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谜案 - 范文中心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谜案

05/28

-- 点击上方蓝字【历史大学堂】关注精彩历史 --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图

曹操被扣上“恶贼”、“小人”的帽子,原因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曹操杀义父吕伯奢全家案”。可以说,这是一宗从法律、道德、人格诸方面审判曹操、否定曹操、诋毁曹操的案件。只可惜,作者罗贯中的故事编得太不高超,该故事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使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一桩子虚乌有的文学冤案。

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刘氏汉室为正统的话语体系,尽管曹魏政权控制了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刘氏蜀汉最终沦为地方割据政权,但旧史家文人和艺人还是视蜀汉集团为正宗,视曹操为篡位的奸雄。

《三国演义》里是这样说的,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弃官逃亡,逃到中牟县时,被军士抓住。为求脱身,曹操自称客商。当时,守关军士并不认识曹操,中牟县县令陈宫认识曹操,知道他是朝廷通缉的要犯。

陈宫本不宜说破却当众说破,还扬言要押解曹操去京师请赏。这陈宫既然公开说要押解曹操请赏,晚上却又亲手把曹操放了,还弃官携款随曹操一起逃亡——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出牌,陈宫应按客商身份,当着军士面,心照不宣地把曹操放掉,既落了人情,又摆脱了私放逃犯的嫌疑和责任。

谁都知道,天下大乱之时,官府是最好的避风港,县令实权在握,生活条件优越,经营人生的资源丰富,为什么要跟一个逃犯乱跑呢?陈宫毕竟是一个见过世面、知道利害关系的领导干部,何至于如此愚昧?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陈宫对曹操来说是个危险人物,因为他是曹操杀吕案的唯一证人。陈宫当面指责曹操多疑滥杀、不义妄杀,倘若曹操与他翻脸,他自己和家人都有被灭口的危险。所以,陈宫当初也有趁曹操熟睡之机结果其性命的想法。他知道曹操奉行的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但最终陈宫没有下手。而曹操同样也没有下手杀陈宫。

作者罗贯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刻意描写曹操的奸诈恶毒,但在描述陈宫与曹操的矛盾冲突中却没有体现出来。陈宫在杀吕案中仅仅充当目击证人的角色,以证实杀吕案确实有其事,而且正是陈宫把曹操的丑事传播出去,流传后世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二人的矛盾刻画明显地不合常理,充满了刻意的颠覆性的安排。

再说吕伯奢此人。他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弟兄,虽伯奢称呼曹操、陈宫二人为“小侄”,吕老汉实际上算是曹操的义父,吕家当是朝廷排查逃犯的重点户。吕伯奢明知曹操是朝廷遍行文书张榜通缉捉拿的甲A级逃犯,他来借宿一夜,如果说是要接待,肯定是悄悄地接待,避人耳目,以绝后患,绝对不敢铺张折腾,还杀猪宰羊,这不符合常规。难道吕伯奢脑子坏掉了,不怕被外人举报,丢了全家人的身家性命?

按照旧日习俗,农家也只有逢年过节、遇到结婚等大事才杀猪,日常待客买几斤肉足够,何况只是接待两个年轻人吃一顿晚饭而已,杀一头肥猪干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杀猪款待曹陈二人的情形过于夸张,不合日常生活情理,也有悖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人之常情。

从民俗礼教上来看,书中交代,吕家共9口人,吕伯奢是一家之主,家中来客,当是吕老在堂作陪,妇人张罗茶饭,青壮男儿上街采购。这是千年礼教之下的中国家庭的生活规则,就算今天也是这样的礼节和安排。罗贯中居然安排吕老汉骑驴往西村买酒去了。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幼稚,有违礼法家教。

曹操与陈宫逃离,半路遇吕伯奢,曹操将其刺杀

还一件事,既然安排吕老汉到街上去买酒,为什么不将酒肉一起买回?一起买了岂不是比杀猪宰羊要来得快捷和方便?这个地方罗贯中把吕老汉写得有点儿弱智了。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大家都知道,杀猪就要绑猪,这个时候猪必然会垂死挣扎大叫不止,而直到被杀死之前,猪会一直号叫。猪的号叫声势必会惊动左邻右舍,甚至半个村庄。曹操、陈宫能听见庄后的磨刀声,隔墙能听到吕家人的说话声,难道就没有听到猪叫声?难道这猪是哑巴猪吗?

由此可见,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候对曹操是一肚子成见,所以抱着一种“概念在先”的脸谱化描写,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正统、道德和法统意识形态。他安排杀吕案的立意就是要从道德上给曹操戴一顶薄情寡义、残忍缺德的帽子,从人生观、价值观和灵魂深处深挖曹操的“反动本质”,彻底否定他的个人品质,把曹操写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无信无礼、丧失理智、惨无人道、彻头彻尾、里外都坏的坏人。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下,就编制了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来。

从《三国演义》来看,曹操杀吕全家的事实应该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罗贯中完全可以照实写,没必要浪费力气和时间去专门编一个出来。退一步说,即使曹操确实杀了吕全家,起码也不是像《三国演义》写的这样杀法,因为那样的行为无论是从人的思维、行动习惯还是逻辑上,都是讲不通的。

如果此案换一个说法,吕家几个儿子见曹操和陈宫随身携带钱财甚多,临时起意,想弄死曹操和陈宫,结果被曹操和陈宫发现,先行下了手。倘若这样,曹操在激愤下杀了吕家人,倒是有几分可能性。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的思想局限性,为了在读者心中建立曹操冷酷无情、忘恩负义、杀人成性这样一个形象,可谓用心良苦。他借助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一事,形成了贬低曹操的巨大证据链,以此证明了曹操一贯奉行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原则,这就是他的目的和用意。

▌ 摘自书籍《老梁论成败》 梁宏达(著) 出版官方授权发布

原创投稿: lishi8855@163.com


相关内容

  • 三国演义小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故事 曹操: 曹操献刀 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 ...
  • 三国典故名言
    三国典故 1.得陇望蜀 曹操打下了汉中,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司马懿等人都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qu ...
  • 三国所有人物
    三国所有人物 张让 张角 张宝 张梁 张飞 张钧 张举 张纯 张济 张邈 张超 张杨 张虎 张温 张闿 张燕 张辽 张昭 张紘 张英 张勋 张绣 张鲁 张郃 张顗 张南 张武 张温 张允 张横 张既 张卫 张松 张任 张肃 张翼 张著 张音 ...
  • 三国的歇后语
    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
  • 名著中歇后语知多少
    名著中歇后语知多少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 ...
  • [三国]歇后语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 ...
  •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简介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简介 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A 宋江(及时雨) 李逵(黑旋风) 林冲(豹子头) 孙二娘(母夜叉) 鲁达(花和尚) 武松(行者) 杨志(青面兽) 时迁(鼓上虱) 史进(九纹龙) 扈三娘(一 ...
  • 全家商业模式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立于日本的"全家",是一家以经营便利商店为主的跨国企业.2004年,"全家"正式进军大陆市场,当年7月份"全家"在上海的第一家门店正式开业,从此"全家& ...
  • 大学新生助学贷款申请书
    大学生助学贷款申请书(范本) 尊敬的院领导和各位老师:(贷款速贷168 解决贷款难题) 我是管理工程系酒店(2)班的李xx,家在四川省,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生活在上坡丘陵地区,耕地较少畜牧业也不发达,家庭生活已经十分贫困,09年开学时候攥着 ...
  • 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六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各位家长: 你们好! 你们能带着对子女成长的殷切关怀,带着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一路风尘来到这里,我和老师们感到非常高兴.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家长朋友.你们的到来,对于孩子来说是幸福.是自豪,是骄傲: ...