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心理学鼻祖:涂尔干 - 范文中心

自杀心理学鼻祖:涂尔干

10/17

社会学鼻祖孔德提出了实证精神,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从而认为社会学可以像其他自然学科一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证方法由此成为社会学学科存在的根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孔德并未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作深入探讨,完成这一任务的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1858-1917)。

涂尔干的实又名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生平和着作 1858年 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 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着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实证主义精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社会现象的本质的特殊看法,即认为社会现象是待发现的客观事物,包括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现象都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事实;二是关于获得这些知识的手段的独特观点,即认为应该通过超然的、价值中立的科学观察方法来获得。涂尔干认为收集实证材料的过程,就如同自然科学家所进行的化学或者物理实验研究一般。

涂尔干的研究程序通常是:首先给所要研究的现象下定义。为了达到客观性,必须依该现象的内涵属性来处理该现象,而不是把它作为观念来处理。所谓事物的内涵属性,不是靠感官知觉,而是须依据现象容易被认识的外部特征来下定义。

第二步是根据定义收集资料,并依据收集到的资料对既有现象的各种假设、解释进行分析、批驳,这些假设或解释通常是从个人的心理的、经济的、自然的角度做出的。

在批驳他人解释和构造自己的理论时,涂尔干使用的方法是"共变法",即间接科学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前者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种现象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第一个现象就有可能是另一现象的原因。后者是指为了清楚地解释问题,引入第三个变量去分析两个变量关系之间的原因,被引入的第三个变量称为控制变量。

最后,对所要研究的现象作一番真正的社会学解释。在建构自己的理论时,涂尔干常常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分类,而且他总是倾向于认为,一旦确认一类事实的涵义后,人们就能对这类事实做出解释,而且只有一种解释,一定的后果总是出于同一原因,例如,如果说犯罪有多种原因,那就是说有许多类型的犯罪。当然,这种分类方法与观点受到后世一些社会学家的批评。

对自己这种方法理论的实践,涂尔干是在其着作《自杀论》中的过程中进行的。涂尔干从自杀现象的定义开始,凡由受害者本人积极或消极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受害者本人也知道必然会产生这种后果的死亡。"继而驳斥了以往关于自杀原因的解释,大都着眼于生理、心理、天象、种族等各种非社会性因素。接着确定自杀类型:自利式自杀、利他式自杀和失范式自杀。最后由这种分类发展出有关自杀现象的一般性理论。他认为:自杀虽然是一种个人现象,但其原因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即外部环境及带有某种共性的社会思潮和道德标准。当然,这些潮流并非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如果这个人自杀了,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结构、神经衰弱或神经失常造成的,但这种心理先存异兆状态,却是由某种社会情境下自杀潮流"的影响而来的,它们起间接促进作用。

理论研究与经验社会调查的结合是以涂尔干的《自杀论》(1897)为标志的。在《自杀论》中,涂尔干建立理论假设──经验调查──理论检验这一实证研究程序,他采用了多种统计技术,并将变量分析和多因素相关分析引入社会研究,为如何利用统计调查资料建立社会理论提供了范例。

可以说,涂尔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鼻祖,他对实证主义方法准则的提出及其在《自杀论》中的应用,为以后的社会研究准备了基础。

涂尔干的《自杀论》。

在《自杀论》一书中,涂尔干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划分为 4种类型,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标是宗教信仰。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涂尔干指出,利己型自杀多发生在基督教教徒、自由职业者、未婚者、离婚者中间。利己型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犹太教、天主教、英国公教都有更强的整合力量,而基督新教在规定教徒生活目标上缺乏强制力;独身者、离婚者比有家室的人较少地负有义务;从这些脱离了社会义务和束缚的人们中产生出更多的自杀者。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涂尔干以欧洲军队为例说明利他型自杀。在军队里,士兵被训练得不看重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感到被一种“社会价值”所扼杀,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因而军人的自杀率高于普通百姓。

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涂尔干认为,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动物的生理机制为其欲望划定了界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他占有的越多,欲求的就越多,所获得的未能满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欲望。欲望有界限,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而欲望的限定只能来自社会。社会形成了一套等级秩序。不管这个秩序是基于世袭还是个人成就,正常社会中的秩序总是被大多数成员接受的。当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等级原则合理,自己应处在某一特定阶层中,他就欣然地接受该阶层给予他的限定,欲望与手段也就有了平衡的可能。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遂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涂尔干把工商业者在经济危机中的自杀现象视为此种类型的例证。

宿命型自杀是由于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涂尔干认为这种类型的自杀在现代社会并不常见,他没有对此作详细的讨论。

涂尔干总结其自杀研究,提出了3个命题: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在自杀原因上,涂尔干并不完全否定个人生理上的因素,但认为那是次要的,社会原因才是主要的。他认为,当一个社会不能提供上述3项条件时,一些心理上脆弱的个人就可能会自杀。

涂尔干提出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充实了由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涂尔干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爱网)

=========================================================

[关注]宁波大学生诡异上吊自杀

又是一起大学生自杀事件!2010年1月9日晚9时左右,宁波万里学院操场上,发生一起自杀事件:一名男生将皮带悬挂在单杆上上吊,虽被夜跑的两名女生发现,仍抢救无效死亡,自杀原因尚不得而知。

一场只有在韩国恐怖片里才会出现的场景:一具僵硬的尸体在夜晚的寒风中摇摆,而如今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了我们周围。2010年1月9日晚9时左右,宁波万里学院操场上,发生一起自杀事件:一名男生将皮带悬挂在单杆上上吊,虽被夜跑的两名女生发现,仍抢救无效死亡,自杀原因尚不得而知。

前两天我们才报道一篇“北科大女生杀死同学 探高校学生心理现状”的文章,事隔没几天又发生了一起诡异的大学生上吊自杀事件。这不经让我们疑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是心灵的脆弱还是心理的浮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谁来关注?

事件回顾:

据青年时报讯报:昨晚9时左右,宁波万里学院操场上,发生一起自杀事件:一名男生将皮带悬挂在单杆上上吊,虽被夜跑的两名女生发现,仍抢救无效死亡,自杀原因尚不得而知。出事地点位于万里学院西门旁边的操场上,上吊地点位于操场角落的单杠上。记者赶到时,上吊的皮带依然挂在单杆上,几名警察正在认真勘查现场。

最先发现死者的是两名夜跑的女生。她俩有晚上在操场跑步的习惯。当晚9时20多分,她们跑步经过单杠旁时,看到上面有人影挂着,当时没太在意。跑了好几圈,发现那人还是一动不动挂着,便起了疑心。由于单杠所在角落隐蔽,两女生不敢靠近,连忙跑到保安室报告这个情况。随后,单杠外聚集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没人敢靠近。有一名男生用手机报警。很快,警察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发现男生上吊后,急忙将他送到医院抢救。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属于青年的一部分。他们同样具有青年期的心理特征和青年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年期个体所面临的最大心理问题可归结为两点,即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在青年期,一方面,社会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个体与社会不断发生冲撞,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如学习、工作与恋爱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等等。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实现人格的良好发展。

另一方面,性成熟需要的日益强烈使青年期个体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指出:“青年处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中间世界,所以内心动摇大,情绪的紧张程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时陷入被打败似的悲痛里,一时又由于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时又由于失意而俯首顿足。情绪如此不稳定,是青年期心理的一个特征。”能否调控这种具有两极性的情绪也是个体能否顺利度过青年期的条件之一。

几乎每位自杀者都有程度不等的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这两个因素在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中起着首要的作用。要指出的是,与一般个体青年相比,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未来。心理上的需求也相对较多,包括实现自身价值、受人尊重、爱情和审美等等。

除生理上的发育成熟与文化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外,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是个体角色的定位以及独立性的形成。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角色协调起来。同时,当今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期望也不时地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使得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因而更易于形成自杀机制。

造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安全感:社会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引发起安全感的丧失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新的矛盾、新的思想、新的社会问题触及着每一个人的头脑,对外开放使得东西方各种文化涌现在我们面前,对新事物、新思想极为敏感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

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们看到别人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而自己一无所有,加上当前社会上奢侈糜化,攀比之风盛行,造成人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同时又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而他们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找不到释放的途径,长期积累,极有可能引起心理的严重失衡。另外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学生的自我调适的时间太少,闲暇时间不能很好地调节,造成空虚无聊感,容易使学生失去明确的目标,造成自身定位不准,从而引起失望和无助感,从而造成自杀的现象。

家庭经济:家庭经济的困扰引起压力的攀升

根据初步的估计,供养一个大学生,学费加上生活费等开支,平均每年支出为1万20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确实难以承受。许多学生家长不得不去借债让孩子读书。不少学生体谅家长的辛苦,在求学同时,四处打工赚钱,以求自立,但四处奔波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学习为代价,造成成绩的滑坡,引发更大的心理压力。

就业形式:就业形势的严峻造成焦虑感的增强

从1999年开始的连续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口增长很快,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虽起到了延缓高中学生的就业困境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由于扩招的速度过大,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致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这种客观环境对大学生形成的压力有增无减。

情感挫折:处理情感挫折不当造成危机

大学生为情自杀、杀人的新闻不时出现,令人对天之骄子的心理素质深表忧虑。失恋是正常的,古往今来,多少人品尝过失恋这颗苦果一写大学生失恋后,万念惧灰,从此一蹶不振,作茧自缚,长期的在痛苦的旋涡里不能自拔,心情抑郁,为人冷漠、孤僻,甚至忧郁成疾。从而诞生了一了百了的念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大学生抑郁与自杀预防与处理培训班”上,与会的心理专家指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而当务之急是,如何识别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将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

自杀是可以干预的 要构建从校长到学生的干预网络

自杀是可以干预的,但需要构建从校长到学生的干预网络。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融入了各个学科、各种知识,但它不仅仅是大学校园里的课堂教育,更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全社会营造的一个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氛围和环境,生命教育也会失去坚实的土壤。但在中国,有90%的自杀者从未接受过任何帮助。“绝大多数自杀是可以被干预,这些学生是有可能获得救助的。”来自美国的Louise Douce教授说。

1.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最新科技成果表明,目前发现的这个地球上惟一会笑的生灵就是人,这是一种幸福的象征--而“幸福感”惟人类独有。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人生在世,说到底是为了创造幸福--首先是为自己创造幸福,再是为别人创造幸福。而为别人创造幸福,往往是自己获得最大幸福的不竭源泉。

这样就将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统一起来。一个人打造生命品质,不是追求个人某方面的突破,而是人格全面发展;不是追求局部成功,而是追求生命整体的丰盈;不是只追求自我幸福,而是将这份幸福和成功,也体现在对社会的价值上。这样所弘扬的生命价值,就有了全面性。

这是一种生命的智慧,其实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发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感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没有把人击倒,现代社会的种种压力、困惑,却使人类表现得极端脆弱,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我们是不是越来越缺少心灵的支柱?我们的社会是不是缺少“生命教育”?

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学会被爱,生命教育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爱与被爱的教育。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抛弃自己,没有谁能将你抛弃。生命教育旨在不断发现和消除人性的弱点,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有位大学生说曾经想自杀,但最终放弃了,她的理由是:“如果我死了,我的妈妈和好朋友会很难过,我不想让他们难过。”“如果你懂得尊重别人,爱你周围的人,想让他们活得快乐,你忍心自杀吗?”

2.早期诊断与发现学生自杀的苗头,早期危机介入。

及时发现自杀前的征兆往往能抓住挽救生命的契机。任何一个人在自杀前都有征兆出现,比如莫名其妙地收拾东西、给每个同学道谢、给所有人写信,出现一些与平常完全不一样的行为。

选择自杀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死冲突的过程。任何一个人选择自杀的时候,他身体总有一部分力量想要活下去,咨询师要利用生与死的矛盾,强化他内心里想活的部分,弱化想死的部分。咨询师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倾听,很多时候,倾听就是降低其自杀意念的过程。很多自杀者在平时的诉说中,得到的总是拒绝、回避和反驳,你的倾听首先就是要认可他、接纳他、承认他的痛苦。”

3.优化家庭环境,让家庭成为孩子幸福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

“望子成龙”的父母是孩子产生压力的另一个重要压力源。家长要调整过高的期望值,因为只有综合自己孩子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各种信息进行正确加工,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和要求,才能产生积极的期望效应。否则,除了增加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别无他利,这是其一。其二,调整家庭气氛和亲者关系。家长要重视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在沟通中遵循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激励的原则,不仅可及时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帮助、支持勇敢面对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而且有利于增强亲子关系,形成孩子正常心态和良好性格

4开通生命热线电话,建立防止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疏通渠道。

对有自杀倾向者的咨询干预策略可以控制和转移当事人自杀的爆发性、冲动性情绪。生命热线电话让其自杀之前有倾述内心苦痛的场所,又符合尊重个人隐私的特点。如:可要求当事人给自己亲人留遗嘱的方式,让其发泄不满和悲伤,同时使其从中感到有值得自己留恋的事物;可运用时间延缓的办法,建议当事人暂缓实施,使其自杀念头成为一过性的危机。还可运用“转移”的方法,建议自杀之前作一次娱乐、体育运动或外出旅游等,转移注意力、调节心境感受。实践证明,不少企图自杀者在拨打生命热线电话后,采纳了相关建议,不良情绪得以渲泄释放而改变了初衷。

当前社会正值转型时期,经济和生活变化急剧,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劳动工作的重新组合,以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各种生活事件都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只能直面现实,帮助、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迎接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大爱网)


相关内容

  • 社会学 复习笔记
    考试类型 名词解释 4个 选择 15个 简答3个 论述1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社会学概念: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运行的基础 1. 人口:指特定时间.特定区域所在的人口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 ...
  • 20**年-20**年劳动社会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
  • 自考社会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社会学产生的直接要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马克思.涂尔干 ...
  • 学生的成长故事
    我的学生考上重点了 从师范毕业以后,我便走上了三尺讲台,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回首这些年的从教之路,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学教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道的大作为,只是默默的工作着.可是平淡的教育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 ...
  • 纳粹德国十大风云人物
    纳粹德国十大风云人物 德国方面上镜率最高的当然非"元首"莫属,竟然上了5次封面,包括1938年被评为<时代>风云人物,比盟军方面最多的麦克阿瑟还多一次.当然包括一次宣布他死讯的封面.元首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这 ...
  • 教育学真题
    教育学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 ...
  • 20XX年湖南特岗教师招考题
    2010年湖南特岗教师招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B ). A. 杜威 B ...
  • 永恒的利益-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有感
    永恒的利益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有感 世界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史书回忆录不枚胜举,我选择的是人民出版社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由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等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三 ...
  • 英语专业学生不能错过的英文电影
    英语专业学生不能错过的英文电影 25部口语练习电影 1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主演:Tom Hanks 汤姆 汉克斯 2电子情书 "YOU 'VE GOT MAIL" 主演:Tom H ...
  • 心理危机干预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1)危机的定义 (2)心理危机的定义 (3)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 二.心理危机的特征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原则.模式 (1)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