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试验解读 - 范文中心

梅毒血清学试验解读

09/03

梅毒血清学试验解读(转载自丁香园网站)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最多的性病。临床上实验室报告可疑梅毒常有筛查和确诊等两个甚至多个试验结果,面对不同试验的不同结果,你是否会正确解读呢?

近期来自杜克大学的 Meredith E. Clement 博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Charles

B. Hicks 博士在 JAMA 的“诊断试验解读”栏目发表文章,从一个病例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解读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男性,45 岁,近期因排尿困难就诊于急诊,诊断为淋菌性尿道炎,予肌内注射头孢曲松及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后排尿困难缓解,自觉状态好,此次因随访就诊。

患者于 10 年前离异,此后有多位性伴侣,均为异性。包括生殖器及皮肤在内的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其他性传播疾病筛查示:既往免疫后的乙肝血清学表现,HIV 阴性(酶免疫分析法),梅毒检测阳性(表 1)。

请问如何理解这样的检测结果?

A. 患者患有潜伏梅毒,应予 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 G 每周肌内注射,共三次(720 万单位青霉素);

B. 患者 RPR 呈低滴度,代表血清固定状态,不需要治疗;

C. 患者 RPR 滴度升高考虑为假阳性,应重复检测;

D. 应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术,以评估神经梅毒。

答案:A. 患者患有潜伏梅毒,应予 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 G 每周肌内注射,共三次(720 万单位青霉素)。

检测特点

美国的梅毒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预计目前每年约有 5.5 万新发病例,因此正确的认识梅毒检测具有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梅毒螺旋体是引起梅毒的病原体,体外无法培养,因此诊断需要间接的技术,例如依靠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查。

梅毒螺旋体试验检测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原组分的抗体,而宿主在对梅毒感染做出应答时会产生的非特异性心磷脂 - 胆固醇 - 卵磷脂的梅毒反应素,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即是检测针对梅毒反应素抗原的抗体。 快速血浆反应素(RPR )试验,是一个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因其使用广泛,相对容易操作,价格低廉,传统上用于筛查梅毒。此外,RPR 是一个定量试验,抗体滴度可用于评估对治疗的应答。 然而,RPR 需要肉眼判断絮结产物(颗粒聚集),这个过程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花费时间,不适于自动化分析。更重要的是,在自身免疫病、妊娠、结核或其他炎症情况下,RPR 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RPR 需要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例如梅毒螺旋体酶免疫分析(TP-EIA )确认其结果。

尽管 TP-EIA 也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同一位患者两项试验均出现假阳性不太可能。因此,当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均为阳性时,可诊断梅毒(表 2)。

该患者患有潜伏梅毒,应接受 3 周苄星青霉素 G 的注射。

因为患者无临床症状表现,但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因此他患有潜伏梅毒。潜伏梅毒可分为早期潜伏梅毒,即感染后 1 年内诊断,及晚期潜伏梅毒,即感染后 1 年以上才诊断。当最初感染时间不确定时,可考虑为晚期潜伏梅毒。

早期潜伏梅毒予单剂苄星青霉素 G 肌内注射即可,而晚期潜伏梅毒需 3 剂(每周一次)的治疗。治疗成功后,RPR 会随时间下降,可能会转为阴性,也可能会保持在一个低滴度水平(普遍

因本例患者既往无梅毒病史,所以不考虑为血清固定状态。而他的 RPR 滴度也并非假性升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梅毒检测均为阳性,使得梅毒诊断得以确定,不需要重复检测。 因梅毒螺旋体可能入侵中枢神经系统,任何一位梅毒血清学阳性的患者均应考虑到神经梅毒。通常建议治疗失败或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神经梅毒更常见于 RPR 高低度(>1:32)及合并 HIV 感染、CD4 细胞计数低的患者。

有哪些替代诊断试验方法?

传统上常用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例如 RPR 进行筛查,以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进行确诊(例如 TP-EIA )。近来,很多实验室将此顺序进行调换,利用自动化的 TP-EIA 进行筛查,而需要更多人工操作的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例如 RPR )用于确诊。 这种顺序的调整可能会带来诊断的困惑,尤其筛查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却为阴性结果时。 对于既往未接受过梅毒治疗的饿患者,可选择替代的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例如梅毒螺旋体颗粒聚集试验(TPPA )对 TP-EIA 的阳性结果进行确认。

就本例患者而言,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梅毒检测均为阳性,足以得到梅毒的诊断。 患者预后

在任一阶段诊断的梅毒都应视为传染病,因此,患者的阳性结果已向其所在州和县卫生部门上报。随访复查,患者 RPR 为阴性,提示治疗有效。

一般而言,成功治疗后预期 RPR 滴度会下降,因此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晚期潜伏梅毒治疗后 6、12、24 个月复查 RPR 。治疗后 RPR 下降的期望值尚不完全清楚,尤其是对于治疗前 RPR 相对较低的潜伏梅毒(例如本例)。

若证实 RPR 滴度升高 4 倍以上,则提示再次感染或治疗失败,需要重复 HIV 检测、脑脊液检查排查神经梅毒,以及依据诊断进行额外治疗。 临床概要

1、梅毒螺旋体不能进行体外培养,因此需要借助血清学检测诊断梅毒; 2、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联合用于诊断梅毒,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用于监测疗效; 3、在诊断时对梅毒的阶段进行恰当分类并启动治疗,为治疗后定义合适的血清学应答提供基线参考。


相关内容

  • 什么是梅毒滴度检查
    什么是梅毒滴度检查 什么是梅毒滴度?梅毒滴度的概念是什么,梅毒滴度是怎样做出来的,看看下文就知道了: 梅毒滴度是梅毒血清学检查是检查血清中抗体的点子,滴度的高低就是反应患者血清中抗体的多少. 梅毒患者一般会检查的项目是梅毒滴度(RPR),梅 ...
  • 孕妇孕期检查项目有哪些
    如果怀孕后才发现自己感染了某些疾病,那么你很可能会面临一些痛苦的选择:是终止妊娠,还是冒险继续怀孕?其实这些完全可以靠孕前检查来避免. 一般体检不能代替孕前检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单位每年都进行体检,身体很正常,还用得着再重复地 ...
  •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一.总 则 (一)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及其相关工作中意外暴露 于感染性病原体后造成的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 微生物学 选择题 复旦
    第一章 微生物基本概念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答案 D 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组微生物是 A 酵母菌.淋球菌 B 放线菌.破伤风梭菌 C 链球菌.念珠菌 D 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
  •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综合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 B.细胞壁结构 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 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 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 ...
  • ELISA实验"花板",你遇到过吗?
    在使用ELISA试剂进行血液HBsAg.HCV.HIV及梅毒等各项检验的过程中,经常发现空白和阴性.阳性对照以及室内质控孔(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HBsAg 0.5ng,1ng;HCV.HIV.梅毒均为2NCU)结果正常,而血液标本孔的OD值 ...
  •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检验医学信息网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 um D.nm ...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锁定 编辑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王文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 )系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 ...
  • 解读健康体检报告单
    解读健康体检报告单 许多人在体检过后,对结果非常关心.然而,真正能够看懂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的人却不多. 一般体检,包括外科.耳鼻喉科.内科(血压.心电图.B超).妇科以及X光等项目,其结果一看就明白,而验血的结果虽然有正常参考值对照附于每项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