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 范文中心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0/07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一) 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地核三层。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 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CO 2、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3.大气的垂直分层各部分大气层的基本特点:

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

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B 表示地震波,其中A 表

示 波,B 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图中C ~H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 表示 面,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C 代表

,该面以下E 代表 。

(3)图中F 处,地震波A 完

全 ,地震波B 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 面以上的E 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 物质状态为 态,F 面是 面。

(4)C层主要由 组成,G 层叫 ,H 层叫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 。

【解析】 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尺) ,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 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态的变化。

右上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上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 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 面为古登堡界。F 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 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 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说明F 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答案】(1)横 纵 A波波速慢,B 波波速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变小 固 液 古登堡 (4)各类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2. 图5-2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①一③题。

①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 .① B.② C.③ D .④

②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 .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③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 ( )

A .气温在—50℃~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 .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解析】该组题考查了对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与大气分层的认识,并紧密结合热点,考查了各大气层的大气环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上升,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别。电离层位于80~500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是在高层大气中,正确解答第(1)题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①B ②D ③

C


相关内容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 : 1. 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学习重.难点 : 1. 地震波在 ...
  • 24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 ...
  • 20**年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
    2016电大小教本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B .地心 4.现代信息技 ...
  •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习题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 ). A 球形.B 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 苹果形.D 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大洋地壳主要由( )组成. A 硅铝层.B 硅镁层.C .镁铁层.D .硅铁层 3.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 ...
  • 一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土壤
    - 一.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二.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三.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四. 土壤类型特征 五.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1.土壤圈是地球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并进行着物 质循环与能 ...
  • 地球物理复习题答案
    1.基本概念:重力等位面.重力异常.地磁要素.磁异常.感应磁化强度,地磁日变.波阻抗.震相.同相轴.偏移距.电阻率.极化率 重力等位面: 重力异常:在重力学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 磁异常:主要指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 ...
  •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 .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目前 ...
  •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ld"行星大小约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