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尘埃星球有感,尘埃星球读后感 - 范文中心

读尘埃星球有感,尘埃星球读后感

09/24

本文关键字:

读《尘埃星球》有感

黄思源  指导老师:朱子华

我看的书可多了,有小说类的,有故事类的,有科普类的„„几乎说也说不完。其中,我最爱看的是小说类的,尤其是《尘埃星球》。我深深地被书里的情节吸引了,它使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小说是围绕着哥哥与弟弟的情谊展开的。从开始的邻居关系的兄弟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兄弟,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各自矛盾的想法,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他们这种不同的心理活动。

故事从夏圣轩,夏政颐这对相差两岁,像兄弟一样的邻居开始。两个不同类型的男生,因为岁月高傲地抹上两年时光的界限,于是有了不同的人生。哥哥夏圣轩的优秀,让弟弟夏政颐继爸爸离去后第一次那样崇拜、依赖、信服一个人。但因为年龄的增长,心灵的蜕变,事物的迷惑,夏圣轩的优秀对夏政颐来说已是压力,是阴影,政颐对于圣轩这个他曾最亲爱的人已经充满了矛盾。而圣轩,一直以哥哥的姿态关照政颐,可却无法了解政颐的心理,而自己的成长也是不平的道路,最后只能无奈地看着政颐越走越远,最后脱离了生命的轨道。

成长的苦涩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兄弟姐妹来一起分担,但在分担互助的同时,又互相影响互相伤害,因为大家都在品尝成长的苦涩,两只刺猬要互相取暖,靠的越近,伤害也就越大。

《尘埃星球》使我知道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夏政颐的死和夏圣轩接下来的郁郁半生都因为不愿敞开心扉,不能互相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除了痛惜这两个男生苦涩的成长外,又在心里对自己说,在成长的这段岁月里,一定要理解朋友,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理解万岁”!

我们都要相信,爱,藏在心底的最深处。总会有一天,它会推开眼前的层层荆棘,展现在自己面前。

指导教师:朱子华


相关内容

  • [宇宙与人]观后感材料
    宇宙与人观后感 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 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 ...
  • 破解[圣经/创世纪]2
    创世第一日的破解 1,1:起初神创造天地. 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1,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1,5: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 ...
  • 科普文章读后感
    科普文章读后感(一) --<牙菌斑>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科普书,书中讲了一些<牙菌斑>的知识,一起来听听吧! 牙菌斑是甜味留下来的痕迹.世界上有80%的人都爱吃甜食,在我们生活中,白糖也是甜食的表现.虽然白糖可以 ...
  •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修辞手法所体现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3.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 ...
  • 读[我比新娘还漂漂]有感
    假如给我三秒钟的记忆,我的小小脑瓜里会装哪三件事?嗯,除了新娘.新娘还是新娘!--题记 这就是卷毛花童人气王田乐吟所说的.田乐吟是个活泼快乐的女孩,开朗,喜欢做小花童,她觉得婚礼像地球之外的另一个美好星球!但故事中的小姑娘田乐吟的生活经历可 ...
  • 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中国可以说不>读后感 <中国可以说不>是几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声音,这才能代表我们十三亿中国人的未来走向.为什么为媚外,以前曾被我们曾为蛮夷,为什么现在我们要那么软骨头对他们低声下气,如果这种低声下气对我们的中华利 ...
  • 水已不再是地球的专利,太阳系有哪些星球有水?
    茫茫宇宙水漫漫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地球也许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巨大水量的星体.在它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积里,海洋覆盖了其中的71%,占据了3.6亿平方千米,而陆地面积只占了29%. 不过在最近几十年里,科学家结合多项研究结果证明,水的身份, ...
  • 名家读后感
    读余秋先生雨<千年一>叹感 6有00字右左 这是一日记,本写的是在年千交之余秋雨先生随香,<凤港凰卫>视察人考文明类迹的经遗历一.柔个弱的学.者书,数万生公里的野越行,何等的不程?这是对人类易明文的一种执着求.追谑诚 ...
  •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分享到: 29 93%好评      9人参与打分 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文章作者:阿狸离不开桃子べ   |  五年级   2015-08-24 15:40:01 读罢<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 ...
  •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一)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一文是一篇议论文,在上学时已经印象深刻,能背得滚瓜烂熟.现在,我再次阅读并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一文.读后倍感受益匪浅,自己的思想认识,再次得到了升华.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