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战斗力--抗战中那些细节(7) - 范文中心

二战时期日本军人的战斗力--抗战中那些细节(7)

04/22

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曾总结日军的作战特点:快,硬,锐,密。

硬——作战勇猛,部队战斗力强,很有武士道精神。我们举两个例子,就知道日军有“硬”了。

美军在攻克日军占领的塔拉瓦岛时,4000名日军全部战死。没有一个投降的。一位美国的随军记者,想拍一个美军医治日军俘虏的场景。因为这样的镜头能展示美军的人道,是战争中很好的政治宣传。他等了足足三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被烧得奄奄一息的日本士兵,便连忙调好摄影机,并把美军士兵救治这名日本人的“温馨场景”拍了下来。但就在这个镜头刚拍完,那个被救治的日本兵,不知从哪来的力量,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起身紧搂住给他救治伤口的美国兵,咔的一下,把美国兵的喉咙硬生生的给咬断了。这个倒霉的美国兵,就在同伴们得慌乱和手足无措下,痛苦的死去了。

粟裕也有对日本兵的类似回忆。在一次伏击战中,粟裕的部队埋伏在两侧的山上,袭击了从山谷中经过的日军辎重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粟裕的部队终于击败日军,于是从山上下来打扫战场,搬运战利品。有的战士发现一个受伤的日本军医,躺在翻到的汽车旁边,所以准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上前去救治。可万万没想到,刚一接近这个日本军医,就被他一刀给砍死了。我们的战士一片慌乱,于是连忙举枪射击,但可悲的是,在一片混乱中,几名战士被误毙了。这场伏击战没有抓到一个日军俘虏。

与日军作战时,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我方士兵被那些受伤的日本兵开枪打死的事件,经常发生。

所以,日军真的很“硬”。

另外日本人的“硬”,还为其提供了非常良好的作战状态。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心跳在145-172次/分时,人的反应最灵敏,对于周遭事物的判断也最准确和迅速;当心跳高于172次/分时,人的前脑就会“关闭”,而前脑是区别人和动物的关键部位,所以一旦前脑“关闭”,人的智商就会退化到动物的层次,这也是那些处于极度愤怒和恐惧状态的人,会失去理智的生理因素。而如果在战场上出现这种状态,人会处在极度危险的状态中。因为他已经不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了。而战场上,恐惧是很多士兵难以摆脱的心理状态。我们经常说“吓得屁滚尿流”——人在极度的恐惧中,会大小便失禁。但是在影视作品中,那些吓得“屁滚尿流”的人,仿佛都是汉奸一类的角色。但是在真实的战斗中,至少有25%的士兵吓得在战场上尿在或者拉在裤子里。这是你永远在影视作品中看不到的真实的场景。但这是美国著名的学者Grossman的研究结论。而日本人偏执的“视死如归”的武士道精神,让他们在战场上拥有一个强大稳定的心理状态。这在战争中非常重要。

快——指的是日军机械化程度相对高,部队机动能力强。其实说机械化程度高,那是和中国部队比,日军的汽车还是主要用来运送弹药物资,大部分士兵的机动,还主要是靠两腿的走。据统计,早期侵华日军的小个不高——平均只有一米六。别看个子不高,机动能力却很强,日本兵持续作战行军能力在每日50公里左右,.强行军每日可达到80公里以上,这样的状态可以持续一个月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中国部队持续行军能力在每日35至45公里左右,强行军一天也可达到60公里左右。再快了就不行了,会造成大幅减员。就是中国人的体力不如个子矮的日本人。总而言之,日军机动能力相对当时国民党军队,一直有明显的优势。部队的机动能力很重要——就像在足球场上,如果跑一会就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不动的话,球技再好也没用,——机动能力是部队作战最基本的能力。能跑,才能冲的进去,撤的出来。

羚羊跑的快,才能躲过被狮子吃的命运;狮子比羚羊跑的快,才能吃到猎物。这个简单的原理,在战斗中同样适用。


相关内容

  • [图说历史]二战时期,中国战场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欢迎您加入历史讲坛QQ群:长按复制 366875110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中日全面战争第一次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上海有两个火车站,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 上海南站成为中国百姓唯一逃往内地的铁路命脉. ...
  • 黄道炫:抗日战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黄道炫:抗日战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黄道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国史.中国革命史研究.主要作品有<蒋介石与中国文化>.<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等. 日本误判了中国人的忍 ...
  • 抗日英雄张自忠的两封遗书
    作为军人战死沙场,本可谓死得其所.但张自忠的死,何以壮烈异常,读罢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前的两封"遗书",或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张自忠将军亲笔诀别信 誓死报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 ...
  • 四行仓库保卫战与八百壮士遗骨(图)
    今日的四行仓库 当年保卫四行仓库的报道图片 3月17日下午,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该基金会理事长任安利介绍,活动主办方将与支持活动的各方共同努力,争取在年内完成流落在太平洋 ...
  • 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或称平型关战斗,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民国26年)中的一段小插曲,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从当年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 ...
  • (资料)二战中各国的"战胜日本纪念日"
    (资料)二战中各国的"战胜日本纪念日" 李恒 爱书斋 收录于2011-03-13 1945年,中.美.英.苏等同盟国经过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共同胜利.但每一国的胜利纪念日,则是不尽相同的. 在中国,战 ...
  • 20部经典电影
    1.<天国王朝> 一场以失败告终的圣城(耶路撒冷)保卫战.这部电影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意义,这在古代战争片中并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忽略了战争的场面.绚烂的攻城战,特别是动用攻城火器的夜间攻城战是该片的一大看点. 2.& ...
  • 国歌80年:筑起血肉长城的义勇军们
    导语: 今天(2月2日)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1935年2月2日,在上海徐家汇的百代小红楼内,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完成.1949年,政协一届会议通过 ...
  • 中国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1931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七. 当夜,东北军第7旅士兵陈广忠被一声爆炸声惊醒."不多一会儿,机枪.步枪都响了起来,声音越来越近.很快,就有炮弹落到了营区里.直到连长来叫我们,大家才知道,日本人打进来了." 战争,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