴任去吧?这样做,真不忍心呀:一是对不起56双留恋的眼神,二是对不起学生的家长。那边的工作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为了自己的学生,我宁愿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在那边加班,也要坚持把这群可爱的孩子教到期末结束。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期末语文统测成绩名列全镇同级同科前列。

在大洋小学10来年的工作中,我先后担任过六年副校长和四年校长。在任副校长抓农教工作期间,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尽量把这项工作做实,让老百姓确实得到一点文化实惠。于是,我在文化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的村寨设立夜校,联合村组干组织学员开班,安排教师利用日教空闲的夜间时间轮流到夜校去给学员上识字课和简单的农技课。在任校长期间,我的心又回到育人环境的问题上——想方设法打造舒适的育人环境。随后,进校路的改向修筑、硬化,学校围墙及校门的修建,具有休闲情趣的椭圆形喷水池及池中假山的修建,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公用房及学生食堂的场坪开挖整理等建设项目在我任四年校长期间已变为现实。

我回想起从参加工作以来的一件件故事,分析起来就是一个公式:“困难+设法+解决=快乐”,就是一个主题——为了教育,乐于奉献。


相关内容

  • 从王安石诗作看其变法前后的心路历程
    ·文艺评论· 从王安石诗作看其变法前后的心路历程 孙其素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252000) 摘要:王安石变法对其诗作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变法前的思考.准备,变法过程中的坚定.喜悦,以及变法失败后的苦闷和忧伤,这些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 ...
  • 我的心路历程
    时光总是匆匆,转眼就大学已经过去了一半的时间,回望这两年半的时间,不知不觉中,自己真的成长了,虽然过得也很平淡,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的. 我们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带着梦想,希望.这一切是那么的新鲜,然而却又那么陌生.回想起刚入学的时候,对于从 ...
  •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温暖同行,真诚相伴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温暖同行,真诚相伴 2015西诺教育中科留学新老客户答谢分享会 2015年西诺教育中科留学老客户答谢分享会于2015年12月26日在中信银行天水支行贵宾厅成功举办.出席本次年会的有来自各地的中科留学的新老客户.留学专家. ...
  • [借我一生]读后感
    <借我一生>读后感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是秋雨先生的生命之旅, 是他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的精神历程,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 通过秋雨先生的回忆,我们得以对其在 ...
  • 知天命尽人事--读孟非[随遇而安]
    知天命 尽人事 --读孟非<随遇而安> 赵元 空暇,把现在声名鹊起的的"非常勿扰"的节目主持人孟非的著作<随遇而安>通读了一遍,行文讲述很从容,文章内容完全没有他主持节目的热烈.亢奋,都是些无关风 ...
  • 班级祝福语
    [班级祝福语] 一枝笔 ,写出历史的明天: 一张白纸, 印上拼博的岁月: 一本书 ,架起跨世纪的桥梁 :只留下, 几滴汗水, 或多或少, 将永远滋味着 ,未来的梦. ---罗知权 生活如水.如花.如云.如雨.如棋.如茶,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 ...
  • 让你瞬间顿悟,瞬间清醒的句子
    让你瞬间顿悟,瞬间清醒的句子 素材:网络编辑:词叟 1.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2.雨水净化空气,泪水净化心灵.成长是痛苦的,这种痛苦并非来自成长本身,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面对那么多改变和刻骨铭心 3.有理想在的地方 ...
  • 世上最难解的锁是心锁
     世上最难解的锁是心锁,最难开的门是心门,最难点的灯是心灯,最难走 的路是心路.心门不开世界的精彩就不会进来,生命中我们应该感谢两种人,一种打开我们心门的人,一种陪我们一同走过心路历程的人.喜欢唯美语录,请收听微物语 向左转|向右转查看原 ...
  • 社会实践-参观省博物院报告
    参 观 河 品 南 味 博 近 物 代 院 历 史 文 化 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软件学院 系别:汉语国际教育2013级214班 姓名:金曦 (同伴:孙艳丽201321410) 学号:201321426 社会实践时间:2014年2月 - ...
  • 生命中的灯塔
    生命中的灯塔 --回忆我的小学老师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中学 王万祥 一个人的求学历程好比一只船儿从一个家门口的小河出发,经历激流险滩,穿越滔滔大河,驶入这茫大海,在这一路上必须时时有灯塔给你导航,行给你希望和鼓励,这些灯塔就是我们的老师. 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