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学设计

11/27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4、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5、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课文,为与下文的比较阅读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四 教学主要过程

一:正读(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导入: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等导入。

1、个读、齐读课文。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2、再读课文。

二、点读课文: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鄙 安 加 信 孚 狱 绩 轼 焉 靡

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三、译读(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再请同学们质疑。

四、品读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第一自然段: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6、第二自然段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7、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这一段写了曹刿论述了取胜的原因。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8、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⑴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⑵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10、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相关内容

  • 曹刿论战导学案2
    课题<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认识作者,扎实记忆文 中生字词. 2.流畅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理解文中 实词和虚词词意. 3.理解课文的主旨,认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理 ...
  • 我的一字之师们
    我的一字之师们 子曰:"教学相长".我对这一经典名言的理解是从自己教学成长的实际过程中得到的.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至今已近二十年,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形成并提高有很多帮助的老师.同事和专家很多,他们精辟的见解,及时的指导与鼓 ...
  • 曹刿论战 考点
    曹刿论战考点 一.作家作品: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 ...
  • [曹刿论战][宋史·岳飞传]比较阅读答案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
  • 曹刿论战练习含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是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的实质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政治上取 ...
  • 虚词之.于.而.其.以
    期末联考虚词用法及例句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这件事".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g ...
  • 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新疆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学 号: 学生姓名: 院 部: 会 计 学 院 专 业: 会 计 学 年 级: 09-5 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完成日期: 2013 年 1 月 21 日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 ...
  •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_安淑华
    第13卷第4期 2004年11月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3, No.4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Nov., 2004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安淑华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摘要:数学 ...
  • "四字歌诀记忆法"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一)
    "四字歌诀记忆法"记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一) (2011-07-03 12:59:20) 转载 标签: 教育 注:此四字歌诀记忆法需要结合上课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灵活掌握,不可生搬硬套! 第一 ...
  • 浅谈汉语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二○○四年 No.4克山师专学报 Journal of Ke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4第四期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几 千年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如: 人.树.山.水.云.石头.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